《本草經集注》~ 草木下品 (10)
草木下品 (10)
1. 梓白皮
味苦,寒,無毒。主治熱,去三蟲,治目中患。花、葉:搗敷豬瘡,飼豬肥大易養三倍,生河內山谷。
白話文:
這種中藥材味苦,性寒,無毒。主要治療熱症,驅除體內的寄生蟲,以及治療眼睛疾病。其花和葉搗碎敷於豬瘡上,可以讓豬隻的瘡傷快速癒合,而且飼養後會讓豬隻肥大易養,成長速度是過去的三倍。該藥材生長於河內的山谷之中。
此即梓樹之皮。梓亦有三種,當用樸素不腐者,方藥不復用。葉治手腳水爛。桐葉及此以肥豬之法未見,其事應在商丘子《養豬經》中爾。(《新修》一七○頁,《大觀》卷十四,《政和》三五一頁)
白話文:
這是取自梓樹的樹皮。梓樹也有三種,應當使用質樸而不腐朽的,方劑中就不再需要使用了。樹葉可以用來治療手腳的水泡腐爛。桐樹葉和梓樹葉可以用肥豬的方法治療,原書中沒有看到,這件事應該記載在商丘子的《養豬經》中。(《新修》170 頁,《大觀》卷十四,《政和》351 頁)
2. 蜀漆
味辛,平、微溫,有毒。主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症堅,痞結,積聚,邪氣,蠱毒,鬼疰。治胸中邪結氣吐出之。生江林山川穀,生蜀漢中,恆山苗也。五月採葉,陰乾。栝蔞為之使,惡貫眾。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平和,微溫,有毒。用於治療瘧疾和咳嗽、逆寒發熱,腹中癥堅、痞結、積聚、邪氣、蠱毒、鬼魅。治療胸中邪結成氣,吐出。生長於江林山川穀地,產於蜀漢中,恆山為苗種。五月採摘葉子,在陰涼處晾乾。栝蔞為引藥,禁忌與貫眾一起服用。
猶是恆山苗,而所出又異者,江林山即益州江陽山名。故是同處爾。彼人採,仍縈結作丸,得時燥者,佳矣。(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五四頁)
白話文:
就好比恆山上的苗,但產出的東西卻不同,江林山就是益州江陽的山名。所以是同一個地方。那裡的人採摘後,仍然纏繞成丸子,如果採摘的時候天氣乾燥,那品質就更好了。(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五四頁)
3. 半夏
味辛,平、生微寒、熟溫,有毒。主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消心腹胸中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胎墮,治痿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湯洗,令滑盡。一名地文,一名水玉,一名守田,一名示姑。
白話文:
它味道辛辣,常態是平性的,生者微寒,熟者溫熱,有毒。能夠治療傷寒寒熱、心下堅硬、下氣、喉嚨腫痛、頭暈、胸脹、咳嗽逆氣、腸鳴、止汗。消除心腹胸中的隔痰熱滿結、咳嗽氣往上衝、心下急痛堅硬、時氣嘔吐逆氣、消除癰腫、胎死腹中流產、治療痿黃病、使容貌悅澤。生藥讓人嘔吐,熟藥讓人瀉下。用它煎湯洗滌,可以使皮膚光滑淨盡。別名地文、水玉、守田、示姑。
生槐里川穀。五月、八月採根,曝乾。(射干為之使,惡皂莢,畏雄黃、生薑、乾薑、秦皮、龜甲,反烏頭。)
白話文:
槐裏、四川的野地。五月、八月採挖根部,曬乾。(射干是它的引經藥,皁莢會抑制它的藥效,雄黃、生薑、乾薑、秦皮、龜甲會降低它的藥效,烏頭則會使它變成黑色。)
槐里屬扶風,今第一齣青州,吳中亦有,以肉白者為佳,不厭陳久,用之皆湯洗十許過,令滑盡,不爾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必須生薑者,亦以制其毒故也。(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四五頁)
白話文:
槐裏,屬於扶風,現在出產槐米的首推青州,吳地也有出產,以米粒呈白色者為佳,不厭陳舊,用它時總要浸泡洗滌十數遍,方能使滑膩之性盡除,否則會戟人咽喉。方劑中有半夏,必須用生薑,其目的也是制其毒性。
4. 款冬
味辛、甘,溫,無毒。主治咳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癇,寒熱,邪氣。消渴,喘息呼吸。一名橐吾,一名顆東,一名虎鬚,一名菟奚,一名氐冬。生常山山谷及上黨水傍。十一月採花,陰乾。(杏仁為之使,得紫菀良,惡皂莢、硝石、玄參,畏貝母、辛夷、麻黃、黃耆、黃芩、黃連、青葙。)
白話文:
味道辛、甘,溫和,無毒。主治咳嗽、呼吸困難、善於喘氣、喉嚨疾病、各種癲癇、寒熱、邪氣。消渴,氣喘,呼吸。別名橐吾、顆東、虎鬚、菟奚、氐冬。生長在常山山谷和上黨水邊。十一月採花,陰乾。(杏仁為輔助藥,配上紫菀效果好,忌用皁莢、硝石、玄參,忌用貝母、辛夷、麻黃、黃耆、黃芩、黃連、青葙。)
第一齣河北,其形如宿蓴未舒者佳,其腹裡有絲。次出高麗、百濟,其花乃似大菊花。次亦出蜀北部宕昌,而並不如。其冬月在冰下生,十二月、正月旦取之。(《大觀》卷九,《政和》二二六頁)
白話文:
第一種來自河北, 形狀像半開的荷葉,質地裡面有絲,是最上等的。其次是來自高麗和百濟的,它的花朵像大菊花。再次是產於蜀北宕昌的,但它的質量不及前兩種。這種草冬天在冰下生長,在十二月和正月初一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