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集注》~ 草木下品 (9)
草木下品 (9)
1. 藥實根
味辛,溫,無毒。主治邪氣,諸痹,疼酸,續絕傷,補骨髓。一名連木。生蜀郡山谷。採無時。(《新修》一六六頁,《大觀》卷十四,《政和》三五七頁)
白話文:
藥材味道辛辣,性溫,無毒。主要治療邪氣、各種痹症、疼痛痠痛、續接斷裂的傷口、補充骨髓。別名:連木。生長在蜀郡的山谷中。採摘沒有季節限制。
2. 皂莢
味辛、咸,溫,有小毒。主治風痹,死肌,邪氣,風頭淚出,下水,利九竅,殺鬼、精物。治腹脹滿,消穀,破咳嗽囊結,婦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為沐藥,不入湯。生雍州川穀及魯鄒縣,如豬牙者良。九月、十月採莢,陰乾。(青葙子為之使,惡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
白話文:
中藥:青葙子
性質與功效:青葙子味道辛辣、鹹,性溫,含有微毒。主治風濕痹痛、肌肉萎縮、邪氣侵襲、風熱引起的流淚、小便不利、通利九竅、驅鬼殺蟲。此外,還能治療腹脹滿、消化不良、消除咳嗽囊結、婦女胞衣不下、明目益精。青葙子可以做沐浴劑,但不能加入湯水中服用。青葙子主要生長在雍州川穀及魯鄒縣,其中以豬牙形狀的青葙子為佳。每年九、十月採摘莢果,在陰涼處晾乾。(青葙子與麥門冬同用會有毒,不宜與空青、人參、苦參同用。)
今處處有,長尺二者良。世人見其皆有蟲孔,而未嘗見蟲形,皆言不可近,令人惡病,殊不爾。其蟲狀如草菜上青蟲,莢微欲黑,便出,所以難見爾。但取生者看,自知之也。(《新修》一六六頁,《大觀》卷十四,《政和》三四一頁)
白話文:
如今到處都有,長二尺的比較好。世間之人看見蒲黃上遍佈蟲孔,卻從未見過蟲形,都說不可靠近,會令人染上惡疾,其實並非如此。那蟲子形狀像是雜草上的青蟲,蟲莢略呈黑色,蟲子便破莢而出,所以難以見到。只要取來新鮮的蒲黃仔細觀察,自然會明白的。
3. 楝實
味苦,寒,有小毒。主治溫疾,傷寒大熱煩狂,殺三蟲,疥瘍,利小便水道。根,微寒,治蛔蟲,利大腸。生荊山山谷。
白話文:
味道很苦,是寒性的藥材,微具毒性。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傷寒、發高燒神志不清的情況,另外也有殺死身上寄生蟲的作用,也能治療疥瘡、利尿。而它的根部,則有微寒的性質,可以治療蛔蟲、潤大腸。生長在荊山山谷的地區。
處處有,世人五月五日皆取花葉佩帶之,云辟惡。其根以苦酒磨塗疥,甚良。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蟲。(《新修》一六七頁,《大觀》卷十四,《政和》三四四頁)
白話文:
艾草到處都有。人們在五月五日都採摘艾草的葉子佩戴身上,說是可以避邪。艾草的根可以用苦酒研磨塗抹在疥瘡上,效果很好。用艾草煮的汁液做成稀飯,吃了可以驅除蛔蟲。
4. 柳花
味苦,寒,無毒。主治風水,黃疸,面熱黑。痂疥,惡瘡,金創。一名柳絮。葉:主馬疥痂瘡。取煎煮,以洗馬疥,立愈。又治心腹內血,止痛。實:主潰癰,逐膿血。子汁:治渴。生琅琊川澤。
白話文:
它味道苦,性寒,沒有毒性。主治風水病、黃疸病、皮膚紅熱變黑。皮膚癤瘡、惡性瘡疹、刀傷。另一個名稱叫柳絮。葉子:主治馬的癬痂瘡。取葉子煎煮後,用來洗馬的癬痂瘡,可以立即痊癒。還可以治療心腹裡的出血,止痛。果實:主治潰瘍膿瘡,排出膿血。種子的汁液:治療口渴。生長在琅琊地區的山川沼澤。
柳即今水楊也,花熟隨風起,狀如飛雪。陳元正方以為譬者,當用其未舒時,子亦隨花飛,正應水漬取汁爾。柳花亦宜貼灸瘡,皮葉治漆瘡爾。(《新修》一六八頁,《大觀》卷十四,《政和》三四三頁)
白話文:
柳樹,也就是現在的水楊樹,花開的時候,隨風飄起,就像飛舞的雪花一樣。陳元正方用它來作比方,應該在柳絮沒有舒展的時候,花朵也隨著飛舞,正好符合水浸取汁的方法。柳花也適合貼在灸瘡上,柳樹的皮和葉子可以治療漆瘡。
5. 桐葉
味苦,寒,無毒。主治惡蝕瘡著陰。皮:主五痔,殺三蟲。治奔豚氣病。花:敷豬瘡,飼豬肥大三倍,生桐柏山谷。
白話文:
味道苦,性寒,無毒。主治惡性瘡瘍侵蝕陰部。樹皮:主治五種痔瘡,殺死體表寄生蟲。治療奔豚氣病。花:敷治豬瘡,餵豬,豬肥大三倍,生長在桐柏山谷中。
桐樹有四種:青桐,莖皮青,葉似梧桐而無子。梧桐,色白,葉似青桐有子,子肥亦可食。白桐與崗桐無異,惟有花子爾。花三月舒,黃紫色,《禮》云桐始花者也。崗桐無子,是作琴瑟者。今此云花,便應是白桐,白桐亦堪作琴瑟,一名椅桐,人家多植之。(《新修》一六九頁,《大觀》卷十四,《政和》三四九頁)
白話文:
桐樹有四種:
-
青桐:莖皮是青色的,葉子像梧桐葉,但沒有種子。
-
梧桐:樹皮是白色的,葉子像青桐葉,但有種子,種子肥大也可以吃。
-
白桐:和崗桐沒有什麼不同,唯獨有種子。花朵在三月開放,是黃紫色的,《禮記》中說桐樹是最早開花的。
-
崗桐:沒有種子,是做琴瑟的材料。
現在這裡說到開花,應該是指的白桐,白桐也可以做琴瑟,別名是椅桐,人們經常種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