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本草經集注》~ 草木下品 (4)

回本書目錄

草木下品 (4)

1. 旋覆花

味鹹、甘,溫、微溫,冷利,有小毒。主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消胸上痰結,唾如膠漆,心脅痰水,膀胱留飲,風氣濕痹,皮間死肉,目中眵䁾,利大腸,通血脈,益色澤。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一名戴椹。其根:主風濕。生平澤川穀。五月採花,日乾,二十日成。

白話文:

味道鹹、甘,性溫、微溫,寒性而通利,有小毒。主治腹部積氣,脅肋下脹滿,驚悸,去除水腫,消除五臟之間的寒熱,補中益氣。消除胸部痰液結塊,痰液黏稠如膠漆,心臟和脅肋部位的痰水,膀胱的積液,風濕痹痛,皮膚之間潰爛壞死的肉,眼睛疼痛流淚,通便,疏通血脈,增進容光。別名金沸草,盛椹,戴椹。根:主治風濕。生長在平原澤地和山谷中。五月份採摘花,曬乾,二十天後完成。

出近道下濕地,似菊花而大。又別有旋葍根,乃出河南來,北國亦有,形似川芎,唯合旋葍膏用之,余無正所入也,非此旋覆花根也。(敦煌卷子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五一頁)

白話文:

生長在靠近道路旁濕潤的土地上,樣子像菊花,但花朵較大。此外,還有一種旋覆花的根,是從河南運來的,北方的也有,形狀像川芎,適用於旋覆花膏的製作,其它的用途還不太清楚,這不是旋覆花的根。

2. 鉤吻

味辛,溫,有大毒。主治金創乳痓,中惡風,咳逆上氣,水腫,殺鬼疰蠱毒。破症積,除腳膝痹痛,四肢拘攣,惡瘡疥蟲,殺鳥獸。一名野葛。折之青煙出者名固活。甚熱,不入湯。生傳高山谷及會稽東野。秦鉤吻,味辛。治喉痹,咽中塞,聲變,咳逆氣,溫中,一名除辛,一名毒根。生寒石山,二月、八月採。(半夏為之使,惡黃芩。)

白話文:

這種草藥味道辛辣溫熱,具有強烈的毒性。主要用於治療金屬造成的創傷和乳房腫塊,以及因接觸邪惡的風而引起的疾病,咳嗽逆氣,水腫,殺死鬼怪、疾病和毒蟲。還可以治療症積,消除手腳膝蓋的痹痛,四肢拘攣,惡瘡疥蟲,並可以殺死鳥類和野獸。這種草藥的另一個名稱是野葛。折斷它時,會冒出青煙,這種草藥的名稱為固活。它非常熱,不能放入湯中煮沸。它生長在高山峽谷和會稽東野。秦鉤吻,味道辛辣。用於治療喉嚨腫痛,咽喉堵塞,聲音嘶啞,咳嗽逆氣,溫暖腸胃。秦鉤吻的另一個名稱是除辛,另一個名稱是毒根。它生長在寒冷的石山上,在二月和八月採摘。(半夏可以作為它的引導藥,它與黃芩相剋。)

五府中亦云,鉤吻是野葛,言其入口能鉤人喉吻,或言吻作挽字,牽挽人腹而絕之。核事而言,乃是兩物。野葛是根,狀如牡丹,所生處亦有毒,飛鳥不得集之,今人用合膏服之無嫌。鉤吻別是一草,葉似黃精而莖紫,當心抽花,黃色,初生既極類黃精,故以為殺生之對也。

白話文:

按照五府中篇的說法,鉤吻就是野葛,因為它吃下去會讓人喉嚨發癢,或者說吻是拉扯的意思,它能拉扯人的肚子而使人死亡。但實際上,這兩種草藥是不同的。野葛是根,形狀像牡丹,生長的地方也有毒,鳥類不能停棲在上面,現在人們用它來做藥膏服用,沒有問題。鉤吻是另一種草藥,葉子像黃精,莖是紫色的,花朵從中心抽出,是黃色的,剛開始生長時,它和黃精非常相似,因此被認為是黃精的相反之物。

或云鉤吻是毛茛,此《本經》及後說皆參錯不同,未詳定云何?又有一物名陰命,赤色,著木懸其子,生山海中,最有大毒,入口即殺人。(敦煌卷子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五二頁)

白話文:

也有人說鉤吻是毛茛,但是《本經》和後世的說法都不同,無法確定。還有一種東西叫陰命,是紅色的,長在樹上,結的果子有劇毒,吃了就會死人。

3. 蚤休

味苦,微寒,有毒。主治驚癇,搖頭弄舌,熱氣在腹中,癲疾,癰瘡,陰蝕,下三蟲,去蛇毒。一名蚩休。生山陽川穀及宛朐。(《大觀》卷十一,《政和》二七九頁)

白話文:

性質苦,微微寒涼,有毒性。可以治療因驚嚇而引起的抽搐、搖頭晃腦且說話不清晰等症狀,肚子裏有熱氣、癲癇病,癰疽瘡毒,陰部潰爛,驅除人體內的寄生蟲,還能解蛇毒。別名蚩休。生長在山陽地區的溪谷及宛朐一帶。(《大觀》卷十一,《政和》二七九頁)

4. 虎杖根

微溫。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結。

白話文:

稍微溫熱。主要能幫助調暢月經,消除血液瘀積和結塊。

田野甚多此,狀如大馬蓼,莖斑而葉圓。極主暴瘕,酒漬根服之也。(《大觀》卷十三,《政和》三三三頁)

白話文:

田野有許多這種植物,外形類似大馬蓼,莖有斑點,葉子呈圓形。它的根具有治療暴瘕的作用,可以用酒浸泡根服用。(《大觀》卷十三,《政和》三三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