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本草經集注》~ 草木下品 (3)

回本書目錄

草木下品 (3)

1. 葶藶

味辛、苦,寒、大寒,無毒。主治癥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腹留熱氣,皮間邪水上出,面目浮腫,身暴中風熱痱癢,利小腹。久服令人虛。一名大室,一名大適。一名丁歷,一名蕇蒿。生藁城平澤及田野。立夏後採實,陰乾。(得酒良,榆皮為之使,惡殭蠶、石龍芮。)

出彭城者最勝,今近道亦有,母即公薺,子細黃至苦,用之當熬也。(敦煌卷子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四八頁)

白話文:

味道辛辣、苦澀,藥性寒冷,甚至非常寒冷,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腹部腫塊積聚、氣結、飲食引起的寒熱不適,能破除堅硬的積塊、驅逐邪氣,疏通水道。可以排除膀胱積水,對於腹部殘留的熱氣、皮膚間的邪水上湧導致的面部浮腫、身體突然出現中風引起的熱痱子搔癢,以及小腹脹痛都有療效。但長期服用會使人虛弱。它的別名有大室、大適、丁歷、蕇蒿。生長在藁城平坦的沼澤和原野。立夏後採收果實,陰乾。(與酒同用效果好,榆樹皮可以增強它的藥效,忌與殭蠶、石龍芮同用。)

產自彭城的品質最好,現在近道地區也有生產,它的母株就是公薺,子株細小且呈現黃色,味道非常苦,使用時應該要經過熬煮。(敦煌卷子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四八頁)

2. 大戟

味苦、甘,寒,大寒,有小毒。主治蠱毒,十二水,腹滿急痛,積聚,中風,皮膚疼痛,吐逆。頸腋癰腫,頭痛,發汗,利大小腸。一名邛鉅。生常山。十二月採根,陰乾。(反甘草,畏菖蒲、蘆草、鼠屎。)

近道處處有,至猥賤也。(敦煌卷子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五六頁)

白話文:

大戟,味道苦中帶甘,屬性寒涼,藥性偏於大寒,帶有少量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蠱毒、十二種水腫病、腹部脹滿急痛、體內腫塊積聚、中風、皮膚疼痛、嘔吐。也能治療頸部與腋下的癰腫、頭痛,可以發汗、疏通大小腸。它又名邛鉅。生長在常山一帶。於十二月採挖根部,陰乾備用。(禁忌與甘草同用,畏懼菖蒲、蘆草、鼠屎。)

這種藥材到處都有,非常普遍且低賤。

3. 澤漆

味苦、辛,微寒,無毒。主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利大小腸,明目,輕身。一名漆莖,大戟苗也。生太山川澤。三月三日、七月七日採莖葉,陰乾。(小豆為之使,惡薯蕷。)

是大戟苗,生時摘葉有白汁,故名澤漆,亦能齧人肉。(敦煌卷子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五六頁)

白話文:

味道苦、辛辣,性質稍微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皮膚發熱、腹部積水、四肢和臉部浮腫,以及男性陰氣不足等問題。它能通利大腸和小腸,使眼睛明亮,並有減輕體重的功效。它又名漆莖,是大戟的幼苗。生長在泰山等地的河川沼澤邊。在農曆三月三日和七月七日採集莖葉,陰乾備用。(小豆可以增強它的藥效,但會與薯蕷產生不良反應。)

它就是大戟的幼苗,生長時摘下葉子會有白色汁液流出,所以稱為澤漆,也具有腐蝕皮膚的性質。(出自敦煌卷子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五六頁)

4. 芫花

味辛、苦,溫、微溫,有小毒。主治咳逆上氣,喉鳴喘,咽腫,短氣,蠱毒。鬼瘧,疝瘕,癰腫,殺蟲魚,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腫,五水在五臟皮膚,及腰痛,下寒毒、肉毒。久服令人虛。一名去水,一名毒魚,一名杜芫。其根名蜀桑根,治疥瘡,可用毒魚。生淮源川穀。三月三日採花,陰乾。決明子為之使,反甘草。

近道處處有,用之微熬,不可近眼。(敦煌卷子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四,《政和》三六○頁)

白話文:

芫花味道辛辣、苦澀,屬性溫熱或微溫,帶有少量毒性。主要治療咳嗽氣逆、呼吸急促、喉嚨發出喘鳴聲、咽喉腫痛、呼吸短促、蠱毒(由毒蟲或毒物引起的疾病)。也可以治療瘧疾中的鬼瘧(一種病情複雜的瘧疾)、疝氣腫塊、癰腫(皮膚表面的瘡瘍)、能殺死蟲魚,消除胸腔中的痰液和積水,改善喜歡吐口水的情況、水腫,以及因五臟功能失調導致水分滯留在皮膚的「五水」病症,還能治療腰痛、下半身寒毒和肉毒。長期服用會使人體虛弱。它還有別名,叫做「去水」、「毒魚」或「杜芫」。它的根部叫做蜀桑根,可以治療疥瘡,也可用來毒魚。它生長在淮河源頭的川谷地帶。在農曆三月初三採摘花朵,陰乾備用。決明子是它的藥引,不能與甘草一起使用。

近處到處都有,使用時要稍微炒過,不能靠近眼睛。(出自敦煌卷子本《新修本草》、《大觀本草》和《政和本草》)

5. 蕘花

味苦、辛,寒、微寒,有毒。主治傷寒,溫瘧,下十二水,破積聚,大堅,癥瘕。盪滌腸胃中留癖,飲食寒熱邪氣,利水道。治痰飲咳嗽。生咸陽川穀及河南中牟。六月採花,陰乾。

中牟者,平時惟從河上來,形似芫花而極細,白色。比來隔絕,殆不可得。(敦煌卷子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五七頁)

白話文:

蕘花,味道苦、辛,屬性寒或微寒,有毒。主要治療傷寒、溫瘧,可以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破除體內積聚的腫塊、堅硬的腫塊、以及腹中腫塊。能清除腸胃中積留的病症,以及飲食不當造成的寒熱邪氣,並能通利小便。也能治療痰飲引起的咳嗽。這種植物生長在咸陽的河谷以及河南的中牟一帶。在六月採摘花朵,然後陰乾。

中牟所產的蕘花,通常是從黃河上游運來的,外形類似芫花,但非常細小,呈現白色。近年來因為交通阻隔,幾乎無法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