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本草經集注》~ 序錄上 (7)

回本書目錄

序錄上 (7)

1. 序錄上

凡漬藥酒,皆須細切,生絹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瀝出,不必待至酒盡也。滓可曝燥,微搗,更漬飲之;亦可作散服。

凡建中、腎瀝諸補湯,滓合兩劑,加水煮,竭飲之,亦敵一劑新藥,貧人當依此,皆應先曝令燥。

凡合膏,初以苦酒漬取,令淹,溲浹後,不用多汁,密覆勿泄。云晬時者,周時也,從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煮膏,當三上三下,以泄其焦勢,令藥味得出。上之使迎迎沸仍下之,下之取沸靜乃上,寧欲小生。其中有薤白者,以兩頭微焦黃為候。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黃色也。

豬肪勿令經水,臘月彌佳。絞膏亦以新布絞之。若是可服之膏,膏滓亦堪酒煮稍飲之。可摩之膏,膏滓即宜以薄病上,此蓋貧野人慾兼盡其力。

凡膏中有雄黃、硃砂輩,皆別搗細研如面,須絞膏竟乃投中,以物疾攪,至於凝強,勿使沉聚在下不調也。有水銀者,於凝膏中,研令消散。有胡粉亦爾。凡湯酒中用大黃,不須細銼。作湯者,先水漬,令淹浹,密覆一宿。明旦煮湯,臨熟乃以納中,又煮兩三沸,便絞出,則力勢猛,易得快利。丸散中用大黃,舊皆蒸,今不須爾。

凡湯中用麻黃,皆先別煮兩三沸,掠去其沫,更益水如本數,乃納余藥,不爾令人煩。麻黃皆折去節,令理通,寸銼之;有小草、瞿麥五分銼之;細辛、白前三分銼之;丸散膏中,則細銼也。

凡湯中用完物,皆擘破,干棗、枝子、括蔞子之類是也。用細核物亦打碎,山茱萸、五味、蕤核,決明之類是也。細華子物,正爾完用之,旋覆花、菊花、地膚子、葵子之類是也。米、麥、豆輩,亦完用之。諸蟲先微炙,亦完煮之。唯螵蛸當中破之。生薑、夜干皆薄切。芒硝、飴糖、阿膠皆須絞湯竟,納汁中,更上火兩三沸,烊盡乃服之。

凡用麥門冬,皆微潤抽去心。杏仁、桃仁湯柔撻去皮。巴豆打破,剝皮,刮去心,不爾令人悶;石葦、辛夷刮去毛;鬼箭削取羽及皮;藜蘆剔取根,微炙;枳實去其核,只用皮,亦炙之;椒去實,於鐺器中微熬,令汗出,則有勢力;礬石於瓦上若鐵物中熬,令沸,汁盡即止,二礜石皆黃土泥包,使燥,燒之半日,令勢熱而解散。犀角、羚羊角皆刮截作屑。

諸齒骨並炙搗碎之。皂莢去皮子炙之。

凡湯、丸、散,用天雄、附子、烏頭、烏喙、側子,皆煻灰火炮炙,令微坼,削去黑皮乃秤之。唯姜附子湯及膏酒中生用,亦削去皮乃秤,直理破作七八片,隨其大小,但削除外黑尖處令盡。

凡湯、酒、膏、丸散,用半夏皆且完。以熱湯洗去上滑,手挼之,皮釋隨剝去,更復易湯洗之,令滑盡。不爾,戟人咽。舊方廿許過,今六七過便足。亦可直煮之,沸易水,如此三過,仍挼洗畢便訖,隨其大小破為細片,乃秤以入湯。若膏、酒、丸、散,皆須曝燥乃秤之也。丸散只削上皮用之,未必皆洗也。

白話文:

序錄上

所有浸泡藥酒的藥材,都必須切細,用生絹袋盛裝,然後放入酒中密封,根據天氣冷暖調整浸泡天數,觀察藥酒濃度,濃郁即可濾出,不必等到酒完全用盡。藥渣可以曬乾,稍微搗碎,再次浸泡飲用;也可以磨成粉末服用。

所有建中湯、腎氣丸等補益藥湯的藥渣,可以將兩劑藥渣混合,加水煮沸飲用,效果相當於一劑新藥,貧困的人應該按照這個方法去做,所有藥渣都應該先曬乾。

製作膏藥時,一開始要用苦酒浸泡藥材,使其充分浸潤,浸泡後,不必留下太多汁液,密封保存,防止藥液流失。「晬時」是指一周時間,從今天早上到明天早上。也有一些藥膏只需要浸泡一宿。熬製膏藥時,要三次上鍋三次下鍋,這樣可以避免藥材焦糊,讓藥味充分釋出。上鍋時要等到沸騰才下鍋,下鍋後要等到沸騰停止再上鍋,寧可藥材少熬一點。如果膏藥中含有薤白,則以兩頭微微焦黃為宜;含有白芷、附子的,也要使其略呈黃色。

豬油不能沾到水,臘月製作最好。絞取豬油時要用新的布料過濾。如果膏藥可以服用,藥渣也可以用酒煮後少量飲用;如果膏藥是用來塗抹的,藥渣則可以直接敷在患處,這是貧苦地區的人們為了充分利用藥材而想出的辦法。

如果膏藥中含有雄黃、硃砂等藥物,則需將其單獨研磨成細粉狀,待膏藥熬製完成後再加入,用工具充分攪拌,直到膏藥凝固,避免沉澱不均。如果含有水銀,則需在膏藥凝固後研磨使其分散;含有胡粉也是如此。藥湯或藥酒中使用大黃,不必切得太細。製作藥湯時,先用水浸泡大黃,使其充分浸潤,密封浸泡一宿。第二天早上熬製藥湯,臨近煮熟時再放入大黃,再煮沸兩三下,然後過濾,這樣藥效強勁,更容易見效。丸散中使用大黃,以前都需蒸制,現在不必如此。

藥湯中使用麻黃,都要先單獨煮沸兩三下,撇去浮沫,再加入與原量等量的水,然後再加入其他藥材,否則會讓人感到煩躁。麻黃都要折斷其節,使其通氣,切成一寸長的段;小草、瞿麥切成五分長的段;細辛、白前切成三分長的段;丸散膏中則要切細。

藥湯中使用完整藥材的,都要掰開,如干棗、棗枝、括蔞子等;使用細小種子的,都要打碎,如山茱萸、五味子、蕤仁、決明子等;細小的花朵,則直接完整使用,如旋覆花、菊花、地膚子、葵花子等;米、麥、豆類也要完整使用;蟲類藥材則先稍微炙烤,然後完整煮沸;只有螵蛸要剖開。生薑、夜干都需切薄片。芒硝、飴糖、阿膠都要在藥湯過濾後加入湯汁中,再加熱兩三沸,完全融化後服用。

使用麥門冬,都需稍微潤濕後去除其心;杏仁、桃仁用溫水泡軟後去皮;巴豆要打破、去皮、刮去心,否則會讓人感到胸悶;石葦、辛夷要刮去毛;鬼箭要削去羽狀物和外皮;藜蘆要剔除根部,稍微炙烤;枳實要去除種子,只用果皮,也要炙烤;胡椒要去除種子,在鍋中稍微熬製,使其出汗,這樣藥效才會更強;礬石要在瓦片或鐵器上熬製,直到沸騰,汁液用盡即可;二礜石則用黃泥包裹,使其乾燥,燒烤半日,使其充分加熱並分解。犀角、羚羊角都要刮成碎片。

所有骨骼類藥材都要炙烤後搗碎;皂莢要去除種皮後炙烤。

所有藥湯、丸劑、散劑中使用天雄、附子、烏頭、烏喙、側子等藥材,都要用煻灰火炮製,使其微微裂開,刮去黑色外皮後再稱重。只有薑附子湯和膏藥酒中可以使用生品,也要先刮去外皮後稱重,再將其理順,切成七八片,根據其大小,將外層黑色尖端部分全部去除。

所有藥湯、藥酒、膏藥、丸劑、散劑中使用半夏,都要完整使用。用熱水洗去表面的粘液,用手揉搓,使其外皮脫落,然後再用熱水清洗,直到粘液完全去除。否則會刺激咽喉。舊方需要清洗二十多次,現在六七次就夠了。也可以直接煮沸,換水,重複三次,然後揉搓清洗乾淨即可,根據其大小切成細片,然後稱重加入藥湯。如果是膏藥、藥酒、丸劑、散劑,則需曬乾後再稱重。丸散中只需刮去外皮使用,不必都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