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本草經集注》~ 草木中品 (12)

回本書目錄

草木中品 (12)

1. 秦皮

味苦,微寒、大寒,無毒。主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治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癇,身熱。可作洗目湯。久服頭不白,輕身,皮膚光澤,肥大有子。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廬江川穀及宛朐。二月、八月採皮,陰乾。(大戟為之使,惡吳茱萸。)

世云是樊⿱艹規皮,而水漬以和墨,書青色不脫,徹青,且亦殊薄,恐不必爾。世方惟以治目。道術家亦有用處。(《新修》一三二頁,《大觀》卷十三,《政和》三二五頁)

白話文:

味道苦,性微寒或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風寒濕痹,可以洗去寒氣,消除熱氣,以及治療眼睛裡的青翳和白膜。也能治療男子精子稀少、婦女白帶過多、小兒癲癇、身體發熱。可以製作洗眼用的藥湯。長期服用可以使頭髮不變白,身體輕盈,皮膚光滑有光澤,並且使人肥胖多子。它又名岑皮,又名石檀。生長在廬江的川谷和宛朐一帶。二月和八月採集樹皮,在陰涼處乾燥。(大戟是它的輔助藥,忌與吳茱萸同用。)

世俗說它就是樊⿱艹規的樹皮,用水浸泡後和墨汁調在一起,寫字會呈現青色且不易脫落,能顯現出青色,而且樹皮也比較薄,恐怕不一定是這樣。世俗的藥方只用它來治療眼睛的疾病。道術家也有使用它的地方。(出自《新修本草》132頁,《大觀本草》卷十三,《政和本草》325頁)

2. 白芷

味辛,溫,無毒。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治風邪,久渴,吐嘔,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可作膏藥面脂,潤顏色。一名芳香,一名白茝,一名虈,一名莞,一名苻蘺,一名澤芬。葉名蒚麻,可作浴湯。生河東川穀下澤。二月、八月採根,曝乾。(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

今出近道,處處有,近下濕地,東間甚多。葉亦可作浴湯,道家以此香浴去屍蟲,又用合香也。(《大觀》卷八,《政和》二○六頁)

白話文:

白芷,味道辛辣,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婦女的赤白帶下、閉經、陰部腫脹、發冷發熱、風邪引起的頭痛、眼睛流淚。能使皮膚生長,變得潤澤,可以製作成面脂使用。能治療風邪、口渴很久、嘔吐、兩脅脹滿、風痛、頭暈、眼睛癢。可以製作成膏藥或面脂,潤澤膚色。它又名芳香、白茝、虈、莞、苻蘺、澤芬。它的葉子名叫蒚麻,可以拿來泡澡。大多生長在河東地區的河流谷地和低窪潮濕的地方。在二月和八月採集它的根部,曬乾。(當歸可以加強它的功效,它與旋覆花相剋。)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產,在靠近潮濕的低地,尤其在東邊一帶更多。它的葉子也可以拿來泡澡。道家會用它來香浴,去除屍蟲,也可以用來調和香料。(出自《大觀》卷八,《政和》二○六頁)

3. 杜蘅

味辛,溫,無毒。主治風寒咳逆,香人衣體。生山谷。三月三日採根,熟洗,曝乾。

根葉都似細辛,惟氣小異爾。處處有之。方藥少用,惟道家服之,令人身衣香。《山海經》云:可治癭。(《大觀》卷八,《政和》二一三頁)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風寒引起的咳嗽和氣逆上衝,能使衣物和身體散發香氣。生長在山谷中。在三月三日採收根部,徹底洗淨後曬乾。

根和葉都像細辛,只是氣味稍有不同。到處都有生長。一般藥方很少使用,只有道家會服用,可以使身體和衣服帶有香氣。《山海經》記載,它可以用來治療癭病(即甲狀腺腫大)。

4. 杜若

味辛,微溫,無毒。主治胸脅下逆氣,溫中,風入腦戶,頭腫痛,多涕淚出,眩倒目䀮䀮,止痛,除口臭氣。久服益精,明目,輕身,令人不忘。一名杜蘅,一名杜蓮,一名白蓮,一名白芩,一名若芝。生武陵川澤及宛朐。二月、八月採根,曝乾。(得辛夷、細辛良,惡茈胡、前胡。)

今處處有。葉似姜而有文理,根似高良薑而細,味辛香。又絕似旋覆根,殆欲相亂,葉小異爾。《楚詞》云:山中人兮芳杜若。此者一名杜蘅,今復別有杜蘅,不相似。(《大觀》)卷七,《政和》一八九頁)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微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胸部和肋骨下方氣逆上衝的情況,能溫暖中焦,治療風邪侵入腦戶穴,導致頭部腫痛、流很多鼻涕眼淚、頭暈眼花、視物模糊,能止痛,消除口臭。長期服用能增強精力,使眼睛明亮,身體輕盈,使人不易忘事。它有一個別名叫杜蘅,也叫杜蓮、白蓮、白芩、若芝。生長在武陵的河流湖澤以及宛朐一帶。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曬乾。(與辛夷、細辛一起使用效果好,與茈胡、前胡一起使用效果不好。)

現在各地都有生長。葉子像生薑但有紋路,根部像高良薑但較細,味道辛辣芳香。又非常像旋覆花的根,幾乎會混淆,只是葉子稍微有些不同。《楚辭》說:「山中的人啊身上散發著杜若的芳香。」這裡說的杜若又叫杜蘅,但現在另外還有一種杜蘅,和這裡說的杜若不一樣。(《大觀》卷七,《政和》一八九頁)

5. 柏木

味苦,寒,無毒。主治五臟腸胃中結氣熱,黃疸,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陽蝕瘡。治驚氣在皮間,肌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久服通神。一名檀桓。根,名檀桓,主心腹百病,安魂魄,不飢渴。久服輕身。延年通神。生漢中山谷及永昌。(惡乾漆。)

今出邵陵者,輕薄色深為勝。出東山者,厚重而色淺。其根於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之。又有一種小樹,狀如石榴。其皮黃而苦,世呼為子柏,亦主口瘡。又一種小樹,至多刺,皮亦黃,亦主口瘡。(《新修》一一○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二九九頁)

白話文:

柏木,味道苦,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五臟腸胃中鬱結的氣熱,黃疸病,腸痔,止瀉痢,婦女的崩漏、赤白帶下,以及陰部潰爛的瘡。也能治療因驚嚇引起的氣滯於皮膚間,導致皮膚發熱發紅,眼睛發熱紅腫疼痛,以及口瘡。長期服用可以使人精神清明。它又名檀桓。柏木的根也叫檀桓,主要治療心腹各種疾病,安定魂魄,使人不感到飢餓口渴。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健,延年益壽,精神清明。主要生長在漢中山谷以及永昌一帶。(忌與乾漆同用。)

現在產於邵陵的柏木,質地輕薄且顏色較深的為上品。產於東山的柏木,則厚重而顏色較淺。它的根在道家被列為木芝一類的藥材,但現在人們不知道取用服用。另外還有一種小柏樹,外形像石榴樹。它的樹皮呈黃色且味苦,世人稱之為子柏,也主要治療口瘡。還有一種小柏樹,全身多刺,樹皮也是黃色的,也主要治療口瘡。(以上內容參考《新修本草》第110頁,《大觀本草》第十二卷,《政和本草》第2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