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本草經集注》~ 草木中品 (8)

回本書目錄

草木中品 (8)

1. 沙參

味苦,微寒,無毒。主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治胃痹,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臟,補中。久服利人。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鬚,一名白參,一名識美,一名文希。生河內川穀及宛朐般陽續山。二月、八月採根,曝乾。(惡防己,反藜蘆。)

白話文:

味道苦、性微寒,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瘀血、驚悸、去除寒熱、補中益氣、滋養肺臟。用於治療胃寒症狀、心腹疼痛、邪熱鬱結、頭痛、皮下邪熱、安神益氣、補益中氣。長期服用對人有益。別名知母、苦心、志取、虎鬚、白參、識美、文希。生長在河內川穀及宛朐般陽續山。於農曆二月、八月採收根莖,曬乾。(相剋的藥物有防己、反藜蘆)

今出近道,叢生,葉似枸杞,根白實者佳。此沙參並人參、玄參、丹參、苦參是為五參,其形不盡相類,而主治頗同,故皆有參名。又有紫參,正名牡蒙,在中品。(《大觀》卷七,《政和》一八九頁)

白話文:

現在近路上長的草藥,叢生,葉子像枸杞,根白色的最好。這些沙參和人參、玄參、丹參、苦參合稱為五參,它們的形狀並不完全相似,但主治的功效很相似,因此都有參的名稱。紫參,正確的名稱是牡蒙,在中品。

2. 苦參

味苦,寒,無毒。主治心腹結氣,癥瘕,積聚,黃膽,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養肝膽氣,安五臟,定志,益精,利九竅,除伏熱,腸澼,止渴,醒酒,小便黃赤,治惡瘡,下部䘌瘡,平胃氣,令人嗜食輕身。一名水槐,一名苦𧄹,一名地槐,一名菟槐,一名驕槐,一名白莖,一名虎麻,一名岑莖,一名祿白,一名陵郎。生汝南山谷及田野。

白話文:

苦楝樹的味道是苦的,性寒,沒有毒。主要用於治療心腹結氣、癥瘕積聚、黃疸、小便淋漓不盡、利尿、消除癰腫、補中益氣、明目、止淚。它能養護肝臟和膽囊之氣,安撫五臟,安定心志,益精,疏通九竅,消除暗伏的熱毒,治療腸道積液,止渴,醒酒,治療小便黃赤,治療惡瘡,下部瘡瘍,平胃氣,令人嗜食輕身。別名:水槐、苦麻、地槐、菟槐、驕槐、白莖、虎麻、岑莖、祿白、陵郎。生長於汝南山谷和田野。

三月、八月、十月採根,曝乾。(玄參為之使,惡貝母、漏蘆、菟絲,反藜蘆。)

白話文:

在三月、八月和十月採集玄參的根部,曬乾。 (玄參可以作為引導藥,不宜與貝母、漏蘆、菟絲子同用,會與藜蘆相剋。)

今出近道,處處有。葉極似槐樹,故有槐名。花黃,子作莢。根味至苦惡。病人酒漬飲之,多瘥。患疥者。一兩服,亦除,蓋能殺蟲。(《大觀》卷八,《政和》一九八頁)

白話文:

現在種藥草的生長地很普遍。葉片酷似槐樹葉,所以也有槐樹的名稱。花朵呈黃色,果實呈莢狀。根部的味道極苦和難吃。病人用酒浸泡後飲用,大多可以康復。患有疥癬的人服用一至兩次,也能根治,它的功效在於能夠殺死寄生蟲。

3. 續斷

味苦、辛,微溫,無毒。主治傷寒,補不足,金瘡,癰傷,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及踠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久服益氣力。一名龍豆,一名屬折,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生常山山谷。七月、八月採,陰乾。(地黃為之使,惡雷丸。)

白話文:

中藥學名:山歸來

藥性:苦、辛,微溫,無毒。

藥效:主治傷寒症、補虛症、金屬創傷、癰腫潰傷、跌打損傷、筋骨接駁、婦女乳汁不足、崩漏出血、金創出血內流、止痛、生肌肉、挫傷、惡血、腰痛、關節疼痛活動不靈活。長期服用能增強氣力和體力。

別名:龍豆、屬折、接骨、南草、槐。

生長分佈:生長在常山山谷。

採集與儲藏:在七月、八月採摘,陰乾。

配伍禁忌:地黃為藥引,惡雷丸。

案《桐君藥錄》云:續斷生蔓延,葉細,莖如荏,大根本,黃白有汁,七月、八月採根,今皆用莖葉,節節斷,皮黃皺,狀如雞腳者,又呼為桑上寄生,恐皆非真。時人又有接骨樹,高丈餘許,葉似蒴藋,皮主治金瘡,有此接骨名,疑或是。而廣州又有一藤名續斷,一名諾藤,斷其莖,器承其汁飲之,治虛損絕傷,用沐頭,又長髮。折枝插地即生,恐此又相類。

李云是虎薊,與此大乖,而虎薊亦自治血爾。(《大觀》卷七,《政和》一八一頁)

白話文:

《桐君藥錄》上說:續斷生長蔓延,葉子細長,莖就像荏,根很大,根部是黃白色且多汁,在七月、八月採收根部,現在都用莖葉,莖葉節節斷開,皮黃皺,形狀像雞腳,又稱它為桑上寄生,恐怕這些都不是真的。現代人還有接骨樹,高一丈多,葉子像蒴藋,皮可以治療刀傷,有這個接骨的名稱,懷疑是它。而廣州還有一種藤叫續斷,又名諾藤,折斷它的莖,用器皿承接它的汁液飲用,可以治療虛損絕傷,用它洗頭可以使頭髮生長。折斷它的枝條插到地裡就會生根發芽,這兩種植物恐怕是類似的。

李雲虎薊,與此差異甚大,而虎薊的功效也僅限於止血而已。(《大觀本草》卷七,《政和本草》一八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