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集注》~ 草木中品 (7)
草木中品 (7)
1. 厚朴
味苦,溫、大溫,無毒。主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溫中,益氣,消痰下氣,治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胸中嘔逆不止,泄痢,淋露,除驚,去留熱,止煩滿,厚腸胃。一名厚皮,一名赤樸。其樹名榛,其子名逐楊。治鼠瘻,明目,益氣。
白話文:
此藥材味苦,溫,或大溫,無毒。主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溫中、益氣、消痰、下氣、治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胸中嘔逆不止、泄痢、淋露、除驚、去留熱、止煩滿、厚腸胃。別名厚皮、赤樸。此藥材之樹名為榛,果實名為逐楊。治鼠瘻、明目、益氣。
生交址、冤句。三月、九月、十月採皮,陰乾。(乾薑為之使,惡澤瀉、寒水石、硝石。)
白話文:
生長在交趾、冤句等地。三月、九月、十月採收根部,在陰涼處晾乾。(乾薑可以作為引經藥,不宜與澤瀉、寒水石、硝石同服。)
今出建平、宜都,極厚、肉紫色為好,殼薄而白者不如。用之削去上甲錯皮。世方多用,道家不須也。(《新修》一二五頁,《大觀》卷十三,《政和》三二四頁)
白話文:
現在出產於建平、宜都的當歸,根粗厚、肉質紫色的最好,殼薄而白色的不如。使用時要削去上端甲錯的皮。世俗方劑常用當歸,道家卻很少用。
2. 竹葉芹竹葉
味苦,平、大寒,無毒。主治咳逆上氣。溢筋急,惡瘍,殺小蟲。除煩熱,風痙,喉痹,嘔逆。
白話文:
性質:味苦,平,大寒,無毒。
主治疾病:
- 咳逆上氣(劇烈咳嗽和氣喘)
- 溢筋急(筋骨抽搐)
- 惡瘍(惡性腫瘤)
- 殺小蟲(寄生蟲)
- 除煩熱(消除煩躁和發熱)
- 風痙(風寒引起的痙攣)
- 喉痹(喉嚨疼痛)
- 嘔逆(嘔吐和反胃)
根:作湯,益氣,止渴,補虛,下氣,消毒。汁:主治風痙,痹。實:通神明,輕身,益氣。生益州。竹葉:味辛,平、大寒。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其瀝:大寒。治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其皮茹:微寒,治嘔啘,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苦竹葉及瀝:治口瘡,目痛,明目,通利九竅。
竹筍:味甘,無毒。主治消渴,利水道,益氣,可久食。干筍燒服,治五痔血。
白話文:
根:可以做湯喝,益氣、止渴、補虛、下氣、消毒。
汁:可以治療風痙、痹症。
實:可以通神明、輕身、益氣。生長在益州。
竹葉:味道辛辣,性平、大寒。可以治療胸中的痰熱、咳嗽逆氣。
竹瀝:性大寒。可以治療暴發性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
竹茹:性微寒。可以治療嘔吐嘔逆、溫暖氣血、治療寒熱、吐血、崩漏、溢筋。
苦竹葉和竹瀝:可以治療口瘡、目痛,明目,通利九竅。
竹筍: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是解除口渴、利尿通便、增加元氣,可以長期食用。乾燥的竹筍燒成灰服用,可以治療五種痔瘡出血。
竹類甚多,此前一條云是篁竹,次用淡苦爾。又一種薄殼者,名甘竹葉,最勝,又有實中竹、笙竹,又有筀竹,並以筍為佳,於藥無用。凡取竹瀝,惟用淡竹耳。竹實出藍田,江東乃有花而無實,故鳳鳥不至。而頃來斑斑有實,實狀如小麥,堪可為飯。(《新修》一二七頁,《大觀》卷十三,《政和》三一六頁)
白話文:
竹子的種類有很多,前面一條說的是篁竹,新用淡苦爾竹。還有一種薄殼的,叫甘竹葉,是最好的,還有竹子裡面有實的,可以做笙的竹子,還有筀竹,這些竹子的筍都很美味,但都無藥用價值。凡是取竹瀝,只用淡竹。竹子的果實產於藍田,江東只有花沒有果實,所以鳳凰不會飛來。而近來斑斑的果實,果實的形狀像小麥,可以做飯吃。(《新修》127頁,《大觀》卷十三,《政和》316頁)
3. 玄參
味苦,咸,微寒,無毒。主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產乳余疾,補腎氣,令人目明。治暴中風傷寒,身熱支滿,狂邪忽忽不知人,溫瘧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氣,下水,止煩渴,散頸下核,癰腫,心腹痛,堅症,定五臟。久服補虛,明目,強陰,益精。一名重臺,一名玄臺,一名鹿腸,一名正馬,一名咸,一名端。
白話文:
味苦、味鹹,屬於微寒性質,沒有毒。可以治療因腹中寒熱積聚引起的疾病,以及女子產後因乳汁淤積引起的疾病,還能補腎氣,令人眼睛明亮。可以治療暴發中風傷寒、身體發熱肢體疼痛、精神錯亂神志不清的疾病,還可以治療發熱時頭痛肌肉疼痛、血瘕、下寒血、清除胸中的氣、利尿、止煩渴、散除頸下淋巴結、癰腫、心腹疼痛、堅症,以及平和五臟。長期服用可以補虛、明目、強陰、益精。有很多別名,包括「重臺」、「玄臺」、「鹿腸」、「正馬」、「鹹」、「端」。
生河間川穀及冤句。三月、四月採根,曝乾。(惡黃耆、乾薑、大棗、山茱萸,反藜蘆。)
白話文:
生長在河間川穀和冤句。三月、四月採收根部,曬乾。(與黃耆、乾薑、大棗、山茱萸相剋,相反藜蘆。)
今出近道,處處有。莖似人參而長大。根甚黑,亦微香,道家時用,亦以合香。(《大觀》卷八,《政和》二○三頁)
白話文:
現在出現近道中草藥,四處都有。莖像人參卻更大。根很黑,也微微香,道家常常使用,也用來調製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