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本草經集注》~ 序錄下 (10)

回本書目錄

序錄下 (10)

1. 草木中品

2. 當歸

味甘、辛,溫、大溫,無毒。主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飲之。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痓,汗不出,濕痹,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臟,生肌肉。一名干歸。生隴西川穀。二月、八月採根,陰乾。(惡䕡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今隴西叨陽、黑水當歸,多肉少枝氣香,名馬尾當歸,稍難得。西川北部當歸,多根枝而細。歷陽所出,色白而氣味薄,不相似,呼為草當歸,闕少時乃用之。方家有云真當歸,正謂此,有好惡故也。世用甚多。道方時須爾。(《大觀》卷八,《政和》一九九頁)

白話文:

當歸,味道甘甜帶辛辣,藥性溫和,甚至可說是大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咳嗽氣逆上衝、瘧疾引起的發冷發熱且發作時皮膚會有發癢的感覺、婦女崩漏不止導致不孕、各種惡性瘡瘍、刀傷,煮湯飲用。可以溫暖身體、止痛,排除體內阻塞的瘀血,治療中風痙攣、不出汗、濕痹、中邪,以及虛冷的病症,補養五臟,促進肌肉生長。它也叫做乾歸。主要生長在隴西的川谷地區。在二月、八月採挖根部,陰乾。(它厭惡䕡茹,畏懼菖蒲、海藻、牡蒙。)

現在隴西叨陽、黑水一帶產的當歸,肉多枝少,氣味芳香,被稱為馬尾當歸,比較難取得。西川北部產的當歸,根枝多且細小。歷陽產的當歸,顏色白且氣味淡薄,品質差異較大,被稱為草當歸,在沒有其他當歸的時候才勉強使用。醫藥界有人說真正的當歸,指的就是馬尾當歸,因為品質有好壞之分。世人使用非常廣泛。道家煉丹有時也需要用到它。(出自《大觀本草》第八卷,《政和本草》第199頁)

3. 防風

味甘、辛,溫,無毒。主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久服輕身。葉:主中風熱汗出。一名銅芸,一名茴草,一名百枝,一名屏風,一名䕡根,一名百蜚。生沙苑川澤及邯鄲、琅琊、上蔡。

二月、十月採根,曝乾。(得澤瀉、藁本治風,得當歸、芍藥、陽起石、禹餘糧治婦人子藏風,殺附子毒,惡乾薑、藜蘆、白蘞、芫花。)

郡縣無名沙苑。今第一齣彭城、蘭陵,即近琅琊者。郁州互市亦得之。次出襄陽、義陽縣界,亦可用,即近上蔡者。唯實而脂潤,頭節堅如蚯蚓頭者為好。世用治風最要,道方時用。(《大觀》卷七,《政和》一七九頁)

白話文:

防風:味道甘甜、辛辣,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大風(指嚴重的風邪疾病)、頭暈頭痛、怕風、風邪侵襲、眼睛看不見東西(失明)、風邪在全身遊走、骨節疼痛麻木、心煩意亂。能治脅肋疼痛,以及因風邪引起的脅肋不適,風邪在頭面部遊走不定,四肢抽搐痙攣,產後或外傷導致的破傷風(內痙)。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防風的葉子,能治療中風後出汗的症狀。防風又名銅芸、茴草、百枝、屏風、䕡根、百蜚。它生長在沙地和濕地,以及邯鄲、琅琊、上蔡一帶。

在二月和十月採挖根部,曬乾。防風和澤瀉、藁本同用能治療風邪疾病,和當歸、芍藥、陽起石、禹餘糧同用能治療婦女子宮因風邪引起的疾病,能解除附子的毒性,但與乾薑、藜蘆、白蘞、芫花同用會產生不良反應。

郡縣一帶沒有名為沙苑的地方。現在防風主要出產在彭城、蘭陵一帶,也就是靠近琅琊的地方。在郁州做交易也能得到防風。其次是出產於襄陽、義陽縣界,這些地方的防風也可以使用,也就是靠近上蔡的地方。只有根部飽滿、油脂豐富,頭部像蚯蚓頭一樣堅硬的防風才是最好的。世人認為它治療風邪最為重要,道家方劑也經常使用。

4. 秦艽

味苦、辛,平、微溫,無毒。主治寒熱邪氣,寒濕風痹,肢節痛,下水,利小便。治風無問久新,通身攣急。生飛烏山谷。二月、八月採根,曝乾。(菖蒲為之使。)

飛烏或是地名,今出甘松、龍洞、蠶陵,長大黃白色為佳。根皆作羅文相交,中多銜土,用之熟破除去。方家多作秦膠字,與獨活治風常用,道家不須爾。(《大觀》卷八,《政和》二○三)

白話文:

味道苦、辛,性平或微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寒熱引起的疾病、寒濕引起的風痹症、肢體關節疼痛,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使小便順暢。不論風邪侵襲是新病還是舊病,都能治療全身肌肉、筋脈的攣縮、抽搐。這種藥材生長在飛烏山的山谷中。二月和八月採集根部,曬乾。(菖蒲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

飛烏可能是一個地名,現在的產地是甘松、龍洞、蠶陵等地,以根部顏色呈現黃白色、且粗壯為佳。它的根部都呈現像網狀交錯的紋路,內部多有夾雜泥土,使用時要煮熟後去除泥土。醫方中常常將其寫作「秦膠」,與獨活一起用來治療風邪疾病,是常用的藥物,道家則不這樣使用。(出自《大觀》第八卷,《政和》第二百零三頁)

5. 黃耆

味甘,微溫,無毒。主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瘻,補虛,小兒百病。婦人子藏風邪氣,逐五臟間惡血,補丈夫虛損,五勞羸瘦,止渴,腹痛泄利,益氣,利陰氣。生白水者冷,補。其莖、葉治渴及筋攣,癰腫,疽瘡。一名戴糝,一名戴椹,一名獨椹,一名芰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

生蜀郡山谷、白水、漢中。二月、十月採,陰乾。(惡龜甲。)

第一齣隴西、洮陽,色黃白甜美,今亦難得。次用黑水宕昌者,色白肌膚粗,新者,亦甘溫補:又有蠶陵、白水者,色理勝蜀中者而冷補;又有赤色者,可作膏貼用,消癰腫,世方多用,道家不須。(《大觀》卷七,《政和》一七八頁)

白話文:

黃耆,味道甘甜,性微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癰疽(一種毒瘡)、長期潰爛的瘡、排出膿液並止痛,也可用於治療麻瘋病、痔瘡、鼠瘻(一種慢性膿瘍),以及用於身體虛弱、小兒各種疾病。婦女的子宮受到風邪侵襲,可用來驅除五臟之間的惡血;可以補益男子虛損、五勞(指心、肝、脾、肺、腎的勞損)導致的身體瘦弱,還能止渴、止腹痛腹瀉,增補氣力、增強陰氣。生長在白水地區的黃耆性寒,有補益作用。黃耆的莖、葉可以治療口渴、筋脈攣縮、癰腫、毒瘡。黃耆又名戴糝、戴椹、獨椹、芰草、蜀脂、百本。

黃耆生長在蜀郡山谷、白水、漢中等地。在二月、十月採收,陰乾。(忌與龜甲同用。)

品質最好的是隴西、洮陽出產的黃耆,顏色黃白、味道甘甜,現在已經很難得到了。其次是用黑水宕昌出產的,顏色白、表面粗糙,新鮮的黃耆也有甘溫的補益作用。還有蠶陵、白水出產的,顏色和紋理比蜀地的好,但性偏寒,也有補益作用;另外還有紅色的黃耆,可以製成藥膏外敷,能消散癰腫,現在民間藥方多使用,道家則不採用。(出自《大觀》卷七,《政和》一七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