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本草經集注》~ 草木中品 (1)

回本書目錄

草木中品 (1)

1. 當歸

味甘、辛,溫、大溫,無毒。主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飲之。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痓,汗不出,濕痹,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臟,生肌肉。一名干歸。生隴西川穀。二月、八月採根,陰乾。(惡䕡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白話文:

味甘、辛,性溫。主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服。溫中止痛,除體內瘀血,中風痓病,汗不出,濕痹,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臟,生肌肉。一名幹歸。生於隴西川穀之中。二月、八月採根,陰乾。(惡䕡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今隴西叨陽、黑水當歸,多肉少枝氣香,名馬尾當歸,稍難得。西川北部當歸,多根枝而細。歷陽所出,色白而氣味薄,不相似,呼為草當歸,闕少時乃用之。方家有云真當歸,正謂此,有好惡故也。世用甚多。道方時須爾。(《大觀》卷八,《政和》一九九頁)

白話文:

如今隴西的叨陽、黑水的當歸,多肉少枝,氣味香,名為馬尾當歸,較為難得。西川北部產出的當歸,根枝多而細。歷陽產出的當歸,顏色白但氣味淡薄,與其他當歸不同,所以叫做草當歸,只有在缺少其他當歸時才使用。方家有云,真正的當歸就是指此,因為有好有壞的區別,所以才如此說。世人用得很多。按照道教的方術有時也需要用到它。

2. 防風

味甘、辛,溫,無毒。主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久服輕身。葉:主中風熱汗出。一名銅芸,一名茴草,一名百枝,一名屏風,一名䕡根,一名百蜚。生沙苑川澤及邯鄲、琅琊、上蔡。

白話文:

藥物味道甘、辛,性質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大風病、頭暈頭痛、怕冷、風寒感冒、眼睛失明看不見東西、風行周身、骨節疼痛麻痺、鬱悶不舒。脅痛脅風、頭面疼痛反復發作、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攣。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葉片:主要治療中暑,發熱出汗。別名銅芸、茴草、百枝、屏風、䕡根、百蜚。生長於沙苑川澤及邯鄲、琅琊、上蔡等地。

二月、十月採根,曝乾。(得澤瀉、藁本治風,得當歸、芍藥、陽起石、禹餘糧治婦人子藏風,殺附子毒,惡乾薑、藜蘆、白蘞、芫花。)

白話文:

二月、十月時採集澤瀉根,曬乾後備用。(能治療寒濕性風疾病,也能治療因血虛或風寒引起的婦科疾病。此藥有解附子毒的作用,但與乾薑、藜蘆、白蘞、芫花不配伍。)

郡縣無名沙苑。今第一齣彭城、蘭陵,即近琅琊者。郁州互市亦得之。次出襄陽、義陽縣界,亦可用,即近上蔡者。唯實而脂潤,頭節堅如蚯蚓頭者為好。世用治風最要,道方時用。(《大觀》卷七,《政和》一七九頁)

白話文:

郡縣出產的沙苑沒有名字。如今第一種出產於彭城、蘭陵縣,靠近琅琊縣的地方。鬱州互市也得到一些。第二種出產於襄陽縣、義陽縣的交界處,也可以使用,靠近上蔡縣的地方。沙苑質地細實而脂潤,頭部堅硬如蚯蚓頭的為上品。世人用它來治療風病最為重要,醫方經常使用。

3. 秦艽

味苦、辛,平、微溫,無毒。主治寒熱邪氣,寒濕風痹,肢節痛,下水,利小便。治風無問久新,通身攣急。生飛烏山谷。二月、八月採根,曝乾。(菖蒲為之使。)

白話文:

藥草的味道苦、辛,性情平和、微溫,沒有毒。主治寒熱邪氣、寒濕風痹、肢節痛、下水、利小便。治療風疾無論新舊,全身抽搐攣急。生長在飛烏山谷。在二月、八月採挖根部,曬乾。(菖蒲為其引經藥。)

飛烏或是地名,今出甘松、龍洞、蠶陵,長大黃白色為佳。根皆作羅文相交,中多銜土,用之熟破除去。方家多作秦膠字,與獨活治風常用,道家不須爾。(《大觀》卷八,《政和》二○三)

白話文:

飛烏,或者是指地名。出產在甘松、龍洞和蠶陵的飛烏最為上品,生長良好,呈黃白色。其根莖多作網狀相交並與土壤連結。使用時需要先煮熟,再破土去除雜質。醫家常將其加工成秦膠,並與獨活一起作為治療風疾的常用藥物。但道家並不使用此藥。

4. 黃耆

味甘,微溫,無毒。主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瘻,補虛,小兒百病。婦人子藏風邪氣,逐五臟間惡血,補丈夫虛損,五勞羸瘦,止渴,腹痛泄利,益氣,利陰氣。生白水者冷,補。其莖、葉治渴及筋攣,癰腫,疽瘡。一名戴糝,一名戴椹,一名獨椹,一名芰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

生蜀郡山谷、白水、漢中。二月、十月採,陰乾。(惡龜甲。)

白話文:

甘甜,微溫,無毒。主治癰瘡,久年瘡口,排除膿液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瘻,補虛,小孩各種疾病。婦女子宮受風邪之氣,疏通五臟間積存的壞血,補虛損,五勞羸瘦,止渴,腹痛腹瀉,益氣,利於陰氣。生長在清澈水中的比較寒冷,是補虛的佳品。它的莖葉可治口渴及筋攣,癰腫,毒瘡。別名叫戴糝,一名戴椹,一名獨椹,一名芰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

生長於四川蜀郡的山谷、白水、漢中。於二月、十月採集,在陰涼處曬乾。(忌用龜甲。)

第一齣隴西、洮陽,色黃白甜美,今亦難得。次用黑水宕昌者,色白肌膚粗,新者,亦甘溫補:又有蠶陵、白水者,色理勝蜀中者而冷補;又有赤色者,可作膏貼用,消癰腫,世方多用,道家不須。(《大觀》卷七,《政和》一七八頁)

白話文:

第一位是隴西、洮陽的黨參,顏色黃白,味道甘甜,現在也很難得到了。

其次是用黑水宕昌的黨參,顏色白、皮粗,新的黨參,味甘,性溫,有補益作用。另外還有蠶陵、白水的黨參,顏色、質地都勝過蜀中的黨參,性涼,有補益作用。還有一種是紅色的黨參,可以做成膏藥,用於消散腫脹,世俗中有很多方子用到它,道家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