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集注》~ 草木上品 (21)
草木上品 (21)
1. 雲實
味辛、苦,溫,無毒。主治泄痢腸澼,殺蟲蠱毒,去邪惡結氣,止痛,除寒熱。消渴。花:主見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殺精物,下水,燒之致鬼。久服輕身,通神明,益壽。一名員實,一名雲英,一名天豆。生河間川穀。十月採,曝乾。
今處處有,子細如葶藶子而小黑,其實亦類莨菪。燒之致鬼,未見其法術。(《大觀》卷七,《政和》一九○頁)
白話文:
味道辛辣、苦澀,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腹瀉痢疾、腸道疾病,可以殺死寄生蟲和蠱毒,去除邪氣和結塊的氣,止痛,消除寒熱症狀。還可以治療消渴症(糖尿病)。雲實的花:主要用於驅除鬼怪精靈等不祥之物,但吃多了會使人瘋狂奔跑。可以殺死精怪之物,使水流通暢,焚燒它可以招來鬼魂。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通達神明,增進壽命。它又名員實、雲英、天豆。生長在河間地區的山谷中。在十月採摘,曬乾。
現在到處都有,它的種子細小像葶藶子,但顏色是黑色的,果實也類似莨菪。說焚燒它可以招來鬼魂,但還沒有看到相關的法術方法。(《大觀》卷七,《政和》一九○頁)
2. 徐長卿
味辛,溫,無毒。主治鬼物百精,蠱毒,疫疾,邪惡氣,溫瘧。久服強悍,輕身。益氣,延年。一名鬼督郵。生太山山谷及隴西,三月採。
鬼督郵之名甚多。今世用徐長卿者,其根正如細辛,小短扁扁爾,氣亦相似。今狗脊散用鬼督郵,當取其強悍宜腰腳,所以知是徐長卿,而非鬼箭、赤箭。(《大觀》卷七,《政和》一九○頁)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各種鬼怪精魅作祟、蠱毒、瘟疫疾病、不正之氣、以及溫瘧(時發冷時發熱的瘧疾)。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強壯,身輕體健。能夠補益元氣,延年益壽。又名鬼督郵。生長在泰山山谷和隴西一帶,三月採收。
鬼督郵這個名稱有很多種植物都有使用。現在世人所用的徐長卿,它的根就像細辛一樣,細小、短且扁平,氣味也相似。現在狗脊散方劑中所用的鬼督郵,應該是取其強壯腰腿的功效,因此可以知道此處所說的鬼督郵是徐長卿,而不是鬼箭或赤箭。(出自《大觀》卷七和《政和》一九○頁)
3. 姑活
味甘,溫,無毒。主治大風邪氣,濕痹寒痛。久服輕身,益壽耐老。一名冬葵子。生河東川澤。
方藥亦無用此者,乃有固活丸,即是野葛一名爾。此又名冬葵子,非葵菜之冬葵子,治體乖異。(《新修》三六○頁,《大觀》卷三○,《政和》五四五頁)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嚴重的風邪之氣,以及因濕氣引起的痺痛和寒痛。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增進壽命、延緩衰老。它還有一個別名叫冬葵子。生長在河東地區的河川沼澤地帶。
一般的藥方中很少使用這種藥材,只有在固活丸這種成藥中會用到,而固活丸其實就是另一種藥材野葛的別名。這裡說的姑活又名冬葵子,但它不是葵菜的冬葵子,它們治療的疾病差異很大。(出自《新修本草》第360頁、《大觀本草》卷30、《政和本草》第545頁)
4. 屈草
味苦,微寒,無毒。主治胸脅下痛,邪氣,腸間寒熱,陰痹。久服輕身,益氣耐老。生漢中川澤。五月採。
方藥不復用,世無識者也。(《新修》三六五頁,《大觀》卷三○,《政和》五四六頁)
白話文:
味道苦,性質稍微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胸部兩側(脅下)疼痛、邪氣侵擾、腸胃間的忽冷忽熱、以及陰部痺痛。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增強體力、延緩衰老。這種藥材生長在漢中地區的河流、湖泊邊。五月採摘。
現在已經不再使用這個藥方,世上也沒有人認識它了。
5. 翹根
味甘,寒、平,有小毒。主治下熱氣,益陰精,令人面悅好,明目。久服輕身,耐老。以作蒸飲酒病人。生嵩高平澤。二月、八月採。
方藥不復用,世無識者也。(《新修》三六三頁,《大觀》卷三○,《政和》五四六頁)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寒涼或平和,帶有少量毒性。主要治療下焦的熱氣,能補益陰精,使人容顏美麗、心情愉悅,並能使眼睛明亮。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可以用來蒸煮飲用,適合病人。生長在嵩山等地的平坦沼澤地區。在二月、八月採摘。
此藥方現在已不再使用,世上也沒有人認識它了。
6. 牡荊實
味苦,溫,無毒。主治除骨間寒熱,通利胃氣,止咳逆,下氣。生河間南陽冤句山谷,或平壽、都鄉高堤岸上,牡荊生田野。八月、九月採實,陰乾。(得朮、柏實、青葙共治頭風,防風為之使,惡石膏。)
河間、冤句、平壽並在北,南陽在西,論蔓荊,即應是今作杖棰之荊,而復非見。其子殊細,正如小麻子,色青黃。荊子實小大如此也。牡荊子乃出北方,如烏豆大,正圓黑,仙術多用牡荊,今人都無識之者。李當之《藥錄》乃注溲疏下云:溲疏一名陰櫨,一名牡荊,一名空疏。
皮白,中空,時有節。子似枸杞子,赤色,味甘、苦,冬月熟,世乃無識者。當此實是真,非人籬垣陽櫨也。案如此說,溲疏主治與牡荊都不同,其形類乖異,恐乖實理。而仙方用牡荊,云能通神見鬼,非唯其實,乃枝葉並好。又云有荊樹,必枝枝相對,此是牡荊,有不對者,即非牡荊。
即為父,則不應有子。如此,並莫詳虛實,須更博訪。乃詳之爾。(《新修》一○二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三○二頁)
白話文:
味道苦澀,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去除骨頭之間的寒熱之氣,使腸胃通暢,止住咳嗽和氣逆,使氣往下走。這種植物生長在河間、南陽、冤句等地的山谷中,或者平壽、都鄉等地的較高堤岸上,也有生長在田野的。在農曆八月、九月採摘果實,然後陰乾。(和白朮、柏實、青葙一起使用可以治療頭風,用防風作為引導藥,忌與石膏同用。)
河間、冤句、平壽都在北方,南陽在西方。如果說蔓荊,應該是現在用來製作手杖的荊條,但又不太像。它的種子非常細小,就像小的麻子,顏色是青黃色。荊的種子大小大概就是這樣。牡荊的種子產自北方,像黑豆一樣大,呈現正圓形,黑色。道家修煉者大多使用牡荊,現在的人卻都不認識它。李當之在《藥錄》中,在溲疏下面註解說:溲疏又名陰櫨,又名牡荊,又名空疏。
它的樹皮是白色的,中間是空的,有時候會有節。它的果實像枸杞子,是紅色的,味道是甘苦的,在冬天成熟,世人卻不認識它。這個才是真正的牡荊,不是人們籬笆邊的陽櫨。按照這樣的說法,溲疏的主治功效與牡荊都不同,它們的形態也差異很大,恐怕不符合實際情況。而道家使用的牡荊,據說能通神見鬼,不只是果實,枝葉也很好。又說有荊樹,如果枝條都是相對生長的,這才是牡荊,如果不是相對生長的,就不是牡荊。
如果說它是父親,就不應該有兒子。像這樣,都無法詳細考證真假,需要更廣泛地詢問。應該詳細地研究它們。(出自《新修本草》第一零二頁,《大觀本草》卷十二,《政和本草》第三零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