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集注》~ 草木上品 (7)
草木上品 (7)
1. 遠志
味苦,溫,無毒。主治咳逆傷中,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利丈夫,定心氣,止驚悸,益精,去心下膈氣,皮膚中熱,面目黃。久服輕身,不老,好顏色,延年。葉名小草,主益精,補陰氣,止虛損,夢泄。一名棘菀,一名葽繞,一名細草。
白話文:
味道苦澀、性溫,沒有毒。主治咳嗽、嘔逆傷中、補氣血不足、去除邪氣、通利九竅、增強智慧、眼耳聰明、強記不忘記、壯志不移、倍增力氣。有利於男子,定心安神、止驚悸、益精補腎、消除心下膈氣、皮膚內熱、面目發黃。長期服用黃精,可以讓人身體輕盈、延緩衰老、面色紅潤、益壽延年。黃精的葉子叫做小草,主治益精補腎、補陰氣、止虛損、夢遺滑精。中藥黃精還有別名:棘菀、葽繞、細草。
生太山及宛朐川穀。四月採根、葉,陰乾。(得茯苓、冬葵子、龍骨良,殺天雄、附子毒,畏真珠、藜蘆、蜚蠊、齊蛤。)
白話文:
生地太山及宛朐川穀。四月採根、葉,陰乾。
(與茯苓、冬葵子、龍骨合用效果良好,能減弱天雄和附子的毒性,但不能與真珠、藜蘆、蜚蠊、齊蛤一起使用。)
案藥名無齊蛤,恐是百合。宛朐縣屬袞州濟陰郡,今猶從彭城北蘭陵來。用之打去心取皮,今用一斤正得三兩皮爾,市者加量之,小草狀似麻黃而青,遠志亦入仙方藥用。(《大觀》卷六,《政和》一六三頁)
白話文:
記載的藥材名稱中沒有齊蛤,恐怕是百合。宛朐縣屬於袞州濟陰郡,現在仍然從彭城北蘭陵運來。使用時要把百合心去掉,取皮使用,現在用一斤百合只能得到三兩皮,市面上出售的百合會增加重量。小草的樣子類似麻黃,但是是青色的,遠志也被收入仙方藥中使用。
2. 澤瀉
味甘、咸,寒,無毒。主治風寒濕痹,乳難,消水,養五臟,益氣力,肥健。補虛損五勞,除五臟痞滿,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瀝,逐膀胱三焦停水。久服耳目聰明,不飢,延年,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扁鵲云:多服病人眼。一名水瀉,一名及瀉,一名芒芋,一名鵠瀉。
白話文:
味道甘、鹹,性寒,無毒。主治風寒濕痹,乳腺炎,消水腫,調養五臟,增強體力,使身體肥胖健壯。補虛損五勞,消除五臟痞滿,促進陰氣的生長,止泄精、消渴、淋瀝,排除膀胱和三焦的停水。長期服用可以使耳目聰明,不飢餓,延年益壽,身體輕盈,面容光彩,並且能夠在水上行走。扁鵲說:多服用可以治療病人的眼睛。別名為水瀉,又名及瀉,還名為芒芋,又名鵠瀉。
生汝南池澤。五月、六月、八月採根,陰乾。畏海蛤、文蛤。葉,味鹹,無毒。主大風,乳汁不出,產難,強陰氣。久服輕身。五月採。實,味甘,無毒。主風痹,消渴,益腎氣,強陰,補不足,除邪濕。久服面生光,令人無子。九月採。
白話文:
生長在汝南的池沼邊。在五月、六月、八月採集根部,曬乾。忌用海蛤、文蛤。葉子,味道鹹,無毒。主治大風、乳汁不出、難產、增強陰氣。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五月採集。果實,味道甘甜,無毒。主治風痹、消渴、增強腎氣、壯陽、補虛、除濕邪。長期服用,面色紅潤光澤,但會讓人沒有孩子。九月採集。
汝南郡屬豫州。今近道亦有,不堪用。惟用漢中、南鄭、青、代,形大而長,尾間必有兩歧為好。此物易朽蠹,常須密藏之。葉狹長,叢生諸淺水中。《仙經》服食斷谷皆用之。亦云身輕,能步行水上。(《大觀》卷六,《政和》一六二頁)
白話文:
汝南郡屬於豫州。現在河道上也有蘆葦,但品質不好,不能使用。只有漢中、南鄭、青海、代郡的蘆葦,形狀又大又長,尾部必定有兩個分叉的纔好。這種東西容易腐朽、生蟲蛀,所以要經常把它收藏好。蘆葦的葉子狹長,叢生在各種淺水中。《仙經》記載,服食蘆葦可以闢穀,還能讓人身體輕盈,可以在水上行走。(《大觀》卷六,《政和》162頁)
3. 薯蕷
味甘,溫、平,無毒。主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主頭面遊風,風頭目眩,下氣,止腰痛,補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一名山芋,秦楚名玉延,鄭越名土薯。生嵩山山谷。二月、八月採根,曝乾。(紫芝為之使,惡甘遂。)
白話文:
中藥山藥的味道甘甜,性質溫和、平淡,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內傷、補虛弱、去除寒熱邪氣、補益中氣、增強體力、增長肌肉。可以治療頭面部遊風、風頭目眩、下氣、止腰痛、補虛勞羸瘦、充實五臟、消除煩熱、強壯陰氣。長期服用可以使耳聰目明、身體輕盈、不飢餓、延年益壽。山藥還有一個名字叫山芋,在秦楚地區又被稱為玉延,在鄭越地區又被稱為土薯。生長在嵩山山谷中。在二月和八月採收根莖,曬乾後即可使用。(使用紫芝為輔藥,忌用甘遂。)
今近道處處有,東山、南江皆多掘取食之以充糧。南康間最大而美,服食亦用之。(《大觀》卷六,《政和》一六○頁)
白話文: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這種野菜,東山、南江等地的人們經常採集它來吃,以補充糧食。南康地區的這種野菜最大最鮮美,人們也常服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