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本草經集注》~ 果菜米穀有名無實 (14)

回本書目錄

果菜米穀有名無實 (14)

1. 粳米

味苦,平,無毒。主益氣,止煩,止泄。

此即今常所食米,但有白、赤、小、大異族四、五種,猶同一類也。前陳廩米,亦是此種,以廩軍人,故曰廩爾。(《新修》三○三頁,《大觀》卷二十五,《政和》四八九頁)

白話文:

味道苦澀,性平,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補益氣力,止息煩躁,止瀉。

這就是現在我們常吃的米,但有白、紅、小、大等四、五種不同的品種,其實都屬於同一類。前面提到的廩米,也是這種米,因為是供給軍隊的,所以才叫做廩米。

2. 稻米

味苦。主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

道家方藥有俱用稻米、粳米,此則是兩物。云稻米糠白如霜,今江東無此,皆通呼粳米為稻爾。不知其色類,復云何也!(《新修》三○四頁,《大觀》卷二十六,《政和》四九五頁)

白話文:

稻米味道苦澀。主要作用是溫暖脾胃,使人容易發熱,導致大便乾硬。

道家藥方中有同時使用稻米和粳米的,這說明這兩者是不同的東西。書中說稻米糠白得像霜一樣,但現在江南一帶沒有這種稻米,都把粳米統稱為稻米。既然如此,就無法分辨它們的顏色和種類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3. 稷米

味甘,無毒。主益氣,補不足。

稷米亦不識,書多雲黍稷,稷恐與黍相似。又有穄,亦不知是何米。《詩》云:黍、稷、稻、粱、禾、麻、菽、麥,此即八谷也,世人莫能證辨,如此谷稼尚弗能明,而況芝英乎?案汜勝之《種植書》有黍,即如前說。無稷有稻,猶是粳米,粱是秫,禾即是粟。董仲舒云:禾是粟苗名爾,麻是胡麻,枲是大麻,菽是大豆。

大豆有兩種;小豆一名答,有三四種。麥有大、小穬,穬即宿麥,亦謂種麥。如此,諸谷之限也。菰米一名雕胡,可作餅。又漢中有一種名枲粱,粒如粟而皮黑,亦可食;釀為酒,甚消玉。又有烏禾,生野中如稗,荒年代糧而殺蟲,煮以沃地,螻蚓皆死。稗亦可食。凡此之類,復有數種爾。

(《新修》三○四頁,《大觀》卷二十六,《政和》四九六頁)

白話文:

稷米,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增補元氣,補養身體的不足。

稷米這種東西我也不是很清楚,書上大多說黍和稷,可能稷和黍長得很像。還有穄這種穀物,也不知道是什麼米。《詩經》說:黍、稷、稻、粱、禾、麻、菽、麥,這就是八種主要的穀物,現在的人都沒辦法清楚分辨。連這些穀物都搞不清楚,更何況是靈芝這種珍貴的東西呢?根據汜勝之的《種植書》記載,有提到黍,就像前面說的那樣。沒有提到稷,但是有提到稻,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粳米;粱是秫米,禾就是粟米。董仲舒說:禾只是粟苗的名稱,麻是胡麻,枲是大麻,菽是大豆。

大豆有兩種,小豆又名「答」,有三四種。麥子有大麥、小麥和穬麥,穬麥就是隔年種的麥子,也叫種麥。這些就是各種穀物的分類了。菰米又名雕胡,可以用來做餅。另外,漢中還有一種叫枲粱的,穀粒像粟米但外皮是黑色的,也可以食用,釀成酒的話,很能消食。還有一種叫烏禾的,生長在野外,長得像稗草,荒年時可以當作糧食,還能殺蟲,煮過後澆在地上,螻蟻都會死。稗草也可以食用。像這些種類的穀物,還有好幾種。

4. 酢酒

味酸,溫,無毒。主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

酢酒為用,無所不入,逾久逾良,亦謂之醯。以有苦味,世呼苦酒。丹家又加余物,謂為華池左味,但不可多食之,損人肌臟爾。(《新修》三○六頁,《大觀》卷二十六,《政和》四九四頁)

白話文:

味道酸,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消除癰腫,散除體內水氣,殺滅邪毒。

用醋做的酒,用途廣泛,沒有什麼地方不能用,放越久越好,也可以把它叫做醯。因為它帶有苦味,所以世人又稱它為苦酒。煉丹的人還會在裡面加入其他東西,稱之為華池左味,但是不可以吃太多,會損害人體的肌肉和臟器。

5.

味鹹、酸,冷利。主除熱,止煩滿,殺藥及火毒。

醬多以豆作,純麥者少。今此當是豆者,亦以久久者彌好。又有肉醬,魚醬,皆呼為醢,不入藥用也。(《新修》三○六頁,《大觀》卷二十六,《政和》四九七頁)

白話文:

醬的味道是鹹的、酸的,性寒涼且有通利的作用。主要功能是清除熱邪,止息煩躁和胸腹脹滿,並能解藥物和火毒的毒性。

醬大多是用豆類製作的,純粹用麥子做的很少。這裡說的應該是用豆子做的醬,而且是越陳久的越好。另外還有肉醬和魚醬,都被稱為「醢」,但它們不作為藥物使用。

6.

味鹹,溫,無毒。主殺鬼蠱,邪注,毒氣,下部䘌瘡,傷寒寒熱,吐胸中痰澼,止心腹猝痛,堅肌骨。多食傷肺,喜咳。

五味之中,惟此不可缺。今有東海、北海供京都及西川南江用。中原有河東鹽池,梁、益有鹽井,交、廣有南海鹽,西羌有山鹽,胡中有樹鹽,而色類各不同,以河東最為勝。此間東海鹽、官鹽白,草粒細。北海鹽黃,草粒大。以作魚鮓及咸菹,乃言北海勝。而藏繭必用鹽官者,蜀中鹽小淡,廣州鹽鹹苦。

不知其為治體復有優劣否?西方、北方人,食不耐咸,而多壽少病;東方、南方人,食絕欲咸,少壽多病,便是損人,則傷肺之效矣。然以浸魚肉,則能經久不敗;以沾布帛,則易致朽爛。所施處各有所宜也。(《新修》三○七頁,《大觀》卷四,《政和》一○六頁)

舂杵頭細糠,主治猝噎。

食猝噎不下,刮取含之,即去,亦是舂搗義爾。天下事理,多有相影響如此也。(《大觀》卷二十五,《政和》四九一頁)

白話文:

鹽,味道鹹,性溫,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驅除鬼魅蠱毒、邪氣侵擾、毒氣,治療下半身的陰瘡,以及傷寒引起的寒熱,能使胸中的痰液嘔吐出來,止心腹突然疼痛,強健肌肉骨骼。但吃多了會傷肺,容易咳嗽。

在五味之中,唯獨鹽是不可或缺的。現在有東海和北海的鹽供應京城,以及西川和南江地區使用。中原地區有河東的鹽池,梁州和益州有鹽井,交州和廣州有南海的鹽,西羌有山鹽,胡人地區有樹鹽,這些鹽的顏色和種類各不相同,其中以河東的鹽品質最好。這裡的東海鹽和官鹽是白色的,顆粒細小。北海鹽是黃色的,顆粒較大。如果要製作魚醬和醃菜,就認為北海鹽比較好。而儲藏蠶繭必須使用官鹽,因為蜀地的鹽比較淡,廣州的鹽又鹹又苦。

不知道這些不同產地的鹽在治療效果上是否有優劣之分?西方和北方的人,飲食不喜歡太鹹,反而長壽少病;東方和南方的人,飲食非常喜歡鹹,卻短壽多病,這就是因為鹽會傷害人,也就是它傷肺的效應。然而,用鹽醃製魚肉,就能使其長久不腐壞;用鹽浸泡布帛,卻容易導致腐爛。鹽的使用在不同情況下各有適合的方式。

將舂杵頭上的細糠磨成粉,可以治療突然噎住。

如果因為突然噎住而食物難以下嚥,刮取一些細糠含在口中,就能消除噎住的症狀,這也是舂搗細糠的用意。天下的事理,大多有如此互相影響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