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集注》~ 蟲獸三品 (14)
蟲獸三品 (14)
1. 蛞蝓
味鹹,寒,無毒。主治賊風喎僻,軼筋及脫肛,驚癇,攣縮。一名陵蠡,一名土蝸,一名附蝸。生太山池澤及陰地沙石垣下。八月取。
蛞蝓無殼,不應有蝸名,其附蝸者,復名蝸牛。生池澤沙石,則應是今山蝸。或當言其頭,形類猶似蝸牛蟲者,世名蝸牛者,作瓜字,則蝸字亦音瓜。莊子所云,戰於蝸角也。蛞蝓入三十六禽限,又是四種角蟲之類。熒室星之精矣。方家殆無復用乎。(《大觀》卷二十一,《政和》四三二頁)
白話文:
味道鹹,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歪斜的口眼歪斜、跌打損傷導致的筋脈錯位、脫肛、驚風抽搐以及肌肉痙攣。又名陵蠡、土蝸、附蝸。生長在泰山附近的池塘沼澤和陰暗潮濕的沙石牆壁下。在農曆八月採集。
蛞蝓沒有殼,不應該有蝸牛這個名稱,之所以被稱為附蝸,又被叫做蝸牛,是因為它生長在池塘沼澤的沙石中,那麼應該是現在所說的山蝸牛。或許應該說蛞蝓的頭部,形狀類似蝸牛的蟲子,世俗稱之為蝸牛,寫成瓜字,那麼蝸字的讀音也跟瓜字一樣。莊子所說的「在蝸牛角上戰鬥」指的就是這種生物。蛞蝓屬於三十六禽之列,又是四種有角的蟲類之一。它是熒室星的精靈。現在的醫家恐怕已經很少使用它了。
2. 海蛤
味苦、咸,平,無毒。主治咳逆上氣,喘息煩滿,胸痛,寒熱,治陰痿。一名魁蛤。生東海。(蜀漆為之使,畏狗膽,甘遂、芫花。)
此物以細如巨勝、潤澤光淨者,好;有粗如半杏仁者,不入藥用。(《大觀》卷二十,《政和》四一六頁)
白話文:
味道苦、鹹,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咳嗽氣逆、呼吸困難、胸悶脹滿、胸痛、忽冷忽熱的症狀,也可用於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別名又叫做魁蛤。生長在東海。(蜀漆可以增強它的藥效,但它害怕狗膽、甘遂、芫花。)
這種藥材以細小如芝麻、表面潤澤光亮乾淨的為佳;如果粗糙如半個杏仁的,就不能入藥使用。(出自《大觀》卷二十,《政和》四一六頁)
3. 文蛤
味鹹,平,無毒。主治惡瘡,蝕五痔。咳逆胸痹,腰痛脅急,鼠瘻,大孔出血,崩中漏下。生東海,表有文,取無時。
海蛤至潤澤,云從雁屎中得之,二三十過方為良,今人多取相摝令磨蕩似之爾;文蛤小大而有紫斑,此既異類而同條,若別之,則數多,今以為附見,而在副品限也。凡有四物如此。(《大觀》卷二十,《政和》四一六頁)
白話文:
文蛤的味道是鹹的,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惡性瘡瘍、侵蝕性的痔瘡,以及咳嗽氣逆、胸悶疼痛、腰痛、脅肋部疼痛、鼠瘻、大孔出血、婦女崩漏等症狀。文蛤生長在東海,外表有紋路,採集沒有特定時間。
海蛤的表面非常潤澤,據說要經過雁屎浸泡二三十次才能成為良品,現在很多人只是把它們互相碰撞摩擦,使其表面看起來像經過處理的樣子。文蛤的大小不一,表面有紫色的斑點,這和海蛤是不同的種類,卻有相似的療效。如果要區分,種類會很多,所以現在將文蛤視為附帶的藥材,歸在副品的範圍。總共有四種情況是這樣的。(《大觀》卷二十,《政和》四一六頁)
4. 鯉魚膽
味苦,寒,無毒。主治目熱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強悍,益志氣。肉:味甘,主咳逆上氣,黃疸,止渴。生者,主治水腫腳滿,下氣。骨:主女子帶下赤白。齒:主石淋。生九江池澤,取無時。
鯉魚,最為魚之主,形既可愛,又能神變,乃至飛越山湖,所以琴高乘之。山上水中有鯉不可食。又鯉鮓不可合小豆藿食之。其子合豬肝食之,亦能害人爾。(《大觀》卷二十,《政和》四一九頁)
白話文:
鯉魚膽:味道苦,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眼睛發熱紅腫疼痛、青盲(眼疾導致視力模糊或失明),有明目的功效。長期服用能使人身體強健,增強意志和氣魄。鯉魚肉:味道甘甜,主要治療咳嗽氣逆、黃疸,能止渴。新鮮的鯉魚肉,主要治療水腫腳腫,能使氣往下順。鯉魚骨:主要治療女性白帶或赤白帶下。鯉魚牙齒:主要治療泌尿系統結石。鯉魚生長在九江的池塘和湖泊中,隨時都可以捕捉。
鯉魚,是魚類中最主要的,外形既可愛,又能像神仙一樣變化,甚至可以飛躍山川湖泊,所以像琴高這樣的人可以乘著牠。山上和水中的鯉魚不可食用。另外,用鯉魚製作的魚醬不能和小豆和豆葉一起食用。鯉魚子和豬肝一起食用,也會對人體有害。(出自《大觀》卷二十,《政和》四一九頁)
5. 蠡魚
味甘,寒,無毒。主治濕痹,面目浮腫,下大水,治五痔,有瘡者,不可食,令人瘢白。一名鮦魚。生九江池澤,取無時。
今皆作鱧字,舊言是公蠣蛇所變,然亦有相生者。至難死,猶有蛇性。合小豆白煮,以治腫滿甚效。(《大觀》卷二十,《政和》四一七頁)
白話文:
蠡魚,味道甘甜,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濕氣引起的痹症、臉部和眼睛浮腫、全身水腫等病症,也可以治療五痔。但是,身上有瘡的人不可以食用,會使傷疤變白。它又名鮦魚。生長在九江一帶的池塘沼澤中,捕撈沒有特定的時間。
現在都寫成「鱧」字,過去的說法是公蠣蛇變化而來的,但也有一說是自然生成的。這種魚非常難死,仍然帶有蛇的習性。用它和小豆一起煮,可以有效治療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