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本草經集注》~ 蟲獸三品 (12)

回本書目錄

蟲獸三品 (12)

1. 石龍子

味鹹,寒,有小毒。主治五癃邪結氣,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一名蜥蜴,一名山龍子,一名守宮,一名石蜴。生平陽川穀,及荊山石間。五月取,著石上令乾。(惡硫黃、斑蝥、蕪荑。)

其類有四種:一大形,純黃色,為蛇醫母,亦名蛇舅母,不入藥;次似蛇醫,小形長尾,見人不動,名龍子;次有小形而五色,尾青碧可愛,名斷蜴,並不螫人;一種喜緣籬壁,名蝘蜓,形小而黑,乃言螫人必死,而未常聞中人。案東方朔雲:「若非守宮則蜥蜴」。如此蝘蜓名守宮矣。

以朱飼之,滿三斤,殺,乾末以塗女子身,有交接事便脫,不爾如赤志,故謂守宮。今此一名守宮,猶如野葛、鬼臼之義也,殊難分別。(《大觀》卷二十一,《政和》四三二頁)

白話文:

石龍子,味道鹹,性質寒涼,帶有輕微毒性。主要治療五種小便不通的病症、邪氣鬱結、結石引起的排尿困難、血尿,能使小便順暢。它又叫做蜥蜴、山龍子、守宮、石蜴。生長在平陽的山谷、荊山石頭縫中。五月捕捉,放在石頭上曬乾。(不宜與硫磺、斑蝥、蕪荑一起使用。)

石龍子這類動物有四種:一種體型大,全身黃色,叫做蛇醫母,也叫蛇舅母,不入藥;第二種外形像蛇醫,但體型小、尾巴長,看到人不會動,叫做龍子;第三種體型小,顏色五彩繽紛,尾巴是青綠色的,很可愛,叫做斷蜴,不會咬人;還有一種喜歡在籬笆牆上爬,叫做蝘蜓,體型小,黑色,傳說它咬人會致死,但沒有聽說過有人被它咬傷。東方朔說過:「如果不是守宮,那就是蜥蜴。」這樣看來,蝘蜓就是守宮了。

用朱砂餵養守宮,直到養到三斤重,殺死後曬乾磨成粉,塗在女子身上,如果與人發生性行為就會脫落,否則就像紅色的痣一樣,所以叫做守宮。現在這裡說的守宮,就像野葛、鬼臼一樣,指的都是同一種東西,很難區分。(《大觀》卷二十一,《政和》四三二頁)

2. 露蜂房

味苦、咸,平,有毒。主治驚癇瘛瘲,寒熱邪氣,癲疾,鬼精蠱毒,腸痔,火熬之良。又治蜂毒,毒腫。一名蜂場,一名百穿,一名蜂𭄰。生牂牁山谷。七月七日採,陰乾。(惡乾薑、丹參、黃芩、芍藥、牡蠣。)

此蜂房多在樹腹中及地中,今此曰露蜂房,當用人家屋間及樹枝間苞裹者。乃遠舉牂牁,未解所以。(《大觀》卷二十一,《政和》四二四頁)

白話文:

味道苦、鹹,性平,有毒。主要治療驚風、抽搐、手腳痙攣、寒熱引起的疾病、癲癇、鬼怪作祟引起的疾病、蠱毒、腸痔,用火烤過後效果很好。也能治療蜂毒引起的腫痛。別名有蜂場、百穿、蜂巢。多生長在牂牁山谷。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採摘,陰乾。(不宜與乾薑、丹參、黃芩、芍藥、牡蠣一起使用。)

這種蜂巢大多在樹幹中間或是地底下,這裡說的露蜂房,應該是用人家屋簷下或是樹枝間包覆的蜂巢。這與之前說的遠在牂牁採集有差異,原因尚不清楚。

3. 樗雞

味苦,平,有小毒。主治心腹邪氣,陰痿,益精強志,生子,好色,補中,輕身。又治腰痛,下氣,強陰多精,不可近目。生河內川穀樗樹上。七月採,曝乾。

形似寒螿而小,今出梁州,方用至稀,惟合大麝香丸用之。樗樹似漆而臭,今以此樹上為好,亦如芫青、亭長,必以芫、葛上為良矣。(《大觀》卷二十一,《政和》四三一頁)

白話文:

味道苦,性質平和,帶有微小的毒性。主要治療胸腹部的邪氣,男性陰莖萎軟,能增進精氣、堅強意志,有助於生育,使人喜歡性生活,補益中焦,使身體輕盈。還能治療腰痛,使氣往下走,增強陰氣並使精液增多,但不可以靠近眼睛。它生長在河內地區山谷中的樗樹上。在農曆七月採摘,曬乾。

形狀像寒蟬但比較小,現在梁州出產,藥方中很少使用,只有在製作大麝香丸時才會用到。樗樹長得像漆樹但有臭味,現在認為生長於這種樹上的比較好,就像芫青、亭長一樣,一定要生長在芫、葛上的才是好的。《大觀》卷二十一,《政和》四三一頁

4. 蚱蟬

味鹹、甘,寒,無毒。主治小兒驚癇,夜啼,癲病,寒熱,驚悸,婦人乳難。胞衣不出,又墮胎。生楊柳上。五月採,蒸乾之,勿令蠹。

蚱字音作笮,即是瘂蟬。瘂,雌蟬也,不能鳴者。蟬類甚多。莊子云:蟪蛄不知春秋,則是今四月、五月小紫青色者。而《離騷》云:蟪蛄鳴兮啾啾,歲暮兮不自聊,此乃寒螿爾,九月、十月中鳴甚淒急;又二月中便鳴者名䗿母,似寒螿而小;七月、八月鳴者名蛁蟟,色青。

今此云生楊柳樹上是。《詩》云:鳴蜩嘒嘒者,形大而黑,傴僂丈夫,止是掇此,昔人啖之。故《禮》有雀鷃蜩範,範有冠,蟬有緌,亦謂此蜩。此蜩復五月便鳴。世云五月不鳴,嬰兒多災,今其治亦專主小兒也。(《大觀》卷二十一,《政和》四二七頁)

白話文:

味道鹹、甘甜,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小兒驚風、夜啼、癲癇、發冷發熱、心悸,以及婦女產後乳汁難下,胎盤不下,還可以墮胎。生長在楊柳樹上。五月採集,蒸乾,注意不要讓蟲蛀。

「蚱」字的發音同「笮」,就是啞蟬。啞蟬,指的是雌蟬,不會鳴叫。蟬的種類很多。莊子說:「蟪蛄不知道有春秋」,指的是現在四、五月間,那種體型小、紫青色的蟬。而《離騷》說:「蟪蛄鳴叫聲啾啾,到了歲末很失落」,這裡的蟪蛄其實是寒蟬,在九、十月鳴叫聲音非常淒厲急促;還有二月就鳴叫的蟬叫做䗿母,外型像寒蟬但體型較小;七、八月鳴叫的蟬叫做蛁蟟,顏色是青色的。

現在這裡說的蚱蟬是生長在楊柳樹上的。《詩經》說:「鳴蜩聲音嘒嘒」,指的是一種體型大而黑、背部彎曲的蟬,古代人會捕捉這種蟬來吃。《禮記》提到「雀鷃蜩範」,「範」有冠飾,「蟬」有緌飾,這裡的蟬指的就是這種蜩。這種蜩也是在五月鳴叫。世俗認為五月不鳴叫的蟬,會導致嬰兒多災多難,所以現在用這種蟬來治療疾病,主要也是治療小兒的疾病。(《大觀》卷二十一,《政和》四二七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