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室秘藏》~ 卷下 (8)
卷下 (8)
1. 升陽調經湯
治瘰癧繞頸或至頰車,此皆由足陽明胃經中來。若瘡深遠隱曲肉底,是足少陰腎經中來。乃戊脾傳於癸腎,是夫傳於妻。俱作塊子,堅硬大小不等,並皆治之。或作丸亦可。
升麻(八錢) 葛根 草龍膽(酒製) 黃芩(酒製) 廣朮(酒洗炒) 京三稜(酒洗炒) 炙甘草黃連(酒洗) 連翹 桔梗(各五錢) 生黃芩(四錢) 當歸身 芍藥(各三錢) 黃柏(酒洗二錢) 知母(酒洗炒一兩)
上另秤一半作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餘丸。一半作㕮咀,每服五錢。若能食,大便硬,可旋加至七八錢。水二盞,先浸半日,煎至一盞,去渣。臨臥熱服。足高去枕,仰臥噙一口,作十次咽之。留一口在後,送下丸藥。服畢其臥如常。
白話文:
[升陽調經湯]
用於治療頸部或延展到顴骨的瘰癧(一種淋巴結核)。這些症狀通常是由足陽明胃經引起的。如果病竈深藏於肌肉組織之下,則可能源於足少陰腎經。這顯示了脾臟(屬戊土)對腎臟(屬癸水)的影響,類似於夫妻間的相互作用。病竈形成堅硬、大小不一的結節,此方均適用於治療。此外,也可將藥材製成丸藥服用。
升麻(八錢)、葛根、草龍膽(酒製)、黃芩(酒製)、廣朮(酒洗炒)、京三稜(酒洗炒)、炙甘草、黃連(酒洗)、連翹、桔梗(各五錢)、生黃芩(四錢)、當歸身、芍藥(各三錢)、黃柏(酒洗二錢)、知母(酒洗炒一兩)。
上述藥物一半研磨成粉末,與蜂蜜混合製成綠豆大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餘粒。另一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若胃口好且大便較硬,可逐漸增加至七八錢。取兩杯水,先浸泡藥材半日,煎煮至一杯量,然後濾去藥渣。睡前熱服。腳部應抬高,去除枕頭,仰臥,口含一口藥液分十次慢慢吞下。最後一口藥液保留,用來送服丸藥。服完後,可按常規方式休息。
請注意,這僅是翻譯,並非醫療建議。
2. 連翹散堅湯
治耳下或至缺盆或肩上生瘡,堅硬如石,動之無根,名曰馬刀,從手足少陽經中來也。或生兩脅,或已流膿作瘡未破,並皆治之。
柴胡(一兩二錢) 草龍膽(酒洗四次) 土瓜根(酒製各一兩) 黃芩(酒炒二次七錢) 當歸梢生黃芩 廣朮 京三稜(同廣朮酒炒) 連翹 芍藥(各五錢) 炙甘草(三錢) 黃連(酒炒二次) 蒼朮(各二錢)
上另秤一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餘丸,一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先浸多半日,煎至一盞,去渣,臨臥熱服,去枕仰臥,每口作十次咽之,留一口送下丸藥,服畢臥如常,更以後藥塗之。
白話文:
這款藥方叫做[連翹散堅湯],用於治療一種病狀:病徵出現在耳朵下方、頸側或肩膀上長有堅硬如石的腫塊,這種腫塊移動時感覺沒有根部,這種病稱為「馬刀」,據信是由手足少陽經脈引起的。此方也能治療生於兩側肋骨處的腫塊,或已經化膿但尚未破潰的傷口。
藥方成分如下:柴胡(約42克)、草龍膽(需以酒清洗四次)、土瓜根(需以酒炮製,各約30克)、黃芩(需以酒炒兩次,約21克)、當歸梢、生黃芩、廣朮、京三稜(與廣朮一起以酒炒)、連翹、芍藥(各約15克)、炙甘草(約9克)、黃連(需以酒炒兩次)、蒼朮(各約6克)。
以上藥材,先秤取一半,研磨成細粉,加入煉蜜揉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餘顆。另一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約15克,用兩碗水浸泡半日,煎煮至剩一碗,去渣,睡前趁熱服用。服用時,每口分成十次慢慢吞下,最後一口留著,跟著吞下藥丸。服藥後如常睡姿,再將剩下的藥膏塗抹在患處。
3. 龍泉散
龍泉粉(炒) 瓦粉 廣朮 京三稜(酒洗炒) 昆布(各五錢)
上同為細末,煎熱水調塗之。用此藥去疾尤速。
白話文:
【龍泉散】
內容如下:龍泉粉(炒過)、瓦粉、廣朮、京三稜(用酒洗過並炒過)、昆布(以上各五錢)。
以上藥材均研磨成細末,用熱水煎煮後調勻成糊狀塗抹於患處。使用此藥治療疾病效果特別迅速。
4. 救苦化堅湯
治瘰癧馬刀挾癭,從耳下或耳後下頸至肩上或入缺盆中,乃手足少陽之經分,其瘰癧在頦下或至頰車,乃足陽明之經分,受心脾之邪而作也。今將二證合而治之。
黃耆(一錢)
護皮毛實腠理虛及活血脈生血,亦瘡家聖藥也,又能補表實元氣之弱也。
人參(三分)
補肺氣之藥也,如氣短不調及喘者加之。
炙甘草(五分)
能調中和諸藥,瀉火益胃氣,亦能去瘡邪。
真漏蘆 升麻(各一錢) 葛根(五分)
此三味俱足陽明本經藥也。
連翹(一錢)
此一味十二經瘡中之藥不可無者,能散諸血結氣聚,此瘡家之神藥也。
牡丹皮(三分)
去腸胃中留滯宿血。
當歸身 生地黃 熟地黃(各三分)
此三味諸經中和血生血涼血藥也。
白芍藥(三分)
如夏月倍之,其味酸,其氣寒,能補中益肺之虛弱,治腹中痛必用之,冬寒則不可用。
肉桂(二分)
大辛熱,能散結積陰證,瘡瘍須當少用之,此寒因熱用之意,又為寒陰覆蓋其瘡,用大辛熱以消浮凍之氣,如有煩躁者去之。
柴胡(八分)
功同連翹,如瘡不在少陽經則去之。
黍黏子(三分)
無腫不用。
羌活(一錢) 獨活 防風(各五分)
此三味必關手足太陽證,脊痛項強不可迥視,腰似折項似拔者是也,其防風一味辛溫,若瘡在膈以上,雖無手足太陽經證亦當用之,為能散結去上部風邪,病人身拘急者風也。
昆布(二分)
其味大咸,若瘡堅硬結硬者宜用鹹能軟堅,京三稜(煨二分) 廣朮(煨三分)
此二味若瘡堅硬甚者用之,如不堅硬勿用。
益智仁(二分)
如唾多者胃不和也,或病人吐沫吐食,胃上寒者加之,無則去之。
大麥櫱面(一錢)
治腹中縮急兼能消食補胃。
神麯末(炒黃色二分)
為食不消化故也。
黃連(去須三分)
以治煩悶。
黃柏(炒三分)
如有熱或腿腳無力加,如有躁煩欲去衣者腎中伏火也,更宜加之,無此證勿用。
厚朴(三錢二分薑製)
如腹脹者加之,無則勿用。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和丸,捻作餅子,日乾搗如米粒大,每服三錢白湯下
白話文:
[救苦化堅湯]這帖藥方,主要用於治療淋巴結核、頸側或耳後到肩上的腫塊,或是那些長在頷下甚至臉頰部位的腫塊,這些通常是由心臟和脾臟的病變所導致。現在我們要一起來看看這帖藥方的成分與作用。
黃耆(一錢):保護皮膚,幫助血液循環,促進血液生成,對於治療各種創傷有極佳的效果,同時也能補充身體表面和元氣的不足。
人參(三分):補充肺部氣力,適用於呼吸困難或氣喘的患者。
炙甘草(五分):能夠調節中焦,和諧各種藥物,清熱利胃,同時也具備驅除創傷邪氣的能力。
真漏蘆、升麻(各一錢)、葛根(五分):這三種藥材均對應足陽明胃經,對症治療。
連翹(一錢):對於十二經絡中的創傷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夠分散血液凝結和氣息聚集,是創傷治療中的靈丹妙藥。
牡丹皮(三分):清除腸胃中滯留的陳舊血液。
當歸身、生地黃、熟地黃(各三分):這三種藥材對各個經絡都有和血、生血、涼血的功效。
白芍藥(三分):夏天使用時份量加倍,味道酸,氣質寒,能夠補中益肺,治療腹部疼痛,冬季嚴寒則不宜使用。
肉桂(二分):味道非常辛辣且熱,能夠消散陰性病徵,治療創傷時應適度使用,此為寒症需熱藥治療的原理,如果患者出現煩躁的症狀,則應去除。
柴胡(八分):功效類似連翹,但如果創傷並不在少陽經絡,則應去除。
黍黏子(三分):無腫脹現象時不用。
羌活(一錢)、獨活、防風(各五分):這三種藥材主要用於治療手足太陽經絡的疾病,如背痛、頸項僵硬、腰部彎曲、頸項拉扯等,防風的辛溫特性,即使創傷在橫膈膜以上,無手足太陽經絡的症狀也應使用,因為它能夠散結,去除上半身的風邪,如果患者身體緊繃,這可能是風邪所致。
昆布(二分):味道極鹹,如果創傷堅硬結實,適合使用,因為鹹味能夠軟化堅硬的組織。
京三稜(煨二分)、廣朮(煨三分):這兩種藥材如果創傷非常堅硬,可以使用,如果不堅硬,則無需使用。
益智仁(二分):如果患者口水過多,或者吐沫、吐食物,可能是胃寒,可加入此藥,否則應去除。
大麥芽面(一錢):治療腹部緊縮,同時也能助消化、補胃。
神麯末(炒至黃色二分):用於治療食物無法消化的情況。
黃連(去須三分):用於治療煩悶。
黃柏(炒三分):如果有熱感或腿部無力,可以加入,如果患者煩躁不安,想要脫掉衣服,這可能是腎臟內有潛伏的火氣,應該增加份量,若無此症狀,則不必使用。
厚朴(三錢二分薑製):如果腹部脹滿,可以加入,否則無需使用。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用湯浸泡的蒸餅混合成丸,捏成餅狀,晾乾後搗碎成米粒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用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