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室秘藏》~ 卷中 (14)
卷中 (14)
1. 溫衛補血湯
治耳鳴鼻不聞香臭口不知穀味氣不快四肢困倦行步欹側發脫落食不下膝冷陰汗帶下喉中吤吤不得臥口舌益干太息頭不可以回顧項筋緊脊強痛頭旋眼黑頭痛欠嚏
白話文:
治療耳鳴、鼻子不聞香臭、嘴巴不知道食物味道、氣息不暢快、四肢疲倦、走路歪斜、頭髮脫落、吃不下東西、膝蓋冰冷、陰汗、白帶下、喉中咕嚕作響、無法入睡、嘴巴和舌頭越來越乾、嘆息、頭無法回顧、頸部肌肉緊繃、背部疼痛、頭暈目眩、頭痛、打噴嚏
生地黃 白朮 藿香 黃柏(各一分) 牡丹皮 蒼朮 王瓜根 橘皮 吳茱萸(各二分)當歸身(二分半) 柴胡 人參 熟甘草 地骨皮(各三分) 升麻(四分) 生甘草(五分) 黃耆(一錢二分) 丁香(一個) 桃仁(三個) 葵花(七朵)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熱服
白話文:
生地黃、白朮、藿香、黃柏(各 5 克) 牡丹皮、蒼朮、王瓜根、橘皮、吳茱萸(各 10 克) 當歸(12.5 克) 柴胡、人參、熟甘草、地骨皮(各 15 克) 升麻(20 克) 生甘草(25 克) 黃耆(75 克) 丁香(1 個) 桃仁(3 個) 葵花(35 朵)
2. 立效散
治婦人血崩不止
當歸 蓮花心 白綿子 紅花 茅花(各一兩)
白話文:
當歸、蓮花心、白綿子、紅花、茅花(各 60 克)
上銼如豆大,白紙裹定泥固炭火燒灰,存性為細末。如干血氣,研血竭為引,好溫酒調服。加輕粉(一錢)
如血崩不止,加麝香為引,好溫酒調服。
白話文:
將上等的草藥研磨成豆子大小,用白紙包裹後用泥土固定,用炭火燒成灰,保存後磨成細末。如有血氣不足的情況,研磨血竭為引子,用溫熱的酒送服。可加入輕粉(一錢)。
3. 四聖散
治婦人赤白帶下
川烏(炮製) 生白礬(各一錢) 紅娘子(三個) 斑蝥(十個)
煉蜜為丸如皂子大,綿裹坐之。
白話文:
**川烏(炮製):**一錢 **生白礬:**一錢 **紅娘子:**三個 **斑蝥:**十個
4. 溫經除濕湯
十月霜冷後四肢無力,乃痿厥,濕熱在下焦也。醋心者,是濁氣不下降,欲為滿也。閤眼麻木,作者陽道不行也。惡風寒者,上焦之分,皮膚中氣不行也。開目不麻者,目開助陽道,故陰寒之氣少退也。頭旋眩暈者,風氣下陷於血分,不得伸越而作也。近火則有之。
白話文:
進入十月後天氣寒冷,手腳無力,這是痿厥的表現,是由於濕熱之氣聚集在身體下部所致。感到心口發酸,這是因為濁氣不下降,有形成滿悶之感的跡象。閉上眼睛感到麻木,這是因為陽氣運行不暢的緣故。怕冷怕風,這是上焦之氣不能運行於皮膚之中所致。睜開眼睛後麻木感減輕,這是因為睜眼能幫助陽氣運行,所以陰寒之氣有所退散。頭暈目眩,這是因為風氣侵入血脈,不能舒展暢通所致。靠近火源後會好一些。
黃連(一分) 柴胡 草豆蔻 神麯(炒) 木香(各二分) 麻黃(不去節) 獨活 當歸身黃柏(各一分) 升麻(五分) 羌活(七分) 炙甘草 人參 白朮 豬苓 澤瀉(各一錢) 黃耆 橘皮 蒼朮(各二錢) 白芍藥(三錢)
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遠服。治支節沉重疼痛無力之勝藥也。
白話文:
黃連(6克) 柴胡 草豆蔻 炒神曲 木香(各12克) 麻黃(帶節) 獨活 當歸 黃柏(各6克) 升麻(30克) 羌活(42克) 炙甘草 人參 白朮 豬苓 澤瀉(各15克) 黃耆 橘皮 蒼朮(各30克) 白芍藥(45克)
5. 補氣升陽和中湯
李正臣夫人病診得六脈中俱得弦洪緩相合,按之無力。弦在上是風熱下陷入陰中,陽道不行。其證閉目則渾身麻木,晝減而夜甚覺,而開目則麻木漸退,久則絕止,常開其目,此證不作,懼其麻木不敢閤眼,致不得眠,身體皆重,時有痰嗽,覺胸中常似有痰而不利,時煩躁,氣短促而喘,肌膚充盛,飲食不減,大小便如常,惟畏其麻木不敢閤眼為最苦。觀其色脈形,病相應而不逆。
白話文:
李正臣的夫人生病,診脈發現她的六條脈都呈現出弦洪緩相合的狀態,按壓脈搏時感覺虛弱無力。弦脈在上代表風熱症,下陷進入陰中,表示陽氣運行不暢。她的症狀是閉上眼睛時全身麻木,白天症狀減輕,晚上加重,但如果睜開眼睛,麻木感就會逐漸消失,時間一久就會停止。只要一直睜著眼睛,症狀就不會出現,她害怕麻木,不敢閉眼,導致無法入睡。身體感到沉重,有時候會咳痰,感覺胸中有痰咳不出來。有時會感覺煩躁,氣短促而喘息。皮膚充盈光澤,飲食沒有減少,大小便正常。最困擾她的症狀是害怕麻木而不敢閉眼。根據她的面色、脈象和身形,診斷出她的病症相應而不逆,也就是症狀與脈象吻合,沒有矛盾之處。
內經曰:「陽盛瞑目而動輕,陰病閉目而靜重。」又云:「諸脈皆屬於目。」靈樞經云:「閉目則陽道行,陽氣遍布周身,閉目則陽道閉而不行,如晝夜之分。」知其陽衰而陰旺也。且麻木為風,三尺之童皆以為然,細校之則有區別耳。久坐而起,亦有麻木,為如繩縛之,久釋之,覺麻作而不敢動,良久則自已,以此驗之,非有風邪,乃氣不行。主治之,當補其肺中之氣,則麻木自去矣。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陽氣旺盛時,眼睛閉著,動作輕快;陰病發作時,眼睛閉著,身體沉重不動。」又說:「全身的經脈都與眼睛相連。」《靈樞經》說:「閉上眼睛,陽氣就會運行,遍佈全身;閉上眼睛,陽氣就會停止運行,就像晝夜交替一樣。」由此可知,陽氣衰弱而陰氣旺盛。
麻木一般都認為是風邪引起的,但實際上也有一些區別。久坐後站起來,也會出現麻木的感覺,就像被繩子綁住一樣,過了一會兒才會慢慢消失,這種情況並不是風邪引起的,而是氣血不通。
這種情況的治療方法,應該是補肺氣,麻木自然就會消失。
如經脈中陰火乘其陽分,火動於中為麻木也,當兼去其陰火則愈矣。時痰嗽者,秋涼在外,在上而作也,當以溫劑實其皮毛。身重脈緩者,濕氣伏匿而作也。時見躁作,當升陽助氣益血,微瀉陰火與濕,通行經脈,調其陰陽則已矣,非五臟六腑之本有邪也。此藥主之。
白話文:
如果經絡中陰虛火旺,侵犯陽分,導致發熱而麻木,應該同時清除陰虛火旺之象,即可痊癒。
有時咳嗽,是因為秋天涼氣在體外,侵入肺部而引起,應該用溫熱藥物來溫補皮毛。
身體沉重,脈搏緩慢的,是因為濕氣潛伏在體內而引起。
有時煩躁,應該升陽氣,補氣血,稍微瀉除陰虛火旺和濕氣,疏通經絡,調理陰陽平衡,就能痊癒。這不是五臟六腑本來的病症,而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對症用藥即可。
生甘草(去腎熱) 酒黃柏(瀉火除濕) 白茯苓(除濕導火) 澤瀉(除濕導火) 升麻(行陽助經) 柴胡(各一錢) 蒼朮(除濕補中) 草豆蔻仁(益陽退外寒各一錢五分) 橘皮 當歸身白朮(各二錢) 白芍藥 人參(各三錢) 佛耳草 炙甘草(各四錢) 黃耆(五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之。
白話文:
生甘草(清熱利尿) 酒黃柏(清熱利濕) 白茯苓(利濕導火) 澤瀉(利濕導火) 升麻(升陽通經) 柴胡(各 1 錢) 蒼朮(利濕健脾) 草豆蔻仁(溫陽祛寒,各 1 錢 5 分) 橘皮 當歸身 白朮(各 2 錢) 白芍藥 人參(各 3 錢) 佛耳草 炙甘草(各 4 錢) 黃耆(5 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