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壘元戎》~ 少陰證 (1)

回本書目錄

少陰證 (1)

1. 少陰證

真武、四逆等湯在《活人》姜附方七道,在《保命集》內。


八物定志丸

補益心神,安定魂魄,治痰,去胸中邪熱,理肺腎。

人參(一兩半),菖蒲、遠志(去心)、茯神(去心)、茯苓(去皮,各一兩),硃砂(一錢),白朮、麥門冬(去心,各五錢),牛黃(二錢,另研細)。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米飲湯下三十丸,無時。若髓竭不足,加生地黃、當歸。若肺氣不足,加天冬、麥門冬、五味子。若心氣不足,加上黨參、茯神、菖蒲。若脾氣不足,加白朮、白芍藥、益志。若肝氣不足,加天麻、川芎。若腎氣不足,加熟地黃、遠志、牡丹皮。若膽氣不足,加細辛、酸棗仁、地榆。若神昏不足,硃砂、預知子、茯神。


仲景八味丸

熟地黃補腎水真血,肉桂補腎水真火,牡丹皮補神志不足,附子能行諸經而不止兼益火,白茯苓能伐腎邪濕滯,澤瀉去胞中留垢及遺溺,山茱萸治精滑不禁,乾山藥能治毛中燥酸澀。上八味皆君主之藥,若不依易老加減服之,終不得效。若加五味子,為腎氣丸,述類象形之劑也。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錢氏地黃丸減桂附。


潔古老人天麻丸

治證見《活法機要》。天麻(六兩,酒浸三日焙乾秤),除風痹;牛膝(六兩,酒浸三日焙乾秤),強筋;玄參(六兩),樞機管領;萆薢(六兩,另為末),壯骨;杜仲(六兩,挫炒去須),使筋骨相著;當歸(十兩全用),和養血;羌活(十或十五兩),去骨節間風;生地黃(一斤),益真血;附子(一兩炮),行諸經不止;獨活(五兩),去腎間風邪。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病大至百丸,空心食前,溫酒白湯下。服藥忌壅塞,宜於通利,故服半月,稍覺壅塞,微以七宣丸輕疏之,使藥再為用也。


大效牡丹皮散

治血藏虛風,及頭目不利,不思飲食,手足煩熱,肢節拘急疼痛,胸膈不利,大腸不調,陰陽相干,心驚忪悸,或時旋運。

牡丹皮、川芎、枳殼(麩炒,各一兩),陳皮(炙)、玄胡、甘草、羌活、半夏(湯洗)、三稜(制)、乾薑(炮)、肉桂(各半兩),木香、柯子肉、白朮(炒,各三分),芍藥(三錢),當歸(一兩半)。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五、七沸,食前溫服。益血海,退血風,勞攻注,消寒痰實痹,胃理血氣攻刺,及氣虛惡寒潮熱證,至妙。


海藏大五補丸(同三才丸例)

天門冬、麥門冬、菖蒲、茯神、人參、益志、枸杞、地骨皮、遠志、熟地黃。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本方數服,以七宣丸泄之。


清心丸

治熱。

黃柏(二兩,生),天門冬(一兩),黃連(半兩),龍腦(一錢),麥門冬(去心,一兩)。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臨臥門冬酒下,薄荷湯亦得。


火府丹

丙丁俱瀉。

黃芩、黃連(一錢),生地黃(二錢),木通(三錢)。上研末,煉蜜丸桐子大。

白話文:

[少陰證]

(真武四逆等湯在活人姜附方七道在保命集內)

八物定志丸,這方藥有補益心神、安定魂魄的作用,能治療痰症,去除胸中的邪熱,調理肺腎。

人參(1兩半)、菖蒲、遠志(去心)、茯神(去心)、茯苓(去皮各1兩)、硃砂(1錢)、白朮、麥門冬(去心各5錢)、牛黃(2錢另研細)。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桐子大的藥丸,每次服用30丸,無需定時。如果髓竭不足,可添加生地黃、當歸;如果肺氣不足,可添加天冬、麥門冬、五味子;如果心氣不足,可添加黨參、茯神、菖蒲;如果脾氣不足,可添加白朮、白芍藥、益志;如果肝氣不足,可添加天麻、川芎;如果腎氣不足,可添加熟地黃、遠志、牡丹皮;如果膽氣不足,可添加細辛、酸棗仁、地榆;如果神昏不足,可添加硃砂、預知子、茯神。

仲景八味丸,熟地黃能補腎水真血,肉桂能補腎水真火,牡丹皮能補神志不足,附子能行諸經而不止,兼有益火的作用。

白茯苓能去除腎邪濕滯,澤瀉能去除胞中留垢及遺溺,山茱萸能治精滑不禁,乾山藥能治毛中燥酸澀。以上八味都是君主之藥,如果不依易老加減服之,終不得效。如果加五味子則成為腎氣丸,是述類象形之劑,能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錢氏地黃丸則減去了桂附。

潔古老人天麻丸,此藥能治療風痹,天麻(6兩酒浸3日焙乾秤),牛膝(6兩酒浸3日焙乾秤),玄參(6兩),萆薢(6兩另為末),杜仲(6兩挫炒去須),當歸(10兩全用),羌活(10或15兩),生地黃(1斤),附子(1兩炮),獨活(5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桐子大的藥丸,每次服用50-70丸,病情嚴重時可增至100丸,空腹時食用,溫酒或白湯送下。服用藥物時應避免壅塞,若服用半月後稍感壅塞,可用七宣丸輕微疏通,讓藥物再次發揮作用。

大效牡丹皮散,能治療血藏虛風以及頭目不利,不思飲食,手足煩熱,肢節拘急疼痛,胸膈不利,大腸不調,陰陽相干,心驚忪悸,或時旋運。牡丹皮、川芎、枳殼(麩炒各1兩)、陳皮(炙)、玄胡、甘草、羌活、半夏(湯洗)、三稜(制)、乾薑(炮)、肉桂(各半兩)、木香、柯子肉、白朮(炒各三分)、芍藥(三錢)、當歸(一兩半)。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2錢,水一盞半煎煮五七沸,飯前溫服。此藥能益血海,退血風勞攻注,消寒痰實痹胃,理血氣攻刺,對氣虛惡寒潮熱證有奇效。

海藏大五補丸同三才丸例,天門冬、麥門冬、菖蒲、茯神、人參、益志、枸杞、地骨皮、遠志、熟地黃。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桐子大的藥丸,空腹時酒下30丸。本方數服以七宣丸泄之。

清心丸治熱,黃柏(2兩生)、天門冬(1兩)、黃連(半兩)、龍腦(1錢)、麥門冬(去心1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桐子大的藥丸,每次服用10丸,睡前門冬酒下,薄荷湯也可。

火府丹丙丁俱瀉,黃芩、黃連(1兩)、生地黃(2兩)、木通(3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桐子大的藥丸,每次服用20-30丸,睡前溫水下。

海藏調胃白朮澤瀉散,能治療痰病化為水氣傳變水鼓,不能食。白朮、澤瀉、芍藥、陳皮、茯苓、生薑、木香、檳榔。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服用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加白朮本藥各半,治腹臍上腫如神;另一種是心下痞者加枳實,下盛者加牽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