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壘元戎》~ 厥陰證 (2)
厥陰證 (2)
1. 厥陰證
海藏云:「婦人妊娠蓄血,抵當、桃仁勿妄施;要教子母俱無損,大黃四物對服之。」
海藏當歸丸,治三陰受邪,心臍少腹絞痛,氣風等證。
四物湯(各半兩)、防風、獨活、全蠍、茴香(炒)、續斷(各半兩)、苦楝、玄胡(各七錢)、木香、丁香(各二錢半)。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五十丸,大效。
若楝丸,治奔豚小腹痛神效。川苦楝、茴香、附子(一兩,炮,去皮臍)。上三味,酒二升,煮盡為度,焙乾,研細末。每秤藥末一兩,入玄胡半兩,全蠍十八個(炒),丁香十八個,別為末,和勻。酒糊丸,桐子大。溫酒下五十丸,空心。痛甚加當歸煎酒下。
治喉閉,逡巡不救方:皂莢(去皮子,生半兩,為細末,箸頭點少許在痛處,更以醋糊調藥末厚塗項上,須臾便破血出,立瘥)。
極濟換骨丹。海云:「自汗者不宜服。」歌曰:「槐皮、芎、術、芷,仙人、防、首、蔓,十味各停勻,苦味、香減半;龍、麝即少許,硃砂作衣纏;麻黃膏煎丸,大小如指彈。」上治半身不遂,口眼喎斜,手足不仁,言語謇澀,或痛入骨髓,或痹襲皮膚,或中急風涎潮不語,精神昏塞,行止艱難,筋脈拘急,左癱右瘓,一切風疾,並皆治之。
槐莢子(生)、人參、桑白皮、蒼朮、川芎、何首烏、蔓荊子、葳靈仙、防風(各二兩)、五味子、香附子、苦參(各一兩)、香白芷(二兩)、麝香(二錢,另研)。上一十四味為細末,入香令勻。又用麻黃十斤(去節根),用大河水三石三斗,熬至六斗,濾過去滓,再熬至二升半,入銀石器內熬成膏。入前藥末和勻,杵三五千下。每一兩作十丸,硃砂為衣。每服一丸,先搗碎,酒一盞,自晨浸至晚。食後臨臥攪勻服之。神清無睡是藥之驗。須臾隔五日服之。如中風無汗宜服,若體虛自汗服之,是重亡津液也。風盛人於密室溫臥取汗。
白話文:
厥陰證
《海藏》說,婦女懷孕時如果體內有瘀血,不要隨意使用抵當湯或桃仁等藥物,要讓母子平安無損,可以服用大黃四物湯來調理。
海藏當歸丸是用來治療三陰經受邪,導致心窩、肚臍以下腹部疼痛、氣滯等症狀的。
海藏當歸丸的配方: 四物湯(每味藥各半兩),防風、獨活、全蠍、茴香(炒過)、續斷(每味藥各半兩),苦楝、玄胡(每味藥各七錢),木香、丁香(每味藥各二錢半),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和成糊狀,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用溫酒送服三、五十丸,效果顯著。
苦楝丸(若楝丸): 這個藥方治療奔豚(小腹氣痛,向上衝逆)和小腹疼痛非常有效。 配方:川苦楝、茴香、附子(每味藥各一兩,附子要炮製過、去除皮臍),將以上三味藥材用二升酒煮至酒盡,再把藥材烘乾磨成細末。每秤一兩藥末加入半兩玄胡,十八個炒過的全蠍,十八個丁香,都分別磨成末,一起攪拌均勻,用酒調成糊狀,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用溫酒送服五十丸,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加入當歸煎湯送服。
治療喉嚨閉塞,無法救治的急救藥方: 皂莢(去除皮和籽,生用半兩,磨成細末),用筷子頭沾取少許藥末點在疼痛處,再用醋調和藥末,厚厚地塗在脖子上,片刻就會破出瘀血,病痛立即痊癒。
極濟換骨丹: 《海云》說,容易出汗的人不適合服用這個藥方。 歌訣說:槐皮、川芎、白芷,仙人、防風、首烏、蔓荊子,十味藥材要等量,苦參香白芷減半,再加入少量龍涎香和麝香,用硃砂包裹藥丸外層,用麻黃膏煎製成藥丸,大小像手指頭。此藥方治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腳麻木、說話困難、或疼痛入骨、或麻木在皮膚、或中風急症、痰涎湧盛、神志不清、行動困難、筋脈拘攣、左癱右瘓等各種風病,都有療效。
極濟換骨丹的配方: 槐莢子(生用)、人參、桑白皮、蒼朮、川芎、何首烏、蔓荊子、威靈仙、防風(每味藥各二兩),五味子、香附子、苦參(每味藥各一兩),香白芷(二兩),麝香(二錢,另外研磨),將以上十四味藥材磨成細末,加入香料攪拌均勻。再用十斤麻黃,去除節根,用三大桶三斗的大河水煎煮至六斗,過濾藥渣,再煎熬至二升半,倒入銀製容器中熬成膏狀,將藥末與膏混合均勻,搗杵三五千下,每一兩做成十丸,用硃砂包衣。每次服用一丸,先搗碎,用一盞酒,從早上浸泡到晚上,臨睡前攪拌均勻服下。如果服後精神清爽、沒有睡意,就代表藥效發揮作用。如果中風無汗,可以服用。如果體虛自汗,服用會加重津液的耗損。風邪盛的人,要在密室溫暖地躺臥,幫助發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