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二·傷寒部 (8)
卷之三十二·傷寒部 (8)
1. 結胸續法
〔《摘》〕傷寒結胸。先使人心蔽骨下正痛處左畔揉之,以毫針刺左畔支溝穴。(正坐側臂,取之,二分。)次刺左間使,名曰雙關刺,次左行間。(臥取之,針入六分。此支溝行間穴下針至分數內,捻針令病人五吸,次外捻針三呼,又次內捻針五吸訖,長呼一口氣,出針,即左畔一壁結胸立效。右畔依上刺之,慢慢呼吸停針用針,獲時而愈,無有不效。)
〔云〕傷寒結胸痞氣。
胸中結痞:湧泉,太谿,中衝,大陵
心中結痞:隱白,太白,少衝,神門
胃中結痞:少商,太淵,大敦,太衝,並上下中脘瀉之。
〔通玄〕結胸身黃:湧泉
〔《摘》〕血結胸,面赤,大燥口乾,消渴,胸中疼痛不可忍:期門,大陵,關元(妊娠不得刺關元,胎死不出,子母俱亡,慎之。)
〔《集》〕傷寒胸膈痛:期門,大陵
〔《活》〕近世治結胸多用金針,並用硫黃、陽起石者,若寒實結胸,或有瘥者,若熱實結胸,必死也。
白話文:
結胸續法
治療結胸的方法:
《摘錄》:傷寒引起的結胸,先用手按揉病人胸骨下方正痛處的左邊,然後用毫針刺左側的支溝穴。(病人正坐,手臂側放,針刺入二分。)接著刺左側的間使穴,這叫做雙關刺,再刺左側的行間穴。(病人躺臥,針刺入六分。在支溝穴和行間穴下針,針入指定深度後,捻針讓病人呼吸五次,然後向外捻針三次呼吸,再向內捻針五次呼吸,最後讓病人長呼一口氣後出針,這樣左邊的結胸症狀馬上見效。右邊的結胸按照上述方法針刺。慢慢呼吸,停針用針,等到合適的時機就能痊癒,沒有不見效的。)
結胸痞氣的治療:
《云》:傷寒引起的結胸痞氣。
- 胸中結痞:針刺湧泉穴、太谿穴、中衝穴、大陵穴。
- 心中結痞:針刺隱白穴、太白穴、少衝穴、神門穴。
- 胃中結痞:針刺少商穴、太淵穴、大敦穴、太衝穴,並瀉上下中脘穴。
《通玄》:結胸導致身體發黃:針刺湧泉穴。
《摘錄》:血結胸,臉色發紅,非常乾燥口渴,出現消渴症狀,胸中疼痛難忍:針刺期門穴、大陵穴、關元穴。(孕婦不能刺關元穴,否則會導致胎兒死亡無法娩出,母子都會有危險,要小心。)
《集》:傷寒導致胸膈疼痛:針刺期門穴、大陵穴。
《活》:近來治療結胸大多使用金針,也使用硫黃、陽起石等藥物,如果是寒性實證結胸,可能會有治癒的機會,但如果是熱性實證結胸,必定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