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3)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3)
1. 久衄
〔世〕久衄。炒糯米為末,水調服神妙。(詳見衄。)
〔垣〕,黃耆芍藥湯,治鼻衄血,面多黃,眼澀多眩,手麻木。張彥明男衄血多歲,不效,用此方。
黃耆(一兩),甘草(炙,二兩),升麻(一兩),葛根,羌活(各半兩),白芍藥(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二十五帖而愈。
白話文:
長期流鼻血,可以將炒熟的糯米磨成粉,用清水調和服用,效果神奇。
垣這個病症,可以用黃耆芍藥湯治療。這個方子適合治療鼻出血、面色發黃、眼睛乾澀容易眩暈、手麻木的症狀。張彥明兒子流鼻血多年,治療效果都不好,使用這個方子後治癒。
黃耆一兩、甘草(炙,二兩)、升麻一兩、葛根、羌活各半兩、白芍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半兩,水兩杯,煎煮至一杯,濾去藥渣,溫熱服用,服用二十五帖即可痊癒。
六脈細弦而澀,按之空虛,其色必白而夭不澤者,脫血也。此大寒證,以辛溫補之,以養血。以甘溫潤之劑佐之,即愈。此脫血傷精氣之證也。六脈俱大,按之空虛,心動面赤,善驚上熱,乃手少陰心之脈也。
此因氣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鎮墜之劑,瀉火與氣,以墜浮氣。以辛溫微苦,峻補其血,再用三黃補血湯。
三黃補血湯
熟地(二錢),生地(三錢),當歸,柴胡(各錢半),白芍藥(五錢),川芎(二錢),牡丹皮,升麻,黃耆(各一錢。補之,治血溢者上竭。)
白話文:
脈象細小而澀,按下去空虛,面色蒼白無光澤,這是失血的症狀。這屬於大寒證,需要用辛溫的藥物來補益,以滋養血液。同時佐以甘溫潤燥的藥物,就能夠治癒。這種失血傷精氣的病症,需要用辛溫微苦、峻補血的藥物,再配合三黃補血湯來治療。
另外,如果脈象都很大,按下去空虛,心慌面紅,容易驚恐,並且有上熱的症狀,這是手少陰心經的脈象。這種情況是因為氣盛而失血,需要用甘寒鎮墜的藥物來瀉火降氣,再用辛溫微苦的藥物來補血,配合三黃補血湯,就能夠痊癒。
上為粗末,每服半兩,水二盞,煎五沸,去渣溫服,食前。兩手脈芤,兩頭則有,中間全無而虛曰芤。血至胸中,或衄血吐血,以犀角地黃湯主之。
〔羅〕,地黃散,治衄血往來久不愈。
生地,熟地,枸杞子,地骨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蜜湯調下,日三服。
〔世〕治鼻血常發者,於發時,用生薑杵碎,合額上一日,如癢就搔之,永不再發。
〔《肘》〕治人少小鼻衄,小勞輒出。桑耳無多少,炒令焦搗末,每衄發以杏仁大塞鼻中,數度可。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半兩,用兩杯水煎煮至五沸,去渣後溫服,飯前服用。若兩手脈搏虛弱,兩端有力,中間卻完全沒有,則屬於虛脈。當血液上衝到胸腔,出現鼻出血或吐血時,可用犀角地黃湯治療。
羅氏方以地黃散治療反覆鼻出血,久治不愈。
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等份,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蜜水調服,一天服三次。
世醫治療常鼻出血者,於出血時,將生薑搗碎,敷於額頭上一天,若有癢就搔抓,可使鼻出血不再發生。
《肘後》記載,治療幼童鼻出血,稍微勞動就出血者,可將桑耳炒至焦黃,研磨成粉,每次鼻出血時,用杏仁大小的粉末塞入鼻孔中,多次即可痊癒。
大病瘥後,小勞便鼻衄。牡蠣一分,石膏五分,搗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服。亦可蜜丸,如桐子大服之。
白話文:
在經歷了嚴重疾病痊癒之後,如果稍一勞累就會出現流鼻血的情況。可以使用一份牡蠣和五份石膏,研磨成粉末後用酒送服一小勺,每天服用三到四次即可。也可以製成蜜丸,大小如同梧桐籽一般服用。
2. 產後衄
〔《大》〕產後口鼻黑氣起,及鼻衄者,名曰胃絕肺敗,此證不可治。遇有此疾,急取緋線一條,併產婦頂心發兩條,緊繫中指節,即止。
治產後鼻衄中風。以荊芥為末,童便調下,神驗。(此方氣虛人勿用。)
白話文:
生產後如果出現口鼻黑氣和鼻出血,叫做胃絕肺敗,這種病症是無法治療的。遇到這種情況,要趕快拿一條紅線,和產婦頭頂心上的兩根頭髮一起,緊緊地綁在中指第二節上,這樣就能止住出血。
治療產後鼻出血中風的方法是用荊芥磨成粉末,用童子尿調和後服用,效果奇效。不過,氣虛的人不能使用這個方子。
3. 吐血
〔丹〕治吐血。以人參一味為末,雞子清投新汲水,調下一錢服之。(《千金方》)
〔垣〕,人參救肺湯,治吐血亦用。
人參,升麻,柴胡,歸梢,蒼朮(各一錢),熟地,白芍藥,黃耆(各二錢),陳皮,蘇木,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用丹藥治療吐血,可以用人參研磨成粉,以雞蛋清調和新汲取的清水,每次服用一錢。此外,人參救肺湯也可以治療吐血,其中包含人參、升麻、柴胡、歸梢、蒼朮(各一錢)、熟地、白芍藥、黃耆(各二錢)、陳皮、蘇木、甘草(各五分)。
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去滓,稍熱食前服。
〔《局》〕,必勝散,治血妄流溢,或吐或衄。
小薊(並根用),人參(去蘆),蒲黃(炒),當歸,熟地,川芎,烏梅(去核。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不拘時。
〔《保》〕,雞蘇散,治虛損氣逆,吐血不止。
雞蘇葉,黃芩,刺薊,生地,阿膠,黃耆(各一兩),當歸,赤芍藥(各半兩),伏龍肝(二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一劑藥方,用兩碗水煎煮成一碗,去除藥渣,稍微加熱後於飯前服用。
《局方》中的必勝散,用於治療血液不正常流出,例如吐血或鼻出血。
藥材包括小薊(連根使用)、人參(去除蘆頭)、蒲黃(炒制)、當歸、熟地、川芎、烏梅(去核),各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水煎煮至七分,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保命集》中的雞蘇散,用於治療虛損氣逆、吐血不止。
藥材包括雞蘇葉、黃芩、刺薊、生地、阿膠、黃耆(各一兩)、當歸、赤芍藥(各半兩)、伏龍肝(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姜三片,竹茹彈子大,水同煎。
〔丹〕朱富六因辛苦吐血或衄,夜間發熱口乾,身疼食少,當作虛勞治。
白朮(六錢半),人參,青皮(炒),生地,芍藥,陳皮,歸尾,甘草(炙,半兩),川芎(三錢),紅花(五分),
分十帖,水二盞,煎至三之一,食前稍熱飲,下保和丸十四粒,與點丸十粒。
一婦人年五十餘,嘗吐血,今又作面黃,身蠕動,食少。
青皮(半兩),人參(三錢半),白朮,陳皮(各三錢),白芍藥,木通(各二錢),黃連(炒),乾薑,黃芩(炒),川芎(各錢半),黃柏(炒一錢),生甘草,生地(各錢半),歸頭(二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加入薑三片和彈子大小的竹茹,一起用水煎煮。
朱富六因長期勞累導致吐血或鼻出血,晚上發燒口乾,身體疼痛食慾不佳,應當按照虛勞的治療方法。
使用白朮六錢半,人參、炒青皮,生地,芍藥,陳皮,歸尾,炙甘草半兩,川芎三錢,紅花五分,分成十帖,每帖用兩杯水煎煮至剩下三分之一,飯前稍熱飲用,再服用保和丸十四粒和點丸十粒。
一位五十多歲的婦人,曾經吐過血,現在又出現面黃、身體蠕動、食慾不佳的症狀。
使用青皮半兩,人參三錢半,白朮,陳皮各三錢,白芍藥,木通各二錢,炒黃連,乾薑,炒黃芩,川芎各一錢半,炒黃柏一錢,生甘草,生地各一錢半,歸頭二錢。
分七帖,水二盞,煎至三分之一,去滓,入藕汁半盞,再煎沸,通口飲之。
夫口鼻出血,皆系陽盛陰虛,有升無降,血隨氣上,越出上竅。法當補陰抑陽,氣降則血歸經也。
大補血丸,治陰虛吐血。
當歸(一錢),生地(一錢半),
上以杜牛膝汁浸三日,取起,酒洗淨,入臼內杵千杵,為丸桐子大,白湯下。
〔梅〕治吐血神效方。生地黃汁一升二合,白膠香二兩,以瓷器盛入甑,蒸令膠消服,妙。一方,獨用生地黃汁半升,飲之立止,神妙。
白話文:
將藥材分成七份,每次用兩碗水煎煮,直到剩下三分之一時,濾掉藥渣,加入半碗藕汁,再次煮沸,趁熱服用。口鼻出血都是因為陽氣過盛,陰氣不足,導致氣血上衝,無法下降,所以血液隨著氣血向上,從口鼻流出。治療方法應以滋陰降陽為主,使氣血下降,血液就能回到經脈中。大補血丸可以治療陰虛引起的吐血,用當歸一錢、生地一錢半,先用杜牛膝汁浸泡三天,取出後用酒洗淨,放入臼中研磨一千次,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用白湯送服。另外,用生地黃汁一升二合,加入白膠香二兩,用瓷器盛裝,蒸煮至膠香融化後服用,可以治療吐血,效果顯著。還有一種方法,單獨服用生地黃汁半升,就能立即止血,效果奇佳。
〔云〕,五神湯,治婦人熱毒上攻,吐血不止。
生藕汁,刺薊汁,生地汁(各二盞),生薑汁(半盞),白蜜(一盞),
上和,煎三兩沸,無時以一小盞調炒麵一錢,食前服。(《聖惠》治心熱吐血口乾,獨用刺薊,搗絞取汁一小盞服。)
〔《大》〕,四生丸,治吐血衄血,陽乘於陰,血熱妄行。
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分),
上研爛,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水三盞,煎一盞,濾過溫服。(《經驗》治吐血咯血,一味荷葉焙乾為末,米湯下二錢匕,亦佳。又《山居》治吐血,一味側柏葉研細,酒調服妙。)
白話文:
古籍記載,五神湯用於治療婦女熱毒上攻,吐血不止。方法是將生藕汁、刺薊汁、生地汁各兩盞,生薑汁半盞,白蜜一盞混合,煎煮三沸。每次服用一小盞,加入炒麵一錢,飯前食用。《聖惠》記載,單獨使用刺薊,搗碎取汁一小盞服,可以治療心熱吐血口乾。
另外,《大》記載,四生丸用於治療吐血、鼻出血,屬於陽氣過盛,血熱妄行所致。製作方法是將荷葉、艾葉、柏葉、生地黃等量研磨成泥,製成雞蛋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水三盞煎成一盞,過濾後溫服。《經驗》記載,單獨使用焙乾的荷葉研末,用米湯送服二錢匕,也能治療吐血咯血。《山居》記載,單獨使用研細的側柏葉,用酒調服,可有效治療吐血。
〔丹〕經血逆行,或血腥,或吐血,用韭菜汁服,立效。
〔《簡》〕治吐血咯血。蒲黃一兩,搗為散,每服三錢,溫酒或冷水調服,妙。治吐血。茜草一兩,生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放冷,食後服。
〔世〕治內損吐血。飛羅面不以多少微炒,濃磨細墨一匙,茶調下二錢,立效。又方,治吐血用松煙墨磨汁服,立效。
〔《衍》〕治大吐血。好墨細末二錢,以白湯化阿膠清,稠稀得所,頓服。熱多者尤相宜。
〔丹〕先見紅,後見痰多,是陰虛火逆,痰不下降,四物湯加痰火藥。
白話文:
女子經血逆流,或血色腥臭,或吐血,可用韭菜汁服用,效果顯著。蒲黃可治吐血或咳血,將其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溫酒或冷水調服,效果極佳。茜草也能治吐血,將其生搗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水煎七分,放涼後飯後服用。內損導致的吐血,可以用飛羅面微炒後研磨成細粉,用茶水調服二錢,效果迅速。另外,松煙墨磨汁服用也能治吐血,效果顯著。大吐血可以使用好墨研磨成細末,以白湯化阿膠,調成稠稀適宜的狀態,一次服用。體質偏熱者尤為適合。如果先看到紅色,之後痰多,是陰虛火逆,痰液不能下降,可用四物湯加上化痰止火藥物治療。
治火血上錯經妄行,四物湯加炒山梔、童便、薑汁。(此後諸方用童便、薑汁,雖無痰,亦吐血要藥也。)
治吐血衄血,用鬱金為末,以童便、薑汁、好酒調服。(一方不用酒。)治吐血,紅山茶花陰乾為末,每服一錢,用童便半鍾,生薑汁少許,調服。
〔《本》〕治吐血鼻紅。生薑二分絞汁,並壯健丈夫小便一升,乘熱頓飲瘥。
〔丹〕又方,以童便一分,酒半分。擂柏葉溫飲之。
吐血挾痰積方可下,若一碗兩碗吐者,只補陰降火,用四物大劑之類。挾痰若用血藥則泥而不行,只治火,其血自止。山梔最清胃脘血。
白話文:
治療因熱血逆流而導致神志不清的症状,可以用四物湯加入炒山梔、童便和薑汁。之後所有的方劑中,即使沒有痰,只要有吐血的症状,都可用童便和薑汁來治療。
治疗吐血和鼻出血,可以用鬱金研末,用童便、薑汁和好酒调服,也可以不用酒。治疗吐血,可以用紅山茶花阴干研末,每次服用一钱,用童便半钟,加入少许生薑汁调服。
另外,也可以用生薑二分絞汁,混合壮健男子的小便一升,趁热一口气喝下,可以治愈吐血鼻红。
还有方子,用童便一分,酒半分,捣碎柏葉,溫熱后飲用。
吐血伴有痰积的,可以用泻下药,如果是吐一兩碗的,只需补阴降火,用四物汤大剂量之類的藥。如果有痰,用活血化瘀的藥就會起不到作用,所以只要清熱,血自然就會止住。山梔最善清胃火,止血止痛。
〔《玄》〕吐血者,由憂思諸氣鬱極,方散而生熱,則心血妄行,宜玄明粉加黃丹服之。次用四物解毒加藕節治之。如前症之熱,並宜清之。
〔仲〕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亦治霍亂。)
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海〕,云岐子犀角地黃湯,治寸芤,血在上焦。
生地(二兩),黃芩(一兩半),黃連(一兩),大黃(半兩),
白話文:
吐血的人,是因為憂思等各種氣鬱積到極點,氣散開而生熱,導致心血亂跑,應該服用玄明粉加黃丹。其次可以用四物湯加藕節來解毒治療。如果前面症狀的熱還沒消,也應該要清熱。
心氣不足,會出現吐血、鼻出血等症狀,瀉心湯可以治療。(瀉心湯也可以治療霍亂。)
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
以上三味藥,用三升水煮成一升,一次喝下。
云岐子說,犀角地黃湯可以治療寸脈浮細,血在上焦的症狀。
生地(二兩)、黃芩(一兩半)、黃連(一兩)、大黃(半兩),
上㕮咀,秤一兩,水二盞煎,去滓,食後服之。
〔《簡》〕治吐血。川大黃一兩,搗為散,每一錢,生地黃汁一合,水半盞,煎三五沸,無時服。
〔丹〕吐血,覺胸中氣塞,上吐紫血,桃仁承氣湯下之。
馮舅,氣上奔,吐血心膈疼。
枳殼(三錢),青皮(二錢),生地,木通,牡丹皮(一錢半),桃仁(二十八個,川芎,黃芩,黃連(一錢),甘草(少),生乾薑,桔梗分四帖,煎服。
白話文:
治療吐血,取上等藥材,稱取一兩,加水兩盞煎煮,去渣服用,飯後服用。
另外,也可以用川大黃一兩,搗成粉末,每次取一錢,加入生地黃汁一合,水半盞,煎煮三五沸,隨時服用。
如果吐血伴隨胸悶氣塞,吐出紫紅色血液,可以用桃仁承氣湯治療。
馮舅因為氣上逆衝,吐血,心口疼痛,可以用枳殼三錢、青皮二錢、生地、木通、牡丹皮一錢半、桃仁二十八個、川芎、黃芩、黃連一錢、甘草少許、生乾薑、桔梗,分四帖煎煮服用。
或暴吐紫血一碗者,無事,吐出好。此熱傷血死肝中,宜服四物解毒之類。
〔《千》〕治墜馬積血心胃,唾血無數。乾荷花根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無〕,加味芎歸湯,治打撲傷損,敗血流入胃脘,嘔吐黑血或如豆羹汁。
川芎,當歸,白芍藥,百合(水浸半日),荊芥穗(各等分),
上銼散,每四錢,水一盞,酒半盞,煎七分,去滓,不拘時候。
〔仲〕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極飲過度所致也。此即肺疽之屬。
白話文:
如果突然嘔吐出一碗紫色的血,但人卻沒事,反而吐出來更好。這是因為熱氣傷了血,導致肝臟受損,應該服用四物湯之類的藥物來解毒。
治療跌落馬匹後積血停留在心胃,導致不斷吐血的狀況,可以將乾荷花根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每次服用一小匙,一天服用三次。
針對打傷或受損後,瘀血流入胃脘,導致嘔吐黑血或像豆羹一樣的血液,可以服用加味芎歸湯。
藥方如下:川芎、當歸、白芍藥、百合(浸泡半日)、荊芥穗(各等分),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水和半碗酒煎煮至七分,去渣服用,不限時間。
酒客經常咳嗽,最後會導致吐血,這是因為過度飲酒造成的,屬於肺部化膿的病症。
〔《千》〕吐血有三種:有內衄,有肺疽,有傷胃。內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從鼻孔出,是近從心肺間津液出,還流入胃中,或如豆羹汁,或如切𧗐血凝停胃中,因即滿悶便吐,或去數斗至一石者是也。得之於勞倦,飲食過常也。肺疽者,或飲酒之後,毒滿悶吐之時,血從吐後出,或一合半升一升是也。
傷胃者,因飲食太飽之後,胃中冷,不能消化,便煩悶,強嘔吐,使所食之物與氣共上衝蹙,因傷裂胃口吐血,色鮮正赤,腹亦絞痛,自汗出,其脈緊而數者,為難治也。(𧗐,韻書音戡,凝血也。)
〔無〕理中湯,能止傷胃吐血,以其方最理中脘,分利陰陽,安定血脈。(海藏亦云:飲冷傷脾吐血,以理中湯理治中脘,分利陰陽。此亦理治內衄之法也,方見傷寒。)
白話文:
吐血的三種原因與治療
**《千金要方》**記載,吐血分為三種:內衄、肺疽、傷胃。
內衄是指血液從心肺間的津液流出,並非從鼻孔流出,而是流入胃中,就像鼻衄一樣,但並非從鼻孔而出。吐出來的血液顏色或像豆羹汁,或像凝固的血液,停留在胃中,讓人感到胸悶,於是吐出,吐出的量可以多達數斗甚至一石。內衄是由於勞累过度,或飲食過量引起。
肺疽是指喝了酒之後,毒素積聚,讓人感到胸悶,吐血,吐出的血液量大約是一合半升到一升。
傷胃是指吃得太飽,胃中寒冷,食物無法消化,導致胃部不适,強行嘔吐,將食物和氣體一起衝出,损伤胃壁而吐血。吐出的血液颜色鮮紅,腹部絞痛,並且會出汗,脈搏緊而快,這種情況比較難治。
**《無名醫集》**記載,理中湯可以止傷胃吐血,因為此方能够调理脾胃,平衡阴阳,安定血脉。海藏亦云:飲用冷食伤脾而吐血,可以用理中湯调理脾胃,平衡阴阳。此法也能治療內衄,方子可參考傷寒論。
二合灰散,治因啖辛熱,嘔吐出血一合或半升許,名曰肺疽。
紅棗(和核燒存性),百藥煎(煅。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除濕湯,治冒雨著濕鬱於經絡,血溢作衄,及血溢流入胃,胃滿吐血。
茯苓,乾薑(各四錢),甘草(炙),白朮(各二錢),
上銼,每服四錢,水一大盞,煎八分,去滓服。頭疼,加川芎二錢,最止浴室中發衄。(此方治冒雨吐血,理中湯治傷胃吐血,皆用乾薑為君。丹溪治大吐血不止亦用乾薑一味炮為末,童便調服從治之者,可見乾薑亦為吐血要藥也。)
白話文:
二合灰散
治因食用辛辣燥熱的食物,導致嘔吐出血,一次吐出約一合或半升,稱為肺疽。
藥方:
- 紅棗(連核燒成炭灰),百藥煎(煅燒成灰),各等分。
製法: 以上藥材研成細末。
用法: 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
除濕湯
治因淋雨受寒,濕氣鬱結於經絡,導致鼻出血,或血流入胃,胃部脹滿,嘔吐出血。
藥方:
- 茯苓,乾薑(各四錢),甘草(炙),白朮(各二錢)。
製法: 以上藥材切碎。
用法: 每次服用四錢,水一大碗,煎煮至八分,去渣服用。頭疼者,可加川芎二錢,最能止住浴室中發生的鼻出血。
(注:此方治療淋雨引起的吐血,理中湯治療傷胃引起的吐血,都以乾薑為主要藥材。丹溪先生治療大吐血不止,也用乾薑單味炮製成末,用童子尿調服,可見乾薑是治療吐血的重要藥物。)
〔丹〕男子年十七,家貧而多勞,十一月得寒病,時吐三兩口血,六脈緊澀,一日食減中痞,醫投溫膽湯、枳桔湯,三日後發微熱,口乾不渴,口中有痰,此感寒也。詢知云:因十日前霜中曾渡三四次溪水,心下有悲泣事,腹亦飢,遂以小建中湯去芍藥,加桔梗、陳皮、半夏,四帖而安。
又方,治吐血。以交趾桂五錢為末,冷水調服。亦小建湯治感寒吐血之義。經云:太陽司天,寒淫所勝,血變於中,嘔血泄血鼽衄,平以辛熱者,即理中、建中用乾薑、桂枝,治吐血之類皆同也。吐血挾熱者。(治法並見血虛隨火上行條。)
白話文:
一位十七歲的年輕男子,家境貧困,勞碌辛苦,在十一月時染上了寒病,吐了三兩口血,脈象緊澀,食慾不振,腹中痞悶。醫生開了溫膽湯和枳桔湯,服藥三日後出現微熱,口乾卻不渴,口中帶有痰,這是寒氣入侵的症狀。詢問得知,十天前他曾多次在霜天渡溪,心情鬱悶,肚子也餓,因此醫生以小建中湯去掉了芍藥,加入桔梗、陳皮和半夏,服藥四帖後病情痊癒。
另外,治療吐血還可以用交趾桂五錢研末,用冷水調服。這也與小建中湯治療寒氣入侵導致的吐血有著相同的原理。醫書記載:太陽主司天部,寒氣入侵,導致血液在體內凝滯,出現嘔血、出血、鼻衄等症狀,應以辛熱之品來調節,例如理中湯、建中湯中加入乾薑、桂枝,治療吐血等病症都相同。如果吐血伴有熱症,則需另行治療。(治療方法請參考血虛隨火上行條。)
〔《經》〕治嘔血。黃柏好者,以蜜塗炙乾,杵末,用麥門冬熱水調下二錢匕,立瘥。
〔《廣》〕治心熱吐血不止。生葛根搗汁半大升,頓服,立瘥。
吐血挾寒者,多是口食寒物,身受寒氣之病,治法並見內傷飲食,外感風寒條。
〔仲〕吐血不止,,柏葉湯,主之。
柏葉,乾薑(各二兩),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溫再服。(馬通即馬屎淋汁。)
〔《廣》〕治吐血鼻衄不止。伏龍肝半升,以新汲水一大升,淘取汁,和蜜頓服。
白話文:
治療嘔血,可以用黃柏,以蜜塗抹後烘乾,研成粉末,用麥門冬熱水調和服用二錢,即可見效。
治療心熱吐血不止,可以用生葛根搗汁,服用半大升,即可見效。
吐血伴隨寒氣者,多因食用寒涼食物或受寒氣所致,治療方法可參考內傷飲食和外感風寒的相關內容。
治療吐血不止,可以用柏葉湯,以柏葉、乾薑各二兩,艾三把,用水五升,加入馬通汁一升,一起煮沸,取一升,分溫服下兩次。(馬通即馬屎淋汁。)
治療吐血鼻衄不止,可以用伏龍肝半升,以新汲水一大升,淘洗取汁,加入蜂蜜,立即服用。
運氣,血溢有五:
一曰,熱助心血,沸而溢。經云:少陽司天之政,初之氣,候乃大溫,其病氣沸於上,血溢。又云:少陰司天,客勝甚則血溢。又云:少陽司天,客勝則血溢。又云:火鬱之發,民病血溢,治以鹹寒是也。
二曰,寒攻心血,逃而溢。經云:太陽司天之政,寒濕之氣,持於氣交,民病血溢,治宜苦以燥之溫之也。
三曰,內火格拒,外寒壅遏而血溢。經云:少陰司天之政,終之氣,燥令行,餘火內格,甚則血溢是也。
四曰,風濕相搏血溢,及下寒相搏,蒸熱於上而血溢。經云:太陰司天之政,初之氣,風濕相搏,民病血溢,此風濕相搏血溢也。四之氣,畏火臨,溽蒸化,地氣騰,天氣痞隔,寒風曉暮,蒸熱相搏,民病腠理熱血暴溢,此地氣之寒相搏,天氣蒸熱於上而血溢也。
白話文:
血溢的原因有五種:
-
熱氣助長心血,導致心血沸騰而溢出。例如少陽主令時,初氣溫熱,容易導致血溢。少陰主令時,客氣過盛也會引起血溢。還有,火氣鬱結,也會導致血溢,這時應該用鹹寒藥物治療。
-
寒氣侵襲心血,導致心血逃逸而溢出。例如太陽主令時,寒濕之氣停留於氣交,容易導致血溢,這時應該用苦燥溫熱的藥物治療。
-
內火被阻,外寒阻遏,導致血溢。例如少陰主令時,終氣乾燥,餘火內鬱,嚴重時就會導致血溢。
-
風濕相互搏擊,導致血溢。例如太陰主令時,初氣風濕相互搏擊,容易導致血溢。還有,四之氣時,地氣寒冷,天氣蒸熱,導致寒熱相搏,也會造成血溢。
五曰,燥邪攻肝血溢。經云:歲金太過,燥氣流行,病反側,咳逆甚而血溢是也。
〔《素》〕夫傷肺者;脾氣不守,胃氣不清,經氣不為使,真藏壞決,經脈傍絕,五臟漏泄,不衄則嘔。(示從容論,傷肺即傷氣,當於氣虛不能攝血氣蒸治之。)
〔羅〕,門冬飲子,治脾胃虛弱,氣促氣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
五味子(五個),甘草,芍藥,黃耆(各一錢),紫菀(一錢半),人參,歸身,麥門冬
上為粗末,作二服,水煎食後服。
〔《本》〕,天門冬丸,治吐血咯血,能潤肺止嗽。
白話文:
第五天,燥邪入侵肝臟,導致肝血溢出。古籍記載,若金氣過盛,燥氣瀰漫,患者會出現翻來覆去難以入眠,咳嗽逆氣加重,甚至咳血。
肺受損傷,是因為脾氣不固,胃氣不清,經氣失調,導致真氣外泄,經脈阻塞,五臟功能失調,如果不鼻出血就會嘔吐。所以治療肺傷,要從補氣入手,用氣虛不能攝血的藥物來調理。
門冬飲子方劑可以治療脾胃虛弱、氣促氣短、精神不濟、鼻出血和吐血。
處方:五味子五個,甘草、芍藥、黃芪各一錢,紫菀一錢半,人參、歸身、麥門冬。
用法:將藥材研成粗末,分為兩劑,水煎服,飯後服用。
天門冬丸可以治療吐血、咯血,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
天門冬,甘草,杏仁(炒),貝母,白茯苓,阿膠(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咽津含化,日夜十丸。
〔丹〕酒色過度飢飽,吐血痰血,神妙。
枇杷葉,款花,北紫菀,杏仁(去雙仁、皮尖),鹿茸(炙如法),桑白皮,木通(各一兩),大黃(半兩),
上煉蜜丸,臨臥含化。
經云:怒則氣遂,甚則嘔血,故氣上矣。又云: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此皆怒則傷肝氣而嘔血,以黃連、香附、青黛、柴胡、甘草平其肝,自愈矣。宜服赤茯苓瀉心湯。
白話文:
天門冬、甘草、杏仁(炒)、貝母、白茯苓、阿膠(各半兩),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含在口中慢慢嚥下,每天服用十丸,分早晚服用。這方藥適用於因酒色過度、飲食不節導致的吐血、痰血,效果神奇。
枇杷葉、款花、北紫菀、杏仁(去雙仁、皮尖)、鹿茸(炙法處理)、桑白皮、木通(各一兩)、大黃(半兩),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丸子,臨睡前含在口中慢慢嚥下。
古籍記載:「生氣會導致氣血上涌,嚴重時會嘔血。」另外也記載:「陽氣受到過度刺激,會導致氣血逆行,而血液上涌,讓人昏厥。」這些都說明了生氣會損傷肝氣,導致嘔血,因此可以用黃連、香附、青黛、柴胡、甘草來平肝,自然就能痊癒。建議服用赤茯苓瀉心湯。
〔世〕治嘔血、咯血、衄血、肝損。白芨為末,米飲調服,神妙。
〔《簡》〕治吐血。槲葉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和滓服。
中蠱毒吐血。(見下血門。)
刺灸吐血有二:
其一取肺。經云:暴痹內逆,肝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是也。
其二取筋。經云:手太陰筋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痛,甚成息奔脅急吐血。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是也。
〔《密》〕吐血:風府,大椎,鬲俞,肝俞(各五分。瀉之立愈。)
〔東〕又法:胃脘,亶中,肝俞(各沿皮二寸半),
〔《集》〕又法:亶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不已,取下穴:肺俞,腎俞,心俞,膏肓,關元
白話文:
治療嘔血、咯血、衄血和肝損,可以用白芨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和服用,效果神奇。
治療吐血,可以用槲葉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連渣一起服用。
中蠱毒引起的吐血,請參考「下血門」。
用針灸治療吐血,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方法是取肺。經書上說:「暴痹內逆,肝臟相搏,血液溢出鼻口」,應該取天府穴。
第二種方法是取筋。經書上說:「手太陰筋病,當所過之處,肢體轉動疼痛,嚴重時會造成胸悶呼吸急促、吐血。」應該用燔針劫刺的方法,以感覺到針刺的深度為準,以疼痛為穴位。
治療吐血,可以用風府穴、大椎穴、鬲俞穴、肝俞穴,每個穴位灸刺五分,瀉法,立刻見效。
另外一種方法是,取胃脘穴、亶中穴、肝俞穴,每個穴位沿著皮膚灸刺二寸半。
還有一種方法是,取亶中穴、中脘穴、氣海穴、三里穴、乳根穴、支溝穴,以及下方的肺俞穴、腎俞穴、心俞穴、膏肓穴、關元穴。
〔東〕嘔血,脅痛口乾不可咳,引腎痛:不容(傍刺向外。)上脘(三寸半。)大陵,郄門,神門
〔《甲》〕嘔血,大陵及郄門主之。嘔血上氣,神門主之。心下有膈,嘔血,上脘主之。嘔血,肩急,脅下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肩痛,不容主之。
肝脈太甚,為內癰,善嘔衄。(全文見治虛實法。)
診吐血法。(見前諸見血門。)
白話文:
如果出現嘔血、脅痛、口乾,而且無法咳嗽,並伴隨腎痛,可以用傍刺向外的方式,針刺上脘(三寸半)、大陵、郄門、神門。嘔血主要是大陵和郄門穴位所管轄,而嘔血伴隨上氣,則神門穴位主之。如果心下有膈膜阻塞,造成嘔血,則上脘穴位主之。若嘔血同時伴隨肩部僵硬、脅下疼痛、口乾、心痛,並且疼痛感向上牽引至背部,無法咳嗽,咳嗽時還會加重肩痛,則不容穴位主之。肝脈過度亢盛,容易導致內癰,常出現嘔吐和鼻衄。診斷吐血的方法,可以參考前文關於出血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