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4)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4)
1. 咳唾血
〔丹〕咳血,痰盛,身熱,多是血虛。
〔丹〕,七傷散,治勞嗽吐血痰。
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半),赤芍藥(七錢半),知母,玄胡索(各半兩),鬱金(二錢半),當歸(半兩),山藥,乳香,沒藥,血竭(各二錢),
白話文:
咳嗽咳血、痰多、發燒,多半是血虛。可以用七傷散治療勞累引起的咳嗽、吐血痰。藥方如下: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半,赤芍藥七錢半,知母、玄胡索各半兩,鬱金二錢半,當歸半兩,山藥、乳香、沒藥、血竭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茶湯下。(《本草》云:黃藥子、白藥子治肺熱有功。一法,紅花當歸煎湯下。)
〔羅〕,恩袍散,治咯血吐血,及治煩躁。
真生蒲黃,薄荷(各一兩),
上研勻細,每服三錢,濃煎桑白皮湯調下。
地黃散,治一切吐血咯血,能解一切毒,及諸熱煩躁。
白話文:
上方藥末,每次服用兩錢,用茶水送服。《本草》記載:黃藥子、白藥子能治肺熱。另一種方法,用紅花、當歸煎湯送服。
羅氏方,恩袍散,用於治療咯血吐血,以及煩躁。
真生蒲黃、薄荷(各一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濃煎桑白皮湯調服。
地黃散,用於治療一切吐血咯血,能解一切毒,以及諸熱煩躁。
茜草根(四錢),大豆子,黃藥子,甘草(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加人參二兩,治痰嗽有血。
〔丹〕痰帶血絲出,童便、竹瀝主之。又方,用韭汁、童便二物合和,加鬱金細研入內,服之其血自消。經血逆行,或血腥,吐血,唾血。韭汁服立效。咯血用薑汁、童便、青黛,入血藥中。加四物湯、牛膝膏、地黃膏之類。
白話文:
將茜草根四錢、大豆子、黃藥子、甘草各二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新鮮的井水調服。若要治療痰嗽帶血,可加入人參二兩。若痰帶血絲,可用童便和竹瀝治療。另外,也可將韭汁、童便混合,加入研磨的鬱金服用,可使血消。若經血逆行或血腥、吐血、唾血,服用韭汁可立即見效。咯血可用薑汁、童便、青黛加入血藥中治療。此外,可配合四物湯、牛膝膏、地黃膏等藥物服用。
〔《千》〕治一切肺病,咳嗽膿血,及唾膿血不止方。好酥三十斤,煉取凝當中醍醐,服一合,日三升,即止。一切藥皆不及此方。
〔海〕甘桔加阿膠紫菀湯,治肺痿唾膿血。(方見傷寒咽痛門。)
〔梅〕肺疾膿血。取薏苡仁十兩,杵碎,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入酒少許服之。(《本草》云:薏苡仁下氣,利腸胃,消水腫。)
〔羅〕,大阿膠丸,治嗽血唾血。
阿膠(微炒),卷柏,生地,熟地,大薊(獨根者,曬乾),雞蘇葉,五味子(各一兩),柏子仁(另研),茯苓,百部,遠志,人參,麥門冬,防風(各半兩),乾山藥(一兩),
白話文:
治療各種肺病、咳嗽帶膿血、吐血不止,可以用酥油煉製的醍醐,每天服用一合,分三次服用,就能止住症狀。其他藥物都比不上這個方法。
治療肺痿、吐膿血,可以用甘桔加阿膠紫菀湯,這個方劑在傷寒咽痛門中可以找到。
治療肺病帶膿血,可以用薏苡仁十兩,研碎後用三升水煎煮,取一升,加入少量酒服用。薏苡仁具有降氣、利腸胃、消水腫的功效。
治療咳嗽吐血,可以用大阿膠丸。
大阿膠丸的組成包括:阿膠(微炒)、卷柏、生地、熟地、大薊(獨根者,曬乾)、雞蘇葉、五味子、柏子仁(另研)、茯苓、百部、遠志、人參、麥門冬、防風(各半兩)、乾山藥(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煎小麥、麥門冬湯,嚼下一丸,食後。
上方,保養精血,純補劑也,血虛者宜之。
〔丹〕治上氣喘息,咳嗽、吐血、咯血。人參細末,雞子清調三錢,五更初服,便去枕睡仰臥,只一服愈。年深再服。忌酸鹹酢醬面等物,及過醉飽。須好將息。
一男子三十歲,因連夜勞倦不得睡,成一痰嗽,出白黃膿,嗽聲不出。時初春大寒,醫與青龍湯四帖,遂覺咽喉有血絲,腥氣逆上。兩日後,血腥氣多,遂有血線一條,自口中右邊出直上,如此每晝夜十餘次。診其脈,弦大而散弱,左大為甚,人倦而苦於嗽。予作勞倦感寒,強以甘辛燥熱之劑,以動其血,不宜急治,恐成肺痿。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彈珠。用小麥和麥門冬煎湯,飯後服用一丸,並慢慢咀嚼。
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滋養精血,屬於純粹的補品,適合血虛的人服用。
這個丹方可以治療上氣喘息、咳嗽、吐血、咯血。將人參研磨成細粉,加入雞蛋清三錢,在五更天服用,然後枕著枕頭仰臥,只服用一次即可痊癒。如果病症多年,可以再次服用。忌食酸、鹹、醋、醬、麵等食物,以及過量飲酒或過飽。需要好好休息。
一位30歲的男子,因連夜勞累無法入睡,患上痰咳,咳出白黃色的膿痰,咳嗽聲微弱。正值初春大寒,醫生給他開了四帖青龍湯,他感到咽喉有血絲,腥味逆流。兩天后,血腥味加重,從口中右側出現一條血線,直上,每天晚上都有十多次。診脈發現脈象弦大而散弱,左側尤甚,患者倦怠,咳嗽不止。我認為這是勞累受寒導致的,醫生用甘辛燥熱的藥方,導致血氣逆行,不宜急於治療,以免變成肺痿。
遂與人參、黃耆、當歸身、白朮、芍藥、陳皮、炙甘草、生甘草、不去節麻黃,煎熟入藕汁與之,兩日而病減嗽止。卻於前藥去麻黃,又與四日,而血症除。脈之散大者,未收斂,人亦倦甚,遂於前藥中除藕汁,加黃芩、縮砂、半夏,至半月而安。
〔《大》〕,劫勞散,治肺痿痰嗽,痰中有紅線,盜汗發熱,熱過即冷,飲食減少。
白芍藥(六兩),黃耆,甘草,人參,當歸,半夏,白茯苓,熟地,五味子,阿膠(炒。各二兩),
白話文:
於是用人參、黃耆、當歸身、白朮、芍藥、陳皮、炙甘草、生甘草、不去節麻黃,煎煮後加入藕汁,給病人服用。兩天後,病情減輕,咳嗽停止。之後就將藥方中的麻黃去除,繼續服用四天,血症也消除了。但病人脈象散大,氣血未收斂,人也十分疲倦,於是將藥方中的藕汁去除,加入黃芩、縮砂、半夏,服用半個月後病就好了。
這是一個叫做「劫勞散」的方劑,出自《大觀本草》 ,用於治療肺痿痰嗽,痰中有紅線,盜汗發熱,熱過即冷,飲食減少等症狀。
藥方如下:白芍六兩,黃耆、甘草、人參、當歸、半夏、白茯苓、熟地、五味子、阿膠(炒)各二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盞半,生薑二片,棗三枚,煎九分,無時溫服,日三。陳日華云:有女及笄,病甚危,一歲之間,百藥無效,偶得此方,只一料除根。
〔羅〕,五味子黃耆散,治嗽,咯血成勞,眼睛疼,四肢困倦,腳膝無力。
麥門冬,熟地,黃耆,桔梗(各半兩),甘草(一分),白芍藥,五味子(二分),人參(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煎,日三服。
云岐子芩散,涼心肺,解勞熱。
白話文:
上方藥物,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加入生薑兩片、大棗三枚,煎煮至九分,不限時間溫服,每天服用三次。陳日華說:曾經有一位未婚女子,病情嚴重危急,一整年都服用各種藥物無效,偶然得到這個方子,僅僅一劑就徹底治好了。
五味子黃耆散,用於治療咳嗽、咯血、體虛、眼睛疼痛、四肢乏力、腿膝無力等症狀。
麥門冬、熟地、黃耆、桔梗(各半兩),甘草(一分),白芍藥、五味子(二分),人參(二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水煎服,每天服用三次。
子芩散,具有清心肺、解熱勞的功效。
黃耆(一兩),白芍藥,黃芩,人參,白茯苓,麥門冬,桔梗,生地(各半兩),
上為粗末,先用竹葉一握,小麥七十粒,水三盞,姜三片,煎一盞半。入藥末三錢,煎七分,去滓溫服。
席延賞治虛中有熱,咳嗽膿血,口苦咽乾,又不可服涼藥。好黃耆四兩,甘草一兩,為末,每服三錢。如茶點羹粥中,亦可服。
上參耆例,純補劑也。丹溪云:脈大發熱為氣虛,此氣血俱虛者宜之,若血虛而氣不虛者不宜,當用前阿膠丸之類及汙血條求之。
〔丹〕婦人五十六歲,盛夏吐紅痰,有一二聲嗽。
白話文:
黃耆一兩、白芍藥、黃芩、人參、白茯苓、麥門冬、桔梗、生地各半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粗粉。先用竹葉一握、小麥七十粒,加入水三盞和薑三片,煎煮至一盞半。再加入藥粉三錢,繼續煎煮七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
另外,席延賞醫師治療虛中有熱,咳嗽帶膿血、口苦咽乾,但又不能服用涼性藥物的患者,會使用黃耆四兩、甘草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可以加入茶、點心、羹湯或粥中服用。
上面提到的黃耆、人參的組合屬於純粹的補益藥方。丹溪先生說:脈象洪大、發熱是氣虛的表現,這個方子適合氣血都虛的人,但如果只有血虛、氣不虛的人則不適合,應該使用阿膠丸之類的補血藥物或清血方劑。
有一個案例,是一位五十六歲的婦人,在盛夏時分吐出紅色痰液,並伴隨一兩聲咳嗽。
人參(一錢),防風(五分),白朮(錢半),陳皮,茯苓(各二錢),乾薑(三分),生甘草(一分),桔梗(半錢),
上煎二之一,入藕汁二大蛤再煎,帶熱下三黃丸。
王二十四丈發熱脅痛,咳嗽紅痰,口渴,大便秘,倦怠,脈稍數而虛。詢之,發熱曾飲水一碗,病因飲食不節,成積痰,發又飲冷水,傷胃成虛,傷肺成痰。
白朮(一錢半),人參,陳皮,川芎(各一錢),芍藥,茯苓,桔梗,甘草(各五分,炙)
上作二帖,煎取八分,入竹瀝二分,再煎沸,熱飲,下龍薈丸二十丸。如嗽,三十丸。
白話文:
人參一錢、防風五分、白朮錢半、陳皮、茯苓各二錢、乾薑三分、生甘草一分、桔梗半錢,以上藥材煎成原湯的三分之一,加入藕汁兩大匙,再煎煮,趁熱服用三黃丸。
王某,身高八尺,發燒、肋骨疼痛、咳嗽、咳出紅痰、口渴、便秘、疲倦、脈搏稍快且虛弱。詢問得知,發燒後曾喝下一碗水,病因是飲食不節,積聚了痰濕;發燒後又喝了冷水,傷了胃,導致虛弱,也傷了肺,產生痰液。
白朮一錢半、人參、陳皮、川芎各一錢、芍藥、茯苓、桔梗、甘草各五分,甘草炙過,以上藥材作成兩帖,煎煮取出八分藥汁,加入竹瀝兩分,再煮沸,趁熱服用,並服用龍薈丸二十丸。如果咳嗽,服用三十丸。
上丹溪參、朮、藕汁、竹瀝法也。
脈大發熱,喉中痛者,是氣虛。用參、耆、蜜炙黃柏、荊芥、地黃、當歸、韭汁、童便、薑汁,磨鬱金飲之,其血自消。
上參、耆加鬱金、韭汁、童便,補中解鬱也。
〔羅〕,黃耆鱉甲散,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口燥咽乾,頰赤心忡,日晚潮熱,夜有盜汗,胸脅不利,食減多渴,咳嗽稠黏,時有膿血。
黃耆(一兩),桑白皮,半夏,黃芩,甘草(炙),知母,赤芍藥,紫菀(各五錢),秦艽,白茯苓(焙),生地,柴胡,地骨皮(各六錢六分),肉桂,人參,桔梗(各三錢二分),鱉甲(去裙,酥炙),天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白話文:
上丹方使用溪參、朮、藕汁、竹瀝。
脈搏有力且發熱,喉嚨疼痛,這是氣虛所致。用參、耆、蜜炙黃柏、荊芥、地黃、當歸、韭汁、童便、薑汁,磨鬱金後飲用,血熱就會消退。
上方的參、耆加上鬱金、韭汁、童便,可以補中解鬱。
羅氏記載的黃耆鱉甲散,可以治療虛勞客熱,症狀包括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口燥咽乾、臉頰發紅心跳、白天發熱晚上盜汗、胸脅疼痛、食慾不振口渴、咳嗽痰稠黏帶血。
藥方包括黃耆一兩、桑白皮、半夏、黃芩、炙甘草、知母、赤芍藥、紫菀各五錢、秦艽、白茯苓(焙)、生地、柴胡、地骨皮各六錢六分、肉桂、人參、桔梗各三錢二分、鱉甲(去裙,酥炙)、天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一大盞,食後煎服。
人參黃耆散,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乾頰赤,心忡潮熱,盜汗減食,咳嗽膿血。
人參(一兩),秦艽,茯苓(各二兩),知母(二錢半),桑白皮(一兩半),桔梗(一兩),紫菀,柴胡(二兩半),黃耆(三兩半),半夏(湯洗,一兩半),鱉甲(去裙,酥炙,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去渣服。
上參、耆、鱉甲例,補中有通也。
〔羅〕,人參蛤蚧散,治三二年間,肺氣上喘咳嗽,咯唾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水一大盞,飯後煎服。人參黃耆散可以治療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乾頰赤、心忡潮熱、盜汗減食、咳嗽膿血等症狀。配方包括人參一兩、秦艽、茯苓各二兩、知母二錢半、桑白皮一兩半、桔梗一兩、紫菀、柴胡二兩半、黃耆三兩半、半夏(湯洗,一兩半)、鱉甲(去裙,酥炙,二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去渣服。人參、黃耆、鱉甲這三味藥,既能補益,又能通暢。羅氏所著《人參蛤蚧散》則用於治療三二年間出現的肺氣上喘咳嗽、咯唾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等症狀。
蛤蚧(一對,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換水,洗去腥氣,酥炙黃色),杏仁(去皮尖,炒,五兩),甘草(炙三兩),人參,茯苓,貝母,知母,桑白皮(各二兩),
上為細末,瓷器內盛,每日如茶點服,神效。
〔海〕蛤蚧補肺勞虛嗽有功,治久嗽不愈,肺間積虛熱,久則成瘡,故嗽出膿血,曉夕不止,喉中氣塞,胸膈噎痛。用蛤蚧、阿膠、生犀角、鹿角膠、羚羊角各一兩,除膠外,皆為屑,次入膠,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於銀石器內慢火煮至半升,濾去渣,臨臥,微溫細細呷之。
白話文:
準備蛤蚧一對,完整無缺的用河水浸泡五個晚上,每天換水,洗去腥味,然後用文火烤至金黃色。杏仁去皮尖,炒熟,五兩;甘草炙三兩;人參、茯苓、貝母、知母、桑白皮各二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裝入瓷器容器中,每天像喝茶點一樣服用,療效顯著。蛤蚧具有補肺、治療肺勞虛嗽的功效,對於久咳不癒、肺部積聚虛熱,久而久之形成潰瘍,導致咳嗽帶血,日夜不止,喉嚨氣塞,胸膈噎痛等症狀有療效。可用蛤蚧、阿膠、生犀角、鹿角膠、羚羊角各一兩,除了膠以外,其他藥材都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膠,分四次服用。每次用河水三升,在銀質或石質容器中用小火煮至半升,濾去渣滓,臨睡前溫熱服用,慢慢飲用。
其渣候服盡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前服。病人久虛,不喜水,當減水。
上蛤蚧例,亦補中有通,久嗽不愈者宜之。
麥門冬湯,治傷寒後傷肺,咳唾膿血,胸脅脹滿,上氣羸瘦。
麥門冬(去心),桑白皮,生地(各一兩),半夏(湯洗七次),紫菀,桔梗(炒),淡竹茹,麻黃(去根節。各七錢五分),五味子,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二錢半,棗三枚,掰破同煎,去渣,食後溫服。
〔羅〕,續斷散,治骨蒸勞熱,傳屍瘦病,潮熱煩躁,喘嗽氣急,身疼盜汗,兼治咳嗽唾膿血。
白話文:
服用藥渣後,將其再次研磨,全部製成一劑,用三升水煎煮至半升,按照之前的服法服用。如果病人久虛不喜喝水,可以減少水的用量。
蛤蚧的用法也類似,它具有補中通絡的功效,適合久咳不愈的患者。
麥門冬湯用於治療傷寒後傷肺,咳嗽吐膿血,胸脅脹滿,上氣羸瘦。
藥材包括麥門冬(去心)、桑白皮、生地(各一兩)、半夏(湯洗七次)、紫菀、桔梗(炒)、淡竹茹、麻黃(去根節。各七錢五分)、五味子、甘草(炙。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盞水,加入二錢半生薑和三枚掰開的紅棗,一起煎煮,去渣後溫熱服用。
續斷散則用於治療骨蒸勞熱、傳屍瘦病、潮熱煩躁、喘嗽氣急、身疼盜汗,也能治療咳嗽吐膿血。
續斷,紫菀,桔梗,青竹茹,五味子(各三錢),生地,桑白皮(各五兩),甘草(炙,二兩),赤小豆(半升)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入小麥五十粒,水煎去渣,日三服。
〔海〕,紫菀散,治咳嗽唾血虛勞症,肺痿變癰。
紫菀,人參,知母,貝母,桔梗,甘草,五味子,茯苓,阿膠
上為粗末,生薑水煎服。
上門冬、五味例,亦補中有通也。
〔《外》〕療傷唾血方。用茅根一味,服方寸匕,日三服,亦可絞汁飲之,主熱渴。
〔丹〕治勞療傳屍,寒熱交攻,久嗽咯血,日漸羸瘦,先服三拗湯與蓮心散,萬不失一。
白話文:
續斷、紫菀、桔梗、青竹茹、五味子各三錢,生地、桑白皮各五兩,甘草(炙)二兩,赤小豆半升,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小麥五十粒,水煎去渣,一天服用三次。這個方子叫做紫菀散,用於治療咳嗽、咯血、虛勞、肺痿變癰等病症。
另外,紫菀、人參、知母、貝母、桔梗、甘草、五味子、茯苓、阿膠,研成粗末,用生薑水煎服。門冬、五味子都能補中通絡。
用茅根一味,每次服用一小塊,一天服用三次,也可以絞汁服用,主治熱渴。
治療勞傷、傳屍、寒熱交攻、久嗽咯血、日漸羸瘦的病症,可以先服用三拗湯和蓮心散,效果很好。
三拗湯
麻黃(不去節),甘草(生),杏仁(不去皮尖)
上銼碎,薑棗煎服。
蓮心散
當歸,黃芩,甘草(炙),枳殼(炒),鱉甲(醋炙),前胡,柴胡,防己,阿膠,蓮肉(去心),南星(各一錢),川芎(一兩),芫花(醋炒十分乾黑)
上十三味,㕮咀,合和,獨芫花另包。每服二錢半,水一小盞半,生薑三片,棗一枚,入芫花一撮,煎八分,服無時。須吐有異物後,芫花漸減,蓋芫花反甘草,多之所以殺蟲,少之所以去寒熱,妙處在此。(方與《纂要》不同,宜考之。)
白話文:
【三拗湯】 麻黃、甘草、杏仁 以上藥材磨碎後用姜棗煮沸服用。 【蓮心散】 當歸、黃芩、炙甘草、炒枳殼、醋鱉甲、前胡、柴胡、防已、阿膠、蓮子肉、南星、川芎、芫花(醋制至黑色乾燥) 上方共十二種藥物,切碎混合使用時將芫花單獨包裝備用。每次取藥量爲兩錢半,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個以及適量芫花一起煎煮約八分鐘後飲用,無時間限制。須待嘔吐出異物後再逐漸減少芫花用量,因爲芫花與甘草相反相剋,大量食用可殺蟲解毒,少量則能清熱除溼,其功效就在這裏。(此方劑與《纂要》有所不同,請自行考證確認。)
〔《本》〕治勞療吐血損肺,及血妄行,,神傳膏,。
用剪草一斤,婺、台州皆有,惟婺州者可用,狀如茜草,又如細辛,每用一斤,淨洗為末,加入生蜜一斤,和為膏,以器盛之,不得犯鐵,九蒸九曝,日一蒸曝。病人五更起,面東坐,不得語,用匙挑藥,如粥服,每服四兩。良久,用稀粟米飯壓之。藥冷服,粥飲亦不可太熱,或吐或下,皆不妨,如久病肺損咯血,只一服愈。尋常咳嗽,血妄行,每服一兩可也。
有一貴人其國封病瘵,其尊人常以此方畀之,九日而藥成。前一夕,病者夢人戒令,翌日勿亂服藥,次日將服之,為屋上土墜器中,不可服。再合既成,又將服之,為貓覆器,又不得服。又再合未就,而是人卒矣。此藥之異如是,若小小血妄行,一啜而愈,或云是陸農師夫人鄉人艾孚先,嘗親說此事,渠後作《大觀本草》,亦收入集中,但人未識,不肯信爾。
白話文:
《本草》治勞療吐血損肺,及血妄行,神傳膏
方劑:
使用剪草一斤,婺州產者最佳,形狀像茜草,也像細辛。將剪草洗淨磨成粉末,加入生蜜一斤,混合成膏狀,盛放在非鐵器皿中,不可接觸鐵器。用九蒸九曝法,每天蒸一次晒一次。
用法:
病人於五更(凌晨3-5點)起床,面向東方坐好,保持靜默。用湯匙舀取藥膏,如粥般服用,每次服用四兩。服用後,用稀粟米飯壓服。藥膏冷卻後服用,粥飲也不可過熱。無論是吐還是瀉,都不妨礙藥效。
對於久病肺損導致的咯血,僅需服用一劑即可痊癒。對於一般的咳嗽或血妄行,每次服用一兩即可。
藥效:
此方可治療勞損、吐血、肺損及血妄行。
案例:
有一位貴人,其國家封了他一個官職,但卻患上了瘵病(類似於肺結核)。他的尊長經常用這個方子給他服用,九天后藥膏製成。
前一天晚上,病人夢見有人告誡他,第二天不要亂服藥。第二天,他正要服用藥膏,卻被屋頂上掉下的東西砸到藥器中,無法服用。
再次製成藥膏後,他準備服用,卻被貓覆蓋了藥器,再次無法服用。第三次藥膏還沒製成,這位貴人就去世了。
藥性奇異:
此藥性非常奇異,對於普通的血妄行,只需服用少量即可痊癒。有人說,陸農師夫人的鄉人艾孚先親口說過此事。他在後來編寫《大觀本草》時,也將此方收錄其中。但很多人不識藥性,不肯相信。
〔《外》〕療咳逆,唾膿血,,雞子湯,。
雞子(一個,甘草(炙,二分),甘遂(一分),大黃(二分),黃芩(二分),
上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納雞子攪令調,盡飲之良。忌海藻、菘菜。
〔子和〕埊陽劉氏一男子,年二十餘歲,病勞嗽咯血,吐唾黏臭,近不可聞,秋冬少緩,春夏則甚,寒熱往來,日晡發作,狀如痎瘧,寢汗如水。累服麻黃根、敗蒲扇止汗,汗自若也。又服寧神散、寧肺散止嗽,嗽自若也。戴人先以獨聖散湧其痰,痰狀如雞黃,汗隨湧出,昏憒三日不省,時時飲以涼水,精神稍開,飲食加進。又與人參半夏丸、桂苓甘露散服之,不數日愈。
白話文:
治療咳嗽逆氣,並伴隨吐出膿血的症狀,可以用雞子湯。取雞蛋一個,甘草炙後二分,甘遂一分,大黃二分,黃芩二分,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放入雞蛋攪拌均勻,喝完即可。忌食海藻、菘菜。
埊陽劉氏家中一位二十多歲的男子,患有勞咳咯血,吐出的唾液粘稠且有臭味,幾乎聞不到,秋冬季節病情較輕,春夏季節則加重,寒熱交替,每天下午發作,像瘧疾一樣,睡覺時出汗像水一樣多。多次服用麻黃根、敗蒲扇止汗,但汗水依然如故。又服用了寧神散、寧肺散止咳,但咳嗽依然沒有減輕。戴人先用獨聖散將痰液湧出,痰液呈雞蛋黃色,汗水也隨之湧出,昏迷三天不醒,時時給他喝涼水,精神才稍微恢復,食慾也漸漸好轉。又給他服用人參半夏丸、桂苓甘露散,不到幾天就痊癒了。
〔丹〕台州林德方,年二十餘歲,得嗽而咯血發熱,肌體漸瘦,眾醫以補藥調治數年,其症愈甚。予診其六脈皆澀。予曰:此好色而多怒,精血耗少,又因補塞藥太多,榮衛不行,汙血內積,肺氣壅遏,不能下降。治肺壅,非吐不可;精血耗少,非補不可。惟倒倉二者俱備,但使之吐多於瀉耳,兼灸肺俞五次而愈。
〔云〕,雞蘇丸,治虛熱,昏憒倦怠,下虛上壅,嗽血衄血。
雞蘇葉(半斤),黃耆(一兩),甘草,川芎(各半兩),防風(一兩),桔梗(半兩),荊芥(二兩),甘菊(三錢),生地(半兩),腦子(半錢),
白話文:
台州有個叫林德方的人,二十多歲,得了咳嗽並咳血發燒,身體越來越瘦弱。許多醫生用補藥治療他好幾年,病情卻越來越嚴重。我診斷了他的脈象,發現六脈都澀。我告訴他,這是因為他好色又易怒,導致精血虧損,加上長期服用補藥,造成身體機能阻塞,無法正常運作,污血積聚在體內,肺氣阻塞,無法下降。要治好肺氣阻塞,必須要吐出積聚的邪氣;而精血虧損,則需要補養。但因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所以治療時要以吐為主,瀉為輔,並配合灸刺肺俞穴五次,最後他終於痊癒了。
雞蘇丸可以治療虛熱、昏迷、倦怠、下虛上壅、咳血、鼻血等症狀。 其成分包括:雞蘇葉、黃芪、甘草、川芎、防風、桔梗、荊芥、甘菊、生地、豬腦。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麥門冬去心煎湯嚼下。若肺損吐血,日漸乏力瘦弱,行步不得,喘嗽痰涎,或發寒熱,小便赤澀,加車前子二錢,用桑枝銼炒香,煎湯嚼下。
脈浮大者作虛治,宜虛條下參耆諸方主之。若浮大而上壅甚者。宜此雞蘇丸方。脈沉滑有力者作實治,宜實條諸方主之。
〔丹〕先痰嗽,後見紅,多是痰積熱,降痰火為急。痰涎帶血出,此胃口熱血蒸而出,重則山梔,輕則藍實。荊芥能散喉管痰血。
咳血方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麥門冬去心煎湯服用,並將藥丸嚼碎吞下。如果肺部受損,出現吐血、日漸乏力瘦弱、行走困難、咳嗽痰多、發寒發熱、小便赤澀等症狀,可以加入車前子二錢,用桑枝切碎炒香,煎湯服用,並將藥丸嚼碎吞下。
脈搏浮大且有力者屬於虛症,應該按照虛證的治療方法,使用人參、黃芪等藥物。如果脈搏浮大且上半身壅塞嚴重,則適合服用雞蘇丸。脈搏沉滑有力者屬於實症,應該按照實證的治療方法。
咳血症狀,如果先出現咳嗽痰多,之後才出現血絲,大多是痰積熱所致,應以清降痰火為先。如果痰液中帶有血絲,則可能是胃火熱盛,導致血液蒸騰而出,嚴重者可用山梔子,輕者可用藍實。荊芥可以散解喉管中的痰血。
青黛,栝蔞實,訶子,海石,山梔
上為末,薑汁蜜調噙服。嗽甚,加杏仁。後以八物湯加減調理。
〔垣〕鄭仲本年二十三歲,因心痛,服丹附等藥,得上氣病膈,兩脅急迫,脹觸不快,便時嗽咯出血,病形漸瘦,大便燥而難,脈弦數,夜間略熱,食稍減,因與燈籠草和節麻黃細末,以白朮、桔梗、木通、甘草湯調下,十餘服,病減半。又與通聖散去石膏為丸,以桃仁湯下之。
白話文:
取青黛、栝蔞實、訶子、海石、山梔子研成細末,用薑汁和蜂蜜調勻,含服。咳嗽嚴重的話,加入杏仁。之後再用八物湯加減調理。
鄭仲本今年二十三歲,因為心痛,服用了丹砂、附子等藥,導致上氣病,膈間阻塞,兩脅疼痛緊迫,脹滿難受,大便時咳嗽咯血,病情逐漸消瘦,大便乾燥難解,脈象弦數,夜間略微發熱,食慾稍減。於是給他用燈籠草和節麻黃研成細末,用白朮、桔梗、木通、甘草湯調服,服用了十幾劑,病情減輕一半。又用通聖散去石膏做成丸藥,用桃仁湯送服。
〔《經》〕治咯血。黃藥子、漢防己各一兩,為末,每服一錢匕,水一盞,小麥二十粒同煎,食後溫服。
〔羅〕,珠砂膏,鎮心安神解熱,及肺損嗽血等疾。
蒼朮(二錢半),硃砂(另研),生犀,人參,玳瑁,甘草(炙),珍珠(末。各一兩),牛黃,麝香,龍腦,南硼砂,琥珀(另研),羚羊角,安息香(醋煮,另研),赤茯苓(去皮),遠志(去心。各半兩),鐵粉,蘇合香油(和藥亦得。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咯血,可以用黃藥子、漢防己各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加水一盞,小麥二十粒一起煎煮,飯後溫熱服用。硃砂膏可以鎮心安神、解熱,以及治療肺損咳嗽出血等疾病。 蒼朮二錢半、硃砂另研、生犀、人參、玳瑁、甘草(炙)、珍珠末、牛黃、麝香、龍腦、南硼砂、琥珀另研、羚羊角、安息香(醋煮,另研)、赤茯苓(去皮)、遠志(去心)、鐵粉、蘇合香油(和藥亦可),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破蘇合香油劑諸藥為小錠子,更以金箔裹之。瓷器收貯。每服一皂子大,食後噙化。衛尉葉丞得效,並阿膠丸相雜服。此藥治血安神,更勝至寶丹。每兩作五錠子。
肺熱咳唾血,惟七傷散用黃藥子、白藥子最有效。方見血鬱血汙條。又脈浮數,忌灸,若誤灸之,必唾血。仲景云:脈浮熱甚,反灸之,必咽燥唾血是也。
孫兆因博士王珣患咽喉噎塞,胸膈不利,時發寒熱,夜多盜汗,忽心胸塞悶,咳血三數日即止,晚後脈數,口乾,涎唾稠黏,咳嗽一二聲不透,肩背微痛,嘗於關元、氣海、中脘、三里等穴著艾,不詳病得之肺虛,其狀中客熱症,皆因誤灸服暖藥所致。遂與《外臺》第一廣濟紫菀湯,為丸合服之,立效。(方未考。)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混合,再加入蘇合香油和其他藥材,製成小藥丸,並用金箔包裹,裝入瓷器中保存。每次服用一粒藥丸,飯後含服至化開。衛尉葉丞服用後見效,也同時服用阿膠丸。此藥能安神止血,效果比至寶丹更佳。每兩藥材製成五粒藥丸。
肺熱咳嗽咳血,只有七傷散中的黃藥子和白藥子最有效,方法見血鬱血汙條。如果脈象浮數,則忌灸,誤灸則會咳血。仲景說:「脈象浮熱嚴重,反倒灸之,必然會咽喉乾燥咳血。」
孫兆因博士王珣患咽喉阻塞,胸膈不暢,偶爾發寒熱,夜間盜汗,突然心胸堵悶,咳血三數日後停止,傍晚脈象浮數,口乾,唾液稠黏,咳嗽兩三聲無法順暢,肩背微痛。他曾用艾灸關元、氣海、中脘、三里等穴位,卻未查明病因,誤以為是肺虛,症狀是中客熱,其實都是誤灸和服用溫暖藥物所致。於是給他服用《外臺》第一廣濟紫菀湯製成的藥丸,藥效立竿見影。(藥方尚未考證。)
〔《千》〕,百部丸,主諸咳不得氣息唾血方。
百部根(二兩),升麻(半兩),桂心,五味子,甘草(炙),紫菀,乾薑(各一兩),
上七味,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三次,知為度。忌生蔥、海藻、菘菜。
〔《外》〕療肺偏損胸中虛,肺偏痛、唾血氣咳,,款冬散,。
款冬花,當歸(各六分),桂心,芎藭,五味子,附子(炮。各七分),細辛,貝母(各四分),乾薑,生地(各八分),白朮,甘草(炙),杏仁(去皮尖。各五分),紫菀(三分),
白話文:
《千金方》記載的百部丸,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咳嗽、氣短、咳血的方劑。
配方:百部根二兩、升麻半兩、桂心、五味子、甘草(炙)、紫菀、乾薑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七味藥材製成蜜丸,大小如桐子。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丸,每日三次,根據病情調整服用量。
忌食生蔥、海藻、菘菜。
《外台秘要》中記載的款冬散,用於治療肺部偏虛損、胸中空虛、肺痛、咳血、氣喘等症狀。
配方:款冬花、當歸各六分,桂心、芎藭、五味子各七分,附子(炮製)各七分,細辛、貝母各四分,乾薑、生地各八分,白朮、甘草(炙)、杏仁(去皮尖)各五分,紫菀三分。
上共為末,清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忌生蔥、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豬肉、蕪荑。
按:唾血咳血,屬寒者少。今此二方,用姜附熱劑,蓋為腎足少陰脈是動病咳唾血者設也。用者審之。
〔《脈》〕肺傷者,其人勞倦則咳唾血,其脈細緊浮數,皆吐血,此為躁擾嗔怒得之,脈傷氣壅所致。
經云:肺脈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者,此病皆肺虛,咳唾血之症,治法並見氣虛條。
治虛勞久嗽咯血。用五倍子焙為細末,每服一錢,用溫茶一大口許調勻,食後米飲半盞調服。
白話文:
上藥混合成末,用清酒送服,每次服用一匙,每天服用兩次。忌食生蔥、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豬肉、蕪荑。
這兩種藥方都用薑附等溫熱藥材,因為腎臟足少陰脈是咳嗽吐血的病因所在。使用時要仔細辨證。
肺部受損的人,勞累後會咳嗽吐血,脈象細緊浮數,都會吐血,這是因為心情躁動、嗔怒而導致,脈象顯示氣機鬱滯所致。
經書上說:肺脈虛弱,就會讓人喘不過氣,呼吸氣短而咳嗽,向上氣喘,向下則吐血。這些病症都是肺虛所致,咳嗽吐血也屬於肺虛的範疇,治療方法可參考氣虛的條目。
治療虛勞久咳咯血。用五倍子烘烤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茶一大口調勻,飯後用米湯半盞送服。
〔《玄》〕肺經嘔咳諸血,及痰中有血,初用生蘿蔔汁半盞,入鹽少許,服之立效,如無生蘿蔔,用蘿蔔子一錢,蘇葉一錢,同煎服。次用雞蘇散加阿膠治之。(《本草》云:蘿蔔大下氣,氣下則血亦下也。)
〔《經》〕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鮮桑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淨刮上黃皮銼細,入糯米四兩焙乾,一處搗為末,每服一二錢,米飲調下。此方神效。
〔《本》〕治久嗽咯血,成肺痿,及吐白涎,胸膈滿悶不食,,扁豆散,。
白話文:
肺經引起的咳嗽带血,或痰中带血,初期可以服用半杯生萝卜汁,加少许盐,效果立竿见影。如果没有生萝卜,可用萝卜子一钱,苏叶一钱,一起煎服。接着可以服用鸡苏散加阿胶治疗。(《本草》记载:萝卜能大幅下降气,气下降,血也会下降。)
治疗咳嗽严重,或伴有吐血的患者,可用鲜桑白皮一斤,浸泡米泔水三宿,洗净刮掉黄色外皮,切碎,加入糯米四两焙干,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至二钱,用米汤调服。此方药效显著。
治疗久咳咯血,发展成肺痿,以及吐白痰,胸膈满闷不食,可服用扁豆散。
扁豆,生薑(各半兩),枇杷葉(去毛),半夏,人參,白朮(各一分),白茅根(三分),
上銼,水三升,煎一升,去渣,下檳榔末一錢,和勻,分四服,不拘時候。
〔《千》〕治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方。
生薑汁,杏仁(各二升),糖,蜜(各一升),豬膏(二合)
上五味,先以豬膏煎杏仁色黃出之,以紙拭令淨。搗如膏。又和薑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每服如杏仁一枚,日夜六七服,漸次增加。
上後二方生薑多,肺虛及汗多亡陽與血下便者,忌用。
白話文:
扁豆、生薑各取半兩,枇杷葉去除毛,半夏、人參、白朮各取一分,白茅根取三分,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三升水煎煮至一升,去除藥渣,再加入一錢檳榔粉末,充分攪拌,分成四份,不限時間服用。此方主治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異物感、吐血等症狀。
另外,將生薑汁和杏仁各取二升,加入糖和蜜各一升,豬膏二合。先以豬膏煎煮杏仁至呈黃色,撈出後用紙擦拭乾淨,搗成膏狀。再加入生薑汁、蜜糖等一起煎煮,直到可以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一粒,如同杏仁大小,每日早晚服用六七次,逐漸增加劑量。
以上兩種藥方都含有較多的生薑,若屬肺虛、容易出汗、體虛乏陽或有血便者,忌用。
〔《素》〕少陰所謂咳唾則有血者,陽脈傷也。(脈解篇)
運氣,咳唾血有二:
一曰熱傷肺。經云: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民病唾血。又云:少陽司天,火淫所勝,病咳唾血。治以鹹寒是也。
二曰濕傷腎。經云:太陰司天,濕淫所勝,咳唾則有血,治以苦熱是也。
〔丹〕治咯血。用白芨一兩,藕節半兩,為細末,每一錢,湯調服,神效。或云芨下咽至血竅,則竅為芨末填而血止也。
〔《山》〕咯血。新棉灰半錢,酒調下。
針灸唾嗽血毒,取足少陰一經。經云:腎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咳唾有血。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
白話文:
《素問》中提到,少陰經脈受損,就會出現咳嗽時帶血的現象。
咳唾出血,原因有二:
第一種情況是熱傷肺。經書上說,少陰主宰天時,若熱邪過盛,就會導致百姓咳血。又說,少陽主宰天時,若火邪過盛,也會導致咳血。治療方法應該使用鹹寒的藥物。
第二種情況是濕傷腎。經書上說,太陰主宰天時,若濕邪過盛,就會出現咳嗽時帶血的現象,治療方法應該使用苦熱的藥物。
《丹溪心法》記載,治療咯血,可以用白芨一兩,藕節半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湯水調服,效果神奇。有人說白芨下咽到血竅,就會填滿血竅,使出血止住。
《山海奇書》記載,治療咯血,可以用新棉灰半錢,用酒調服。
針灸治療咳嗽、吐血,可以選擇足少陰經。經書上說,腎經是足少陰經,如果腎經動了,就會導致咳嗽、吐血。根據病人的虛實寒熱,選擇不同的穴位進行鍼灸。
〔東〕吐血內損:地五會(三分,灸五壯),魚際(五分瀉),尺澤(一寸補)
〔《甲》〕唾血時寒熱,瀉魚際,補尺澤。唾血振寒,嗌乾,太淵主之。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地五會灸。胸脅脹滿,咳逆上氣呼吸及唾濁沫膿血,庫房主之。
〔《外》〕治上氣唾膿血,灸兩乳下黑肉際,各一十壯。
〔仲〕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此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為肺癰。咳唾膿血,脈數虛為肺痿,數實,為肺癰。
上肺痿唾膿血治法,散見本門諸方。若肺痿,但唾涎沫無膿血者,見咳嗽門。
白話文:
吐血內損時,灸地五會穴三分,灸五壯,瀉魚際穴五分,補尺澤穴一寸。
唾血伴隨寒熱時,瀉魚際,補尺澤。唾血並有寒顫,咽喉乾燥,則太淵穴主治。內傷導致唾血不足,唾液乾澀無光澤,則灸地五會穴。胸脅脹滿,咳嗽逆氣上衝,呼吸困難,並伴隨唾出濁沫、膿血,則庫房穴主治。
治療上氣唾膿血,灸兩乳下黑肉際,每側各灸十壯。
寸口脈搏快速,患者咳嗽,口中反覆出現濁唾涎沫,這是肺痿的症狀。若口中乾澀,咳嗽時胸中隱隱作痛,脈搏滑而快速,這是肺癰的症狀。咳嗽並伴隨唾膿血,脈搏快速虛弱為肺痿,脈搏快速有力為肺癰。
上文提及肺痿唾膿血的治療方法,散見本門其他方劑。若肺痿僅有唾涎沫,無膿血者,請參閱咳嗽門。
肺脈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瘜肉不通。(經云:急者多寒。全文見治虛實法。)
〔《素》〕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吐血。(王注云:肺虛極則咯逆故唾血。脈要精微篇)
〔《脈》〕唾血,脈緊強者死,滑者生。
手少陰筋病內急,心承伏梁,下為肘網。其成伏梁唾膿血者,死不治。(全文見筋,伏梁心之積,在臍上。)
心脈微緩,為伏梁在心,唾血。(全文見虛實法。)
〔羅〕肺痿辨,華嚴寺何上座,年未四十。四月間,因澡浴大汗出,還寺剃頭傷風寒,頭疼,四肢困倦,就市中撮取通聖散服之,又發汗。頭疼少減,再日復作,又以前藥發之,汗數次,四肢添勞重,喘促自汗惡風,咳而有血,懶於言語,飲食減少。求醫治之,與藥又多以生薑為引。
白話文:
肺部的脈象微弱而急促,表示肺部有寒熱之症,患者容易感到疲倦,咳嗽並帶有血絲,還會感到腰背和胸部的疼痛,鼻息肉堵塞不通。
如果肺部的脈象搏動堅硬而有力,則可能患有吐血的疾病。
吐血的患者,如果脈象緊而強,則預後不佳,如果脈象滑利,則預後較好。
手少陰經脈病變,會導致心臟部位的積聚,並向下延伸到肘部。如果患者吐出膿血,則病情嚴重,無法治療。
如果心臟部位的脈象微弱而緩慢,則可能是心臟部位有積聚,並會出現吐血的症狀。
華嚴寺的何上座,不到四十歲,四月間因為洗澡出汗過多,回到寺廟剃頭時受了風寒,頭疼,四肢無力,便到市集上買了通聖散服用,又再次出汗。頭疼稍減,但兩天後又復發,他再次服用通聖散,出汗數次,四肢更加疲倦沉重,呼吸急促,自汗怕風,咳嗽帶血,懶於說話,食慾下降。他求醫治療,醫生開的藥方中多以生薑引藥。
至六月間,精神愈困,飲食減少,形體羸瘦,或咳或唾,經血極多,請予治之,具說前由。診其脈浮數七八至,按之無力。予曰:不救矣。或曰:何為不救?予曰:血之與汗,異名同類。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金匱要略》云: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今肺氣已虛,又以辛藥瀉之,重虛其肺,不死何待。
藏氣法時論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補之,以辛瀉之,蓋不知《內經》之旨。仲景云:醫術淺狹,懵然不知病源,為治乃誤,發汗吐下之相反,其禍至速。世人但務彼翕習之榮,而莫見此傾危之習,惟明者居然能護其本,近取諸身,夫何遠之有焉。其僧不數日果亡。
白話文:
六月時分,病人精神越來越萎靡,食慾下降,身體消瘦,還伴隨咳嗽或痰多,經血量也很多,請求治療,並詳細說明了病症的發展過程。醫生診斷脈象浮數,按之無力。醫生斷言:無救了。有人問:為什麼無救?醫生答:血和汗,名稱不同但性質相同。出汗太多的人就會血虛,失血太多的人就會汗少。《金匱要略》說:肺痿的病因是什麼?老師說:可能是因為出汗太多,或是服用峻猛的藥物導致腹瀉,導致身體津液大量流失而得病。現在病人肺氣已經虛弱,再用辛辣的藥物瀉下,會加重肺氣虛損,不死還能等什麼呢?
《藏氣法時論》說:肺氣要收斂,應該吃酸味的食物來收斂它,用酸味來補益它,用辛味來瀉它,完全不懂《內經》的道理。仲景說:醫術淺薄,對病因一無所知,治療方法錯誤,發汗和吐瀉相反,危害會很快出現。世人只注重那些流行一時的治法,卻看不見這些危險的弊端,只有明智的人才能保護根本,從自身出發,何必舍近求遠呢?那位僧人果然在幾天後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