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四·陰陽臟腑部 (3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陰陽臟腑部 (31)

1. 診五邪相干

或妄見妄聞,起妄心,夜夢亡人,四肢滿悶轉筋,皆肝木火盛而為邪也。或生痿,或生痹,或生厥,或中風,或生惡瘡,作腎痿,或上熱下寒,為邪不一,皆風熱不得生長,而木火遏於有形中也。所生受病者,言肺受土火木之邪,而清肅之氣傷。或胸滿少氣短氣者,肺主諸氣,五臟之氣皆不足,而陽道不行也。

或咳嗽寒熱者,濕熱乘其內也。所不勝乘之者,水乘木之妄行,而反來侮土,故腎火下亢,致督任沖三脈盛,火旺煎熬,令水沸騰。而乘脾肺,故痰涎唾出於口也。下行為陰汗,為外腎冷,為足不任身,為腳下隱痛,或水附木勢而上,為眼澀,為眵,為冷淚。此皆由肺金之虛,而寡於畏也。

夫脾胃不足,是火不能生土,而反抗拒。此至而不至,是為不及也。

白朮(君),人參(臣),甘草(佐),芍藥(佐),黃連(使),黃耆(臣),桑白皮(佐)

諸風藥皆是風能勝濕也,諸甘溫藥亦可。

心火亢盛,乘於脾胃之位,亦至而不至,是為不及也。

黃連(君),石膏(佐),芍藥(佐),知母(佐),黃柏(臣),甘草(使),生地(臣),黃芩(佐)

肝木妄行,胸脅痛,口苦舌乾,往來寒熱而嘔,多怒,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腹中急痛,此所不勝乘之也。

柴胡(君),防風(臣),白朮(佐),羌活(佐),獨活(佐),芍藥(臣),甘草(臣),升麻(使),茯苓(佐),豬苓,澤瀉(佐),肉桂(臣),藁本,川芎,細辛,蔓荊子,白芷,石膏,黃柏,知母,滑石

肺金受邪,由脾胃虛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故咳嗽氣短氣上,皮毛不能禦寒,精神少而渴,情慘慘不樂。皆陽氣不足,陰氣有餘,是體有餘而用不足也。

人參(君),白朮(佐),白芍藥(佐),橘皮(臣),青皮(破滯氣),黃耆(臣),桂枝(佐),桔梗(引用),桑白皮(佐),甘草,木香(佐),檳榔,五味(佐,此三味除客氣)

腎水反來侮土,所勝者妄行也。作涎及清涕,唾多溺多,而惡寒者是也。土火復之,及三脈為邪,則足不任身,足下痛不能踐地,骨乏無力,喜睡,兩丸冷,腹陰陰而痛,妄聞妄見,腰脊背脅皆痛。

乾薑(君),蒼朮(佐),川烏(臣,炒,少許),白朮(臣),肉桂(佐),茯苓,澤瀉(使),豬苓(佐),附子(佐,炮)

〔孫〕按虞部郎中汪奉老疾革,有子可升,當遺表奏蔭,召孫至,曰:郎中亡矣,不可治。可升告孫曰:生且固難,如何可延三日,以待奏回。孫曰:郎中之患,肝氣將絕,脾土反勝,當後脾土火旺,肝氣乃絕。方今日辰巳間,當略瀉脾土,使不能勝肝,則木且未絕。三日後,早奏下,當日氣絕。孫尚藥精究五臟盛衰,類此。

白話文:

診五邪相干

有些人會出現幻覺、妄想,晚上做噩夢夢見死人,四肢沉重發麻抽筋,這些都是肝火旺盛導致邪氣入侵的表現。有些人會出現痿證(肌肉萎縮)、痹證(關節疼痛)、厥證(肢體厥冷)、中風、惡瘡、腎虛等症狀,或者出現上熱下寒的現象,這些邪氣的表現形式各有不同,都是因為風熱之氣不能正常生長,而肝木之火被阻滯在體內造成的。這些疾病患者,可以說是肺臟受到了土、火、木等邪氣的侵犯,導致肺臟的清肅之氣受損。有些人胸悶、氣短、呼吸困難,這是因為肺臟主管全身氣機,而五臟的氣血都虛弱,陽氣運行不暢所致。

有些人咳嗽、發熱,這是因為濕熱之邪侵犯了肺臟的內部。有些情況是水氣過盛,妄動的木氣反過來侵犯了脾土,導致腎臟的火氣下行亢盛,使得督脈、任脈、沖脈三條經脈氣血充盈,火旺盛地煎熬體液,使水液沸騰,進而侵犯脾肺,導致痰涎唾液從口中流出。向下則表現為陰汗,外腎寒冷,足部無力,腳底隱隱作痛;水氣順著木氣向上,則會出現眼睛乾澀、眼屎增多、流眼淚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肺金虛弱,而缺乏抵抗力所導致的。

脾胃虛弱,則火氣不能正常滋生脾土,而產生抗拒的現象。這種情況是屬於既不能達到正常狀態,又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所謂的「不及」。

治療脾胃虛弱的方劑:白朮(君藥)、人參(臣藥)、甘草(佐藥)、芍藥(佐藥)、黃連(使藥)、黃耆(臣藥)、桑白皮(佐藥)。

各種治療風邪的藥物,都是利用風能勝濕的特性。溫補的藥物也同樣適用。

心火亢盛,侵犯脾胃,也是屬於「不及」的狀態。

治療心火亢盛的方劑:黃連(君藥)、石膏(佐藥)、芍藥(佐藥)、知母(佐藥)、黃柏(臣藥)、甘草(使藥)、生地(臣藥)、黃芩(佐藥)。

肝木妄動,會導致胸脅疼痛、口苦舌乾、寒熱往來、嘔吐、易怒、四肢沉重、小便困難、腹痛絞痛、肌肉抽搐等症狀,這是因為肝木氣過盛,而其他臟腑不足以制約它。

治療肝木妄動的方劑:柴胡(君藥)、防風(臣藥)、白朮(佐藥)、羌活(佐藥)、獨活(佐藥)、芍藥(臣藥)、甘草(臣藥)、升麻(使藥)、茯苓(佐藥)、豬苓、澤瀉(佐藥)、肉桂(臣藥)、藁本、川芎、細辛、蔓荊子、白芷、石膏、黃柏、知母、滑石。

肺金受邪,是因為脾胃虛弱,不能滋養肺臟,從而導致咳嗽、氣短、呼吸急促、畏寒、精神不振、口渴、情緒低落等症狀。這是因為陽氣不足,陰氣有餘,也就是說身體的物質充足,但功能卻不足。

治療肺金受邪的方劑:人參(君藥)、白朮(佐藥)、白芍藥(佐藥)、橘皮(臣藥,理氣)、青皮(臣藥,破滯氣)、黃耆(臣藥)、桂枝(佐藥)、桔梗(引經藥)、桑白皮(佐藥)、甘草、木香(佐藥)、檳榔、五味子(佐藥,這三味藥物是用來祛除外來邪氣的)。

腎水反過來侵犯脾土,是因為腎水過盛,而脾土不足以制約它。會出現流涎、流清涕、唾液增多、小便增多、畏寒等症狀。如果脾土的火氣不能恢復正常,而三條經脈又受到邪氣侵犯,則會導致足部無力、腳底疼痛、骨骼乏力、嗜睡、陰囊寒冷、腹部隱隱作痛、幻覺妄想、腰背脅肋疼痛等症狀。

治療腎水反侮脾土的方劑:乾薑(君藥)、蒼朮(佐藥)、川烏(臣藥,需炒制,用量少)、白朮(臣藥)、肉桂(佐藥)、茯苓、澤瀉(使藥)、豬苓(佐藥)、附子(佐藥,需炮制)。

〔孫氏醫案〕按:虞部郎中汪奉老病危,兒子汪可升想請求朝廷恩蔭,便請孫思邈前來診治,孫思邈說:郎中已經不行了,無法治療。汪可升說:即使很難治癒,能否延緩三日,待奏摺回覆。孫思邈說:郎中得的是肝氣將絕,脾土反勝的疾病,脾土的火氣將要旺盛,肝氣就會完全衰竭。現在是辰巳時分,應該稍微瀉一下脾土之氣,使脾土之氣不能再勝過肝木之氣,這樣肝木之氣就不會立即衰竭。三天后,奏摺很快就會批下來,當天就會氣絕。孫思邈精通五臟盛衰的道理,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