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6)

1. 中蠱下血

(唾水沉者,心腹絞痛下血如爛肉者,俱為蠱。)

〔《千》〕治中蠱下血如雞肝出,其餘四臟俱壞,惟心未毀,或鼻破待死。取馬藺根末,水服方寸匕,隨吐則出,極神。此苗似葛蔓綠紫,生子似橘子。

〔梅〕治卒中蠱毒,下血如雞肝,晝夜不絕,臟腑敗壞待死。用白蘘荷葉,密安病人席下,勿令病人知覺,自呼蠱主姓名。

〔《百一》〕治中蠱毒,或吐下血者若爛肝。取蚯蚓十四枚,以苦酒三升漬之,蚓死但服其汁,已死者皆可治。

白話文:

「唾水沉」的人會有心腹部劇烈疼痛且排出像腐肉般的血液,這都是因為被蟲所咬。「治療中蠱症狀:如果排出血塊類似雞肝,其他五臟已經受損,只有心尚未受到影響;或者鼻子流血等待死亡。使用馬藺草粉末,用水服用一小把,然後嘔吐就會好轉,非常神奇。這種植物像是葛藤一樣是綠紫色的,結實像橘子一般。」「梅氏法:治療突然中的蠅毒,每天不斷地排出像雞肝般的血液,內臟衰竭等於要死了。在病人的牀單下面放上白色的香蒲和荷葉,不要讓病人知道,自己呼叫蠅的名字。」「《千金要方》:治療中蠅毒,或是出現嘔吐、便血、甚至肝臟糜爛的情況。取出十四隻蚯蚓,浸泡在三杯酸酒裡,等到蚯蚓死去後只喝它的汁液,即使是已經去世的人都可以治好。」

〔《千金翼》〕治蠱毒下血。蝟毛燒末,水服方寸匕,當吐蠱毒。

〔《肘》〕療中蠱毒,吐血下血,皆如爛肝者。苦瓠一枚,水二升煮取一升,服之吐即愈。又方,用苦酒一升,煮瓠令消,服之神效。

白話文:

【《千金翼》】治療蟲毒引起的出血症狀。把刺蝟身上的絨毛燒成粉末後用水服用一小勺,可以催吐出引起疾病的毒素。

【《肘後救卒方》】治療內臟中毒、嘔血和便血等病症,尤其是像爛肝一樣的情況。使用一個苦瓜,加兩升水煎煮至剩下一升,喝下去就能止吐並痊癒。另一個方法是,用一杯醋來烹調苦瓜,這樣服用會有神奇的效果。

2. 諸痿

痿者,手足痿軟而無力,百節緩縱而不收也。

〔丹〕痿屬濕熱,有濕痰者,有氣虛者,有血虛者,有食積妨礙不降者,有死血者。

〔《素》〕黃帝問曰:五臟使人痿,何也?岐伯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

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此之謂也。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

白話文:

痿病的症狀是手腳軟弱無力、關節鬆弛不能收縮。

(注)痿證屬於溼熱體質的人會有溼痰;氣虛的人也會出現這種症狀;血虛的人也有這種情況發生;飲食積滯影響下降的情況和瘀血阻塞都會導致這個病症的發生。

(黃帝)問:“爲什麼五臟會導致人患上痿症呢?” (歧伯)答道:“肺主管身體皮膚,心臟主導全身血脈運行;肝臟負責調節肢體運動與協調工作;脾胃爲人體提供營養物質並維持正常功能活動;腎臟則主要掌管骨骼發育及生殖系統健康。” 因此當肺部受到感染時就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如皮膚乾燥脫屑等現象進而發展成爲嚴重程度不同的各種類型疾病包括但不限於肺炎等等… 心臟出現問題後可能會引起血液循環障礙從而造成局部組織缺氧壞死等症狀表現出來就是所謂的"脈絡不通"; 肝臟受損之後膽汁分泌減少口中會感到異常苦澀同時還會伴隨着四肢麻木抽搐等情況發生最終演變成嚴重的神經性疾病比如帕金森氏綜合症之類的... 而如果脾氣過旺的話那麼就會影響到消化吸收能力減弱食慾減退甚至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了哦! 至於腎陽不足同樣會引起類似上述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比如說尿頻尿痛以及性慾低下等問題都可能因此而導致啊~ 帝說:"那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歧伯回答到:"其實這都是由於長期處於不良生活習慣或者精神壓力過大等因素綜合作用之下才逐漸演變成爲了如今這般模樣吧!" 悲傷過度可能導致血管破裂出血所以一定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纔行吶!

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為肉痿。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

帝曰:何以別之?岐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帝曰: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岐伯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白話文:

所以《黃帝內經·素問》說:“如果人體的大脈絡虛虧了,則會引發肢體麻痹;進一步發展則會導致血脈萎縮無力。”這是因爲人的思維無窮無盡、願望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產生過度的思想活動和慾望,在性生活方面過於放縱,導致精氣耗損過多,使得腎中的元陽虛弱,從而引起四肢乏力的症狀。因此,《黃帝內經·靈樞》認爲,“四肢無力的原因在於肝臟功能失調”。此外,長期處於潮溼環境中或從事水上作業的人容易患上“溼熱型”疾病,表現爲身體沉重、關節疼痛等症狀,最終可能導致全身癱瘓。另外,長時間行走疲勞後在高溫環境下大量飲水也會損傷體內陽氣,影響腎臟的功能,進而造成骨骼乾癟、腦脊液減少等現象,出現走路困難的情況。最後,《黃帝內經·靈樞》指出,“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與高燒有關”,因爲過高的體溫會使體內的水分蒸發加快,導致骨頭變得脆弱易碎。總之,以上這些病症都是由於陰陽失衡引起的,治療的關鍵是調節臟腑之間的關係,並通過飲食調理來補充營養物質,增強體質。至於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症狀,可以根據患者的面色變化(如白色代表肺部問題)、血管狀況(紅色表示心臟)以及指甲狀態(黑色暗示腎臟病變)等方面進行判斷。同時,醫生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法,比如針對脾胃虛弱可以採用補益脾胃的方法,而對於腎陰虧損則要採取滋陰降火的方式等等。總的來說,中醫強調的是整體觀念和個體差異原則,旨在幫助人們恢復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補其榮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矣。帝曰:善。(痿病論)

或問曰:治痿之法,取陽明之一經.此引而未發之言,願明以告我。予曰:諸痿生於肺熱。只此一句,便見治法大意。經曰;東方實則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此固就生克言補瀉,而大經大法,不外於此。東方木肝也,西方金肺也,南方火心也,北方水腎也。五方之中,惟火有二。

腎雖有兩,水居其一,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故經曰一水不勝二火,理之必然。金體燥而居上,主氣,畏火者也。土性溫而居中,主四肢,畏火者也。火性炎上,若嗜欲無節,則水失所養,火寡於畏而侮所勝,肺得火邪則熱矣。木性剛急,肺受熱則失所養,木寡於畏而侮所勝,脾得木邪而傷矣。

白話文:

皇帝問道:要怎麼治療呢?岐伯回答:根據不同的情況,補充其榮位,疏通其俞位,調節其虛實,調和其逆順,筋脈骨肉,都要在適當的時間接受月氣的滋養,這樣病就會好了。皇帝說:很好。

有人問道:治療痿病的方法,要取陽明經嗎?這是引而不發的說法,希望您能明明白白地告訴我。我回答:所有的痿病都源於肺熱。就這一句話,就包含了治療方法的大意。經書上說:東方實則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這固然是從五行生剋的角度來說補瀉,但治療痿病的大原則,不外乎如此。東方是木,對應肝臟;西方是金,對應肺臟;南方是火,對應心臟;北方是水,對應腎臟。五方之中,只有火有兩個。

雖然腎臟有兩個,但其中一個是水,陽氣總是充盈,陰氣總是不足,所以經書上說「一水不勝二火」,這是自然的法則。金性燥,位置在上,主氣,怕火;土性溫,位置在中,主四肢,也怕火。火性炎上,如果縱慾無度,就會導致水失養,火氣過盛而侵犯了它所剋制的部位,肺臟受到火邪的侵襲就會發熱。木性剛急,肺臟發熱就會失養,木氣過盛而侵犯了它所剋制的部位,脾臟受到木邪的侵襲就會受傷。

肺熱則不能管攝一身,脾傷則四肢不能為用,而諸痿之病作。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何脾傷之有。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西方不虛,何肺熱之有。故陽明實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矣。治痿之法,無出於此。駱龍吉亦曰:風火既熾,當滋腎水。東垣先生取柏皮為君,黃耆等補藥輔佐,以治諸痿,而無一定之方。

有兼痰積者,有濕多者,有熱多者,有濕熱相半者,有挾氣者,臨病制方,其善於治痿者乎。雖然,藥中肯綮矣,若將理失宜,醫不治也。天產作陽,氣厚發熱,先哲格言。但是患痿之人,若不淡薄食味,吾知其必不能安也。

白話文:

肺部過熱則無法控制全身狀況;脾胃受損,則四肢無力,各種萎縮性疾病就會出現。瀉南補北的話,肺金得以清潔且東方不受影響,哪來的脾胃損傷呢?補北方,則心火下降並且西部不會虛弱,哪來肺熱的問題呢? 所以陽明實了就能滋潤經絡,能夠約束骨骼並使機關靈活。治療萎縮的方法沒有比這更好的了。駱龍吉說:“風火熾盛時應當滋養腎水。”東垣先生將柏樹皮作爲主藥,並輔以黃芪等補益藥物用來治療各類萎縮疾病,但並沒有固定不變的處方。 有些患者同時伴有痰積、溼氣過多或熱度過高問題,還有些是溼熱各佔一半的情況以及夾雜着氣體等問題,在臨牀上根據病情制定方案進行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如果用藥不當或者醫生疏忽大意,那麼即使再好的方法也無法治癒病人。 最後提醒大家,患有萎縮疾病的患者如果不改變飲食習慣和口味清淡的生活方式,我是不知道他們是否可以安心生活下去的。

〔垣〕清暑益氣湯,黃耆人參湯,清燥湯(三方並見注夏)

〔丹〕補益丸,治痿。

龜板(酒炙,一兩),鎖陽(酒浸,一兩),生地(酒浸,兩半),歸身(酒浸,一兩),陳皮(一兩),杜牛膝(酒浸,一兩),白朮(二兩),乾薑(七錢半),黃柏(炒,半兩),虎脛骨(酒炙,半兩),五味子(二錢),茯苓(半兩),白芍藥(酒浸,一兩),甘草(炙,一錢),菟絲子(酒蒸熟,研如糊,入余藥末,曬乾)

白話文:

清暑益氣湯、黃耆人參湯、清燥湯這三種藥方,在注夏部分有詳細記載。

補益丸可以治療痿症。

龜板用酒炙,一兩;鎖陽用酒浸,一兩;生地用酒浸,兩半;歸身用酒浸,一兩;陳皮一兩;杜牛膝用酒浸,一兩;白朮二兩;乾薑七錢半;黃柏炒過,半兩;虎脛骨用酒炙,半兩;五味子二錢;茯苓半兩;白芍藥用酒浸,一兩;甘草炙過,一錢;菟絲子用酒蒸熟,研磨成糊狀,加入其他藥粉末中,曬乾。

諸藥為末,紫河車為丸。如無紫河車,豬腦骨髓亦得。

龍虎丹,治痿。

敗龜板(酒炙),虎骨(酒炙),黃柏(酒炙),乾薑(二錢半),鎖陽(七錢半),金箔(十片),神麯,如懶言語,加山藥末七錢。

上為末,糯粉糊為丸,空心白湯服。

虎潛丸

龜板(四兩),知母(二兩),黃柏(四兩),熟地(二兩),牛膝(三兩半),鎖陽(一兩),虎骨(炙,一兩),當歸(一兩),芍藥(兩半),陳皮(七錢半),乾薑(半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再以紫河車製成丸藥。若無紫河車,則可用豬腦骨髓代替。此藥方名為龍虎丹,主治痿症。

敗龜板用酒炙後,再與酒炙虎骨、酒炙黃柏、乾薑、鎖陽、金箔、神麯一同研磨成粉末,若病人懶於言語,可再加入山藥粉末。將藥粉與糯粉糊混合製成丸藥,空腹以白湯服用。

另一個藥方名為虎潛丸,由龜板、知母、黃柏、熟地、牛膝、鎖陽、炙虎骨、當歸、芍藥、陳皮、乾薑等藥材組成。

上為末,酒糊丸。加附子,治痿厥如神。

濕熱痿,東垣健步丸加芩、柏、蒼朮。東垣補益腎肝丸,治腳膝無力。(二方並見痿厥。)蕭炳神龜滋陰丸。(方見涎下。)丹溪氣虛病痿,四君子加蒼朮、芩、柏。血虛病痿,四物湯加蒼朮、黃柏,下補陰丸。《保命集》治脾虛四肢不用,以十全散者,蓋治氣血俱虛者也。

白話文:

上藥末,用酒糊成丸。加入附子,治療痿厥效果奇佳。

濕熱引起的痿症,可服用東垣的健步丸,再加入黃芩、黃柏、蒼朮。東垣的補益腎肝丸,用於治療腳膝無力。這兩種方劑都可治療痿厥。蕭炳的神龜滋陰丸,適用於唾液過多的情況。丹溪認為氣虛引起的痿症,可用四君子湯加蒼朮、黃芩、黃柏;血虛引起的痿症,可用四物湯加蒼朮、黃柏,再配合補陰丸。保命集中記載治療脾虛導致四肢無力的方劑是十全散,主要針對氣血雙虛的患者。

〔無〕,加減四斤丸,治腎肝虛,熱淫於內,致筋骨痿弱,不自勝持,起居須人,足不任地,驚恐戰掉,潮熱時作,飲食無味,不生氣力,諸虛不足。

肉蓯蓉(酒浸),牛膝(酒浸),木瓜,菟絲子(酒浸,另研),鹿茸(燎去毛,切,酥炙),熟地,天麻,五味子(酒浸,等分),

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米湯食前下。

王啟玄傳《玄珠》耘苗丹三方。序曰:張長沙戒人妄服燥烈之藥,謂藥勢偏有所助,勝克流變,則真病生焉,猶憫苗不長而揠之者也。若稟氣血不強,合服此而不服,是不耘苗者也,故名,耘苗丹,。此丹養五臟,補不足,秘固真元,均調二氣,和暢榮衛,保神守中。

白話文:

四斤丸方可用於治療腎肝虛弱,內熱過盛導致筋骨無力、行走困難、容易驚恐、潮熱反覆、食慾不振、體力衰弱等症狀。藥方由肉蓯蓉、牛膝、木瓜、菟絲子、鹿茸、熟地、天麻、五味子等藥材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蜜丸成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溫酒或米湯在飯前服用。

王啟玄在《玄珠》中記載了此方,並說明服用此方就像為苗木施肥,能滋養五臟、補益不足、固本培元、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護衛精神、保持內心平和。

五味子(半斤),巴戟(去心),遠志(去心),枸杞子,山藥,白茯苓,肉蓯蓉(酒浸),百部(酒浸一宿,焙),杜仲(炒,斷絲),蛇床子,防風(去蘆),柏子仁(另研),菟絲子(酒浸,另研。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食前溫酒鹽湯任下三十丸。春干棗湯下,夏加五味子四兩,四季月加蓯蓉六兩,秋加枸杞子六兩。

白話文:

取五味子半斤,巴戟、遠志(去心)、枸杞子、山藥、白茯苓、肉蓯蓉(酒浸)、百部(酒浸一夜,焙)、杜仲(炒至斷絲)、蛇床子、防風(去蘆)、柏子仁(另研)、菟絲子(酒浸,另研),各二兩,研成粉末,製成蜜丸,大小如桐子。飯前用溫酒或鹽湯送服,每次三十丸。春季服用時,可用棗湯送服;夏季服用時,可加入五味子四兩;四季皆可服用,但冬季可增加肉蓯蓉六兩;秋季服用時,可加入枸杞子六兩。

衛生湯,補虛勞,強五臟,除煩熱,養真元,退邪熱,順血脈。

當歸,白芍藥(各四兩),甘草(炙,一兩),黃耆(八兩),

年老加酒半盞,同水煎。

〔蕭炳〕治腳軟丹參酒。(方見痿厥。)

〔《經》〕治骨軟風腰膝疼,行履不得,遍身搔癢。何首烏大而有花紋者,同牛膝銼各一斤,以好酒一升浸七宿焙乾,於木臼搗末蜜丸,每日空心食前酒下三五十丸。

〔《保》〕四肢不舉,俗曰癱緩,故經所謂脾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又曰土太過則敦阜。阜,高也,敦,厚也。既厚而又高,則令除去,此真所謂膏粱之疾,其治則瀉,令氣弱陽衰,土平而愈,或三化湯、調胃承氣湯,選而用之。若脾虛則不用也,經所謂土不及則卑陷。卑,下也,陷,坑也。

白話文:

衛生湯可以補虛勞、強健五臟、消除煩熱、滋養真元、退除邪熱、順暢血脈。方劑包含當歸、白芍藥各四兩,甘草(炙)一兩,黃耆八兩,年老者可加酒半盞,用水煎服。此外,蕭炳用丹參酒治療腳軟,詳細方劑請見痿厥部分。經書記載,此方可用於治療骨軟風、腰膝疼痛、行走不便、全身搔癢等症。選用帶有花紋的大何首烏和牛膝各一斤,以好酒一升浸泡七天後烘乾,用木臼搗碎成粉,製成蜜丸,每天空腹食前用酒送服三五十丸。保命書記載,四肢不舉俗稱癱緩,是脾氣過盛導致。脾氣過盛則身體敦厚高聳,需要瀉法治療,以使氣虛陽衰,脾氣平衡而痊癒。可選用三化湯或調胃承氣湯。若脾虛則不宜使用,因為脾虛則身體虛弱低陷。

故脾病四肢不舉。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能至經,必因於脾,方得稟受。今脾病不能與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其治可十全散加減四物,去邪留正。

脾實病痿者。經云:脾病者肉痿,足不收。又云:脾脈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又云:其犯雨濕之地,則為痿者是也。

〔丹〕濕痰病痿。悲哀加蒼朮、白朮、黃芩、黃柏之類,入竹瀝。

〔《鬥》〕商陸飯,治腳軟。(方見痿厥。)

〔子和〕陳下一武卒宋子玉,因駐軍息城,六月間暴得痿病,腰膝兩足皆不任用,躄而不行,求治於予。予察其兩手脈俱滑大而有力。予思《內經》火淫於內,治以鹹寒。以鹽水越其膈間寒熱宿痰,(新者為熱,舊者為寒。)或宿食宿飲。在上脘者,可以湧之。宿痰既盡,因而下之。

白話文:

脾臟生病會導致四肢無力。四肢的氣血來源於胃,但無法直接輸送到經絡,必須依靠脾臟才能吸收。現在脾臟生病,無法與胃一起運化水液,四肢得不到水谷精氣的滋養,氣血日漸衰弱,經脈不通暢,筋骨肌肉都缺乏氣血滋養,所以不能活動。治療可以用十全散加減四物湯,祛除邪氣,保留正氣。

脾臟實證導致痿病。經書說:「脾臟生病,肌肉就會萎縮,腳無法收縮。」又說:「脾臟的脈象過盛,就會導致四肢無力。」還說:「如果遇到雨濕的環境,就容易患上痿病。」

濕痰導致的痿病,可以用蒼朮、白朮、黃芩、黃柏等藥物,加入竹瀝一起治療。

商陸飯可以治療腳軟。

宋子玉是武卒,駐軍息城,六月間突然患上痿病,腰膝兩足都無法使用,只能跛行,來找我治療。我診斷他的兩手脈象滑大有力。我想到《內經》所說「火淫於內」,就用鹹寒之物治療。用鹽水越過膈膜,清除寒熱宿痰(新的痰是熱的,舊的痰是寒的),以及宿食宿飲。如果積存在上脘,可以用涌吐法清除。宿痰去除後,再用下瀉法。

節次間行,覺神志日清,飲食日美,兩足漸舉,腳膝漸伸,心降腎升。又繼以黃連解毒湯加當歸等藥,及瀉心湯、涼膈散、柴胡飲子,大作劑煎,時時呷之。

〔《保》〕心熱盛則火獨亢,火炎上,腎之脈常下行。今火盛而上炎用事,故腎脈亦隨火炎爍而逆上行,陰氣厥逆,火復內焰,陰上隔陽,下不守位,心氣通脈,故生脈痿,膝腕樞如折去而不相提挈,經筋縱緩而不任地故也,可下數百行而愈。

〔丹〕痿病食積妨礙不得降者,亦有死血者,俱宜下之。

白話文:

病人逐漸恢復,精神逐日清醒,食慾也日漸好轉,雙腿逐漸有力,膝蓋也慢慢伸直,心氣下降,腎氣上升。之後繼續服用黃連解毒湯加入當歸等藥材,以及瀉心湯、涼膈散、柴胡飲子,煎成藥湯,隨時服用。

病患之所以出現痿病,是因為心火過盛,火氣上炎,而腎氣本應向下運行,但由於火盛上炎,腎氣也隨之逆流而上,陰氣逆行,火氣又向內燃燒,導致陰氣上衝,陽氣下降,無法守住其位置。心氣無法順暢運行,所以出現脈絡衰弱、肌肉萎縮,膝蓋和手腕關節如同折斷般無法支撐,經絡鬆弛,無法承受重量,因此出現痿病。只要往下瀉幾百行,就能痊癒。

痿病也可能是因為食積阻礙,無法下降,或是死血瘀阻,這兩種情況都需要用瀉藥治療。

〔《素》〕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帝曰:脾與胃以膜相連耳,而能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陰者,三陰也,其脈貫胃屬脾絡嗌,故太陰為之行氣於三陰,(手足三陰之經也。)陽明者,表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亦為之行氣於三陽。

(手足三陽之經也)臟腑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故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日以益衰,陰道不利,筋骨肌肉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太陰陽明篇調經篇云:脾藏肉不足則四肢不用。示從容論云:四肢懈惰,此脾精之不行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脾臟有病,四肢就會無力,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四肢都依靠胃氣滋養,但胃氣無法直接到達經脈,必須先通過脾臟才能被吸收。現在脾臟有病,無法幫助胃臟輸送津液,四肢就無法得到水谷精氣的滋養,體內氣息日漸衰弱,經脈運行不暢,筋骨肌肉得不到氣血的滋養,自然就會無力。黃帝又問:脾臟和胃臟只靠著一層薄膜相連,怎麼能幫助胃臟輸送津液呢?岐伯解釋:足太陰脾經是三陰經的起始,它的脈絡貫穿胃部,連接脾臟,並與咽喉相通,所以足太陰脾經負責將氣血輸送給三陰經。陽明胃經是外表的經脈,是五臟六腑的匯聚之處,它也負責將氣血輸送給三陽經。各個臟腑通過其各自的經脈,從陽明胃經獲得氣血,因此陽明胃經幫助胃臟輸送津液。當四肢得不到水谷精氣的滋養,就會越來越虛弱,陰氣運行不暢,筋骨肌肉缺乏氣血滋養,自然就無力了。

脾虛四肢不用,治法並見前肺熱條。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全文見診。)

此即諸痿皆生於肺熱之義。王注云:上謂上焦,心肺氣也。

運氣,痿有三:一曰熱痿。經云:少陰之復,少氣骨痿。又云:少陽之復,少氣脈痿是也。

二曰濕痿。經云:歲土太過,甚則病肌肉痿,足痿不收。又云:土太過曰敦阜,敦阜之紀,其病四肢不舉。又云:太陽司天之政,寒濕之氣持於氣交,民病寒濕發肌肉痿,足痿不收。四之氣,風濕交爭,風化為雨,民病大熱,少氣,肌肉痿,足痿。又曰:陽明司天之政,四之氣,寒雨降,民病骨痿是也。

三曰風制脾痿。經云:厥陰司天,風氣下臨,脾氣上從而土且隆,體重,肌肉痿是也。

白話文:

脾臟虛弱導致四肢無力,治療方法可以參考之前提到的肺熱部分。

各種痿症、喘息、嘔吐,都屬於上焦的病症。(全文請參閱診斷部分)

這也就是說,所有痿症都源於肺熱。王注解釋說:「上」指的是上焦,也就是心肺之氣。

根據氣運,痿症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熱痿。經書中記載:「少陰經氣復位,則少氣,骨骼痿弱。」還說:「少陽經氣復位,則少氣,脈絡痿弱。」

第二種是濕痿。經書中記載:「歲土過度,嚴重則會患上肌肉痿弱、足部痿弱無法收縮。」還說:「土過度叫做敦阜,敦阜的紀年,疾病表現為四肢無力。」還說:「太陽主宰天運,寒濕之氣停留於氣交,百姓會患上寒濕引發的肌肉痿弱、足部痿弱無法收縮。」又說:「四之氣,風濕交爭,風化為雨,百姓會患上大熱、少氣、肌肉痿弱、足部痿弱。」還說:「陽明主宰天運,四之氣,寒雨降臨,百姓會患上骨骼痿弱。」

第三種是風邪侵襲脾臟導致的痿症。經書中記載:「厥陰主宰天運,風氣下降,脾氣上浮,導致身體沉重,肌肉痿弱。」

〔《靈》〕陽明根於厲兌,結於顙大。顙大者,鉗耳是也。(顙大謂額角入髮際,頭維二穴也,以其鉗束於耳上,故名鉗耳也。)陽明為闔,闔折則氣無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陽明,視有餘不足,無所止息者,真氣稽留,邪氣居之也。足陽明根於厲兌,溜於衝陽,注於下陵,入於人迎、豐隆也。

(下陵,三里穴也。)手陽明根於商陽,溜於合谷,注於陽谿,入於扶突、偏歷也。盛絡皆當取之。(根結篇)

刺痿經文,見前熱條,今概舉其略。

肺熱葉焦,則肺喘鳴,生痿躄,色白而毛敗者,補其滎魚際,通其俞太淵,至秋病已。

心熱生脈痿,數溲血,樞折不相提挈,脛縱不能任用於地,色赤而絡脈溢者,補其滎勞宮,通其俞大陵,至夏病已。

白話文:

陽明經從厲兌開始發源,在額角處彙集於頭維穴位。這個頭維穴位就是鉗耳的位置。陽明經作爲門戶,如果門戶受損則氣血無法正常運行,從而導致肌肉萎縮等疾病的發生。因此治療肌肉萎縮時要針對陽明經進行調理,並觀察是否有餘或不足的情況。沒有停歇的地方說明正氣停滯,邪氣佔據了這個地方。足陽明經從厲兌出發,經過沖陽並注入下陵和人迎以及豐隆部位。 手陽明經從商陽出發,流到合谷,然後流入陽溪進入扶突和偏歷。所有這些主要絡脈都應當被調節好。 在前面有關熱症的文章中有過關於鍼灸治療萎縮性肌無力的相關論述,這裏就不再贅述了。 肺部發熱會導致葉狀組織乾燥枯黃,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同時還會引發肌肉萎縮。這種情況下的患者面色蒼白並且頭髮脫落嚴重,此時應該在魚際穴施加補法並在太淵穴疏通經絡,到了秋天症狀就會有所緩解。 心臟發熱會引起心臟衰弱,頻繁小便且出血不止,樞機部分斷裂難以協調工作,小腿鬆弛無法支撐身體重量,臉色鮮紅而且靜脈血管破裂的人羣,則可以在勞宮穴施加補法並通過大陵穴來疏通經絡,等到夏天病情就能得到改善。

肝熱生筋痿,下白淫,口苦筋急攣,色蒼而爪枯者,補其滎行間,通其俞太衝,至春病已。

脾熱生肉痿,乾渴,肌肉不仁,色黃而蠕動者,補其滎大都,通其俞太白,至長夏病已。

腎熱生骨痿,足不任身,腰脊不舉,骨枯髓減,色黑而齒槁者,補其滎然谷,通其俞太谿,至冬病已。

又痿躄足不收,取之少陽陽明之別。經云:足少陽之別,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別走厥陰,虛則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別也。又云:淫濼脞痿,不能久立,治少陽之維,在外踝上五寸。又云:足陽明之別,名曰豐隆,去踝八寸,別走太陰。其病虛,則足不收脛枯,取之所別者是也。

白話文:

肝火旺盛會導致肌肉萎縮、白帶異常、口苦、筋攣、面色蒼白、指甲枯萎。治療方法是補益肝經的滎穴行間,疏通肝經的俞穴太衝,春季就能痊癒。

脾火旺盛會導致肌肉萎縮、口渴、肌肉麻木、面色黃、身體蠕動。治療方法是補益脾經的滎穴大都,疏通脾經的俞穴太白,長夏時節就能痊癒。

腎火旺盛會導致骨骼萎縮、行走不便、腰脊抬不起來、骨骼枯萎、髓液減少、面色黑、牙齒枯槁。治療方法是補益腎經的滎穴然谷,疏通腎經的俞穴太溪,冬季就能痊癒。

此外,腿腳无力、无法收缩的痿病,可以取足少陽經和足陽明經的別穴治療。經書記載:足少陽經的別穴稱為光明,位於踝骨上方五寸,分支至厥陰經,虚弱則导致腿腳无力、无法收缩,坐立不起,需取其別穴治療。又記載:腿脚无力、無法久站,可以治療足少陽經的維穴,位於外踝骨上方五寸。另外,足陽明經的別穴名為豐隆,位於踝骨上方八寸,分支至太陰經,其虚弱会导致足部无法收缩、小腿枯萎,需取其別穴治療。

骨酸懈惰,取足少陰髓海。經云:少氣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酸懈惰不能動,補足少陰。又云:腦為髓之海,其俞上在於其蓋,下在風府。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懈怠安臥,審守其俞,而調其虛實者是也。百節弛縱,取脾手太陽之絡。經云: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腋三寸,布胸脅,虛則百節盡皆縱,此脈若羅絡之血者,取之脾之大絡也。又云: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上脘五寸,實則節弛肘廢,取之所別者是也。

〔《甲》〕痿不相知,太白主之。(一云身重骨痿不相知。)足下緩失履,衝陽主之。足緩不收,痿不能行,不能言語,手足痿躄不能行,地倉主之。

腎脈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全文見治虛實法。)

〔丹〕斷不可作風治,而用風藥。

白話文:

骨頭痠痛、身體乏力,要補足足少陰經的髓海。古籍記載,少氣指的是呼吸微弱,身體軟弱無力,骨頭痠痛、行動不便,都需要補足少陰經。另外,腦是髓海,它的俞穴在上在頭頂,在下在風府穴。髓海不足,會出現頭昏耳鳴、小腿痠痛、疲倦嗜睡等症狀,要仔細觀察俞穴,調節虛實。

全身關節鬆弛无力,要取脾經手太陽經的絡脈。古籍記載,脾經的絡脈叫做大包,從腋窩下三寸處開始,佈滿胸脅,虛弱時會導致全身關節鬆弛无力。因此,要取脾經的大包絡脈。另外,手太陽經的分支叫做支正,位於上脘穴上五寸,如果實熱就會導致關節鬆弛、肘部无力,要取這個分支穴位。

痿症,是指肌肉萎縮无力,不能自主行動,太白穴主治這種病症。脚无力,走路时容易掉鞋子,冲陽穴主治。腳无力,无法收縮,痿症导致不能行走,不能说话,手足痿躄,无法行走,地倉穴主治。

腎經脈象微滑是骨痿的徵兆,坐著起不来,站起来后眼前一片模糊。

治療這種病症时,不可用风寒类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