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四·陰陽臟腑部 (2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陰陽臟腑部 (28)

1. 診五邪相干

小甚為善噦,微小為消癉。滑甚為善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小腹鳴。澀甚為喑,微澀為血溢,維厥,耳鳴,顛疾。

肺脈急甚為癲疾,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瘜肉不通(謂色白脈毛而急也,餘脈仿此)。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瘻、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大甚為脛腫,微大為肺痹引胸背,起惡日光。小甚為泄,微小為消癉。滑甚為息賁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瘻,在頸肢腋之間,下不勝其上,其應善酸矣。

肝脈急甚者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謂色青脈弦而急也,餘脈仿此)。緩甚為善嘔,微緩為水瘕痹也。大甚為內癰,善嘔衄,微大為肝痹陰縮,咳引小腹。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癉。滑甚為㿉疝,微滑為遺溺。澀甚為溢飲,微澀為瘈攣筋痹。

脾脈急甚為瘛瘲,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緩甚為痿厥,微緩為風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無病。大甚為擊僕,微大為疝氣,腹裡大膿血,在腸胃之外。小甚為寒熱,微小為消癉。滑甚為㿉癃,微滑為蟲毒蛕蠍腹熱。澀甚為腸㿉,微澀為內㿉,多下膿血。

腎脈急甚為骨癲疾,微急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後(謂色黑脈石而急也,餘脈仿此)。緩甚為折脊,微緩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還出。大甚為陰痿,微大為石水,起臍以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死不治。小甚為洞泄,微小為消癉。滑甚為癃㿉,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

澀甚為大癰,微澀為不月,沉痔。黃帝曰:病之六變者,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諸急者多寒,緩者多熱,大者多氣少血,小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澀者多血少氣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內而久留之。刺緩者,淺內而疾髮針,以去其熱。刺大者,微瀉其氣,無出其血。

刺滑者,疾髮針而淺內之,以瀉其陽氣而去其熱。刺澀者,必中其脈,隨其逆順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髮針,疾按其痏,無令其血出,以和其脈。諸小者,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也。(初詳滑者陰氣有餘,今反言陽氣盛,澀者陽氣有餘,今反言少氣多血,恐二脈乃交互間,宜更詳之。以上並見《邪氣臟腑病形篇》)

〔垣〕假令肝病實邪,風熱相合,風性急,火搖動焰而旋轉,其脈弦而緊洪,風熱發狂,宜,芎黃湯,。

羌活,川芎,大黃(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㕮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

虛邪風寒相合,木慮腎恐,拘急自汗,其脈弦緊而沉。仲景云:風感太陽,移證在少陰經中,桂枝加附子湯主之。賊邪風燥相合,血虛筋縮,皮膚皴揭,脈弦浮而澀。仲景云:血虛筋急,桂枝加栝蔞湯主之。微邪風濕相合,體重節痛,臟腑洞泄,脈弦長而緩。仲景云:身體疼痛,下痢清穀,急當救里,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診五邪相干

脈象的輕重緩急滑澀,反映著不同的病症。脈搏跳動很強的,是病情較重的表現;微弱的,則是病情較輕。脈搏滑利的是陽氣盛的表現;脈搏澀滯的,則是陰氣盛的表現。

例如:脈搏跳動很強且滑利,則表現為口渴;輕微滑利,則表現為心痛牽引到肚臍,小腹鳴響。脈搏跳動很強且澀滯,則表現為聲音嘶啞;輕微澀滯,則表現為出血、厥逆、耳鳴、頭暈眼花。

肺部脈象跳動很強,則表現為癲癇;輕微急促,則表現為肺部寒熱、倦怠、咳嗽帶血、疼痛牽引到腰背胸部,如果還有鼻息肉不通氣(這類情況脈象顏色白、脈細而急促,其他脈象也以此類推)。脈搏跳動很慢且很強,則表現為多汗;輕微緩慢,則表現為肌肉萎縮、半身不遂、頭以下出汗不止。脈搏跳動很強且很滿,則表現為脛腫;輕微充實,則表現為肺部阻塞牽引到胸背,怕光。脈搏跳動很弱,則表現為腹瀉;輕微弱小,則表現為消瘦。脈搏滑利而很強,則表現為呃逆、氣喘;輕微滑利,則表現為上下出血。脈搏澀滯而很強,則表現為嘔血;輕微澀滯,則表現為鼠瘻(一種膿腫),長在頸部、四肢或腋下,下部無法承受上部的重量,通常伴隨酸痛。

肝部脈象跳動很強,則表現為說話尖刻;輕微急促,則表現為腹部脹滿,像覆蓋著一個杯子(這類情況脈象顏色青、脈弦而急促,其他脈象也以此類推)。脈搏跳動很慢且很強,則表現為嘔吐;輕微緩慢,則表現為水腫、痺證。脈搏跳動很強且很滿,則表現為內部膿腫,容易嘔吐出血;輕微充實,則表現為肝臟阻塞,陰莖縮小,咳嗽牽引到小腹。脈搏跳動很弱,則表現為多飲;輕微弱小,則表現為消瘦。脈搏滑利而很強,則表現為疝氣;輕微滑利,則表現為尿失禁。脈搏澀滯而很強,則表現為水腫;輕微澀滯,則表現為抽搐、筋脈拘急。

脾部脈象跳動很強,則表現為瘛瘲(一種抽搐);輕微急促,則表現為膈肌不舒服,吃下去的食物和飲料又吐出來,之後還流口水。脈搏跳動很慢且很強,則表現為肌肉萎縮、厥逆;輕微緩慢,則表現為風痺引起的肌肉萎縮,四肢無力,但精神卻很好,感覺好像沒有生病。脈搏跳動很強且很滿,則表現為腹部受損;輕微充實,則表現為疝氣、腹腔大量膿血,位於腸胃之外。脈搏跳動很弱,則表現為寒熱;輕微弱小,則表現為消瘦。脈搏滑利而很強,則表現為小便不利;輕微滑利,則表現為蟲毒、蠍子叮咬引起的腹部發熱。脈搏澀滯而很強,則表現為腸道阻塞;輕微澀滯,則表現為內部阻塞,經常排出膿血。

腎部脈象跳動很強,則表現為骨骼方面的癲癇;輕微急促,則表現為腹部墜脹、氣往上衝,腳趾蜷縮,無法前後活動(這類情況脈象顏色黑、脈沉而急促,其他脈象也以此類推)。脈搏跳動很慢且很強,則表現為脊柱損傷;輕微緩慢,則表現為消化不良,吃下去的食物從咽喉又吐出來。脈搏跳動很強且很滿,則表現為陽痿;輕微充實,則表現為尿路結石,從肚臍以下到小腹脹滿,甚至延伸到胃部,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癒的。脈搏跳動很弱,則表現為消化不良、腹瀉;輕微弱小,則表現為消瘦。脈搏滑利而很強,則表現為小便不利;輕微滑利,則表現為骨骼萎縮,坐著起不來,起來後眼前一片模糊。脈搏澀滯而很強,則表現為大膿腫;輕微澀滯,則表現為月經不調、痔瘡。

黃帝問道:這六種變化的疾病,該如何用針灸治療呢?岐伯回答說:脈象急促的多是寒證,緩慢的多是熱證;脈象強大的多是氣虛血少,脈象弱小的則是氣血都虛;脈象滑利的陽氣盛,略帶熱證;脈象澀滯的多是血多氣少,略帶寒證。所以,針灸治療脈象急促的,要扎得深一些,留針時間長一些;治療脈象緩慢的,要扎得淺一些,快速出針,以祛除熱邪;治療脈象強大的,要輕微瀉氣,不要放血;治療脈象滑利的,要快速出針,扎得淺一些,以瀉去陽氣和熱邪;治療脈象澀滯的,一定要扎中脈絡,根據脈象的順逆而留針時間長一些,必須先按壓再循經取穴,出針後要快速按壓針眼,不要讓血液流出,以調和脈氣;脈象弱小的,陰陽氣血都虧虛,不要用針灸治療,而要用溫補的藥物調理。(原本認為滑利脈象是陰氣有餘,現在卻說陽氣盛;澀滯脈象是陽氣有餘,現在卻說氣少血多,這兩種脈象可能互有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上內容見於《邪氣臟腑病形篇》)

〔垣〕例如,肝病兼有實邪,風熱相合,風性急,火勢猛烈,旋轉不止,脈象弦緊洪大,伴有風熱發狂,應該服用芎黃湯。

藥方:羌活、川芎、大黃(各一兩)、甘草(半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兩,用兩盞水煎至六分,去渣後溫服。

如果兼有虛邪風寒,擔心損傷腎氣,導致肢體拘急,自汗不止,脈象弦緊而沉,根據仲景的說法:風邪侵犯太陽經,轉移到少陰經,應該服用桂枝加附子湯。如果兼有賊邪風燥,血虛筋縮,皮膚乾燥粗糙,脈象弦浮而澀,根據仲景的說法:血虛筋急,應該服用桂枝加栝蔞湯。如果兼有微邪風濕,身體沉重,關節疼痛,臟腑消化不良,脈象弦長而緩,根據仲景的說法:身體疼痛,下痢清穀,應該及時救治裡證,服用四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