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七·肺大腸部 (1)
卷之二十七·肺大腸部 (1)
1. 喘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麻黃湯主之。
〔許〕有人病傷寒,脈浮而長,喘而胸滿,身熱頭痛,腰脊強,鼻乾不得臥。予曰:太陽陽明合病。仲景云:中有三證,下利,葛根湯;不下利嘔逆者,加半夏;喘而胸滿者,麻黃湯也。治以麻黃湯得解。
太陽病,頭疼發熱,身疼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論見發熱。)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麻黃湯。(論見不大便。)喘家有汗,桂枝湯加厚朴杏仁佳。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桂枝(去皮),芍藥(各一兩),甘草(炙),厚朴(各六錢),杏仁(去皮尖,二十一個)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肥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八分,溫服,覆取微汗。
表不解,乾嘔發熱咳喘者,小青龍去麻黃加杏仁湯。(論見咳。)陽明病,潮熱汗出,不惡寒,短氣腹滿而喘者,大承氣湯。(論見不大便。注云:在裡而喘者腹滿,在表而喘者腹不滿。)
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微熱喘冒不能臥者,大承氣湯。脈沉喘滿,反發汗,大便難者,裡實。(論見譫語。)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四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二兩),石膏(半斤),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
發汗後,飲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汗後脈沉,喘滿,大便難,譫語者,裡實。(論見譫語。)
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下後利不止,脈促而喘汗者,葛根黃芩黃連湯。(論見下利。)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主之。
〔許〕有武臣為寇執,置舟中艎板下,數日得脫,乘飢恣食,良久,解衣捫蝨,次日遂傷寒自汗,而膈不利。一醫作傷食而下之,一醫作解衣中邪而汗之,雜治數日,漸覺昏困,上喘息高。予診之曰:太陽下之,表未解,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此仲景之法也。指令醫者急治藥,一啜喘定,再啜漐漐汗出,至晚身涼,脈已和矣。
醫曰:某平生不曾用仲景方,不知其神捷如此。
傷寒吐下後,不大便,潮熱,若劇則不識人,循衣摸床,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論見循衣摸床。)濕家下後,額汗微喘,大小便利者死。(論見體痛。)少陰病息高者死。(詳見厥利,論見欲寐。)厥冷無脈,灸之不還,反微喘者死。(詳見厥利。)直視譫語,喘滿者死。(論見譫語。)脈浮洪,汗出如油,發潤,喘不休者,為命絕。(論見大法。)
白話文:
[喘]
當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受到病邪侵襲,出現喘息和胸部悶脹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不適合使用瀉下療法,應該使用麻黃湯來治療。
有個患者得了風寒,脈象呈現浮而長的特徵,有喘息、胸部悶脹、身體發熱、頭痛、腰背僵硬、鼻子乾燥且無法躺下休息的症狀。我判斷這是太陽經和陽明經的合併病變。根據張仲景的說法,這種情況有三個主要表現形式,如果出現下痢,可用葛根湯;如果沒有下痢但有嘔吐,可在基礎上添加半夏;如果喘息且胸部悶脹,就該用麻黃湯了。按照麻黃湯治療後,患者的病情得以緩解。
太陽經的疾病,頭痛、發燒、全身疼痛、怕風、無汗且喘息,這種情況下,麻黃湯是合適的選擇。
陽明經的疾病,脈象浮而無汗,伴有喘息,同樣適用於麻黃湯。對於有汗的喘息患者,桂枝湯加上厚朴和杏仁會有良好的效果。
對於有汗的喘息患者,我們推薦使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其成分包括去皮的桂枝、芍藥、炙甘草、厚朴以及去了皮和尖端的杏仁。
每次服用五錢的藥材,用水一盞半,加入五片生薑和三枚肥棗,一同煎煮至剩八分水量,溫服,然後蓋被取微汗。
如果表面病狀未解,出現乾嘔、發熱和咳嗽喘息的情況,可以考慮使用小青龍去麻黃加杏仁湯。陽明經的疾病,如果有潮熱、出汗、不怕冷、呼吸短促、腹部脹滿和喘息,這種情況下,大承氣湯是合適的選擇。
如果小便不順暢,大便時而困難時而容易,有輕微發熱、喘息且無法躺下休息的情況,大承氣湯也是適用的。如果脈象沉而喘息脹滿,反而進行發汗療法,導致大便困難,這表示體內有實證。
發汗後,如果喝水過多,必然會喘息,即使用水灌注也會喘息。發汗後,如果脈象沉而喘息脹滿,大便困難,且出現胡言亂語的情況,這表示體內有實證。
發汗後不能再使用桂枝湯,如果出現汗出且喘息,但沒有高熱的情況,可以使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發汗後,如果喝水過多,必然會喘息。如果發汗後,脈象沉而喘息脹滿,大便困難,且出現胡言亂語的情況,這表示體內有實證。
在使用下法後,不能再使用桂枝湯。如果汗出且喘息,但沒有高熱的情況,可以使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如果在使用下法後,拉肚子不停,脈象促而喘息且出汗,可以使用葛根黃芩黃連湯。
太陽經的疾病,如果使用下法後出現輕微喘息,表示表面病狀仍未解除,這種情況下,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是合適的選擇。
有位武官被敵人俘虜,關在船艙中幾天,脫險後因飢餓過度而暴飲暴食,不久後開始解衣搜尋蝨子。隔天,他出現風寒並自汗,且感到胸口不舒暢。一位醫生認為這是因為飲食過量而使用下法,另一位醫生認為這是因為解衣而受邪氣侵襲而使用發汗法,經過幾天的綜合治療,他的狀況逐漸變得昏沉睏倦,呼吸急促。我診斷後指出,這是因為使用下法後太陽經的表面病狀仍未解除,輕微喘息,應使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這是張仲景的方法。我立即要求醫生準備藥物,喝下一次後喘息停止,再次服用後大量出汗,到晚上時體溫恢復正常,脈象也變得平穩。
醫生驚訝地說:「我一生從未使用過張仲景的方劑,沒想到效果竟然如此迅速和神奇。」
風寒吐下後,如果大便不通,伴有潮熱,如果病情嚴重到失去意識,出現摸衣服、摸牀的行為,輕微喘息且直視,如果脈象呈弦狀,表示有生存的機會,若呈澀狀則表示危險。
濕氣患者在使用下法後,如果額頭出汗且輕微喘息,大小便都順暢,這種情況下非常危險。
少陰經的疾病,如果呼吸急促且高度增加,這種情況下非常危險。
四肢冰冷、脈象消失,即使經過艾灸治療仍無改善,反而出現輕微喘息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非常危險。
直視、胡言亂語且呼吸急促,這種情況下非常危險。
脈象浮大,汗水如油般流出,皮膚濕潤,且呼吸不停,這種情況下表示生命已經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