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一·傷寒部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一·傷寒部 (4)

1. 少腹滿囊縮

尺寸脈微緩者,厥陰受病也,當六七日發,其症少腹煩滿而囊縮。(論見大法。《活人》云:脈沉短囊縮者,承氣湯下之。)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

少腹硬滿,小便利者,為蓄血。若兼身黃髮狂者,抵當湯主之。不身黃髮狂者,抵當丸。但少腹急結者,宜桃仁承氣湯。(詳見蓄血門。)傷寒表不解,乾嘔,發熱而咳,或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主之。(論見咳。)

不大便,日晡潮熱,從心至少腹硬滿而痛者,宜大陷胸湯。

白話文:

[少腹部腫脹及睪丸收縮]

如果量診時發現寸口脈象微弱且緩慢,這代表是厥陰經受到影響,通常這種情況會在六七天後出現症狀,主要症狀是少腹部(下腹部)感到煩躁且飽脹,睪丸有收縮的情況。(詳細理論可參考大法篇。《活人書》提到:若脈象顯示深沉且短,伴有睪丸收縮,可用承氣湯來通腸排便。)患者可能出現手腳冰冷,但他可能會告訴你他並無胸脹的問題,而是小腹部有飽脹感,且一按壓就痛,這代表寒冷已凝結在膀胱和關元部位。

如果少腹部硬且飽脹,但小便卻無異常,這可能是血液瘀滯。若同時伴隨皮膚發黃及行為狂躁,應該使用抵當湯。若無皮膚發黃及狂躁,則使用抵當丸。若僅是少腹部緊繃且結塊,則適合使用桃仁承氣湯。(詳細內容可參閱血液瘀滯章節。)感冒未解,乾嘔,發燒且咳嗽,或是小便不順,少腹部有飽脹感,應使用去掉麻黃的小青龍湯再加入茯苓。(詳細內容可參考咳嗽篇。)

如果便祕,每天下午開始發燒,從心至小腹部硬且疼痛,應該使用大陷胸湯。

2. 少腹滿囊縮續法

〔《活》〕傷寒六七日,煩滿囊縮,其脈尺寸俱微緩者,足厥陰肝經受病也。厥陰病,其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宜小建中湯。脈浮緩者,必囊不縮,外症必發熱惡寒似瘧,為欲愈,宜桂枝麻黃各半湯。若尺寸俱沉短者,必是囊縮,毒氣入腹,宜承氣湯下之。大抵傷寒病臟腑傳變,陽經先受病,故次傳入陰經,以陽主生,故太陽水傳足陽明土,土傳足少陽木,為微邪也。

陰主殺,故木傳足太陰土,土傳足少陰水,水傳足厥陰木,至六七日當傳厥陰肝木,必移氣克於脾土,脾再受邪,則五臟六腑,皆因而危殆,榮衛不通,耳聾囊縮,不知人而死矣。速用承氣湯下之,可保五生一死。古人云:脾熱病則五臟危。又,土為木賊則死。若第六七日傳厥陰,脈得微緩微浮,為脾胃脈也,故知脾氣全不受克,邪無所容,否極泰來,榮衛將復,水升火降,則寒熱作而大汗解矣。

〔海〕厥陰症者,煩滿囊縮,大小便不通,發熱引飲,腹滿,尺寸脈微緩。煩者火也,滿者木也,雖不吐蛔,囊縮但急者,亦木也。火與木相合,四肢厥逆而爪甲青,大小便不通,地道塞也。發熱引飲,邪氣在裡,宜溫之下之。

以上諸症,大小便俱通,地道不塞,不發渴,不引飲,邪不在裡,則宜溫之灸之,則裡外相接,以復陽氣。宜服,正陽散

麝香(一錢。細研,性辛溫,治腹急滿痞風毒),乾薑(炮),甘草(炙。各二錢半),附子(一兩。炮,去皮臍,味辛鹹溫,治風利竅,療腹滿囊縮),皂角(二兩,酥炙,去皮弦,味鹹溫)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下,溫服。

回陽丹

硫黃(半兩,味酸溫大熱,治心腹腫聚邪氣,冷癖左脅氣咳上氣,腳冷無力),附子(炮,半兩),乾薑(炮,二錢半),木香(半兩,味辛溫,療肌中偏寒、主氣不足乏精),全蠍(半兩,味甘辛,治一切風),蓽澄茄(半兩,味辛溫,治皮風心腹氣脹),吳茱萸(半兩洗炒,味辛溫大熱,治中風逐邪,諸食不消,氣逆,利五臟順氣。)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生薑湯下三五十丸,並二三服,以熱投之,衣被取汗。

白話文:

【少腹脹痛與陰囊收縮的後續治療方法】

在傷寒病的第六七天,患者可能出現煩躁、腹部脹滿和陰囊收縮的情況,如果脈象顯示雙手的寸關尺部位都呈現微弱且緩慢的脈搏,這表明是足厥陰肝經受到了影響。對於厥陰經的疾病,如果脈象輕微浮起,通常代表病情有好轉的跡象;反之,脈象不浮,則表示尚未痊癒。這種情況下,推薦使用小建中湯進行治療。

如果脈象浮起且緩慢,那麼患者的陰囊應該不會收縮,並且從外部症狀來看,可能會有發熱怕冷類似瘧疾的表現,這是病情即將好轉的信號,應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來治療。然而,如果雙手的寸關尺部位的脈象都顯示沉而短,那麼患者的陰囊必然會收縮,這意味著毒素已經進入腹部,這種情況下,推薦使用承氣湯來清除體內的毒素。

總的來說,在傷寒病中,疾病在臟腑之間的傳播,首先影響的是陽經,因此接著會傳到陰經。因為陽性主生,所以太陽水會先傳到足陽明土,然後再到足少陽木,這種情況下,病情通常比較輕微。

然而,陰性主死,因此足少陽木會傳到足太陰土,接著足太陰土再傳到足少陰水,最後足少陰水會傳到足厥陰木。在第六七天時,疾病會傳到足厥陰肝木,這時候,肝木的能量會剋制脾土,使得脾臟再次受到侵害。一旦脾臟受損,整個身體的五臟六腑都會陷入危急狀態,導致營養與衛氣無法正常流通,出現耳聾和陰囊收縮等症狀,最終可能導致死亡。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立即使用承氣湯來清除體內的毒素,以確保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生存機會。古語有云:“脾熱病則五臟危。”同時,“土為木賊則死”。如果在第六七天傳到厥陰肝木,但脈象仍然微弱浮起,這表明脾臟的脈象依然健康,因此可以推斷脾氣並未受到剋制,體內的邪氣也無法立足。此時,疾病已達到極點,將開始向好的方向轉化,營養與衛氣將恢復正常,體內的水分和火氣也會達到平衡,隨後就會出現寒熱交錯並大量出汗的現象,病情也將得到緩解。

【海】對於厥陰經的病症,主要症狀包括煩躁、腹部脹滿、陰囊收縮、大小便不通暢、發熱、口渴以及脈象微弱緩慢。煩躁是由於體內的火氣,腹部脹滿是因為肝氣過盛,即使不吐蛔蟲,如果陰囊緊縮,同樣表明肝氣過盛。當火氣和肝氣結合,四肢會變得冰冷,指甲顏色也會變得青紫,大小便不通暢,這表明體內的通道已經堵塞。發熱和口渴表明邪氣已經深入體內,應當使用溫和的下泄藥物來治療。

對於上述所有症狀,如果大小便都通暢,體內的通道沒有堵塞,患者也不感到口渴,不渴望喝水,這表明邪氣並未深入體內,這種情況下,應當使用溫和的治療方法,例如針灸,以促進體內外的聯繫,恢復陽氣。建議服用正陽散:

麝香(一錢,研磨細碎,性質辛溫,能治療腹部急迫、脹滿、風毒),乾薑(炮製),甘草(炙烤,各二錢半),附子(一兩,炮製,去皮和蒂,性質辛鹹溫,能治療風濕、通絡,治療腹部脹滿、陰囊收縮),皁角(二兩,酥油炙烤,去皮和絃,性質鹹溫)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熱水送服。

【回陽丹】

硫磺(半兩,性質酸溫大熱,能治療心腹腫脹、邪氣、冷癖、左側肋骨疼痛、上氣、腳冷無力),附子(炮製,半兩),乾薑(炮製,二錢半),木香(半兩,性質辛溫,能治療肌肉中的偏寒、氣不足、精神疲憊),全蠍(半兩,性質甘辛,能治療各種風病),蓽澄茄(半兩,性質辛溫,能治療皮膚風病、心腹氣脹),吳茱萸(半兩,洗淨炒製,性質辛溫大熱,能治療中風、驅邪、消化不良、氣逆、順暢五臟氣機)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粒,連續服用二到三次,配合熱水送服,然後蓋上衣服被褥,讓患者發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