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八·腎膀胱部 (1)
卷之二十八·腎膀胱部 (1)
1. 厥
兩感於寒者,三日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論見太陰。注云:耳聾者,少陽病;囊縮而厥者,厥陰病。)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發熱。前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成無己云:若始得之,手足便厥而不溫者,是陰經受邪,陽氣不足,可用四逆湯溫之。
若手足自熱而至溫,從四逆而至厥者,傳經之邪也,四逆散主之。必須識此,勿令誤也。(四逆湯方見下利。四逆散方見欲寐。)又當外症別之。予嘗治一中年婦人,惡熱身熱而渴,脈數細弱,先厥後熱,用溫藥反劇,後以四逆散兼參、術各半服之,厥愈,脈出洪大而痊。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宜,當歸四逆湯,。
甘草,通草(各六錢),當歸,桂枝,細辛,芍藥(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入棗子一枚,同煎溫服。
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茱萸生薑湯主之。於原方內加吳茱萸二兩,生薑二兩半。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也,白虎湯主之。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脈經》云:可灸,少陰厥陰主逆。)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灸而不止者死。
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中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吐之,宜瓜蒂散。(「脈緊」一作「脈結」者,有理。)脈來數,時一止復來曰促;脈來緩,時一止復來曰結。結促二脈者,脈為邪礙而歇止也,灸之吐之,所以逐去其邪也。
少陰病,身痛,手足寒,脈沉者,宜附子湯。(論見欲寐。)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裡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症,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裡半在表也。脈雖沉緊,不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本》〕有人患傷寒五六日,頭汗自出,自頸以下無汗,手足冷,心下痞悶,大便秘結,或者見四肢冷,又汗出滿悶,以為陰症。予診其脈沉而緊。予曰:此症誠可疑,然大便結,非虛結也,安得為陰?脈雖沉而緊,為少陰症多是自利,未有秘結者。此症半在裡半在表,投以小柴胡湯得愈。
仲景稱傷寒五六日頭汗出云云至得屎而解,正此之謂也。有人難曰: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不得有汗,何也?今頭汗出者,故知非少陰。何以頭汗出便知非少陰症?予曰:此一段正是仲景議論處,謂四肢冷,脈沉緊,腹滿,全似少陰,然大便硬,頭汗出,不得為少陰。
白話文:
如果同時感受到寒邪侵襲,三天後少陽經和厥陰經會同時生病,導致耳聾、陰囊收縮和手足冰冷(厥)。(這個論點在太陰病篇有提到。註解說:耳聾是少陽經的病症;陰囊收縮和手足冰冷是厥陰經的病症。)
傷寒病一兩天到四五天出現手足冰冷(厥)的情況,通常會伴隨發熱。如果之前有發熱,之後一定會出現手足冰冷(厥),手足冰冷的程度越深,發熱的程度也越深,反之亦然。遇到手足冰冷(厥)的狀況應該用瀉法治療,但如果反而用發汗的方法,一定會造成嘴巴潰爛紅腫。成無己說:如果剛開始生病,手腳就冰冷不溫暖,這是陰經受到邪氣侵襲,陽氣不足,可以用四逆湯來溫熱身體。
如果手腳從自己發熱到溫暖,又從溫暖轉為冰冷(厥),這是邪氣傳到其他經絡的表現,應該用四逆散來治療。必須要辨別清楚,不要用錯方法。(四逆湯的藥方在「下利」篇中,四逆散的藥方在「欲寐」篇中。)此外還要從其他外在症狀來判斷。我曾經治療過一位中年婦女,她怕熱、身體發熱而且口渴,脈搏細數無力,先出現手足冰冷(厥)然後才發熱,用溫熱藥物反而更嚴重,後來改用四逆散,再加入人參和白朮各一半的份量,手足冰冷(厥)就好轉了,脈搏變得洪大有力,病就好了。
如果手腳冰冷,脈搏細微像要斷絕一樣,應該用當歸四逆湯來治療。
當歸四逆湯的藥方:甘草、通草(各六錢),當歸、桂枝、細辛、芍藥(各一兩),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顆紅棗,一起煎煮後溫服。
如果病人體內有長期的寒氣,應該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來治療。在原本的藥方中加入吳茱萸二兩,生薑二兩半。如果病人嘔吐,脈搏虛弱,小便頻繁,身體有輕微發熱卻又出現手足冰冷(厥)的,很難治療,應該用四逆湯來治療。
傷寒病,脈象滑動卻出現手足冰冷(厥)的,代表體內有熱,應該用白虎湯來治療。
傷寒病,脈搏急促,手腳冰冷的,可以用艾灸來治療。《脈經》說:可以用艾灸治療,少陰經和厥陰經的手足冰冷(厥)可以用艾灸來改善。傷寒病六七天,脈搏微弱,手腳冰冷,煩躁不安,可以艾灸厥陰經,如果艾灸後仍然無法停止手足冰冷(厥)的,就會死亡。
病人手腳冰冷,脈搏時而緊縮的,代表邪氣結在胸腔中,心中感到脹滿煩躁,肚子餓卻吃不下東西,這是病在胸腔的表現,應該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可以用瓜蒂散。(「脈緊」有版本寫作「脈結」,是有道理的。)脈搏跳動快速,時而停止一下又恢復跳動稱為促;脈搏跳動緩慢,時而停止一下又恢復跳動稱為結。結脈和促脈,都是因為脈搏被邪氣阻礙而停頓,用艾灸或催吐的方法可以驅除邪氣。
少陰病,身體疼痛,手腳冰冷,脈搏沉弱的,應該用附子湯來治療。(這個論點在「欲寐」篇中。)傷寒病五六天,頭部出汗,稍微怕冷,手腳冰冷,心下脹滿,不想吃東西,大便乾硬,脈搏細弱的,這是因為陽氣虛弱而造成堵塞,一定是表裡都有病。脈搏沉弱,也是在裡面的表現。出汗代表陽氣虛弱,假設是純粹陰邪結聚,就不會再有外在症狀,所有的病邪都會跑到裡面,這種情況是半在裡半在表的。脈搏雖然沉而緊,但不屬於少陰病,原因是陰症不會有汗,現在頭部有汗,就知道不是少陰病,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如果沒有完全好轉,排便後就會痊癒。
〔《本》〕有人得了傷寒五六天,頭部自己出汗,脖子以下都沒有汗,手腳冰冷,心下堵塞不舒服,大便秘結。有人看到四肢冰冷,又有汗出而且胸悶,就以為是陰虛的症狀。我診斷他的脈象是沉而緊。我說:「這個病症確實令人懷疑,但是大便乾結,不是虛證造成的,怎麼會是陰證呢?脈搏雖然沉而緊,少陰病的症狀多是腹瀉,沒有大便乾結的。這個病症是半在裡半在表,用小柴胡湯治療就會好。」
張仲景說的傷寒五六天頭部出汗的症狀到最後排便痊癒,就是這個意思。有人質疑說:脈象陰陽都緊,反而出汗的,是陽氣外脫的現象。這屬於少陰病不應該出汗的情況,為何現在頭部出汗,所以知道不是少陰病。為什麼頭部出汗就知道不是少陰病呢?我說:這段話正是張仲景討論的地方,說四肢冰冷,脈搏沉緊,腹部脹滿,看起來很像少陰病,但是大便乾硬,頭部出汗,就不能當作少陰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