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一·傷寒部 (4)
卷之三十一·傷寒部 (4)
1. 吐利續法
(《內經》霍亂法附)
〔《活》〕夏月中暑霍亂,上吐下利,心腹撮痛,大渴煩躁,四肢逆冷,汗自出,兩腳轉筋,宜服香薷飲,須井底沉極冷,頓服之乃效,他藥不能救。
香薷散,治陰陽不順,清濁相干,氣鬱中焦,名為霍亂。此皆飽食鱠炙,頓啖乳酪、酒醪百品,無所不餐,多飲水漿,眠睡冷席,風冷之氣傷於脾胃,諸食結而不散,陰陽二氣壅而不反,陽氣欲降,陰氣欲升,陰陽交錯,變成吐利不已,百脈混亂,榮衛俱虛,冷搏筋轉,皆宜服此。
厚朴(去皮,二兩),黃連(薑汁炒,二兩),香薷(四兩),甘草(半兩),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煎,不犯鐵器,慢火煎之。兼治不時吐利,霍亂腹撮痛,大渴煩躁,四肢逆冷,冷汗自出,兩腳轉筋,疼痛不可忍者,須井中沉令極冷,頓服之乃效。
〔羅〕,桂苓白朮散,治冒暑飲食所傷傳受,濕熱內盛,霍亂吐瀉,轉筋急痛,腹滿痛悶,小兒吐瀉驚風,皆宜服此。
桂枝,人參,白朮,白茯苓(各半兩),澤瀉,甘草,石膏,寒水石(各一兩),滑石(二兩),一方有木香、藿香、葛根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或新汲水、生薑湯下,亦得。有蒙古百戶昔良海,因食酒肉,飲湩乳,得吐瀉霍亂症,從朝至午,精神昏憒,以困急來告。予診視之,脈得沉數,按之無力,所傷之物已出矣。即以新汲水半碗,調桂苓白朮散徐徐服之,稍得安靜。又於牆陰掘地一穴,約二尺許,貯以新汲水在內攪之,待一時澄定,名曰地漿,用清者一杯,再調服之,漸漸氣和,吐瀉遂止,至夜得安。翌日微煩渴,遂愈。
卻以錢氏白朮散時時服之,良愈。或問用地漿者何也?予曰:坤為地,地屬陰,土平曰靜順,感至陰之氣,又於牆陰貯以新汲水,以取重陰之氣也。陰中之陰,能泄陽中之陽。霍亂症由暑熱內傷而得之,故痹論云: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又加暑熱,七神迷亂,非至陰之氣則不能息,予用之者此也。
《內經》福萬世之書,豈不信哉。又提學侍其公,年七十九歲,六月中暑毒,霍亂吐瀉,昏冒終日,不知人事,夜半請予視之。診其脈七八至,洪大有力,頭熱如火,足寒如冰,半身不遂,牙關緊急。予思《內經》五亂篇中雲:清氣在陰,濁氣在陽、榮氣順脈,衛氣逆行,亂於胸中,是謂大俯云云。亂於腸胃,則為霍亂,於是霍亂之名自此而生。
蓋年高氣弱,不任暑氣,陽不維陰則瀉,陰不維陽則吐,陰陽不相維,則既吐且瀉矣。前人見寒多,以理中湯,熱多,以五苓散,作定法治之。今暑氣極盛,陽明得時之際,況因動而得之.中暑明矣。非甘辛大寒之劑,不能泄其暑熱,墜浮焰之火而安神明也。遂以甘露散甘辛大寒,瀉熱補氣,加茯苓以分陰陽,冰水調灌之,漸省人事,諸症悉去。
白話文:
吐利續法
(《內經》霍亂法附)
在夏季,因為中暑而導致的霍亂,會有上吐下瀉、心腹絞痛、非常口渴煩躁、四肢冰冷、自汗、小腿抽筋等症狀,應該立刻服用香薷飲,藥湯必須是從井底取出、沉澱到最冷的,一次喝下才會有效,其他的藥物都不能救治。
香薷散,是治療因為陰陽不調、清濁相干擾、氣鬱在中焦(腹部中心部位)而引起的霍亂。這些情況多是因為吃太多生魚片、烤肉,以及一次吃太多乳酪、酒類等各種食物,什麼都吃,又大量喝水,然後睡在冰冷的蓆子上,讓風寒之氣傷到脾胃,導致各種食物結積在體內無法消化,陰陽二氣堵塞不通,陽氣想要下降,陰氣想要上升,陰陽交錯,就變成吐瀉不止,全身脈象紊亂,氣血虛弱,冷氣侵入導致抽筋。這些情況都適合服用香薷散。
藥方組成:厚朴(去掉粗皮,二兩),黃連(用薑汁炒過,二兩),香薷(四兩),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不要用鐵製器具,用小火慢慢煎煮。此藥方也可以治療不定時的吐瀉、霍亂引起的腹部絞痛、非常口渴煩躁、四肢冰冷、冷汗直流、小腿抽筋,疼痛難忍的情況,必須使用從井中取出、沉澱到最冷的藥湯,一次喝下才會有效。
(羅)桂苓白朮散,可以治療因為中暑飲食不當而引起的,濕熱內盛的霍亂吐瀉、轉筋急痛、腹脹痛悶,以及小兒吐瀉驚風。這些情況都適合服用此藥方。
藥方組成:桂枝、人參、白朮、白茯苓(各半兩),澤瀉、甘草、石膏、寒水石(各一兩),滑石(二兩)。有一個藥方還加了木香、藿香、葛根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白開水調服,或者用剛汲取的水或生薑湯調服也可以。以前有一個蒙古百戶名叫昔良海,因為吃了酒肉,又喝了乳製品,得了吐瀉霍亂症,從早上到中午,精神恍惚,非常痛苦。我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沉而數,按下去沒有力氣,這是因為他所吃的東西已經吐出來了。我立即用剛汲取的半碗水,調和桂苓白朮散給他慢慢服用,他稍微安靜了一些。我又在牆陰處挖了一個約兩尺深的洞,將新汲取的水倒入洞內攪拌,等待一段時間水澄清後,取用上面澄清的水,叫做地漿,用一杯地漿再調藥給他服用,他的氣息逐漸平和,吐瀉也停止了,到晚上就安穩了。第二天他有些微的口渴,後來就痊癒了。
之後,我又讓他經常服用錢氏白朮散,病就好了。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用地漿?我說:坤代表地,地屬陰,土的性質是平和安靜的,可以感應到至陰之氣,又在牆陰處儲存新汲取的水,是為了取得重陰之氣。陰中的陰,可以洩去陽中的陽。霍亂症是因為暑熱內傷引起的,所以《痹論》中說:陰氣安定,精神就能收藏,躁動就會消亡。又加上暑熱,導致心神迷亂,非至陰之氣不能平息,我用它的原因就在這裡。
《內經》是造福萬世的書籍,怎麼能不相信呢!另外,提學侍其公,七十九歲,在六月份因為中暑而導致中毒,霍亂吐瀉,昏迷不醒,整天都不知道人事。半夜請我去看他,我診斷他的脈象,每分鐘跳七八下,脈象洪大有力,頭部發熱像火燒,腳卻冰冷,半身不遂,牙關緊閉。我想到《內經》五亂篇中說:清氣在下,濁氣在上,營氣順著脈運行,衛氣逆行,在胸中紊亂,就叫做大俯。在腸胃紊亂,就叫做霍亂,於是霍亂這個名稱就這樣產生。
因為年紀大了,氣血虛弱,不能承受暑氣,陽氣不能固攝陰氣就會瀉,陰氣不能固攝陽氣就會吐,陰陽不能相互維護,就會既吐又瀉。以前的人看到寒症多就用理中湯,熱症多就用五苓散來治療。現在暑氣極盛,正是陽明經得勢的時候,而且是因為活動引起的,明顯是中暑了。不用甘辛大寒的藥物,就不能瀉去暑熱,降下虛火,安定精神。所以我用甘露散,藥性甘辛大寒,可以瀉熱補氣,加上茯苓來調和陰陽,用冰水調藥灌服,他慢慢恢復了意識,各種症狀都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