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六·心小腸部 (8)
卷之十六·心小腸部 (8)
1. 健忘
〔丹〕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
〔《靈》〕黃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氣使然?岐伯曰: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氣虛,虛則榮衛留於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大惑論)
〔《千》〕,孔子大聖枕中方
龜甲(即龜板自敗者),龍骨,遠志,菖蒲
上四味,等分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常令人大聰明。(《衍義》云,龜甲以其靈於物象,用補心甚驗。)
治多忘方。
菖蒲(一分),茯苓,茯神,人參(各五分),遠志(七分),
白話文:
健忘、精神不濟的人很多,其中也有一些是痰濕引起的。黃帝問岐伯:人為什麼會健忘?岐伯回答: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飽滿而心氣虛弱,心氣虛弱就會導致氣血停留在下焦,時間久了無法及時上達心腦,所以就會健忘。
孔子曾用一種枕中方來治療健忘,方子是:龜板、龍骨、遠志、菖蒲等量研末,酒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可以使人變得聰明。龜板因為靈性通達,補心效果非常顯著。
此外,還有一種治療健忘的方子:菖蒲一分,茯苓、茯神、人參各五分,遠志七分。
上五味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五日效。
〔《局》〕定志丸,治善忘,安神定志。(方見驚門。)
〔《聖》〕《千金翼》、《聖惠》同,補心虛治健忘,令人耳目聰明。用戊子日服,,開心不忘方,。
菖蒲,遠志(各一分),
上搗為細末,服方寸匕,食後令人耳目聰明,從外見里,及千里外事。令人長生,去三百病,毒不能為害。
〔《肘》〕治人心孔惛塞,多忘喜誤,丁酉日密自至市,買遠志著巾角中為末,服之,勿令人知。
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全文見診死生。)
白話文:
將以上五味藥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每次服用一小匙,每天三次,晚上一次,五天見效。
這個藥方叫做定志丸,可以治療健忘、安定心神。
千金翼和聖惠方書都記載,定志丸可以補益心氣、治療健忘,讓人耳目聰明。在戊子日服用,可以開開心心,不再健忘。
將菖蒲和遠志各取一份,搗碎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小匙,飯後服用,可以讓人耳目聰明,洞悉事理,甚至能知千里之外的事。服用此藥還能讓人長生不老,去除三百種疾病,百毒不侵。
肘後備急方書中記載,如果心神昏迷,容易健忘,並且經常犯錯,可以在丁酉日偷偷地去市場買遠志,放在頭巾角落裡,磨成粉末服用,不要讓別人知道。
腎氣過盛,怒火攻心,就會傷及心志,心志受傷就會健忘,忘記以前說過的話。
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喜忘。(全文見刺虛實。)
運氣,喜忘皆屬心火虛。經云:火不及曰伏明,伏明之紀,其病昏或悲忘。又云: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善忘。又云:太陽之復,甚則入心,善忘善悲是也。
《本草》商陸花,主人心惛塞,多忘喜誤,取花陰乾百日,搗末,日暮水服方寸匕,臥思念所欲事,即於眼中自覺。
〔《集》〕健忘:列缺,心俞,神門,中脘,三里,少海(灸)。
〔無〕𩩲𩨗者心高,心高則滿於肺,中悗而善忘,難開以言。(全文見診。)
白話文:
血液下沉,氣息上浮,導致神志混亂,容易健忘。心火虛弱,就會出現運氣不佳和健忘的症狀。《內經》中記載,火氣不足就會出現神志昏迷或健忘。太陽主司天氣,寒氣下降,心氣上升就會導致健忘。《本草綱目》記載,商陸花可以治療心神昏塞、健忘、喜誤,取花陰乾一百天,研成粉末,傍晚服用,睡前回想想要記住的事,就能在夢中顯現。針灸治療健忘,可以針刺列缺、心俞、神門、中脘、三里、少海穴位,並艾灸。心氣過盛,就會導致肺氣充盈,神志恍惚、健忘,難以言語。
2. 諸痛門
諸部分痛,各入本門,如痛風入痹門,目痛入目門,此特痛之大法耳。
〔《素》〕黃帝問曰:予聞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善言人者,必有厭於己,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所謂明也。今予問於夫子,令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捫而可得,令驗於己,而發蒙解惑,可得而聞乎?岐伯再拜稽首對曰:何道之問也?帝曰:願聞人之五臟卒痛,何氣使然?岐伯對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帝曰:其痛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者,或按之無益者,或喘動應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脅肋與小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少間復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後泄者,或痛而閉不通者,凡此諸痛,各不同形,別之奈何?岐伯曰: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綣,縮綣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於寒,則痛久矣。(炅,古迥切,熱也。
白話文:
身體各部位的疼痛,都歸屬於各自的病症範疇,例如痛風屬於痹症,眼痛屬於目症,這就是治療疼痛的總體原則。
)寒氣客於經脈之中,與炅氣相搏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寒氣客於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寒氣客於衝脈,衝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手矣。
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血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治見心痛。)寒氣客於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繫於肝,寒氣客於脈中,則血澀脈急,故脅肋與小腹相引痛矣。(治見脅肋痛。)厥氣客於陰股,寒氣上及小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
白話文:
當寒氣入侵經脈,與體內的熱氣互相衝突,就會造成脈絡充盈,脈絡充盈就會疼痛,且按壓時會感到疼痛。如果寒氣停滯,熱氣從上而下,脈絡就會變得粗大,血氣混亂,因此疼痛加劇,按壓也無濟於事。當寒氣停留在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液無法散開,小血管就會收縮,造成疼痛。按壓時,血液會散開,疼痛就會減輕。寒氣如果停留在脊柱兩側的經脈,深層按壓也無法觸及,因此按壓無效。寒氣停留在衝脈,衝脈從關元穴開始,沿著腹部直上,寒氣停滯就會導致衝脈不通,衝脈不通就會影響氣的運行,因此會出現喘息,並且用手按壓會有反應。
寒氣停留在背部的俞脈,就會導致血脈收縮,血脈收縮就會造成血虛,血虛就會疼痛。俞脈與心臟相連,因此疼痛會互相影響,按壓時會感到熱氣湧上,熱氣湧上就能減輕疼痛。(治療心痛。)寒氣停留在厥陰脈,厥陰脈與生殖器官相連,並與肝臟相繫。寒氣停滯在厥陰脈中,就會導致血液凝滯,脈絡收縮,因此會出現脅肋和腹部疼痛。(治療脅肋疼痛。)寒氣停留在陰股,寒氣向上蔓延至腹部,血液凝滯在下方,互相影響,因此會出現腹部疼痛,並延伸至陰股。
(治見腹痛。)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於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治見積。)寒氣客於五臟,厥逆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反則生矣。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治見吐法。)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泄腹痛矣。
(治見滯下。)熱氣留於小腸,小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幹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治見秘結。)帝曰:所謂言而可知者也,視而可見奈何?岐伯曰:五臟六腑,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帝曰:捫而可得奈何?岐伯曰: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捫而得也。
白話文:
肚子痛可能是因為寒氣入侵小腸,阻礙血液循環,導致血氣瘀積。
突然腹痛致死,可能是寒氣侵犯五臟,導致陰氣耗竭,陽氣無法進入,最終不治。如果寒氣入侵腸胃,就會導致腹痛和嘔吐。
腹痛伴隨腹瀉,可能是寒氣入侵小腸,導致腸道功能紊亂。
腹痛便秘可能是熱氣滯留小腸,導致腸道燥熱,排便困難。
皇帝問道:光靠言語怎麼能知道病症?大夫回答:五臟六腑都有各自的表現,觀察顏色可以初步判斷:黃赤色代表熱,白色代表寒,青黑色代表疼痛,這就是「視而可見」。
皇帝又問:摸脈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大夫回答:觀察脈象,如果摸起來堅硬,且血氣下降,就代表有病。
(俱舉痛論篇)
〔《素》〕氣傷痛,形傷腫。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陰陽應象論)
〔《靈》〕有形而不痛者,陽之類也;無形而痛者,陰之類也。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急治其陰,無攻其陽。有形而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急治其陽,無攻其陰。陰陽俱動,乍有形,乍無形,加以煩心,命曰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里,其形不久。
〔垣〕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又云:痛隨利減,亦有當隨其經絡而通之,則疼痛去矣。如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是也。謂如頭痛,當用川芎、細辛之類通之,則無凝滯,痛隨利減也。
白話文:
氣受傷會導致疼痛,形體受傷會導致腫脹。所以先痛後腫是氣傷形,先腫後痛是形傷氣。
有形體但無疼痛,屬於陽性表現;無形體但有疼痛,屬於陰性表現。無形體而痛,表示陽氣完好,陰氣受傷,要趕緊治療陰氣,不要攻擊陽氣。有形體而痛,表示陰氣完好,陽氣受傷,要趕緊治療陽氣,不要攻擊陰氣。陰陽同時活動,時而有形,時而無形,並伴隨心煩,稱為陰氣勝過陽氣,這叫做不表不里,這種情況持續不了多久。
經絡暢通則不痛,不通則痛。疼痛隨著氣血流通而減輕,也需要根據經絡循行來疏通,就能消除疼痛。例如對於實證疼痛,可以使用麻黃、葛根等藥物來治療。例如頭痛,可以使用川芎、細辛等藥物來疏通經絡,消除瘀滯,疼痛隨著氣血流通而減輕。
〔海〕諸痛為實,痛隨利減,世多以下之為利也。假令痛在表者實也,痛在裡者實也,痛在血氣者亦實也,故在表者汗之則愈,在裡者下之則愈,在血氣者散之行之則愈,豈可以利為下乎!作通字訓,則可得矣。故經曰: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此之謂也。
運氣,諸痛皆屬火。經云:諸疼痛,皆屬於火是也。一屬火實。經云:火鬱之發,民病骨痛,節乃有動是也。一屬火虛。經云:火不及曰伏明,伏明之紀,其發痛是也。
〔丹〕諸痛皆屬火,寒涼藥不可峻用,必用溫散之藥。諸痛不可用人參,蓋補氣氣旺,則不通而痛愈甚矣。
白話文:
各種疼痛都是實證,疼痛隨著排泄而減輕,世人大多將排泄視為利。假設疼痛在表層,這是實證,疼痛在內部,也是實證,疼痛在血氣,也是實證。因此,表層疼痛用汗法治療就會痊癒,內部疼痛用下法治療就會痊癒,血氣疼痛用散法和行法治療就會痊癒,怎麼能用利來排泄呢?用「通」字的訓詁解釋,就可以明白。所以經書上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是這個道理。
運氣方面,所有疼痛都屬於火。經書上說:「諸疼痛,皆屬於火」,就是這個意思。一種屬於火實。經書上說:「火鬱之發,民病骨痛,節乃有動」,就是這個意思。另一種屬於火虛。經書上說:「火不及曰伏明,伏明之紀,其發痛」,就是這個意思。
各種疼痛都屬於火,寒涼藥不能過度使用,必須用溫散的藥物。各種疼痛不能使用人參,因為補氣會讓氣盛,氣盛就會不通,反而會加重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