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一·傷寒部 (4)
卷之三十一·傷寒部 (4)
1. 狂亂
火劫汗後亡陽,心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方論見驚。)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痛,與禹餘糧丸。(方見痞。)
小腹滿,發狂,或身黃者,宜抵當湯。(論見發熱方見蓄血。)
遺尿狂言,目反直視者,此為腎絕。(論見大法。)
白話文:
[躁動失常]
在用火療法出汗後導致陽氣虛脫,出現心驚、精神狂亂,起身躺下都感到不安心的情況,應使用去除芍藥並加入蜀漆、牡蠣、龍骨的桂枝湯來急救逆亂的病情。(相關方劑理論請參考驚悸一節)
對於常出汗的人再強行出汗,必定會出現精神恍惚、心神混亂的症狀,並且在小便後會感到陰部疼痛,這種情況應該服用禹餘糧丸。(相關方劑詳情請參考痞證一節)
如果出現小腹部脹滿,甚至精神失控,或者身體呈現黃疸現象,適合服用抵當湯。(相關理論可參考發熱一節,方劑詳情請參考蓄血一節)
如果出現尿失禁,並伴隨胡言亂語,眼睛無法正常聚焦的情況,這可能是腎臟功能衰竭的徵兆。(相關理論請參考大法一節)
2. 狂亂續法
〔《活》〕病人煩躁,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脈實潮熱,狂語如見鬼狀,此陽毒也。(治陽毒法見陽毒門。表者陽毒升麻湯、黑奴丸,里者大黃散。)
〔《本》〕治傷寒發狂,棄衣奔走,逾牆上屋,,鵲石散,。
黃連,寒水石(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濃煎甘草湯,候冷調下。
〔云〕傷寒心風狂妄者,宜,防風黃連湯,。
黃連,大黃,防風,遠志,茯神(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兩,水煎服。
〔海〕黃耆湯,治傷寒或歌或笑或悲哭,譫言妄語。(方見發熱下。)
陳志仁傷寒狂妄,每欲狂走,四五人扶捉不定,脈虛數,用柴胡湯反劇,以參、耆、歸、朮、甘草、陳皮煎湯,一服狂定,再服安睡。
〔《集》〕傷寒發熱,不識尊卑:曲池、絕骨、百勞、湧泉。
〔《甲》〕熱汗不出,狂互引癲疾,合谷主之。
白話文:
【狂亂續法】
【《活》】患者出現煩躁不安,行為狂亂並有妄語,臉色紅赤且喉嚨疼痛,脈象強勁並伴有高燒,說話時彷彿看到鬼魂般,這顯示是陽毒症狀。(治療陽毒的方法可參考陽毒門。治療表面症狀可用升麻湯和黑奴丸,若病在內臟則用大黃散。)
【《本》】治療因感染寒熱而發狂,脫掉衣物奔跑,甚至爬上牆壁或屋頂的病情,可用鵲石散。
所需藥材為黃連和寒水石,兩者份量相同。將其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以濃煎的甘草湯冷卻後服用。
【雲】對於因感染寒熱導致心風狂亂的患者,建議使用防風黃連湯。
所需藥材為黃連、大黃、防風、遠志、茯神,每種藥材各半兩。將其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煮後服用。
【海】黃耆湯能治療感染寒熱後出現的歌笑悲哭及妄語。(該處方可在發熱篇找到。)
陳志仁因感染寒熱而狂亂,多次試圖奔跑,即使四五人攔阻仍無法控制,脈搏虛弱且頻率快速。原本使用柴胡湯治療,但病情反而加重。後來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甘草、陳皮煎製成湯藥,服用一次後狂亂症狀消失,再次服用後便能安穩入睡。
【《集》】感染寒熱後出現發燒,甚至無法辨別親疏貴賤:可用針灸治療曲池、絕骨、百勞、湧泉等穴位。
【《甲》】若熱汗無法排出,可能引發狂亂及癲癇,應針灸合谷穴來治療。
3. 循衣摸床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狂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止後服。太陽病,以火劫發汗,陰陽枯竭,虛燥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可治。(論見頭汗。)
〔許〕有人病傷寒,大便不利,日晡發潮熱,手循衣縫,兩手撮空,直視喘急,更數醫矣,見之皆走,此誠惡候,得之者十中九死。仲景雖有症而無法,但云脈弦者生,澀者死。已經吐下,難以下藥,謾且救之。若大便得通,而脈弦者,庶可治也,與小承氣湯一服而大便利,諸疾漸退,脈且微弦,半月愈。
或問曰:下之而脈弦者生,此何意也?予曰:《金匱玉函》云:循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承氣湯主之。予嘗觀錢仲陽《小兒直訣》云:手尋衣領及捻物者,肝熱也。此症在《玉函》列於陽明部,蓋陽明者,胃也,肝有熱,邪淫於胃經,故以承氣瀉之。
且得弦脈,則肝平而胃不受克,此所謂有生之理。讀仲景論不能博通諸醫書以發明其隱奧,吾未之見也。(海藏云:許學士作尋衣撮空是肝熱風淫末疾,此論誠當然,莫若以為肺熱之邪,其人必妄言亂語。《難經》云:肺邪入心為譫語。)
白話文:
[循衣摸牀]
在處理傷寒病症,如果進行了催吐或瀉下治療後,病情仍無好轉,患者連續五到六天甚至超過十天都未能排便,每天下午時段會出現陣發性的高燒,不再畏寒,並且出現精神混亂、幻覺,就像看到鬼一樣。在病情嚴重的情況下,發作時患者可能認不出人,會不自覺地摸弄衣服和牀單,感到極度不安,輕微喘息,目光直視前方。如果脈象呈現弦狀,預示生存機會較大;若是脈象澀滯,則預示死亡。對於病情較輕,只有發燒和說胡話的病人,可以使用大承氣湯治療。如果服用一次後即有排便反應,應停止後續的服藥。
對於因火療引發汗腺功能失調的太陽病患者,可能會導致陰陽失衡,身體乾燥,或者長期無法排便,最終導致說胡話,嚴重時可能出現嘔吐,手腳焦躁,不停拉扯衣物和牀單,但只要小便仍能正常排出,就有治療的可能性。(此理論詳見頭汗篇)
許氏曾遇到一位傷寒病患,大便不順,下午時刻出現高燒,手部不自覺地摸弄衣服縫隙,雙手做出抓空動作,目光直視,呼吸急促,多位醫生見狀後皆不敢接手。這種情況確實是危險的徵兆,十個病例中有九個可能死亡。雖然張仲景對此病症有描述,但並未提供具體治療方法,僅提到脈象弦狀的患者有可能存活,脈象澀滯的則預示死亡。由於患者已接受過催吐和瀉下治療,再次用藥需小心。然而,他還是決定冒險治療。如果患者能成功排便,且脈象仍為弦狀,就有可能治癒。他使用了小承氣湯,患者服用一次後便順利排便,病情逐漸好轉,脈象雖微弱但仍保持弦狀,半個月後病情完全康復。
有人問道:經過瀉下治療後,脈象為弦狀的患者為什麼還有存活的機會呢?我答道:《金匱玉函》中記載,患者不自覺地摸弄衣物,感到焦慮不安,輕微喘息,目光直視,脈象為弦狀的可以存活,脈象澀滯的則預示死亡。病情輕微的,只有發燒和說胡話的,可以使用承氣湯治療。我曾閱讀錢仲陽的《小兒直訣》,書中提到手部不自主地抓弄衣物領口或物品,是肝臟熱度過高的表現。這個病症在《玉函》中被列為陽明部,因為陽明部指的是胃部。當肝臟熱度過高,邪氣侵犯胃經,所以使用承氣湯來瀉下。
當脈象為弦狀,表示肝臟功能恢復正常,胃部不會受到侵害,這就是有存活機會的原理。閱讀張仲景的論述,如果不廣泛研究其他醫學文獻來深入理解其深層意義,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其中精髓的。(海藏認為:許學士將尋衣撮空視為肝熱風邪所致,這種論點確實有道理,但更有可能是肺部熱邪所致,患者會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難經》中記載:肺部邪氣侵入心臟會導致胡言亂語。)
4. 循衣摸床續法
嘗治循衣摸床者數人,皆用大補氣血之劑,惟一人兼瞤振、脈代,遂於補劑中略加桂二分,亦振止脈和而愈。
白話文:
我曾治療過幾個有循衣摸牀行為的病人,我都使用了大補氣血的藥方。其中只有一個病人,併有肌肉抽動與心悸(脈搏跳動不規則)的症狀,因此我在原本補氣血的藥方中,稍微加入了兩分的肉桂,結果病人的肌肉抽動停止了,脈搏也恢復正常,病情就這樣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