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2)

1. 自汗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汗出心下痞滿有二症:其痞按之濡軟不痛而惡寒者,宜附子瀉心湯;其痞按之硬,引脅痛,而身體不惡寒者,宜十棗湯。(方論見痞條。)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桂枝加附子湯

附子(制,一個),桂枝(去皮,二兩),生薑(一兩半),甘草(炙,一兩),大棗(六枚)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溫服。

〔許〕有一人得太陽症,因發汗,汗不止,惡風,小便澀,足攣而不伸。予診其脈浮而大,浮為風,大為虛。予曰:在仲景方中有兩症,大同而小異。一則小便難,一則小便數,用藥少瘥,即有千里之失。仲景第七症云:太陽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

第十六症云: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以桂枝湯攻表,此誤也,得之便數,咽中干,煩躁吐逆。一則漏風小便難,一則自汗小便數,或惡風,或惡寒,病各不同也。予用第七症桂枝加附子湯,三啜而汗止,佐以甘草芍藥湯,足便得伸。

二陽並病,太陽病發汗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其人面赤,躁煩短氣,不知痛處,但坐更發汗則愈。(論見面赤。)

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浮汗出,身重多眠,宜葳蕤湯。(論見風溫。)

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之。(論見不得眠。)

動氣在左,發汗則頭眩汗不止,筋惕肉瞤,此為逆,難治。(治法見後續條。)

汗下後,汗出而喘者,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下後利不止,脈促,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論俱見喘。)

汗出下利,熱不去,厥逆惡寒者,四逆湯。

下利清穀者,通脈四逆湯。(論俱見下利。)汗出下利有微熱者,其脈數自愈,脈緊未愈。(論見下利。)六七日後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論見下利。)

脈緊反汗出,而咽痛吐利者,少陰病亡陽。吐利汗出,手足厥冷,脈微欲絕者,四逆湯。吐利止,汗出而厥,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方論並見吐利。)

脈陽微而汗出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陽明汗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脈浮自汗,若小便數,腳攣急者,不可與桂枝湯。

白話文:

自汗

因為傷寒而流汗,同時感到口渴的,適合使用五苓散治療。如果流汗但不口渴,則適合用茯苓甘草湯治療。

流汗且胸口覺得悶脹,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胸口按下去感覺軟軟的,不會痛,而且怕冷,適合用附子瀉心湯;另一種是胸口按下去硬硬的,連帶到肋骨兩邊都痛,但身體不會怕冷,適合用十棗湯。(詳細藥方說明可參考「痞」的條目。)

得了太陽病,發汗後卻汗流不止,而且怕風、小便困難、四肢覺得緊繃,難以彎曲伸展,這種情況適合用桂枝加附子湯治療。

桂枝加附子湯

成分:製附子(一個)、桂枝(去皮,二兩)、生薑(一兩半)、炙甘草(一兩)、大棗(六枚)。

做法:將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用水煎煮後溫服。

[許氏醫案] 有一個人得了太陽病,因為發汗治療,結果汗流不止,又怕風,小便不順暢,腳抽筋而且伸不直。我把脈發現脈象浮而且大,浮代表有風邪,大代表身體虛弱。我說:仲景的醫書中有兩種情況很相似,但是有些微不同。一種是小便困難,一種是小便次數多,用藥稍微不對,就會差之千里。仲景在第七條提到:得了太陽病發汗後,汗流不止,而且怕風、小便困難、四肢稍微覺得緊繃、難以彎曲伸展,適合用桂枝加附子湯。

第十六條又提到:傷寒脈象浮,自己流汗,小便次數多,心煩,稍微怕冷,腳抽筋,結果反而用桂枝湯發汗,這是錯誤的。這樣做會導致小便次數更多、喉嚨乾燥、煩躁想吐。一種是漏風導致小便困難,一種是自己流汗導致小便次數多,可能怕風,也可能怕冷,病況各有不同。我用第七條的桂枝加附子湯,病人喝了三口,汗就止住了,再搭配甘草芍藥湯,腳就能夠伸直了。

如果太陽病發汗沒完全好,又轉變為陽明病,持續微微出汗,但不怕冷,臉色發紅、煩躁不安、呼吸短促,不知道哪裡痛,但坐著發汗就會好轉。(詳細說明可參考「面赤」的條目)

發汗之後,身體感到發燙,這種情況稱為風溫。風溫的症狀是脈象浮、流汗、身體沉重、嗜睡,適合用葳蕤湯治療。(詳細說明可參考「風溫」的條目)

發汗之後,大量流汗,胃裡乾燥,煩躁睡不著,想喝水,要少量慢慢地給他喝水。(詳細說明可參考「不得眠」的條目)

身體左側感覺氣在竄動,發汗後會頭暈,汗流不止,肌肉顫動,這種情況很嚴重,難以治療。(治療方法請參考後續條目)

發汗或瀉下後,流汗而且喘,適合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療。瀉下後腹瀉不止,脈象急促、喘而且流汗,適合用葛根黃芩黃連湯。(詳細說明可參考「喘」的條目)

流汗又腹瀉,熱沒有退,而且手腳冰冷、怕冷,適合用四逆湯治療。

腹瀉排泄物像未消化食物,適合用通脈四逆湯治療。(詳細說明可參考「下利」的條目)流汗又腹瀉,稍微發熱,脈象快通常會自己痊癒,如果脈象緊就還沒好。(詳細說明可參考「下利」的條目)如果病了六七天後發燒又腹瀉,而且汗流不止就會死亡。(詳細說明可參考「下利」的條目)

脈象緊但反而流汗,而且喉嚨痛、想吐又腹瀉,這是少陰病亡陽的徵兆。想吐、腹瀉、流汗,手腳冰冷,脈象微弱快要沒了,適合用四逆湯治療。想吐、腹瀉的情況停止後,但持續流汗而且手腳冰冷,脈象微弱快要沒了,適合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治療。(詳細說明可參考「吐利」的條目)

脈象陽微弱而且流汗,代表身體正在自我調整,但流汗太多就太過了。陽明病流汗多又口渴,不可使用豬苓湯。脈象浮而且自己流汗,如果小便次數多,腳抽筋,不可使用桂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