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傷寒部 (2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傷寒部 (29)

1. 頭痛續法

〔丹〕一丈夫因浴冷水,發熱頭痛,脈緊,此有寒濕也,宜溫藥汗之。

蒼朮,麻黃,乾葛(各錢半),甘草(炙些),陳皮,川芎(各二錢),

分二帖服,得汗後知病退,又與下補藥。

芍藥(半兩),陳皮,半夏(各三錢),白朮,蒼朮,人參,木通(各二錢),甘草(五分),

分四帖,姜水煎服。

一婦人頭痛發熱而渴。

白朮(半兩),陳皮,川芎(各三錢),乾葛(二錢),木通(錢半),甘草(炙些)

上分四帖,水煎溫服。

〔《活》〕若已發汗,或未發汗,頭痛如破者,用連須蔥白湯。

連須蔥白湯方

蔥白(連須,切,半升),生薑(二兩),

上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二次溫服。再不止者,宜服後方。

葛根蔥白湯方

葛根,芍藥,知母(各半兩),蔥白,川芎,生薑(各一兩),

上以水三升,煎至一升,熱服。

若非次頭疼,胸中滿,及發寒熱,脈緊而不大者,即是膈上有涎,宜用瓜蒂末一錢,暖水調下,吐涎立愈。

〔云〕傷寒汗下後,頭痛起目眩者,宜,獨活湯,。

防風,獨活,旋覆花,當歸(各七錢)

上㕮咀,姜水同煎服。

傷寒熱病後,頭痛不止者,用,石膏川芎湯,。

石膏,川芎(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服。

〔海〕太陽頭痛,有汗桂枝湯,無汗麻黃湯。陽明頭痛,白虎湯。少陽頭痛,小柴胡湯。太陰頭痛,脈浮桂枝湯,脈沉理中湯。少陰頭痛,小柴胡湯。厥陰頭痛,外傷本經,桂枝麻黃各半湯。嘔而微吐苦水者,吳茱萸湯。

〔垣〕太陰頭痛者,必有痰也,少陰頭痛者,足寒而氣逆也。蓋太陰少陰二經,雖不至頭,然痰與氣逆壅於膈中,則頭上氣不得暢降而為痛也。

〔云〕如脈浮而頭痛,過在手足太陽,刺完骨、京骨。如脈浮而長,過在手足陽明,刺合谷、衝陽。如脈浮而弦,過在手足少陽,刺陽池、丘墟、風府、風池,此刺頭痛之法也。

〔《集》〕傷寒頭痛,刺合谷、攢竹。

白話文:

【頭痛治療延續】

一位男子因沐浴冷水後出現發燒和頭痛,脈象緊繃,顯示他體內有寒濕。適合使用溫性藥物來發汗。

使用藥方:蒼朮、麻黃、乾葛各1.5錢,甘草(微烤)、陳皮、川芎各2錢,分成兩帖服用。出汗後,如果病情有好轉,可再給予滋補藥物。

補藥成分:芍藥半兩,陳皮、半夏各3錢,白朮、蒼朮、人參、木通各2錢,甘草5分,分成四帖,用薑水煎煮服用。

另一名婦女頭痛且發燒口渴。

使用藥方:白朮半兩,陳皮、川芎各3錢,乾葛2錢,木通1.5錢,甘草(微烤)。分成四帖,用水煎煮溫服。

如果已經發汗或未發汗,但頭痛如裂,可以使用連須蔥白湯。

連須蔥白湯配方:蔥白(連帶根鬚,切片)半升,生薑二兩,用水二升煮至一升,分成兩次溫服。如果仍止不住,應服用下方。

葛根蔥白湯配方:葛根、芍藥、知母各半兩,蔥白、川芎、生薑各一兩,用水三升煎至一升,趁熱服用。

若頭痛不是上述情況,胸部感到悶脹,並伴有發冷發熱,脈象緊但不大,這可能是膈上有痰涎,可用瓜蒂粉一錢,用溫水送服,吐出痰涎後症狀即會緩解。

若感冒發燒後,頭痛並伴隨眼睛眩暈,適合使用獨活湯。

獨活湯配方:防風、獨活、旋覆花、當歸各7錢,研磨後,薑水煎煮服用。

感冒發燒後,頭痛持續不止,可用石膏川芎湯。

石膏川芎湯配方:石膏、川芎各一兩,研磨後,每次服用5錢,用水煎煮服用。

根據太陽經的頭痛,若有汗,適用桂枝湯;無汗,則用麻黃湯。陽明經的頭痛,適用白虎湯。少陽經的頭痛,適用小柴胡湯。太陰經的頭痛,脈象浮動時,用桂枝湯;脈象沉潛時,用理中湯。少陰經的頭痛,適用小柴胡湯。厥陰經的頭痛,若是外感本經,適用桂枝麻黃各半湯。若嘔吐且口中苦澀,適用吳茱萸湯。

對於太陰經的頭痛,通常是由於有痰;少陰經的頭痛,通常是腳部冰冷且氣血逆流。太陰經和少陰經雖不到達頭部,但是痰和逆氣堵塞在膈膜中,導致頭部氣血無法順利下降而引發頭痛。

如果脈象浮動且頭痛,問題可能出在手足太陽經,可針刺完骨、京骨。如果脈象浮動且長,問題可能出在手足陽明經,可針刺合谷、衝陽。如果脈象浮動且弦,問題可能出在手足少陽經,可針刺陽池、丘墟、風府、風池,這是針刺治療頭痛的方法。

對於感冒引起的頭痛,可針刺合谷、攢竹。

2. 項強

發熱惡風項強者,屬太陽。(方論見發熱太陽病條。)項強脅下滿,苦身熱惡風,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若下後不能食,身黃,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必反重。(方論俱見脅痛。)

太陽與少陽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鞭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慎勿發汗,如發汗則譫語,脈弦,五六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

太陽與少陽並病,心下硬,頭項強而眩者,當刺大椎、肺俞,慎勿下之,宜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注云:心下滿痛,小便利者,成結胸,小便不利,為停飲,故加苓、術以行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

芍藥,生薑,茯苓,白朮(各兩半),甘草(一兩),大棗(六枚),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溫服,小便利即愈。

結胸,亦項強如柔痓狀者,大陷胸丸主之。

項強卒口噤,背反張為痓。(方論見痓。)

白話文:

[頸部僵硬]

如果出現發燒怕風且頸部僵硬的症狀,這屬於太陽病的範疇。(具體治療方法請參閱發燒太陽病條目。)若頸部僵硬且脅下有飽脹感,身體感覺熱且怕風,手腳溫暖但有口渴現象的人,可以服用小柴胡湯。如果在服用後無法進食,出現黃疸,小便困難,再服用柴胡湯可能會加重病情。

當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出現問題,頭頸部會有劇烈疼痛,或者感到頭暈,有時像胸膛被壓住,心下有痞塊感,應當針刺大椎穴、第一間肺俞穴、肝俞穴,千萬不要發汗,如果發汗,可能會導致譫語,脈搏緊繃,五六天譫語不停,應當針刺期門穴。

當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出問題,心下感覺硬,頭頸部僵硬且眩暈,應當針刺大椎穴、肺俞穴,千萬不要瀉下,適合服用桂枝湯。或者已經瀉下,但頭頸部仍然疼痛,持續發熱不出汗,心下有飽脹感,輕微疼痛,小便不順暢,應該服用去掉桂枝,加入茯苓和白朮的桂枝湯。(註:心下飽脹且疼痛,小便通暢的人,可能已經形成結胸,小便不通暢,是因為體內有滯留的水分,因此加入茯苓和白朮來促進排尿。)

去掉桂枝,加入茯苓和白朮的桂枝湯配方

芍藥,生薑,茯苓,白朮(各1.5兩),甘草(1兩),大棗(6個),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溫服,小便通暢後即可痊癒。

結胸,也有可能表現為頸部僵硬,類似於柔軟的痙攣狀,這種情況可用大陷胸丸來治療。

突然口閉不開,背部反向弓起,這就是痙攣。(具體治療方法請參閱痙攣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