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傷寒部 (2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傷寒部 (28)

1. 惡風續法

〔成〕惡風者,見風至則惡矣。必居密室之內,幃帳之中,則坦然自舒。惡寒者,則不待風而自寒,雖身大熱而不欲去衣者是也。《活人》云:惡寒者,不當風而自憎寒。惡風者,當風而憎寒也。

白話文:

【對於畏風的治療方法】

畏風的人,一感受到風就會覺得不舒服。他們必須待在密封的房間裡,或是躲在帷帳內,才能感到舒適放鬆。那些畏寒的人,並不需要風吹就自己感覺到冷,即使身體非常熱,也不願脫下衣服。

根據《活人書》所述,畏寒的人,即使沒有風吹也會自己感覺到寒冷。而畏風的人,是在風吹時才會感覺到寒冷。

2. 頭痛

發熱頭痛惡風者,屬太陽。(方論見發熱太陽病。)大便不利六七日,頭痛身熱,小便赤者,宜承氣湯。若小便利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宜桂枝湯。(論見胃實。)頭痛發熱,脈弦細者,屬少陽,宜小柴胡湯。(論見口苦。)若脈反沉者,當救里,宜四逆湯。(論見發熱。

)頭痛兼心下痞硬滿痛,苦眩冒,時如結胸者,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論見項強。)若下後仍發熱無汗,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論見項強。)若表解汗出,脅痛乾嘔者,宜十棗湯。(方論見脅痛。)頭痛,乾嘔吐涎沫者,用吳茱萸湯。(方論見吐。

)若表解汗出,心下硬,引脅痛者,用十棗湯。若陽明胃實,反無汗而小便利,嘔咳,手足厥者,為寒邪。(方論見胃實。)頭痛發熱,吐利者,為霍亂。(方論見吐利。)濕家,病身痛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能食者,納藥鼻中則愈。(方論見身痛濕痹條。

太陽病下之復脈細數者,頭痛未止。

白話文:

[頭痛]

  1. 如果出現發燒、頭痛並畏懼風的症狀,這屬於太陽經的問題。(治療方法詳見「發燒與太陽病」一節。)

  2. 若大便不通暢已有六七天,同時伴有頭痛和身體發熱,小便呈現紅色,應服用承氣湯。

  3. 若小便通暢,可判斷病源不在體內,而是體表,宜使用桂枝湯。(詳細討論請參閱「胃實」一節。)

  4. 頭痛且發燒,脈象弦細,這屬於少陽經的問題,應使用小柴胡湯。(詳細討論請參閱「口苦」一節。)

  5. 若脈象反常地沉,應先救治體內,宜使用四逆湯。(詳細討論請參閱「發燒」一節。)

  6. 頭痛同時伴有胸口悶痛、暈眩,時有類似結胸的症狀,可以針刺大椎穴、第一間肺俞穴和肝俞穴。(詳細討論請參閱「項強」一節。)

  7. 若在排便後仍有發燒且不出汗,小便不通暢,應使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詳細討論請參閱「項強」一節。)

  8. 若表面病症解除,出汗後仍有脅痛和乾嘔,應使用十棗湯。(詳細討論請參閱「脅痛」一節。)

  9. 頭痛,乾嘔並吐出泡沫的,應用吳茱萸湯。(詳細討論請參閱「嘔吐」一節。)

  10. 若表面病症解除,出汗後心下部位硬且脅痛,應使用十棗湯。

  11. 若陽明胃實,反而不出汗,小便通暢,有嘔吐咳嗽,手腳冰冷的,是受到寒邪侵襲。(詳細討論請參閱「胃實」一節。)

  12. 頭痛發燒,嘔吐拉肚子的,這是霍亂。(詳細討論請參閱「嘔吐與腹瀉」一節。)

  13. 若患者全身疼痛,發燒,面色黃且呼吸急促,頭痛鼻塞且煩躁,脈象大且胃口好,可以將藥物放入鼻子中即可痊癒。(詳細討論請參閱「全身疼痛濕痹」一節。)

  14. 若太陽經的病症已透過排便方式治療,但脈象仍細數,頭痛尚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