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傷寒部 (2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傷寒部 (26)

1. 太陽病發熱續法

有難者曰:白虎大寒,非大熱何以救君之症,奈何?東垣曰:病隱經絡間,陽道不行,而本症見矣,又何難哉。果如其言而愈。

〔潔〕大煩熱不止,晝夜無度,用八關大刺。(法見赤眼。)熱無度不可止,宜陷谷出血。

〔《密》〕遍身發熱如火,狂言妄語氣虛者,補手三里。氣實者,瀉足三里。

〔《摘》〕傷寒胸熱不已:大杼(五分,瀉),風門(五分,留七呼),中府(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刺入三分),缺盆(三分)

傷寒胃熱不已:中脘(瀉),上廉(三分),下廉(八分),三里,氣衝

傷寒四肢熱不已:雲門(三分,灸五壯),肩髃,委中,腰腧(在二十一椎節下間宛宛中,以挺伏地,舒身,兩手相重,支額縱四體,然後取其穴,針入五分,留七呼,灸七十壯)

〔《集》〕傷寒大熱不退:曲池(瀉),絕骨(補)

傷寒熱退後再發熱:風門,合谷,行間,絕骨

白話文:

有人提出疑問:「白虎湯藥性大寒,如果不是大熱的病症,要如何用來治療你的病呢?這該怎麼辦?」

李東垣回答:「病邪潛藏在經絡之間,陽氣運行不順暢,所以才會出現這種表面的熱症,這有什麼難的呢?」結果真的像他說的那樣病就好了。

(潔古)如果發燒持續不斷,白天晚上都過度發熱,用八關穴大刺(方法見治療紅眼病的部分)。如果高燒不止,無法停止,應該刺破陷谷穴出血。

(《醫學集成》)如果全身發熱像火燒一樣,說胡話,而且氣虛,就補手三里穴。如果氣實,就瀉足三里穴。

(《醫學摘》)傷寒導致胸部發熱不止:針刺大杼穴(五分深,用瀉法),風門穴(五分深,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中府穴(在乳頭上方三根肋骨間,有動脈跳動的地方,刺入三分深),缺盆穴(三分深)。

傷寒導致胃部發熱不止:針刺中脘穴(用瀉法),上廉穴(三分深),下廉穴(八分深),足三里穴,氣衝穴。

傷寒導致四肢發熱不止:針刺雲門穴(三分深,灸五壯),肩髃穴,委中穴,腰腧穴(在第二十一椎節下凹陷處,要趴在地上,伸展身體,兩手重疊支撐額頭,放鬆全身,然後取穴,針入五分深,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灸七十壯)。

(《醫學集成》)傷寒導致高燒不退:針刺曲池穴(用瀉法),絕骨穴(用補法)。

傷寒退燒後又再發燒:針刺風門穴,合谷穴,行間穴,絕骨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