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傷寒部 (2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傷寒部 (25)

1. 太陽病發熱續法

或因用心太過發虛熱者,及往來寒熱者,用之神效。

柴胡散,治邪入經絡,體瘦肌熱,推陳致新,解利傷寒時疫,中暍伏暑。

柴胡(四兩),甘草(一兩),

上㕮咀,水煎,食後熱服。此藥冬月可以潤心肺,止咳嗽,除壅熱,春夏可以御傷寒時氣,解毒,居常不可缺者。且倉卒可以易得,長幼皆宜服之。

〔《山》〕冒感,用帶根蔥煎湯嚼生薑,得汗愈。

上六方,通詳諸表方。元氣不虛者服,效。

第二方,熱多者宜服之。

第三方,寒多者宜服之。

第四方,痰飲者宜服之。

第五、六方,倉卒宜備之。

〔海〕治傷寒外症,全是下症,大熱而脈反細,不可下者,瀉心湯主之。(方見傷寒。脈有力者,黃連瀉心湯,無力者,半夏瀉心湯。)

〔云〕,人參散,治傷寒汗下後餘熱不退,或煩或渴面赤者。

人參,山梔,藍葉,甘草,白蘚皮(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服。

〔丹〕《絮矩新書》謂有雜合邪者,當以雜合法治之。譬如惡寒發熱,得之感冒,明是外合之邪,已得浮數之脈,而氣口又緊盛。明為食所傷,病者又倦怠,脈重接俱有豁意,而胸膈痞滿,間引兩脅,其脈輕取又似乎弦,此又平昔多怒肝邪之所為也。細取左尺大細沉弱,此又平時房勞之過也。

治法宜以感冒一節且放後,先視其形色之強弱厚薄,且以補中化食行滯清涼胃火,而以薑辣行之,則中氣稍回,傷滯稍行,津液得和,通體得汗,外感之邪自解。醫者不肯詳審求之,只顧表散外邪,又不推究兼見之邪脈,亦不窮問所得之病因,與性情之執著,巧施雜合治法,將見正氣自虛,邪氣愈固,皆拙工之過也。

〔《本》〕發熱惡寒,近似傷寒者,有五種。脈浮而緊,其人發熱而惡寒者,傷寒之候也。脈浮而數,其人發熱惡寒,或有痛處,是欲為癰癤也。脈浮按之反澀,其人發熱惡寒,或膈實而嘔吐者,此是傷食也。脈浮而滑,其人發熱惡寒,或頭眩而嘔吐,此是風痰之症也。脈浮而弦,其人發熱惡寒,或思飲食,此是欲化瘧疾也。能辨其脈,又能驗其症,斯無誤矣。

〔海〕傷寒與雜症相似藥不可差,夫傷寒表症,發熱惡熱而渴,與下雜症同,但頭痛身熱,目痛鼻乾,不得臥,白虎主之,乃陽明經病也,正陽陽明氣病,脈洪大,先無形也。雜病里症發熱惡熱而渴,但目赤者,病臟也,手太陰氣不足,不能管領陽氣也,宜以枸杞、生地、熟地之類主之,脈洪大,甚則嘔血,先有形也。

氣病在裡,誤用血藥,無傷也,為安血而益陰也。血病在裡,誤用氣藥,如白虎湯者,非也,為瀉肺而損陰也。

〔垣〕辨誤服白虎變症。昔西臺掾葛君瑞,二月中病傷寒發熱,以白虎湯主之,病者面黑如墨,本症遂不復見,脈沉細,小便不禁。東垣初不知也。及診之曰;此立夏以前誤服白虎,白虎大寒,非行經之藥,止能寒臟腑,不善用之,則傷衛氣。本病曲隱於經絡之間,或投以大熱之藥,求以去陰邪,他症必起,非所以救白虎也,可用溫藥升陽行經。

白話文:

如果因為思慮過多導致虛熱,或是出現時冷時熱的症狀,使用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柴胡散,可以治療邪氣侵入經絡,身體消瘦且肌肉發熱,能夠促進新陳代謝,解除傷寒時疫、中暑等症狀。

藥材包含:柴胡(四兩)、甘草(一兩)。

將藥材稍微搗碎,用水煎煮,飯後趁熱服用。這個藥方在冬天可以滋潤心肺,止咳、消除體內鬱積的熱氣;春夏可以預防傷寒時氣,解毒,平時不可或缺。而且臨時需要也容易取得,大人小孩都適合服用。

(《山》)感冒時,用帶根的蔥煮湯,搭配嚼食生薑,發汗後就能痊癒。

以上六個藥方,詳細內容可參考其他關於表症的藥方。如果體質不虛弱,服用這些藥方就會有效。

第二個藥方,適合發熱較嚴重的人服用。

第三個藥方,適合寒症較嚴重的人服用。

第四個藥方,適合有痰飲的人服用。

第五、六個藥方,是為緊急情況準備的。

(《海》)治療傷寒外症,但實際是裡症,高熱但脈搏反而細弱,不能用攻下的方法,應該使用瀉心湯來治療。(藥方請參考《傷寒論》。如果脈搏有力,用黃連瀉心湯;如果脈搏無力,用半夏瀉心湯。)

(《云》)人參散,治療傷寒發汗或攻下後,餘熱不退,或出現煩躁、口渴、臉色發紅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山梔、藍葉、甘草、白蘚皮(各等分)。

將藥材稍微搗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服。

(《丹》)《絮矩新書》提到,如果同時有多種邪氣侵入,應該用綜合的方法治療。比如,出現怕冷發熱,是因為感冒引起的,這明顯是外邪侵入,已經出現浮數的脈象,但氣口脈又緊又盛,說明是飲食所傷。病人還感到疲倦,按脈又有虛弱感,胸口和胸部兩側感覺脹滿,輕按脈象又好像是弦脈,這是平時容易發怒,肝氣不順所致。再仔細按左手尺脈,發現細弱沉微,這是平時房事過度所致。

治療方法應該先把感冒放在後面,先觀察病人的體質強弱,用補中、幫助消化、消除體內積滯、清除胃火的藥物,再用生薑等辛辣的藥材來促進氣血運行,使中氣恢復,體內積滯消散,津液調和,全身發汗,外感邪氣自然解除。醫生如果不仔細診斷,只顧著用發散外邪的藥物,不探究其他兼有的邪氣,也不追問病因和病人的性格,隨意使用綜合療法,只會導致正氣虛弱,邪氣更加固結,這都是庸醫的過失。

(《本》)發熱怕冷,症狀類似傷寒的有五種情況。脈搏浮而緊,病人發熱怕冷,這是傷寒的症狀。脈搏浮而數,病人發熱怕冷,或者身體有疼痛的地方,這可能是要長癰癤。脈搏浮按下去反而澀,病人發熱怕冷,或者胸膈脹滿想嘔吐,這是飲食損傷造成的。脈搏浮而滑,病人發熱怕冷,或者頭暈想吐,這是風痰的症狀。脈搏浮而弦,病人發熱怕冷,或者想吃東西,這是要發展成瘧疾的徵兆。能夠辨別脈象,又能仔細觀察症狀,就不會誤診了。

(《海》)傷寒和雜病症狀相似,用藥不可混淆。傷寒的表症是發熱、怕熱、口渴,和雜病症狀相同,但如果同時有頭痛、身熱、眼睛痛、鼻子乾燥、睡不著覺等症狀,應該用白虎湯來治療,這是陽明經的疾病,屬於正陽陽明氣病,脈象洪大,一開始沒有實質性的病症。雜病的裡症也是發熱、怕熱、口渴,但如果有眼睛發紅的症狀,是內臟的疾病,是手太陰氣不足,不能掌控陽氣,應該用枸杞、生地、熟地等藥材來治療,脈象洪大,嚴重的話會吐血,一開始就有實質性的病症。

氣病在裡,誤用補血藥物沒有關係,因為可以安血、滋陰;血病在裡,誤用補氣藥物,比如白虎湯,就不行,會導致瀉肺、損傷陰氣。

(《垣》)辨別誤服白虎湯造成的變症。以前,西台的官員葛君瑞,二月份得了傷寒發熱,用白虎湯治療,結果病人臉色發黑像墨水一樣,原本的症狀消失了,脈象沉細,小便失禁。東垣一開始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後來診斷後說:這是立夏之前誤服了白虎湯,白虎湯藥性大寒,不是走經絡的藥物,只能寒涼臟腑,如果使用不當,就會損傷衛氣。原本的疾病隱藏在經絡之間,如果再用大熱的藥物去去除陰邪,就會引起其他疾病,這不是治療白虎湯引起的副作用的方法。應該用溫性的藥物來升發陽氣,運行經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