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六·心小腸部 (5)
卷之十六·心小腸部 (5)
1. 胎前虛煩
〔《大》〕,竹葉湯,治妊娠苦煩悶,名曰子煩。
防風,黃芩,麥冬(去心。各二兩),白茯苓(四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竹葉十數片,煎七分去渣,溫服之。
益母丸,治子煩似虛不得臥者。(即知母丸。但用棗肉為丸,以人參湯嚼下。方見日月數未足欲產門。)
治子煩口乾不得臥,用黃連去須,為細末,每服一錢,粥飲調下。
白話文:
【孕期煩躁】
根據《大》中的記載,有竹葉湯這一方劑,專門用來治療孕婦在懷孕期間感到的苦悶煩躁,這種情況也被稱爲"子煩"。
藥方包含:防風、黃芩、麥冬(要去掉心部分)各兩兩,以及白茯苓四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每次服用時取四錢,加入兩杯水,再放入十幾片竹葉一起煎煮至剩下七分量後,去除渣滓,趁溫熱時服用。
另外,益母丸也是用於治療子煩症狀,特別是那些煩躁到無法入睡的情況。(實際上就是知母丸,僅是用棗肉製成丸狀,以人參湯送服。具體方劑可以在“日月數未足欲產門”中找到。)
對於子煩伴隨口乾且難以入眠的情況,可使用去掉須的黃連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一錢,用粥水調勻後吞服。
2. 產後虛煩
〔《大》〕治產後余血不盡,奔心煩悶,生藕汁飲二升甚效。(竹瀝亦得。)
治產後余血攻心,或下血不止;心悶面青,冷氣欲絕。羊血一盞頓服。如不定,更服立效。
產後血虛氣煩。生地黃汁、清酒各一盞相和,煎一沸,分二服服之。
治產後虛煩。用蒲黃,以東流水和服方寸匕,極良。
治產後短氣欲絕,心中煩悶,,竹葉湯,。
竹葉(切細),麥門冬,小麥(各一升),甘草(一兩),生薑(二兩),大棗(十四個)
上切,以水一斗,煮竹葉、小麥至八升去渣,納余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虛悸加人參二兩,少氣力加糯米五合。
〔云〕產後虛煩不得眠,,芍藥梔豉湯,。
芍藥,當歸,梔子(各五錢),香豉(半合)
上如梔子豉湯修服。產後傷寒;便同下後變證。(此方雖云岐法,不若仲景酸棗湯穩當。)
〔《大》〕竹葉湯。(方見虛條。)
〔《經》〕治產後煩躁。禹餘糧一枚,狀如酸餡者,入地埋一半,四面緊築。用炭一秤,發頂火一斤煅,去火三分耗二為度,用濕沙土罨一宿;方取出,打去外面一重,只使里內細研,水淘澄五七度,將紙襯干,再研數千遍,用甘草煎湯調二錢匕,只一服立效。
〔仲〕,三物黃芩湯,婦人在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但煩者,此湯主之。(小柴胡湯方見傷寒。)
黃芩(一兩),苦參(二兩),乾地黃(四兩),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蟲。
婦人產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
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棗肉和丸彈子大。以飲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
白話文:
【產後虛煩】
-
針對產後餘血未完全排出,導致心慌煩悶的情況,可以飲用新鮮蓮藕榨出的汁液二升,效果非常顯著。(使用竹瀝也可以。)
-
若產後餘血上衝心臟,或是下血不止,出現心悶、面色蒼白,感到寒冷近乎昏厥的症狀,可服用一碗羊血,若症狀仍未改善,再次服用即會見效。
-
對於產後血虛而氣煩的情形,可將生地黃汁和清酒各一杯混合,煮沸後分成兩次服用。
-
治療產後虛弱煩悶,可用蒲黃,以東流的河水調和成一小勺的份量服用,效果極佳。
-
產後呼吸急促,似要斷氣,且心中煩悶,可用竹葉湯。
竹葉(切細)、麥門冬、小麥(各一升)、甘草(一兩)、生薑(二兩)、大棗(十四個)。將這些藥材切好,加入十鬥水,先煮竹葉、小麥至剩八升,去渣後,再放入剩下的藥材煮至剩三升,去渣後溫服。若感到虛弱心悸,可加人參二兩;若氣力不足,則可加糯米五合。
- 產後血虛氣煩,無法入眠,可用芍藥梔豉湯。
芍藥、當歸、梔子(各五錢)、香豉(半合)。服用方法同梔子豉湯。產後受寒,其後續症狀可參考此方。(雖然此方出自岐伯,但不如張仲景的酸棗湯來得穩妥。)
-
治療產後煩躁,可用禹餘糧一塊,形狀如酸餡,一半埋入土中,四周緊密夯實。用一秤重的炭,一斤的火,煅燒至三分之二耗損,然後用濕沙土覆蓋一夜,取出後去除外層,只留下內部,研磨成細粉,用水淘洗澄澱五到七次,用紙吸乾,再研磨數千遍,用甘草煎湯調和二錢,只需一次服用,即可立即見效。
-
張仲景的三物黃芩湯,婦女在分娩時,因暴露在外受風,導致四肢煩熱頭痛,可服用小柴胡湯。若頭不痛,只有煩悶感,則適用此湯。(小柴胡湯的配方可參照感冒部分。)
黃芩(一兩)、苦參(二兩)、乾地黃(四兩)。將這三種藥材,以八升水煮至剩二升,溫服一升,可能會大量吐出或排出蟲類。
- 婦女產後虛弱,情緒混亂,嘔吐,為了安撫情緒並增強氣力,可用竹皮大丸。
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將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粉末,用棗肉調和成彈珠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每日三次,夜晚兩次。若有熱象,可加倍使用白薇。若伴有喘息,可加柏實一分。
3. 躁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全文見診。丹溪治一女子,煩欲入井中,口渴心熱脈伏者,妙香丸下之愈,此乃火之躁也。)
陰盛發躁,名曰陰躁,欲坐井中,宜以熱藥治之。(成無己云:雖躁欲坐井中,但欲水不得入口是也。)
〔垣〕陰躁之極,欲坐井中,陽已先亡,醫猶不悟,復指為熱重,以寒藥投之,其死也何疑焉。況寒涼之劑入腹,周身之火得水則升走矣。
〔《活》〕霹靂散(方見煩躁。),診躁法(見煩躁。)
白話文:
【躁】
各種焦躁、狂亂的症狀,通常都與火氣過旺有關。(詳細診斷過程可參考相關資料。如丹溪曾治療一名女性患者,她感到極度煩躁,甚至想跳入井中,且伴有口渴、心煩、脈象隱藏的症狀,用妙香丸治療後病情得以改善,這就是因火氣旺盛導致的焦躁。)
若是體內陰氣過盛而引發的焦躁,被稱作「陰躁」,患者可能有想坐在井中的衝動,這種情況應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成無己指出:雖然患者焦躁到想坐在井中,但實際上卻無法飲水解渴。)
【李杲】當陰躁達到極點,患者渴望坐在井中時,這表示體內的陽氣已經衰弱,醫生若未察覺,反而誤以為是火氣過旺,使用寒涼藥物治療,病人的死亡風險將大大增加。更何況,寒涼藥物進入體內後,全身的火氣受到抑制,反而可能向上蒸騰。
【活人書】針對躁症的治療,可使用霹靂散(該處方詳見於治療煩躁的部分)。關於躁症的診斷方法,亦可參考治療煩躁的相關資料。
4. 懊憹
懊憹虛煩之劇者,治法並見虛煩門。成無己云.懊者懊惱之懊,憹者鬱悶之貌。即心中懊懊,惱惱煩煩,憹憹鬱郁然不舒暢,憤然無奈,比之煩悶而甚者,懊憹也。
白話文:
對於極度的焦慮不安和精神疲憊的情況,其治療方法可參照處理精神疲憊的相關章節。成無己曾解釋,'懊'指的是內心的煩惱,'憹'則是鬱悶的表現。就是說心裡一直有種煩躁感,心裡充滿了惱怒和煩惱,鬱悶得無法釋放,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憤怒,比起一般的煩悶,這種'懊憹'的情況更為嚴重。
5. 瞀悶
瞀悶亦虛煩之甚者,治法並與傷寒虛煩同。蓋瞀者,昏也;悶者,煩也。凡瞀而不悶者,名曰昏迷。悶而不瞀者,名曰虛煩。今曰瞀悶者,謂昏迷虛煩並病。許學士所謂懊憹終夕不得臥,心中無曉會處者是也。
運氣,瞀悶者屬內熱。經云:火鬱之發,民病瞀悶懊憹。又云:太陽司天之政,三之氣,寒氣行。民病心熱瞀悶,不治者死是也。
白話文:
「瞀悶」這症狀,其實就是極度的虛弱與煩躁,其治療方式與處理感冒後的虛煩情況相同。在這裡,「瞀」指的是精神混亂,而「悶」則是心煩意亂。若只是精神混亂卻未感到心煩,這種狀態稱為昏迷;反之,只有心煩意亂但精神清晰,這種情況叫做虛煩。而「瞀悶」,就是指昏迷與虛煩同時發生的病症。就像許學士所描述的,整晚無法安眠,心裡沒有任何頭緒,正是這種情況。
從運氣學說來看,出現「瞀悶」的症狀通常和體內熱氣過剩有關。古籍中提到,當火氣鬱結爆發時,人們便會出現瞀悶與心煩的症狀。又如經典中記載,當太陽主導天氣時,第三季節的寒冷氣候下,人們容易因心臟過熱導致瞀悶,若未能妥善治療,可能就會面臨死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