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四·陰陽臟腑部 (2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陰陽臟腑部 (20)

1. 診五臟虛實

《靈》肝氣虛則恐,實則怒(《本神論》)。肝實則兩脅下痛引少腹,善怒。虛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經文見《刺虛實法》)

〔《素》〕春脈太過,則令人善怒。忽忽眩冒而顛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胠滿。(《玉機真藏論》。背者肺之分野,肝木不及而肺金乘之,故胸痛引背)

〔《靈》〕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本神篇》)。心實則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髀間痛,兩臂內痛。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經文見《刺虛實法》)

〔《素》〕夏脈太過,則令人身熱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玉機真藏論》)

〔《靈》〕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腹脹,經溲不利(《本神篇》)。脾實則身重善飢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腳下痛。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經文見《刺虛實法》)

〔《素》〕脾脈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玉機真藏論》)

〔《靈》〕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本神篇》)。肺實則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經文見《刺虛實法》)。

〔《素》〕秋脈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玉機真藏論》)

〔《靈》〕腎氣虛則厥,實則脹(《本神篇》)。腎實則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經文見《刺虛實法》)

〔《素》〕:冬脈太過,則令人解㑊,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䏚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玉機真藏論》)

木不及,其病內舍胠脅,外在關節。火不及,其病內舍膺脅,外在經絡。土不及,其病內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金不及,其病內舍膺脅肩背,外在皮毛。水不及,其病內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踹膝。(《氣交變論》)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耎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玉機真藏論》)

〔《難》〕春脈弦,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十五難》)

〔《素》〕帝曰:夏脈如鉤,何如而鉤?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玉機真藏論》)

白話文:

診五臟虛實

  • 肝氣虛弱的人容易感到恐懼,肝氣過於旺盛的人則容易發怒。
  • 肝氣實證時,兩側脅肋下方會疼痛,並牽引至下腹部,容易發怒;肝氣虛證時,眼睛昏花看不清楚,耳朵聽不見聲音,容易感到恐懼,好像有人要抓捕自己一樣。
  • 春季脈象過於強盛,會使人容易發怒,頭暈目眩,甚至可能發癲;春季脈象不足,會使人胸痛牽引至背部,下方則兩側脅肋脹滿。(背部是肺所主,肝木不足,肺金便會乘虛而入,因此會胸痛牽引至背部)

  • 心氣虛弱的人容易感到悲傷,心氣過於旺盛的人則會不停地笑。
  • 心氣實證時,胸中會疼痛,脅肋下脹滿,甚至會連帶胸部、背部、肩膀、大腿、手臂內側都感到疼痛;心氣虛證時,胸腹脹大,脅肋下方和腰部會互相牽引而疼痛。
  • 夏季脈象過於強盛,會使人身體發熱、皮膚疼痛,甚至可能導致皮膚潰爛;夏季脈象不足,會使人心煩意亂,上會有咳嗽或吐痰,下則會排氣不止。

  • 脾氣虛弱的人會感到四肢無力,五臟不安;脾氣過於旺盛的人則會腹部脹滿,小便不暢。
  • 脾氣實證時,身體沉重、容易飢餓、肌肉萎縮、腳無法正常行走、容易抽搐、腳底疼痛;脾氣虛證時,腹部脹滿、腸鳴、腹瀉、消化不良。
  • 脾脈過於強盛,會使人四肢無力舉不起來;脾脈不足,會使人九竅不通,身體沉重僵硬。

  • 肺氣虛弱的人會鼻塞不通,呼吸短淺;肺氣過於旺盛的人則會喘息、胸悶、仰頭呼吸。
  • 肺氣實證時,會喘咳逆氣、肩背疼痛、出汗,甚至臀部、大腿、膝蓋、小腿、腳都感到疼痛;肺氣虛證時,呼吸短淺、無法順暢換氣、耳聾、咽喉乾燥。
  • 秋季脈象過於強盛,會使人氣逆而上,背部疼痛且悶悶不樂;秋季脈象不足,會使人喘息、呼吸短淺而咳嗽,上部會有咳血,下部則可以聽到病理性的聲音。

  • 腎氣虛弱的人會四肢冰冷,腎氣過於旺盛的人則會身體脹滿。
  • 腎氣實證時,腹部脹大、小腿腫脹、喘咳、身體沉重、睡覺容易出汗且怕風;腎氣虛證時,胸中疼痛,腹部大小腹都疼痛,感到冰冷,心情不愉快。
  • 冬季脈象過於強盛,會使人感到疲倦,脊椎疼痛且呼吸短淺,不喜歡說話;冬季脈象不足,會使人心神不定,好像飢餓一樣,胸中發涼,脊椎疼痛,小腹脹滿,小便異常。

五行不及

  • 木(肝)不足,疾病內在會影響脅肋,外在會影響關節。
  • 火(心)不足,疾病內在會影響胸脅,外在會影響經絡。
  • 土(脾)不足,疾病內在會影響心腹,外在會影響肌肉和四肢。
  • 金(肺)不足,疾病內在會影響胸脅肩背,外在會影響皮膚毛髮。
  • 水(腎)不足,疾病內在會影響腰脊骨髓,外在會影響關節凹陷和膝蓋。

脈象與病機

  • 黃帝問:春脈像琴弦一樣,怎樣才算是像琴弦?岐伯回答:春脈對應肝,屬東方木,是萬物開始生長的時節,所以脈象應柔弱、輕虛而滑,筆直而長,這才像琴弦;如果相反就表示有病。黃帝問:怎樣才算是相反?岐伯回答:脈象來時堅實有力,這就是太過,疾病在體表;脈象來時虛弱無力,這就是不及,疾病在體內。
  • 春脈像琴弦,相反則表示生病。那什麼是相反呢?脈象來時堅實有力,這就是太過,疾病在體表;脈象來時虛弱無力,這就是不及,疾病在體內。
  • 黃帝問:夏脈像鉤子一樣,怎樣才算是像鉤子?岐伯回答:夏脈對應心,屬南方火,是萬物茂盛生長的時節,所以脈象應來時強盛,去時衰弱,這才像鉤子;如果相反就表示有病。黃帝問:怎樣才算是相反?岐伯回答:脈象來時強盛,去時也強盛,這就是太過,疾病在體表;脈象來時不夠強盛,去時反而強盛,這就是不及,疾病在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