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六·心小腸部 (3)
卷之十六·心小腸部 (3)
1. 胸痛胸滿
經云: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又云:仲夏善病胸脅,此則胸脅痛屬心,故入心部。
肝虛則胸痛引背脅,肝實則胸痛不轉側,喜太息,肝著則常欲蹈壓其胸。經云:春脈如弦,其氣不實而微,此謂不及,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脹滿。此肝虛而其脈症見於春如此也。
〔仲〕肝中寒者,兩臂不舉,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轉側,食則吐而出汗也。肝著,其人常欲踏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主之。(方未考。《金匱》婦人門有旋覆花湯方或云是此。)
〔《素》〕陽明所謂胸痛短氣者,水氣在臟腑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
白話文:
古籍記載,夏季南風盛行,容易導致心臟病變,症狀會表現在胸脅部位。仲夏時節,人們容易患上胸脅疼痛,這是因為胸脅痛與心臟相關,所以屬於心臟疾病。
肝臟虛弱会导致胸痛并蔓延至背部和肋骨,而肝臟實熱則会导致胸痛且无法翻身,患者还会经常叹气。如果肝臟氣滞,患者会经常想要压住自己的胸部。古籍也提到,春季脉象如弦,气虚无力,这代表着身体虚弱,会导致胸痛并蔓延至背部,同时伴随两侧肋骨胀满。这正是肝脏虚弱在春季的表现。
肝脏寒凉会导致两臂无力、舌根干燥、经常叹气、胸痛且无法翻身,进食后会呕吐并出汗。肝脏氣滞的人,经常想要踩踏自己的胸口,在症状初期只会想要喝热水,服用旋覆花汤可以治疗。
《素问》中提到,阳明经络的胸痛短气症状,是由于体内积聚了水气,水气属于阴气,阴气滞留在体内,就会导致胸痛和气短。
〔《仲》〕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者,宜以,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栝蔞實(一個,搗),薤白(半升),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栝蔞薤白半夏湯,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方見心痛門。)
胸痹,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枳實薤白桂枝
白話文:
胸部疼痛的病症,會喘不過氣,咳嗽痰多,胸背疼痛,呼吸短促,手腕寸口脈搏沉而慢,關脈微弱緊數,應該用栝蔞薤白白酒湯治療。
材料:栝蔞實一個,搗碎;薤白半升;白酒七升。
方法:將以上三味藥材一起煮,取二升,分為兩次,溫熱服用。
栝蔞薤白半夏湯用於治療胸部疼痛無法平臥,心痛徹背的病症。
胸部疼痛,心中痞塞,氣滯結在胸部,胸部飽脹,脅肋下疼痛牽連心臟,枳實薤白桂枝湯或人參湯可以治療。
藥材:枳實、薤白、桂枝。
枳實(四枚),厚朴(四兩),薤白(半升),桂枝(一兩),栝蔞實(一個,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厚朴、枳實取二升,去渣,納諸藥煮數沸,分溫作三服。
人參湯
白朮,人參,甘草,乾薑(各二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孫主簿季述之母患胸中痞急,不得喘息,按之則痛,脈數且澀,曰胸痹也。因與仲景三物小陷胸湯,一劑知,二劑愈。(方見傷寒。)
白話文:
枳實四枚、厚朴四兩、薤白半升、桂枝一兩、栝蔞實一個(搗碎),以上五味,用五升水,先煮厚朴、枳實,煮至剩二升,去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沸數次,分三次溫服。
另外,白朮、人參、甘草、乾薑各二兩,用八升水煮至三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孫主簿季述之的母親患有胸中痞急,呼吸困難,按壓時疼痛,脈搏數且澀,這是胸痹。於是醫生給她用了仲景的三物小陷胸湯,一劑見效,兩劑痊癒。
〔仲〕支飲胸滿者,,枳樸大黃湯,主之。
厚朴(一兩),大黃(六兩),枳實(四枚)
上三味,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脈》〕寸口脈沉,胸中引脅痛,胸中有水氣,宜澤漆湯,及刺巨闕瀉之。(澤漆湯,仲景方也,見咳門。)
〔杜壬〕治胸脅痛徹背,心腹痞滿,氣不得通,及治痰咳。大栝蔞去穰取子,熟炒連皮研,和麵糊為丸,如桐子大,米飲下五十丸。
〔《鬥》〕治胸腹壅滯,去痰開胃。用半夏洗淨焙乾,搗羅為末,生薑自然汁,和為餅子,用濕紙裹,於慢火中煨令香熟,水一盞,用餅子一塊如彈丸大,入鹽半錢,煎取一盞溫服,能去胸膈壅逆,大壓痰毒,及治酒食所傷,其功效大矣。
白話文:
如果胸部積水、胸悶,可以用枳實、厚朴和大黃煮水喝,能有效改善症狀。具體方法是將厚朴一兩、大黃六兩、枳實四枚,加水五升煮到剩下二升,分次溫熱服用。
另外,如果脈象沉緊,胸部疼痛牽連到肋骨,胸腔有積水,可以用澤漆湯治療,並且在巨闕穴針刺放血。
杜壬醫師治療胸脅疼痛穿透背部,心腹脹滿,呼吸不暢,以及痰咳,用的是大栝蔞去皮核,炒熟研磨成粉,混合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用米湯送服,每次五十丸。
《鬥》書中記載,治療胸腹脹滿、痰多、食慾不振,可以用半夏洗淨烘乾,研磨成粉,用生薑汁混合做成餅子,以濕紙包裹,用慢火烤至香熟,再用一碗水加入餅子一小塊(如彈丸大小)和半錢鹽,煎煮後溫熱服用,能有效去除胸膈壅塞,化解痰毒,並且可以治療因飲食不當造成的損傷,功效顯著。
〔丹〕鄭仲遊年二十有三,鬲有一點相引痛,吸氣皮覺急。
滑石(一兩),桃仁(半兩),枳殼(一兩,炒),黃連(半兩,炒),甘草(炙,二錢)
上為細末,每錢半,以蘿蔔根自然汁研,煎熟飲之,一日五六次。
仲本年二十七,因吃熱補藥,又妄自學吐納,以致氣亂血熱,嗽血消瘦,遂與行倒倉法。今嗽血消瘦已除,因吃炒豆米,膈間有一點氣梗痛,似有一條絲垂映在腰,與小腹亦痛,大率偏在左邊,此肝部有惡血行未盡也。
白話文:
鄭仲二十三歲時,胸口有一點牽引疼痛,吸氣時皮膚感覺緊繃。醫生開了滑石、桃仁、枳殼(炒)、黃連(炒)、甘草(炙)各一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蘿蔔根汁調服,一天服用五到六次。
鄭仲二十七歲時,因為吃過熱補藥,又自己練習吐納,導致氣亂血熱,咳嗽吐血,身體消瘦,因此做了「行倒倉」的治療。現在咳嗽吐血和消瘦都好了,但因為吃了炒豆米,胸口有一點氣梗疼痛,感覺像有一條絲線垂到腰部,小腹也痛,主要集中在左側,這是肝部有惡血尚未完全排出導致的。
滑石(一兩),黃丹(三錢,炒),枳殼(一兩,炒),黃連(五錢),生甘草(二錢),紅花(一錢),柴胡(五錢),桃仁(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半,以蘿蔔自然汁,煎沸服之。
〔垣〕,上清散,清利頭目,寬快胸中,不利者悉利於表。
黃耆(三錢),甘草(二錢),人參(三錢),葛根(一錢半),防風根(一錢),蔓荊子(半錢),
白話文:
將滑石一兩、黃丹三錢(炒)、枳殼一兩(炒)、黃連五錢、生甘草二錢、紅花一錢、柴胡五錢、桃仁二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半,用蘿蔔汁煎沸後服用。此方名為上清散,具有清利頭目、寬快胸中之效,對於不利者,可使之順利排泄。另可加入黃耆三錢、甘草二錢、人參三錢、葛根一錢半、防風根一錢、蔓荊子半錢。
上㕮咀,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臨臥溫服,以夾衣蓋覆面首不語,須臾汗出為效。未服藥,預一日不語,如服藥畢,亦一日不語。
運氣,胸痛有二:
其一,火邪助心。經云:歲火太過,甚則胸中痛,脅支滿,脅痛,膺背肩胛兩臂內痛是也。
其二,金邪傷肝。經云:歲金太過,民病胸痛引背,兩脅滿,且痛引少腹。又云:歲土不及,風乃大行,民病體重腹痛,金復則胸脅暴痛,引少腹者是也。
《內經》灸刺胸痛有四:
其一,取心。經云:心痛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臂肩胛間痛,兩肩臂內痛,實則胸腹大,脅下腰子相引而痛,取其經少陰太陽舌下血者。其變病,刺郄中血者是也。
白話文:
服用藥物時,將藥分成兩份,每份用一碗半水煎煮,直到剩下半碗,去掉藥渣,臨睡前溫熱服用。服用後要蓋好衣服,頭臉部位不要說話,很快就會出汗,這就是藥效。在服用藥物之前一天,要保持沉默,服用藥物後也要保持一天沉默。
胸痛的病因有兩種:
第一種是由於火邪影響心臟。經典中記載:如果當年火氣過盛,就會導致胸痛、肋骨兩側脹滿、肋骨疼痛、胸骨、背部、肩胛骨以及兩臂內側疼痛。
第二種是由於金邪損傷肝臟。經典中記載:如果當年金氣過盛,就會導致胸痛引發背部疼痛,肋骨兩側脹滿並且疼痛,同時還痛到小腹。經典中還記載:如果當年土氣不足,風氣就會盛行,就會導致身體沉重、腹痛。如果金氣復發,就會導致胸部、肋骨突然疼痛,並且痛到小腹。
《黃帝內經》中記載了用灸法和針刺治療胸痛的四種方法:
第一種是針對心臟。經典中記載:心痛會導致胸部疼痛、肋骨兩側脹滿、肋骨下方疼痛、胸骨、手臂、肩胛骨之間疼痛,兩肩手臂內側疼痛。如果病情嚴重,就會導致胸腹部脹大,肋骨下方、腰部、腎臟部位連接在一起疼痛。這種情況下,需要取少陰經、太陽經舌下部位的血液。如果病情變化,則需要刺郄中部位的血液。
其二,取腎。經云:腎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按刺法不分補瀉,但言取血。王注謂先去血脈,後調虛實也。
其三,取膽。經云:膽足少陽脈,所生病者,胸脅肋髁膝外皆痛,詳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
其四,取筋。經云:手心主之筋,其病當取過者。又轉筋前及胸痛息賁,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又足太陽之筋,足少陽之筋,痛皆引胸痛。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也。
灸刺胸滿有三法:
其一,取氣海。經云:膻中者,氣之海,其輸上在手柱骨之上下,前在於人迎。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悗息,面赤,審守其輸,而調其虛實,無犯其害是也。(手柱骨,滑伯仁謂肩胛上際會處是穴也。)
白話文:
第二,取腎。經書說:腎虛會導致胸痛、腹部疼痛,要取少陰、太陽經脈的血液,針刺方法不分補瀉,只說取血。王注說,先放血,再調和虛實。
第三,取膽。經書說:膽足少陽脈,所生疾病會導致胸脅、肋骨、膝蓋外側疼痛,要根據實證、虛證、熱證、寒證、陷下症狀來取穴。
第四,取筋。經書說:手心主筋,筋病要取過穴。又轉筋之前,或胸痛喘息,要使用燔針劫刺法,以知覺為準,以疼痛為度。另外,足太陽之筋,足少陽之筋,疼痛都連著胸痛。治療方法也是用燔針劫刺法,以知覺為準,以疼痛為度。
灸刺胸滿有三種方法:
第一,取氣海。經書說:膻中是氣之海,它的輸穴在上連手柱骨上下,前面在人迎穴。氣海過剩者,會氣滿、胸悶、面紅,要仔細找准輸穴,調和虛實,避免傷害。 (手柱骨,滑伯仁說是指肩胛骨上端交界處。)
其二,取肝。經云:肝足厥陰脈,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詳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
其三,取胃。經云:厥逆腹滿,面腫唇漯漯然,暴言難,甚則不能言,取足陽明是也。
〔《集》〕胸脅痛不堪:期門(四分),章門(六分,灸七壯至七七壯),行間,丘墟,湧泉
〔東〕又法:期門(沿皮二寸),支溝,膽俞(沿皮一寸五分)
〔《甲》〕胸滿痛,璇璣主之。胸脅搘滿,痛引胸中,華蓋主之。胸脅搘滿,痹痛骨疼,飲食不下,嘔逆上氣煩心,紫宮主之。胸中滿,不得息,脅痛骨疼,喘逆上氣,嘔吐煩心,玉堂主之。胸脅背相引痛,心下胸中,嘔吐,多睡,飲食不下,幽門主之。胸脅搘滿,痛引膺,不得息,悶亂煩滿,不得飲食,靈墟主之。
白話文:
第二,取肝。經書上說:肝足厥陰經脈,所生病者,會有胸部滿悶、嘔吐、腹瀉、陰囊腫痛、遺尿、小便閉塞等症狀,詳細情況需要根據病情判斷是盛熱、虛寒、下陷等情況,再決定取穴位置。
第三,取胃。經書上說:厥逆腹滿、臉部腫脹、嘴唇顫抖、說話急促困難,嚴重時甚至不能說話,取足陽明經脈的穴位即可。
另外,針對胸脅疼痛,可以取期門(四分)、章門(六分,灸七壯至七七壯)、行間、丘墟、湧泉等穴位。
還有其他方法:期門(沿皮二寸)、支溝、膽俞(沿皮一寸五分)。
針對胸滿痛,可以用璇璣穴;胸脅脹滿,疼痛引至胸中,可以用華蓋穴;胸脅脹滿,痹痛骨疼,飲食不佳,嘔吐上氣煩躁,可以用紫宮穴;胸中滿悶,呼吸不暢,脅痛骨疼,喘逆上氣,嘔吐煩躁,可以用玉堂穴;胸脅背部相連疼痛,心下胸中,嘔吐,嗜睡,飲食不佳,可以用幽門穴;胸脅脹滿,疼痛引至膺部,呼吸不暢,悶亂煩躁,不能飲食,可以用靈墟穴。
胸脅搘滿,劫引背痛,臥不得轉側,胸鄉主之。大氣不得息,息即胸脅中痛,實則其身盡寒,虛則百節盡縱,大包主之。胸滿善太息,胸中膨膨然,丘墟主之。(《千金》云:胸背急。)胸中痛,天容主之。胸脅搘滿,勞宮主之。胸痹引背,時寒,間使主之。胸滿不得息,頸頷腫,陽谷主之。
(《千金》雲陽溪。)胸脅搘滿,膈塞,飲食不下,嘔吐食後還出,中庭主之。胸脅搘滿,瘛瘲,引臍腹痛,短氣煩滿,巨闕主之。胸脅搘滿,不得息,咳逆,乳癰,灑淅惡寒,神封主之。胸脅搘滿,膈逆不通,呼吸少氣,喘息不得舉臂,步廊主之。胸脅搘滿,惡聞人聲與木音,巨虛上廉主之。
白話文:
胸部和脅肋部位感到脹滿,疼痛傳到背部,躺下也無法翻身,胸鄉穴可以治療。呼吸困難,一吸氣就胸部和脅肋部位疼痛,這是實證,全身冰冷;虛證則全身關節鬆軟無力,大包穴可以治療。胸部脹滿,喜歡嘆氣,胸腔內有膨脹感,丘墟穴可以治療。胸部疼痛,天容穴可以治療。胸部和脅肋部位脹滿,勞宮穴可以治療。胸部疼痛牽連到背部,時而發冷,間使穴可以治療。胸部脹滿呼吸困難,脖子和下巴腫脹,陽谷穴可以治療。胸部和脅肋部位脹滿,隔膜阻塞,吃不下飯,吃完就吐出來,中庭穴可以治療。胸部和脅肋部位脹滿,發狂,疼痛牽連到肚臍和腹部,呼吸短促,胸悶,巨闕穴可以治療。胸部和脅肋部位脹滿,呼吸困難,咳嗽,乳房腫痛,發冷,神封穴可以治療。胸部和脅肋部位脹滿,隔膜阻塞不通,呼吸微弱,喘不過氣,舉不起手臂,步廊穴可以治療。胸部和脅肋部位脹滿,討厭聽人說話和木頭的聲音,巨虛上廉穴可以治療。
胸下滿痛,膺腫,乳根主之。胸脅搘滿,喘逆上氣,呼吸喘息,不知食味,氣戶主之。胸脅脹,腸鳴切痛,太白主之。
〔《撮》〕胸滿血膨:期門(一分,沿皮向外一寸五分,瀉。)
〔《甲》〕傷食,脅下滿,不能展轉反側,目青而嘔,期門主之。暴脹胸脅搘滿,足寒大便難,面唇白,時時嘔血,太衝主之。胸中暴滿,不得眠,輒筋主之。胸脅搘滿,寒如風吹狀,俠谿主之。胸脅搘滿,頭痛,項內寒熱,外丘主之。多臥善唾,胸滿腸鳴,三間主之。
〔仲〕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白色粗理者肺大,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全文見診,下同。)
脅偏疏者肺偏傾,肺偏傾則胸偏痛。
白話文:
胸口下方疼痛、胸部腫脹,乳根穴主治。胸脅部脹滿,呼吸急促逆上,喘不過氣,食不知味,氣戶穴主治。胸脅部脹痛,腸鳴腹痛,太白穴主治。胸部脹滿,血氣上湧,期門穴(距乳頭下一寸五分,向外一寸五分,瀉法)主治。傷食導致脅下脹滿,翻身困難,眼白泛青,嘔吐,期門穴主治。突然胸脅脹滿,腳寒便秘,面唇蒼白,偶爾吐血,太衝穴主治。胸口突然脹滿,無法入睡,輒筋穴主治。胸脅脹滿,寒涼如風吹,俠谿穴主治。胸脅脹滿,頭痛,頸部寒熱,外丘穴主治。喜歡躺臥,容易流口水,胸部脹滿腸鳴,三間穴主治。脈象應該取其過與不及,陽微陰弦,就會導致胸痹疼痛。這是因為身體極度虛弱。現在陽虛症狀表現於上焦,因此胸痹心痛,是因為陰弦的緣故。白色、粗糙的脈象代表肺氣過盛,肺氣盛則容易口渴,容易患胸痹。脅骨偏疏則代表肺氣偏虛,肺氣偏虛則胸部容易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