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傷寒部 (2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傷寒部 (21)

1. 太陽病發熱續法

予曰:此氣欲利而血未應也,於前藥內去附子加當歸以和血,因有熱,加人參一錢半,服三十帖而安。

〔海〕黃耆湯治傷寒兩感,拘急,三焦氣虛,自汗,及手足汗出,或手背偏多,或肢體振搖,腰腿沉重,面赤目紅,但欲睡眠,頭面壯熱,兩脅熱甚,手足自溫,兩手心熱,自利不渴,大便或難或如常度,或口乾咽燥,或渴欲飲湯不欲飲水,或少欲飲水,嘔噦間作,心下滿悶,腹中疼痛,或時喜笑,或時悲哭,或時太息,或時語言錯亂,疑作譫言狂語者非也,神不守舍耳。始得病於寤寐之間,或恐悸,頭項不甚痛,行步只如舊,此陰盛陽虛之故也。

兩手脈浮沉不一,或左或右,往來不定,有沉澀弱微弦五種陰脈形狀,按之全無力,浮之損小,沉之亦損小,皆陰脈也,宜先緩而後急,緩宜用黃耆湯。

黃耆湯方

人參,生薑,黃芩,白茯苓,白朮,白芍藥(各一兩),甘草(七錢),

嘔者加藿香、陳皮(各五錢,)甚者加乾薑(炮一錢。)

上㕮咀,水煎,量症加減多少用之。如大便秘結者,調中丸主之。

調中丸方

人參,白朮,白茯苓,乾薑,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丸,或五丸,每服一二丸,水少許煎服。若病急者,黃耆湯每服加乾薑一錢,大便結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

人參,白朮,乾薑(炮,恐熱,以生薑代之),甘草(炙)

上等分為末,煉蜜丸,每兩作五丸,白湯化下,先緩後急也。若尤急者,無汗宜附子乾薑甘草湯。若自汗者,宜白朮附子甘草湯。量脈症可於四逆湯,或真武湯,或通脈四逆湯選用之。

〔垣〕馮內翰侄櫟年十六,病傷寒,目赤而煩渴,脈七八至,醫欲承氣湯下之,已煮熟矣。偶東垣從外來,馮告之故。東垣切脈大駭曰:幾殺此兒,彼以脈數為熱,今脈七至,是極熱也,殊不知至真要大論云:病有脈從而病反者何?岐伯對曰:脈至而從,按之不鼓,諸陽脈皆然。此陰盛格陽於外,非熱也。

取姜附來,吾以熱因寒用之法治之。治藥未就,而病者爪甲已青,頓服八兩,汗漸出而愈。

上七法,補兼發散,隨所見症加姜附,甚者熟附,微者乾薑,又甚者姜附兼施,皆反治法也。

〔丹〕盛孺人年四十歲,外冷內熱,身疼頭痛,倦怠,脈虛微澀。

川芎,柴胡,芍藥(各半兩),羌活,黃柏(各二錢,炒),南星(一錢),甘草(炙,三分),

上分兩帖,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沈材妻年五十餘,滿身骨節痛,半日以後發熱,黃昏至半夜卻退。

蒼朮,陳皮,羌活(各一錢),白朮(錢半),木通,炒柏,通草(各五分),

上㕮咀,水煎溫服。

丁親家於久瘧後,暑月涉水,又勞苦,腿𤺌痛,漸漸渾身痛,脅亦痛,發熱,脈卻澀,不甚數。予曰:此勞倦乏力。治用

白話文:

我說:這是因為身體的氣想要疏通,但血液循環還沒跟上。所以在之前的藥方中,去除附子,加入當歸來調和血液。因為有發熱的症狀,再加入人參一錢半。服用三十帖後就痊癒了。

黃耆湯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感冒,出現身體拘束僵硬,三焦之氣虛弱,自發性流汗,以及手腳出汗,或是手背出汗較多,或是肢體顫抖,腰腿沉重,臉色發紅,眼睛充血,只想睡覺,頭部和臉部發熱嚴重,兩脅發熱厲害,手腳卻是溫熱的,兩手掌心發熱,腹瀉但不口渴,大便有時困難有時正常,有時口乾咽燥,有時想喝湯卻不想喝水,有時稍微想喝點水,嘔吐偶爾發作,胸口滿悶,腹部疼痛,有時喜笑,有時悲哭,有時嘆息,有時說話錯亂,懷疑是說胡話或發狂,其實不是,只是精神恍惚而已。剛開始發病時,是在似睡非睡之間,有時會感到心悸,頭和脖子不是特別痛,走路跟平常一樣,這是陰氣旺盛而陽氣虛弱的緣故。

兩手的脈搏浮沉不定,有時左手有時右手,來回不穩定,脈象呈現沉、澀、弱、微、弦五種陰脈的形態,按下去完全無力,浮起來脈象很小,沉下去脈象也很小,這些都是陰脈的表現。治療時應該先緩和後加強,緩和時宜用黃耆湯。

黃耆湯的藥方如下:

人參、生薑、黃芩、白茯苓、白朮、白芍藥(各一兩),甘草(七錢)。

如果出現嘔吐,加入藿香、陳皮(各五錢);嘔吐嚴重,則加入乾薑(炮製過的一錢)。

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依照病情輕重增減藥量。如果大便秘結,用調中丸來治療。

調中丸的藥方如下:

人參、白朮、白茯苓、乾薑、甘草(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調製成丸,每兩藥粉製作成十丸或五丸,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用少許水煎服。如果病情緊急,黃耆湯每服加入乾薑一錢;如果大便秘結,用理中丸來治療。

理中丸的藥方如下:

人參、白朮、乾薑(炮製過,因為怕藥性太熱,所以用生薑代替)、甘草(炙烤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等分藥粉,用蜂蜜調製成丸,每兩藥粉製作成五丸,用開水化開服用,也是先緩和後加強。如果病情特別緊急,沒有出汗的情況,就用附子乾薑甘草湯;如果有自發性流汗,就用白朮附子甘草湯。可以根據脈象和症狀,選用四逆湯、真武湯或通脈四逆湯來治療。

馮內翰的姪子櫟,十六歲,得了傷寒,眼睛發紅而且感到煩躁口渴,脈搏跳動七八次,醫生想要用承氣湯來通便瀉熱,藥都煮好了。剛好東垣從外面回來,馮把情況告訴了他。東垣把脈後大驚說:差點害死這個孩子!他們把脈搏跳動快速當作是熱,現在脈搏跳動七次,這是極熱的表現啊!卻不知道《至真要大論》中說:有種情況是脈象表現出來的病情與實際病情相反,這是怎麼回事?岐伯回答說:脈象跳動快速,但按下去卻沒有力量,這是陽虛的脈象。這是因為體內陰氣過盛,把虛弱的陽氣逼到體外,這不是真的熱。

取來薑和附子,我要用「熱因寒用」的方法來治療。藥還沒準備好,病人指甲就已經發青了,立刻服用了八兩藥,汗漸漸流出來就好了。

以上七種方法,都是以補益為主兼顧發散,根據所看到的症狀,加入薑和附子,病情嚴重的就用熟附子,輕微的就用乾薑,更嚴重的就薑和附子同時使用,這些都是反治法。

盛孺人四十歲,出現外表寒冷內裡發熱,身體疼痛頭痛,疲倦無力,脈象虛弱細微而且澀滯。

用川芎、柴胡、芍藥(各半兩),羌活、黃柏(各二錢,炒過),南星(一錢),甘草(炙過,三分)。

以上藥材分成兩帖,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熱服用。

沈材的妻子五十多歲,全身骨節疼痛,半天後開始發熱,從黃昏到半夜卻又退燒。

用蒼朮、陳皮、羌活(各一錢),白朮(一錢半),木通、炒過的黃柏、通草(各五分)。

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溫服。

丁親家在患了很久的瘧疾後,在炎熱的夏天涉水,又勞累過度,腿部疼痛,漸漸地全身都痛,連脅肋也痛,還發燒,脈象卻是澀滯,不是很快速。我說:這是因為勞累過度導致氣力不足。治療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