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傷寒部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傷寒部 (14)

1. 太陽病

上中風脈當浮緩,今反浮緊緩者,大青龍症也。

〔《活》〕發熱惡風,煩躁,手足溫,為中風候;脈浮緊,為傷寒脈,是中風見寒脈也。寒多熱少,不煩躁,手足微厥,為傷寒候;脈浮緩為中風脈,是傷寒見風脈也。蓋脈似桂枝反無汗,病似麻黃反煩躁是也。

許學士云:仲景治傷寒,一則桂枝,二則麻黃,三則青龍。桂枝治中風,麻黃治傷寒,青龍治中風見寒脈,傷寒見風脈,三者如鼎立,人皆能言之,而不曉前人處方用藥之意,故醫遂多不用,無足怪也。且脈緩而浮者,中風也,故嗇嗇惡風,淅淅惡寒,翕翕發熱,仲景以桂枝對之。

脈浮緊而澀者,傷寒也.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寒無汗而喘,仲景以麻黃對之。至於中風脈浮緊,傷寒脈浮緩,仲景皆以青龍對之。何也?予嘗深究三旨,若症候與脈相對,無不應手而愈。何以言之?風傷衛,衛,氣也。寒傷榮,榮,血也。榮行脈中,衛行脈外。

風傷衛,則風邪干陽,陽氣不固,發越而為汗,是以自汗是表虛,故仲景用桂枝以發其邪,芍藥以和其血。蓋中風則病在脈之外,其病稍輕,雖同曰發汗,特解肌之藥耳。故仲景於桂枝症云:令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不可如水淋漓,病必不除,是知中風不可大發汗,汗過則反動榮血,邪氣乘虛襲之,故病不除也。寒傷榮,則寒邪入陰血,而榮行脈中者也。

寒邪居脈中,非特榮受病,邪自內作,則並與備氣犯之,久之浸淫及骨,是以汗不出而熱,齒乾而煩冤,仲景以麻黃髮其汗,又以桂枝、甘草助其發散,欲滌除內外之邪,榮衛之病爾。大抵二藥皆發汗,以桂枝則發其衛之邪,麻黃並榮與衛治之,亦自有淺深也。何以驗之?仲景桂枝第十九症云:病當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又四十七症云:發熱汗出,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者。

欲救邪風,宜桂枝湯。是知中風汗出者,榮和而衛不和。又第一卷云: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衛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是知傷寒浮緊者,榮衛俱病也,麻黃湯中並用桂枝,此仲景之言也。至於青龍,雖治傷風見寒脈,傷寒見風脈之病,然仲景又云: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厥逆,便有筋惕肉瞤之症。故青龍一症,尤難用藥,須是形症諦當,然後可行。

故王實夫症,止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治之,蓋慎之也。

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桂枝加葛根湯方

桂枝,葛根(各二兩),芍藥,甘草(各一兩),生薑(一兩半),大棗(六枚),

白話文:

太陽病

如果中風的脈象應該是浮而和緩,現在反而變成浮而緊而且帶有緩象,這是大青龍湯證。

《活人書》說,發燒、怕風、煩躁、手腳溫熱,這是中風的症狀;脈象浮而緊,這是傷寒的脈象,這就是中風卻出現傷寒的脈象。如果怕冷多於發熱、不煩躁、手腳稍微冰冷,這是傷寒的症狀;脈象浮而緩,這是中風的脈象,這就是傷寒卻出現中風的脈象。大致來說,脈象像桂枝證卻沒有汗,病情像麻黃證卻反而煩躁,就是這種情況。

許學士說,張仲景治療傷寒,第一用桂枝湯,第二用麻黃湯,第三用青龍湯。桂枝湯治療中風,麻黃湯治療傷寒,青龍湯治療中風卻見到傷寒脈象,或傷寒卻見到中風脈象,這三者就像鼎足而立,大家都能說出來,卻不了解前人處方用藥的用意,所以醫生大多不用這些藥,這也不足為奇。脈象緩而浮,是中風的脈象,所以會稍微怕風,稍微怕冷,身體發熱,張仲景用桂枝湯來治療。

脈象浮緊而澀,是傷寒的脈象,所以會頭痛發燒,身體疼痛,腰痛,骨節疼痛,怕冷不出汗而且喘,張仲景用麻黃湯來治療。至於中風脈象出現浮緊,傷寒脈象出現浮緩,張仲景都用青龍湯來治療。為什麼呢?我曾經深入研究這三種情況,如果症狀和脈象相符合,沒有不應手而治癒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風邪侵犯衛氣,衛氣屬於陽氣;寒邪侵犯榮血,榮血屬於陰血。榮血在脈中運行,衛氣在脈外運行。

風邪侵犯衛氣,風邪干擾陽氣,陽氣不能固守,就發散而變成汗,所以自汗是表虛的現象,因此張仲景用桂枝湯來發散邪氣,用芍藥來調和血。中風的病邪在脈之外,病情比較輕,雖然都叫做發汗,但桂枝湯只是解肌的藥而已。所以張仲景在桂枝湯證中說:要讓全身微微出汗,像有汗的樣子,不能出汗像水淋漓一樣,病一定不會好,這表示中風不可以大發汗,出汗過多反而會擾動榮血,邪氣會趁虛侵襲,所以病不會好。寒邪侵犯榮血,寒邪進入陰血,而榮血在脈中運行。

寒邪在脈中,不只是榮血生病,邪氣從內部發作,連帶會侵犯衛氣,久了就會浸淫到骨頭,所以會不出汗而發熱,口乾煩躁,張仲景用麻黃湯來發汗,又用桂枝、甘草來幫助發散,想要清除內外的邪氣,治療榮衛的疾病。大致上來說,這兩種藥都是發汗,桂枝湯是發散衛氣的邪氣,麻黃湯是同時治療榮血和衛氣的邪氣,兩者在治療的深淺上自有不同。如何驗證呢?張仲景在桂枝湯的第十九條說:病應該自己出汗,這是榮氣調和,榮氣調和的人,外面的衛氣就不和諧,因為衛氣沒有和榮氣一起調和,因為榮血在脈中運行,衛氣在脈外運行,重新發汗,榮衛調和就會好,應該用桂枝湯。又在第四十七條說:發燒出汗,這是榮氣虛弱衛氣強盛,所以會出汗。

想要治療邪風,應該用桂枝湯。由此可知,中風出汗的人,是榮氣調和而衛氣不調和。又在第一卷中說:寸口脈浮而緊,浮是風邪,緊是寒邪,風邪傷衛,寒邪傷榮,榮衛都生病,骨節煩疼,應該發汗。由此可知,傷寒脈浮而緊,是榮衛都生病,麻黃湯中同時使用桂枝,這是張仲景說的。至於青龍湯,雖然是治療中風卻見到傷寒脈象,或是傷寒卻見到中風脈象的病,但張仲景又說:出汗怕風的人,不可以服用,服用會導致手腳冰冷,甚至出現筋肉抽動的症狀。所以青龍湯這種藥,尤其難以使用,必須是症狀和脈象都符合,然後才能使用。

所以王實夫的病,只用桂枝湯和麻黃湯各一半的藥方來治療,這是因為他很謹慎。

太陽病,脖子和背部僵硬,反而出汗怕風,應該用桂枝加葛根湯來治療。

桂枝加葛根湯方

桂枝、葛根(各二兩)、芍藥、甘草(各一兩)、生薑(一兩半)、大棗(六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