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傷寒部 (11)
卷之三十·傷寒部 (11)
1. 續傷寒通論
太陽咽乾,鼻衄淋漓,小便不利,皆不當汗。已經發汗,不得重發。如無以上忌症,雖經發汗,邪氣未盡,亦當重發之。當汗不汗則生黃,其症為風寒所傷,陽氣下陷入內,而與寒水上行於經絡之間,本當發汗以徹其邪,醫失汗之,故生黃也,脾主肌肉,四肢寒濕,與內熱相合,故生黃也。
不當汗而汗,為蓄血之症,燥火也,當益津液為上,而反汗以亡之,其毒擾陽之極則侵陰也,故燥血蓄於胸中也。當汗而發汗過多,腠理開泄,汗漏不止,故四肢急,難以屈伸也。
〔《云》〕非陽明之本病,不可下。陽明本病,胃家實故也。非痞滿燥實,不可下。非潮熱發渴,不可下。非罵詈親疏,不可下。非脈沉數,不可下。非棄衣而走,登高而歌,如見鬼狀,不可下。
〔活〕脈浮者,不可下。脈虛者,不可下。惡寒者,不可下。嘔吐者,不可下。不轉矢氣者,不可下。(轉矢氣者,下泄也。)小便清者,不可下。大便堅,小便數,不可用承氣湯攻之。(乃脾約丸症也。)大便硬,小便少者,未可攻。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不可下。(宜用蜜煎導之。)
〔云〕非往來寒熱者,不可和。非脅肋急痛者,不可和。非胸滿而嘔者,不可和。
〔海〕太陽傳陽明,其中或有下症,陽明症反退而無熱,與不渴,卻顯少陽症,是知可解也。太陽症知可解者,為頭不痛,項不強,肢節不痛,則知表易解也。陽明症知可解者,為無發熱惡熱,則知里易解也。少陽知可解者,寒熱日不移時而作,邪未退也,若用柴胡而移其時,早移之於晏,晏移之於早,氣移之於血,血移之於氣,是邪無可容之地,知可解也。可解之脈浮而虛,不可解之脈浮而實。
浮而虛者只在表,浮而實者知已在裡也。汗多不解者,轉屬陽明也。傷寒不頭痛,知邪不在經。若頭痛,知邪在經也。
六經傳足傳手經則愈。陽中之陰,水,太陽是也。為三陽之首,能巡經傳,亦能越經傳。陽中之陽,土,陽明是也。陽明為中州之主,主納而不出,如太陽傳至此名曰巡經傳也。陽中之陽,木,少陽是也。上傳陽明,下傳太陰,如太陽傳至此為越經傳。陰中之陰,土,太陰是也。
上傳少陽為順,下傳少陰為逆,如傳少陰為上下傳也,如太陽傳太陰為誤下傳也。陰中之陽,火,少陰是也。上傳太陰為順,下傳厥陰為逆。如太陽至此,乃表傳裡也。陰中之陰,木,厥陰是也。上傳少陰為實,再傳太陰為自安。
太陽六傳太陽者,巨陽也,為諸陽之首,膀胱經病。若渴者,自入於本也,名曰傳本。太陽傳陽明胃土者,名曰巡經傳。為發汗不盡,利小便,餘邪不盡,透入於裡也。太陽傳少陽膽木者,名曰越經傳也。為元受病,脈浮自汗,宜用麻黃湯而不用故也。太陽傳太陰脾土者,名曰誤下傳。
白話文:
續傷寒通論
太陽病出現喉嚨乾燥、流鼻血不止、小便不順暢的狀況,都不應該發汗。如果已經發過汗,就不能再重複發汗。如果沒有以上這些禁忌症狀,即使已經發過汗,但邪氣還沒有完全清除,也應該再次發汗。該發汗卻沒有發汗,就會產生黃疸。這種情況是因為風寒侵襲,陽氣下陷到體內,與寒水一起在經絡之間運行。本來應該發汗來清除邪氣,但醫生卻沒有這樣做,所以產生黃疸。脾主管肌肉,四肢寒冷潮濕,與體內熱邪相結合,也會產生黃疸。
不應該發汗卻發汗,會導致體內積血的症狀,這是因為燥熱的緣故。這時候應該補充津液,反而發汗會耗損津液。燥熱的毒邪擾亂陽氣到極點就會侵犯陰氣,所以燥熱之血會積聚在胸中。該發汗卻發汗過多,會導致皮膚毛孔開泄,汗液不斷流出,所以四肢會僵硬,難以彎曲伸展。
〔《云》〕如果不是陽明經的本來病症,就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陽明經的本病,是因為胃腸實熱。如果不是腹部痞滿、乾燥、大便堅硬,就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不是潮熱發渴,就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不是胡言亂語、亂罵親人,就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不是脈象沉而數,就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不是像發瘋一樣地脫掉衣服亂跑、爬高唱歌、看到鬼的樣子,就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活〕脈象浮的人,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脈象虛的人,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怕冷的人,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嘔吐的人,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沒有排氣(放屁)的人,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有排氣的人,表示腸胃通暢,可以瀉下。)小便清澈的人,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大便堅硬,小便頻繁的人,不能用承氣湯攻下。(這是脾約丸症。)大便堅硬,小便量少的人,還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陽明病如果自己出汗,又發汗導致小便順暢,就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應該用蜜煎導的方式治療。)
〔云〕如果不是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的,就不能用和解的方法治療。如果不是脅肋部脹痛的,就不能用和解的方法治療。如果不是胸悶想吐的,就不能用和解的方法治療。
〔海〕太陽病傳到陽明病,其中可能會有瀉下症,但陽明病的症狀反而消退而沒有發熱,也不會口渴,卻出現少陽病的症狀,這表示可以和解治療。要知道太陽病可以和解,就要看有沒有頭痛、脖子僵硬、肢體疼痛,如果都沒有,表示表證容易解除。要知道陽明病可以和解,就要看有沒有發熱惡熱,如果都沒有,表示裡證容易解除。要知道少陽病可以和解,就要看寒熱發作的時間是不是固定,如果固定,表示邪氣還沒有退去;如果用柴胡治療後,發作時間改變了,從早上延後到下午,或從下午提前到早上,或是氣分病轉到血分病,或是血分病轉到氣分病,表示邪氣沒有固定的位置可以停留,就知道可以和解治療了。可以和解的脈象是浮而虛,不可以和解的脈象是浮而實。
脈象浮而虛,表示病邪只在表面;脈象浮而實,表示病邪已經在內部。汗出多卻沒有解除病症的,病症會轉屬陽明病。傷寒如果沒有頭痛,表示邪氣不在經絡;如果有頭痛,表示邪氣在經絡。
六經傳病,從足經傳到手經就會好轉。陽中的陰,是水,代表太陽經。太陽經是三陽經的首位,能沿著經絡傳病,也能跨越經絡傳病。陽中的陽,是土,代表陽明經。陽明經是中間的樞紐,主掌納入而不向外發散,如果太陽病傳到陽明經,就叫做沿經傳病。陽中的陽,是木,代表少陽經。少陽經向上傳給陽明經,向下傳給太陰經,如果太陽病傳到少陽經,就叫做跨經傳病。陰中的陰,是土,代表太陰經。
向上傳給少陽經是順傳,向下傳給少陰經是逆傳,如果傳給少陰經,表示上下傳。如果太陽病傳給太陰經,就叫做誤傳。陰中的陽,是火,代表少陰經。向上傳給太陰經是順傳,向下傳給厥陰經是逆傳。如果太陽病傳到這裡,表示表證已經傳到裡證。陰中的陰,是木,代表厥陰經。向上傳給少陰經是實證,再傳給太陰經就會自然痊癒。
太陽病六經傳變,傳到太陽經的,叫做巨陽,是諸陽之首,對應膀胱經的疾病。如果口渴,表示病邪是從本經傳回來的,叫做傳本。太陽病傳到陽明胃土的,叫做沿經傳病。這是因為發汗不徹底,又利小便,導致殘餘的邪氣深入到裡證。太陽病傳到少陽膽木的,叫做跨經傳病。這是因為元氣首先受損,出現脈浮自汗,應該用麻黃湯治療,而不是用其他方法。太陽病傳到太陰脾土的,叫做誤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