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九·腎膀胱部 (9)
卷之二十九·腎膀胱部 (9)
1. 牙齒痛
〔垣〕夫齒者,腎之標。口者,脾之竅。諸經多有會於口者,其牙齒是手足陽明之所過,上斷隸於坤土,乃足陽明胃之脈所貫絡也,止而不動,下斷嚼物,動而不休,手陽明大腸之脈所貫絡也。手陽明惡寒飲而喜熱,足陽明喜寒而惡熱,故其病不一。牙者,腎之標,亦喜寒。
寒者堅牢痛,熱甚則齒動齦齗袒脫,作痛不已,故所治療不同也。有惡熱而作痛者,有惡寒而作痛者,有惡寒又惡熱而作痛者,有惡寒飲少熱飲多而作痛者,有惡熱飲少寒飲多而作痛者,有牙齒動搖而作痛者,有齒袒而作痛者,有齒斷為疳所蝕缺少血出而作痛者,有齒斷腫起而作痛者,有脾胃中有風邪,但覺風而作痛者,有牙上多為蟲所蝕,其齒缺少而色變,為蟲牙痛者,有胃中氣少,不能於寒袒露其齒作痛者,有牙齒疼痛而穢臭之氣不可近者,痛既不一,豈可一藥而盡之哉。
〔丹〕牙大痛。必用胡椒、蓽茇,能散其中浮熱,監以升麻、寒水石,佐以辛涼,薄荷、荊芥、細辛之類。牙痛用清涼藥便痛甚者,從治之。
蓽茇,川椒,薄荷,荊芥,細辛,樟腦,青鹽
上為末,擦牙上。
〔潔〕治牙寒疼。
露蜂房小椒(去目,炒,各等分)
上為粗末,煎漱,禁語言。
〔垣〕,牢牙地黃散,治牙齒寒痛。
麻黃,黃連,羊脛骨灰(各一錢),升麻(一錢半),草豆蔻皮(一錢二分),吳茱萸(一錢),益智仁,歸身(各四分),藁本(二分),防己,生地,人參,熟地,羌活(各三分),黃耆,白芷(各五分),
上為細末,擦牙上,先漱口淨,然後用藥。
〔世〕治牙痛百藥不效。用荔枝殼燒灰存性,擦牙痛處,累驗。一云荔枝核亦可。
〔《外》〕治牙痛。獨囊蒜煨,乘熱截用頭以熨痛上,轉易之,亦治蟲痛。
〔丹〕齒痛。茱萸酒煎含之。(《食療》)
〔垣〕,馘鬼散,治風熱牙惡。昔劉經歷之內子,年三十餘,病齒痛不可忍,須騎馬外行,口吸涼風則痛止,至家則痛復作,家人以為祟,祈禱於巫師而不能愈。遂求治於先師,問其故,曰:此病乃濕熱而邪也。足陽明貫於上齒,手陽明貫於下齒,陽明多血多氣,又加以膏粱之味,助其濕熱,故為此痛。
因立一方,不須騎馬,當令風寒之氣常生於齒間,以黃連、梧桐律之苦寒,新薄荷葉、荊芥穗之辛涼,四味相合而作風寒之氣,治其濕熱。更以升麻之苦平,引入陽明經為使。牙齒,骨之餘,以羊脛骨灰補之為佐。麝香少許入內為引。用為細末,擦之神妙。又以調胃承氣去芒硝加黃連,以治其本,服之下三五行,其病良愈,不復作。
清胃湯,治因服補胃熱藥,致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牽引頭腦,滿面發熱,大痛。陽明之別絡入腦,(在《本經》十五絡中。)喜寒惡熱,乃手陽明經中熱盛而作,其齒喜冷惡熱。
白話文:
[牙齒痛]
牙齒是腎臟外在的表現,嘴巴是脾胃的孔竅。許多經脈都會在口部交會,牙齒是手足陽明經所經過的地方,上排牙齒屬於坤土,是足陽明胃經所貫穿絡連的;它靜止不動時,可以停止咀嚼,但一旦開始咀嚼就會不停地動,這是手陽明大腸經所貫穿絡連的。手陽明經不喜歡寒冷的食物和飲料,喜歡溫熱的,足陽明經則喜歡寒冷,不喜歡熱的,所以牙齒的病症表現也各不相同。牙齒作為腎臟的外在表現,也喜歡寒冷。
牙齒遇到寒冷會變得堅硬疼痛,如果熱邪過盛,牙齒就會鬆動,牙齦腫脹,甚至脫落,疼痛不止,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有的牙痛是因為不耐熱而發作,有的則是不耐寒而發作,還有的既不耐寒又不耐熱,有的喝冷飲會痛,喝熱飲卻沒事,有的則喝熱飲會痛,喝冷飲卻沒事,也有牙齒搖動而疼痛的,有牙齦外露而疼痛的,有牙齒被蛀蝕導致缺損,流血而疼痛的,也有牙齒腫脹而疼痛的,有的是脾胃中有風邪,只感到有風吹過一樣的疼痛,有的是牙齒被蟲蛀,導致缺損、變色,是蟲牙痛,有的是胃氣不足,無法抵禦寒冷,導致牙齒外露疼痛,還有牙齒疼痛且口氣惡臭難聞的。牙痛的原因這麼多,怎麼可能用一種藥就能治好呢?
[丹溪] 對於劇烈的牙痛,一定要用胡椒、蓽茇,可以散發其中的浮熱,再配合升麻、寒水石,輔以辛涼的藥物,如薄荷、荊芥、細辛等。如果用清涼藥治療牙痛反而更嚴重,就要反其道而行,用溫熱的藥來治療。
可用蓽茇、川椒、薄荷、荊芥、細辛、樟腦、青鹽,將其研磨成粉末,擦在牙痛處。
[潔古] 治療牙齒因寒冷而疼痛的方法。
用露蜂房和小茴香(去除眼睛,炒過,等量),將其研磨成粗末,用水煎煮後漱口,漱口時不要說話。
[張元素] 有個牢牙地黃散,可以治療牙齒因寒冷而疼痛的症狀。
藥材包括:麻黃、黃連、羊脛骨灰(各一錢)、升麻(一錢半)、草豆蔻皮(一錢二分)、吳茱萸(一錢)、益智仁、當歸身(各四分)、藁本(二分)、防己、生地、人參、熟地、羌活(各三分)、黃耆、白芷(各五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擦在牙齒上,先漱口清潔後再用藥。
[世醫] 治療各種藥物都無效的牙痛,可以用荔枝殼燒成灰,保留藥性,然後擦在牙痛處,屢次試驗都有效。也有人說荔枝核也可以。
[《外台》] 治療牙痛的方法,用獨頭蒜煨熟,趁熱切開,用蒜頭來熨敷在牙痛處,輪流更換,也可以治療蟲牙痛。
[丹溪] 用茱萸酒煎煮後含在嘴裡,可以治療牙痛。(出自《食療本草》)
[張元素] 有個馘鬼散,可以治療風熱引起的牙痛。以前有個劉經歷的妻子,三十多歲,牙痛得無法忍受,一定要騎馬到外面去,嘴巴吸入涼風才能止痛,回到家裡又會痛起來。家人認為她是被鬼怪纏身,求助於巫師都沒辦法治好。於是就來向先師求助,先師問明情況後說:這個病是濕熱引起的邪氣。足陽明經貫穿上排牙齒,手陽明經貫穿下排牙齒,陽明經氣血旺盛,再加上吃太多肥甘厚味的食物,助長了濕熱,所以才會產生這種疼痛。
因此制定了一個藥方,不必再騎馬,就能讓牙齒間常常有風寒之氣產生,用黃連和梧桐律的苦寒藥性,加上新鮮薄荷葉和荊芥穗的辛涼藥性,這四味藥物合在一起就能產生風寒之氣,來治療濕熱。再加入升麻的苦平藥性,引導藥效進入陽明經。牙齒是骨頭的餘氣所化,所以用羊脛骨灰來補充,作為輔助藥。加入少許麝香來引導藥效。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擦在患處,效果非常神奇。另外還用調胃承氣湯去掉芒硝,加入黃連,來治療根本病因,服用三五次後,牙痛就痊癒了,不再發作。
清胃湯,治療因為服用補胃的熱性藥物,導致上下牙齒疼痛難忍,牽連到頭部,滿臉發熱,劇烈疼痛。陽明經的別絡進入腦部(在《本經》的十五絡中),它喜歡寒冷,不喜歡熱,這是因為手陽明經中熱邪過盛所引起的,所以牙齒才會喜冷惡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