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九·腎膀胱部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九·腎膀胱部 (8)

1. 蟲入耳

〔《肘》〕治蟲入耳。用椒末一錢,醋半盞,浸良久,少少滴耳中,蟲自出。(《千金方》)

〔世〕治蟲入耳不出。桃葉搗爛塞耳,蟲自出。

〔無〕治百蟲入耳。用麻油灌之,即效。

〔《山》〕諸般惡蟲入耳。搗韭汁灌之。

〔《本》〕治諸蟲及蝨等入耳。用白膠香一味,燒煙燻入耳,令耳孔內暖,蟲自出,妙。

〔羅〕治蟻入耳。以大菲搗汁灌耳中。

又方,以鯪鯉甲燒灰為末,以水調濾過,滴入耳中,即出。

又方,蜈蚣及蟻入耳,用豬脂一指大,炙令香,安耳邊,即出。

治蜈蚣入耳。用炙豬肉掩兩耳,即出。

〔《本》〕治飛蟲入耳。用好酸米醋一味,滴入耳內,蟲必出。不出,即死。曾有一人被焦蟲入耳,其蟲口硬如鐵,但身軟,用此藥滴之,立死而出。

〔羅〕治飛蛾入耳。以鵝管極氣吸之,出。或擊銅器於耳邊,即出。

〔《本》〕治蜒蚰入耳。用半夏生為末,麻油調塗耳門外,蟲聞香即出。

〔羅〕治蜒蚰入耳。方用濕生蟲研如泥,攤紙上捻成紙條,安耳內,自出。又方,用蝸牛蟲去殼研爛,滴水五七點,再研勻,灌耳內,自出。無活者,尋乾者研亦可。

〔《山》〕蜒蚰及諸般蟲入耳。麻油灌入,或用生蔥汁、生薑汁亦可。

〔《食》〕蜒蚰入耳。以羊乳灌入即成水。

〔海〕蜒蚰入耳。以牛酪灌耳中,須臾出。如入腹,即飲酪二升,自消為水。

〔《千》〕治耳中有物不出。以細麻繩剪令頭散,蘸好膠入耳中著物上黏之,徐徐引出。

〔《經》〕治水入耳。以薄荷汁點,立效。

白話文:

【蟲入耳】

《肘後方》:若蟲子進入耳朵,可以取一錢的花椒粉,與半杯醋浸泡一段時間,然後慢慢滴入耳中,蟲子就會自行出來。

《千金方》:若蟲子進入耳朵無法出來,可用搗碎的桃葉塞入耳中,蟲子會自動出來。

《山海經》:各種惡蟲進入耳朵,可搗碎韭菜汁倒入耳中。

《本草綱目》:若各種蟲子或蝨子進入耳朵,只需燒香白膠香產生的煙薰入耳中,讓耳孔內保持溫暖,蟲子就會自己出來,非常有效。

《羅氏家傳》:若螞蟻進入耳朵,可取大菲搗汁灌入耳中。或者,將鯪鯉甲燒成灰,用水調和後過濾,滴入耳中,蟲子就會出來。

《本草綱目》:若飛蟲進入耳朵,使用優質酸米醋滴入耳內,蟲子必定會出來,若不出來,蟲子也會死亡。有個人曾經被一種口硬如鐵的蟲子進入耳朵,但身體柔軟,使用這種方法,蟲子立即死亡並被取出。

《羅氏家傳》:若飛蛾進入耳朵,可用鵝管極力吸出。或者,在耳朵旁邊敲打銅器,飛蛾也會出來。

《本草綱目》:若蜒蚰進入耳朵,使用生半夏磨成粉,用麻油調和塗抹在耳門外,蟲子聞到香味就會出來。

《羅氏家傳》:若蜒蚰進入耳朵,可用濕生蟲研磨成泥,攤在紙上捻成紙條,放入耳內,蟲子會自己出來。另一個方法是,用蝸牛去殼研磨成泥,滴入耳中,蟲子也會自己出來。

《山海經》:蜒蚰和其他各種蟲子進入耳朵,可以用麻油灌入,或使用生蔥汁、生薑汁也可以。

《食療本草》:蜒蚰進入耳朵,用羊奶灌入耳中,蜒蚰會變成水。

《海藥本草》:蜒蚰進入耳朵,用牛酪灌入耳中,不久就會出來。如果進入腹部,喝下二升牛酪,蜒蚰會自己溶解成水。

《千金方》:若耳朵中有東西無法出來,可用細麻繩剪斷,讓繩頭散開,沾上好膠,放入耳中粘住異物,慢慢拉出。

《本草綱目》:若水進入耳朵,使用薄荷汁點滴,立即見效。

2.

腎主骨,在體為骨,在藏為腎。又云: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又云: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

一身骨度之長短,見陰陽表裡條。

〔《素》〕髓空在腦後三分,在顱際銳骨之下。(王注云:是謂風府,通腦中也。)

一在斷基下。(王注云:當頤下骨陷中容豆許。)一在項後中復骨下。(王注云:喑門穴也。)一在脊骨上空,在風府上。(王注云:上謂腦戶穴也。)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林億云:長強在脊骶端,正在尻骨下。)數髓空在面俠鼻,(王注云:顴髎等穴也。)或骨空在口下,當兩肩。

(王注云:大迎穴也。)兩膊骨空,在膊中之陽。(王注云:近肩髃穴。)臂骨空在臂陽,去踝四寸,兩骨空之間。(王注云:在支溝上,同身寸之一寸,是謂通間。)股骨上空在股陽,出上膝四寸。(王注云:在陰市上伏兔穴下,在承捷也。)胻骨室,在輔骨之上端。(王注謂犢鼻穴也。

)股際骨空,在毛中動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後,相去四寸。(王注云:八髎穴也。)扁骨有滲理湊,無髓孔,易髓無空。(俱骨空篇,王注云:扁骨謂尻間扁戾骨也,其骨上有滲灌文理歸腠,無別髓孔也。)

骨病忌食甘苦久立。經云: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又云: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又云:久立傷骨是也。骨病不屈。經云:手屈而不伸者,病在筋,伸而不屈者,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也。

白話文:

腎臟主管骨骼,身體上的表現為骨骼,而在臟腑中對應的是腎臟。又有一說:腎臟與骨骼相連,其外在表現為頭髮的狀態。再有一說:少陰脈是冬季的脈象,它深埋於體內,滋潤著骨髓。

人體骨骼的長短比例,可參考陰陽表裡的相關條目。

根據《黃帝內經》,腦後三分處有個地方名為「髓空」,位於顱頂尖銳骨頭的下方。(王冰註釋:此即為「風府」穴,是通往腦部的通道。)

另一個髓空位在下頷骨下方。(王冰註釋:這是指頜下的骨窩,可容納一粒豆子的大小。)另一個髓空在頸後正中央的突起骨頭下方。(王冰註釋:這是「喑門」穴。)還有一個髓空在脊椎上方的空隙,位於「風府」穴上方。(王冰註釋:此處指的是「腦戶」穴。)脊椎下方的空隙,則在尾骨下方。(林億註釋:「長強」穴就在脊椎末端,正好位於尾骨下方。)臉部兩側鼻樑旁邊也有數個髓空。(王冰註釋:這些包括「顴髎」等穴位。)有的髓空位在下脣下方,靠近兩側肩膀的位置。(王冰註釋:這是「大迎」穴。)上臂骨的髓空在上臂外側。(王冰註釋:靠近「肩髃」穴。)前臂骨的髓空在前臂外側,距離腕關節四寸,介於兩根骨頭之間。(王冰註釋:此處在「支溝」穴上方,相當於同身寸的一寸,稱為「通間」。)大腿骨的髓空在大腿外側,從膝蓋上方四寸處。(王冰註釋:此處在「陰市」穴上方、「伏兔」穴下方,也就是「承捷」穴。)小腿骨的髓空在「犢鼻」穴上方。(王冰註釋:即「輔骨」上方的端點。)大腿根部的髓空在腹股溝下方。(王冰註釋:此處在「八髎」穴。)臀部的扁平骨頭表面有細微的紋路,沒有髓孔,因此不易補充骨髓。(王冰在「骨空篇」的註釋:所謂扁骨是指臀部扁平的骨頭,其上雖有細微的紋路,但並無髓孔。)

患有骨質疾病的患者應避免食用過甜或過苦的食物,且不宜久站。經典中提到:食用過多甜食會導致骨痛和掉髮。又有一說:苦味食物對骨骼不利,所以骨質疾病患者不宜食用過多苦味食物。再有一說:久站會傷害骨骼。患有骨質疾病的人往往會出現關節僵硬、難以彎曲的症狀。經典中提到:若手指只能彎曲而無法伸直,問題出在筋絡;若手指只能伸直而無法彎曲,問題出在骨骼。治療時應針對病因,若是骨骼問題就調理骨骼,若是筋絡問題就調理筋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