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六·心小腸部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六·心小腸部 (1)

1. 心痛

〔丹〕心痛即胃脘痛。凡心痛,必用溫藥。此是鬱結不行,阻氣不運,故痛在下者多屬食,宜溫利之。大凡心膈痛,須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氣,口吃寒物而得者,於初得之日,當與溫散或溫利之。

溫散,謂治身受寒氣於外者,如陳無擇麻黃桂枝湯,治外因心痛之類是也。(方見表條。)

溫利,謂治口食寒物於裡者,如仲景九痛丸、潔古煮黃丸,治大實心痛之類是也。(方見實條。)

若曰:病得之稍久則成郁,久鬱則蒸熱,熱久必生火,《原病式》中備言之矣。若欲行溫散溫利,寧無助火添病耶?由是方中多以山梔為熱藥之嚮導,則邪易伏,病易退,正氣復而病安矣。然病安之後,若恣縱口味,不改前非,病復作時,乃委咎於醫,誤也。大概胃口有熱而作痛,非山梔不可,須薑汁佐之,多用臺芎開之。

白話文:

心痛就是胃脘痛。所有心痛,都要用溫性的藥物治療。這是因為氣血鬱結不通,阻礙氣機運行,所以下腹痛大多是飲食積滯導致,需要溫和的藥物來疏通。

一般來說,心膈痛要分為新舊兩種。如果清楚地知道是受寒氣或吃寒涼食物導致的,在剛發病的時候,應該用溫散或溫利的藥物治療。

溫散,是指治療外感寒邪的藥物,例如陳無擇的麻黃桂枝湯,就是治療外因導致心痛的方子。

溫利,是指治療內服寒涼食物的藥物,例如仲景的九痛丸、潔古的煮黃丸,就是治療實證心痛的方子。

有些人可能會說,如果病程拖延久了就會變成鬱結,鬱結久了就會化熱,熱久就會生火,這在《原病式》中都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如果想要使用溫散溫利的方法,難道不會助長火勢加重病情嗎?所以很多方劑中都用山梔來引導熱邪,這樣邪氣容易伏藏,病情容易消退,正氣恢復,病就好了。

但是,病好了之後,如果仍然放縱口腹之慾,不改以前的錯誤飲食習慣,病又復發了,就怪罪於醫生,那就是錯誤的。總之,如果胃中有熱導致疼痛,就必須用山梔,可以用薑汁輔助,並且多用川芎來疏通。

用山梔炒去皮,每十五枚,煎濃湯一呷,入薑汁令辣,再煎少沸,吞九枚,加川芎一錢尤妙。又方,用山梔去殼炒黃為末,以薑汁調粥丸。有寒者,加草豆蔻末丸服之。

又方,治氣實心痛。

山梔(去殼,炒焦,六錢),香附(一錢),茱萸(一錢),

上為末,炊餅丸如花椒大。以生地黃用酒洗淨,同生姜煎湯下二十丸,外用胡椒、蓽茇各半兩為末,以醋調捏成丸子吞之。

白話文:

取山梔子去除外皮,炒至焦黃,每十五枚煎成濃湯,加入薑汁使其辛辣,再煮至微沸,吞服九枚,加入川芎一錢效果更佳。另外一種方法是用山梔子去殼,炒至焦黃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和成粥丸服用。若患者體寒,可在粥丸中加入草豆蔻粉末。

還有一種方子專治氣實心痛。將山梔子去殼炒焦,六錢;香附一錢;茱萸一錢,研磨成粉末,用炊餅做成如花椒大小的丸子。取生地黃用酒洗淨,與生姜一同煎湯,服下二十丸。另外用胡椒、蓽茇各半兩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成丸子吞服。

心痛方

黃連(炒),山梔(炒),茱萸(各五錢),荔枝核(燒存性為末,三錢),滑石

上為末,薑汁化炊餅為丸。

又方治心痛。

白朮,白芍藥,砂仁,半夏,當歸(各三錢),桃仁,甘草,黃連,神麯(炒),陳皮,吳茱萸(各一錢半),殭蠶,人參(各一錢),

白話文:

心痛方

方一:

黃連(炒)、山梔(炒)、茱萸(各五錢)、荔枝核(燒存性為末,三錢)、滑石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成糊狀,製成餅狀丸藥。

方二:

白朮、白芍、砂仁、半夏、當歸(各三錢)、桃仁、甘草、黃連、神麴(炒)、陳皮、吳茱萸(各一錢半)、殭蠶、人參(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丸藥服用。

註:

  • 以上藥材名稱後面的數字,指的是中藥材的編號,方便查詢藥材資訊。
  • 「存性為末」是指將荔枝核燒至黑色,研磨成粉末。
  • 「化炊餅為丸」是指用薑汁將藥粉調成糊狀,製成餅狀丸藥。

又方,二陳湯加川芎、蒼朮,倍加炒梔。痛甚者加炒乾姜。此從治反治之法。

〔《保》〕寒厥心痛者,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便利溺清,或大便利而不渴,氣微力弱,急宜以朮附湯溫之。寒厥暴痛,非久病也,朝發暮死,宜急救之,是知久病非寒,暴病非熱也。

朮附湯,治寒厥暴心痛,脈微氣弱。(即仲景朮附湯也。)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白朮(四兩),甘草(炙,一兩),

上粗末,附子令勻,每三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

白話文:

另外一種方法,是將二陳湯加上川芎、蒼朮,並增加炒梔的份量。疼痛嚴重者,再加入炒乾薑。這是採用從治反治的方法。

寒厥心痛的人,手腳冰冷,全身冒冷汗,腹瀉排泄清稀,或者大便稀溏而不渴,氣息微弱無力,應立即用朮附湯溫暖身體。寒厥突然發作疼痛,並非久病,可能早上發病晚上就死亡,需要緊急救治。由此可知,久病不一定是寒症,突然發病不一定是熱症。

朮附湯用於治療寒厥突然發作的心痛,脈象微弱氣息虛弱。此方就是仲景的朮附湯。

附子(炮製去皮臍,一兩),白朮(四兩),甘草(炙,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使附子均勻分佈。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半(約三百毫升),加入薑片五片,大棗一枚,煎煮至一盞(約一百五十毫升)去渣,溫服,飯前服用。

〔羅〕胃脘當心而痛治驗,漕運使崔君長男云卿,年二十五,體本豐肥,奉養膏粱,時時有熱證,友人勸食寒涼物,因服寒藥,至元庚辰秋瘧發,醫以砒霜等藥治之,新汲水下,禁食熱物,瘧病未除,反添吐瀉,脾胃復傷,中氣愈虛,腹痛腸鳴,時復胃脘當心而痛,不任其苦,屢醫未效,至冬不瘥。延至四月間,勞役煩惱過度,前證大作,請予治之。

診視脈得弦細而微,手足稍冷,面色清黃不澤,情思不樂,惡人煩冗,飲食減少,微飽則心下痞悶,嘔吐酸水,每發作冷汗時出,氣促悶亂不安,須人額相抵而坐,少時易之。予思《內經》云: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為痿厥心冤。又曰:寒氣客於腸胃之間,則卒然而痛,得熱則已。

白話文:

漕運使崔君的長子云卿,二十五歲,原本體型豐腴,平時飲食豐盛,經常有上火症狀。朋友建議他吃寒涼食物,於是服用寒性藥物。結果在元庚辰年秋天患上瘧疾,醫生用砒霜等藥物治療,並且讓他喝冷水、忌食熱物,但瘧疾沒有治好,反而增加了嘔吐腹瀉的症狀,脾胃受損,元氣更加虛弱,肚子痛、腸鳴不止,時常感到胃脘疼痛,苦不堪言,看過許多醫生都無效,一直到冬天都沒有好轉。到了四月間,因為勞累煩惱過度,之前的症狀更加嚴重,便請我來治療。

我診脈發現脈象弦細而微,手腳稍冷,面色清黃無光澤,心情不佳,不喜與人交談,食慾不振,稍微吃飽就感到心下痞悶、嘔吐酸水,每次發作時都會流冷汗、呼吸急促、心煩意亂,需要有人用額頭抵住他的額頭坐著,過一會兒才能緩解。我想起《內經》中記載:「中氣不足,小便就會出現異常,腸子就會發出痛苦的鳴叫聲。下降的氣不足,就會導致四肢痿軟、心痛憋悶。」又說:「寒氣停留在腸胃之間,就會突然疼痛,遇熱就會減輕。」

非甘辛大熱之劑,則不能愈,遂制一方名曰,扶陽助胃湯,。

附子(炮,去皮臍,二錢),乾薑(炮,一錢半),草豆蔻,益智仁,揀參,甘草(炙),官桂,白芍藥(各一錢),吳茱萸,陳皮,白朮(各五分),

《內經》曰:寒淫於內,治以辛熱,佐以苦溫。附子、乾薑大辛熱,溫中散寒,故以為君。草豆蔻、益智仁辛甘大熱,治客寒犯胃為佐。脾不足者,以甘補之,炙甘草甘溫,白朮、陳皮苦溫,補脾養氣。水挾木氣亦來侮土,故作急痛。桂辛熱以退寒水,芍藥味酸以瀉木來剋土。

白話文:

如果不用辛辣溫熱的藥物,就無法治癒疾病,因此特地制定了一個方劑,叫做「扶陽助胃湯」。

方劑組成:

  • 附子(炮製,去皮臍,二錢)
  • 乾薑(炮製,一錢半)
  • 草豆蔻
  • 益智仁
  • 揀參
  • 甘草(炙)
  • 官桂
  • 白芍藥(各一錢)
  • 吳茱萸
  • 陳皮
  • 白朮(各五分)

《內經》中記載:「內寒侵襲,應以辛熱藥物治療,並輔以苦溫藥物。」附子、乾薑味辛性熱,具有溫中散寒之功效,故為君藥。草豆蔻、益智仁味辛甘性熱,治療寒邪犯胃,作為佐藥。脾胃虛弱者,以甘味滋補,炙甘草甘溫,白朮、陳皮苦溫,可補脾養氣。水氣挾帶木氣來侵犯脾土,故導致急痛。桂味辛性熱,可退寒水;芍藥味酸,可瀉掉木氣來抑制脾土。

吳茱萸苦熱,泄厥氣上逆於胸中為使。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三服大勢去,痛減半。至秋先灸中脘三七壯,以助胃氣。次灸氣海百餘壯,生髮元氣,滋榮百脈,以還少丹服之,喜飲食,添肌肉,皮膚潤澤。明年春,灸三里二七壯,乃胃之合穴,亦助胃氣,引氣下行,又以芳香助脾,服育氣湯加白檀香平治之。戒以懲忿窒欲,慎言語,節飲食,一年而平復。

〔《保》〕熱厥心痛者,身熱足冷,痛甚則煩躁而吐,額上自汗,知為熱也。其脈洪大,宜灸太谿、崑崙,表裡俱瀉之,是為熱病引熱下行,汗通身出者安也。灸後與金鈴子散,痛止服枳實白朮丸,去其餘邪也。

白話文:

吳茱萸性苦熱,能治療因厥氣上逆至胸中而引起的病症。將吳茱萸切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一劑,用水兩杯、生薑三片、紅棗兩枚一同煎煮,煎至一杯時去渣,溫熱服用,飯前服用。連服三劑,病勢減輕,疼痛減半。到了秋季,先灸中脘穴三十七壯,以助胃氣。接著灸氣海穴百餘壯,以生髮元氣,滋養百脈,並服用還少丹,這樣就能改善食慾,增加肌肉,皮膚變得光澤潤滑。次年春季,灸三里穴二十七壯,這是胃的合穴,也能助胃氣,引導氣向下行,再以芳香之物助脾,服用育氣湯加入白檀香以平緩病情。要戒怒忌欲,謹慎言行,節制飲食,這樣一年後就能完全恢復。

如果出現熱厥心痛,伴有身熱足冷、疼痛劇烈、煩躁嘔吐、額頭自汗的症狀,則屬熱症。其脈象洪大,宜灸太溪穴、崑崙穴,以瀉表裡之熱,這樣熱病引熱下行,汗出全身,便能痊癒。灸完後服用金鈴子散,疼痛止後服用枳實白朮丸,以去除餘邪。

金鈴子散,治熱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者。

金鈴子,玄胡索(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酒調下。痛止與枳朮丸。

〔《外》〕療峭心痛。熊膽如大豆許,和水服大效。(本草:熊膽味苦寒。)

〔仲〕心中寒者,其人病心中如啖蒜狀,劇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譬如蠱注,其脈浮者,自吐乃愈。

經云: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血脈澀,血脈澀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此亦寒氣客心背而痛也。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白話文:

金鈴子散可以治療熱厥心痛,這種疼痛時發時止,很久都治不好的情況。

藥方是用金鈴子和玄胡索各一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酒調服。疼痛止住後,再服用枳朮丸。

另外,熊膽也可以治療心痛,取一小粒,用清水服用效果很好。熊膽性寒苦。

古書中記載,如果心寒,患者會覺得心裏像吃蒜一樣,嚴重者會痛到背部,背部也會痛到心臟,感覺就像中毒一樣,脈搏浮的話,只要吐出來就能治癒。

經書上說,寒氣如果侵犯背部督脈,就會導致血脈凝滯,血脈凝滯就會導致血虛,血虛就會疼痛。因為督脈通到心臟,所以疼痛會連帶到心臟。按壓疼痛部位,熱氣會傳到,熱氣傳到疼痛就會停止。這也是寒氣入侵心臟和背部導致疼痛的現象。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可以用烏頭赤石脂丸治療。

蜀椒(一兩),烏頭(炮,一分),附子(炮,半兩),乾薑(炮,一兩),赤石脂(一兩),

上五味,為末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服三,不效稍加服。

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栝蔞實(一枚),薤白(三兩),白酒(一斗),半夏(半升)

上四味,同煮至四升,服一升,日三服。

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

白話文:

蜀椒一兩,烏頭(炮製,一分),附子(炮製,半兩),乾薑(炮製,一兩),赤石脂一兩,將以上五味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先服用一丸,每日服用三次,若無效可適當增加服用量。

胸部有阻塞感,無法平躺,心痛徹背者,可服用栝蔞薤白半夏湯,能緩解此症。

栝蔞實一枚,薤白三兩,白酒一斗,半夏半升,將以上四味一同煮至四升,每次服用一升,每日服用三次。

心胸極度寒冷疼痛,嘔吐無法進食,腹部寒氣上衝至皮膚表面,出現頭足狀突起,上下疼痛且不能觸碰,可服用大建中湯治療。

蜀椒(二合,去汗),乾薑(四兩),人參(二兩)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納膠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

心中痞,厥逆心懸痛,,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桂枝,生薑(各一兩),枳實(五個)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聖》〕治寒疝心痛,四肢逆冷,全不飲食。用桂心二兩去皮,搗羅為散,不計時候,熱酒調下一錢匕。

〔世〕,果附湯,治寒氣心痛。

白話文:

取蜀椒兩份、乾薑四兩、人參兩兩,加水四升,煮至二升,去渣,加入膠飴一升,小火煎至一升半,分次溫服。服藥後一小時,可食用兩升稀粥,之後繼續服用藥物,當天只食用稀飯,並注意保暖。

若心中痞塞、厥逆心痛,可服用桂枝生薑枳實湯治療。

取桂枝、生薑各一兩,枳實五個,加水六升,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

另有記載,寒疝心痛、四肢冰冷、完全不能進食者,可用桂心二兩去皮,研磨成粉,不拘時辰,用熱酒調服一錢匕。

此外,果附湯可治療寒氣心痛。

附子,草果,良薑(等分)

以酒煎服,立效。

〔羅〕,二姜丸,養脾溫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寬胸下氣進飲食,及一切冷物所傷,並皆治之。

乾薑(炮),良薑

上等分,為細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後陳皮湯。妊娠婦人不宜服。

上方,辛甘熱以散寒結。

〔世〕治心痛累效。冰梅一個去核,生硫黃為末,相和搗勻,以可丸為度,作一丸,白湯下立愈,病不再作。

上方,酸熱以收散寒,凡服辛劑反甚者,改服酸劑立愈也。

白話文:

將附子、草果、良薑等分,以酒煎服,效果顯著。此方名為二姜丸,可養脾溫胃,去除寒氣和痰濕。主治心脾疼痛、胸悶氣短、食慾不振,以及各種因寒涼所致的疾病。

將乾薑炮製後,與良薑等分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十五至二十丸,飯後服用陳皮湯。孕婦忌服。

此方以辛甘熱性散寒結滯。

另有一方,專治心痛,效果顯著。將一個冰梅去核,與生硫黃研磨成粉末,製成丸藥,以白湯服用,可立即止痛,且病症不再復發。

此方以酸熱性收斂散寒,適用於服用辛辣藥物後病情加重者,改用此方可立即見效。

〔丹〕客寒犯胃,,草豆蔻丸,主之。熱亦宜用,止可一二服。

草豆蔻(一錢四分,麵裹煨熟,去皮臍),吳茱萸(湯泡洗,焙乾),益智仁,殭蠶(炒),歸身,青皮(各六分),神麯,薑黃(各四分),生甘草(三分),桃仁(去皮,七個),半夏(湯泡七次,一錢),澤瀉(一錢,小便利減半),麥糵(炒黃,一錢半),炙甘草(六分),柴胡(四分,詳脅下痛多少與之),人參,黃耆,陳皮

白話文:

如果客人受寒犯了胃,可以用草豆蔻丸來治療。即使是熱症也適用,不過最多服用一、兩次就好。

草豆蔻(一錢四分,用麵粉包裹煨熟,去除外皮和臍眼),吳茱萸(用湯泡洗淨,烘乾),益智仁,殭蠶(炒熟),歸身,青皮(各六分),神麴,薑黃(各四分),生甘草(三分),桃仁(去皮,七個),半夏(用湯泡洗七次,一錢),澤瀉(一錢,如果小便頻繁,則減半),麥芽(炒至黃色,一錢半),炙甘草(六分),柴胡(四分,根據肋骨下方疼痛程度調整用量),人參,黃芪,陳皮。

上一十八味,除桃仁另研如泥外,為極細末同研勻,湯浸炊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熱白湯送下,食遠,旋斟酌多少用之。

監縣之閤,年五十餘,春末心脾疼,自言腹脹滿,手足寒過肘膝,須綿裹火烘,胸襟畏熱,卻喜掀露,得風涼則快,脈皆沉細而澀,稍重則絕,輕取似弦而短,口渴干而喜熱飲,穀肉全不食。遂以草豆蔻丸三倍,加黃連、滑石、炒神麯為丸,白朮為君,茯苓為佐,陳皮為使,作湯送下一百丸,服至二斤,諸證皆愈。

以物柱按而痛者挾虛,以二陳湯加炒乾姜和之。

白話文:

將前十八味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除了桃仁要另外研磨成泥狀之外,將所有藥粉混合均勻,用熱湯浸泡炊餅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熱白湯送服,飯後服用,並根據情況調整用量。

一位監縣的官員,年約五十多歲,春末時節感到心脾疼痛,自述腹部脹滿,手腳冰冷,甚至超過肘膝,需要用棉被裹著火烤才能暖和,胸襟怕熱,卻喜歡敞開衣服,吹風涼爽則感覺舒服。脈象沉細而澀,稍加重按就消失,輕輕按壓則像弦一樣短促,口渴乾燥,喜歡喝熱水,不吃五穀肉類。於是用草豆蔻丸的藥方,將藥量加倍,再加入黃連、滑石、炒神麴,製成丸藥,以白朮為主藥,茯苓為輔藥,陳皮為使藥,用湯送服一百丸,服用到兩斤,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如果以物體壓按就疼痛,屬於虛寒症,可以服用二陳湯,再加入炒乾薑一起服用。

按之痛止者為虛,治法並見寒心痛條。丹溪云:草豆蔻丸治氣餒弱人心痛。方見寒熱通用條。

〔仲〕,九痛丸,治九種心痛。

附子(三兩,炮),生狼牙(一兩,炙香),巴豆(一兩,去皮心,炒,研如脂),人參,乾薑,吳茱萸(各一兩),

上六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強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腫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潔〕煮黃丸,治大實心痛。(方見飲食內傷。)

藁本湯,治大實心痛,大便已利,宜以此徹其痛也。

白話文:

按壓疼痛減輕的是虛證,治療方法可參考寒心痛條。丹溪先生說,草豆蔻丸能治療氣虛心悸心痛,方劑可在寒熱通用條中找到。

九痛丸治療九種心痛。

配方:附子(三兩,炮製),生狼牙(一兩,炙烤),巴豆(一兩,去皮心,炒製研磨成膏狀),人參,乾薑,吳茱萸(各一兩)。

將以上六味藥研磨成粉末,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酒送服。體質強壯者初服三丸,每日三次;體質虛弱者服二丸。此方也能治療中風惡寒、腹脹疼痛、口不能言,以及多年積寒導致心胸疼痛、寒腫上氣、跌落馬車血疾等症。忌口方面按照常法。

煮黃丸治療大實心痛,方劑見飲食內傷條。

藁本湯治療大實心痛,大便已經通暢,宜用此方徹底止痛。

藁本(半兩),蒼朮(一兩)

上銼,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半盞,溫服。

上寒實。

〔仲〕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方見傷寒。)

〔子和〕一將軍病心痛不可忍。戴人曰:此非心痛,乃胃脘當心痛也。《內經》曰:歲木太過,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乃與神佑丸一百餘粒,病不減。或曰:此胃脘有寒,宜溫補,不宜與涼劑。將軍素知戴人明瞭,復求藥於戴人,戴人復與神佑丸二百粒作一服,大下六七行立愈。(神佑丸方見水腫門。)

上熱實。

〔丹〕蔣氏子年十六,久瘧方愈十日,而心脾大痛,兩手脈皆伏,痛稍殺時,氣口緊盛,餘脈皆弦實而細。予曰:此宿食也。詢之,因食冷油煎堆子。遂以小胃丹,津咽十餘粒,仍斷飲食,經三日,凡與小胃丹十二次,痛不作,至晚下忽大痛,連及兩脅。予曰:此必與谷太早。

白話文:

將藁本(半兩)和蒼朮(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兩杯水煎煮至半杯,溫熱服用。

這適用於寒實證。

仲景說:心下滿痛,屬於實證,應該瀉下,可以用大柴胡湯治療。(方劑見傷寒論)

子和說:一位將軍患心痛,痛得難以忍受。戴人說:這不是心痛,而是胃脘痛。 《內經》說:歲木過盛,百姓會患胃脘痛。於是戴人給他服用了神佑丸一百多粒,但病情沒有減輕。有人說:這是胃脘寒,應該溫補,不宜服用涼性藥物。將軍知道戴人醫術精湛,再次向他求醫,戴人又給他服用了神佑丸兩百粒,服下後排泄六七次,病痛立刻痊癒。(神佑丸方劑見水腫門)

這適用於熱實證。

丹溪說:蔣氏之子十六歲,久瘧痊癒十天后,心脾劇痛,兩手脈皆沉伏,痛稍微減輕時,氣口緊而盛,其他脈象皆弦實而細。我說:這是宿食積滯。詢問後得知,他吃了冷油煎堆子。於是給他服用小胃丹,每次服十多粒,並禁食,連續服用三天,共服小胃丹十二次,疼痛不再發作。到晚上突然腹痛加劇,連及兩脅。我說:這是因為進食過早。

問之果然。遂斷其飲食,亦不與藥,蓋宿積已因小胃而稍解其痛,又因新谷與余積相併而復作,若又攻擊,必大傷胃氣,所以不與藥。又斷食三日,其家大恐,以為不救,時有怨言。予曰:六日不能思食,強禁不與,方成惡候,待其索食與之,又須較量方可。至夜更余,心嘈索食,予先用白朮、黃連、陳皮作丸子,遂以熱湯下七八十丸,以除其嘈雜。若以為飢而與粥,其痛必如前矣。

其家苦欲與。予詢病者膈間莫尚悶否?答曰:或才飢作,必繼之薄悶。今雖未甚快然,亦未嘗思食。過兩時許,又索食,予以前丸與之。如是者,又一晝夜,飢不再作,人亦昏困思睡。予教以用稀粥減平日之半,兩日禁其雜食,調理半月而安。(小胃丹方見飲食內傷。)

白話文:

病人果然如我所料,於是就斷了他的飲食,也不給他藥。因為他之前的積食,因為胃小已經稍稍緩解疼痛了,但是新的食物與舊的積食混在一起,又導致疼痛發作。如果再用藥攻擊,一定會嚴重損傷胃氣,所以不給他藥。

過了三天,病人家屬非常害怕,以為我沒有辦法救治,開始抱怨。我說:「六天不能想吃東西,強行阻止他不吃,反而會造成不好的症狀。等他主動要求吃東西再給他,還要斟酌才能給。」到了晚上病情加重,他感到心口灼熱想要吃東西,我就先用白朮、黃連、陳皮製成丸子,用熱水送服了七八十顆,來緩解他的灼熱感。如果因為他覺得餓就給他吃粥,他的疼痛一定會像之前一樣。

病人家屬很執著地想要給他吃東西,我詢問病人胸口有沒有悶脹感?病人回答:「剛開始感到飢餓,就會接著出現輕微的悶脹感。現在雖然沒有很舒服,但也不想吃東西了。」過了兩個多小時,他又想吃東西,我就給他吃之前做的丸子。就這樣又過了一天一夜,飢餓感不再發作,人也昏昏欲睡想睡覺。我教他用稀粥,減少平常一半的量,兩天內禁止吃雜食,調養半個月就好了。(小胃丹的藥方在飲食內傷這一章節。)

〔《保》〕心痛用小胃丹,津下十五丸。

上漸除熱宿食積法。

〔世〕,木香丸,治食積心痛。

木香,丁香,三稜,蓬朮,青皮,陳皮(各二錢半),檳榔(二錢),白豆蔻(一錢),巴豆肉(十五粒,用醋煮令無白心)

上末,醋糊丸,麻子大。

〔《本》〕治一切積聚有飲,心痛,,硇砂丸,。

硇砂,三稜(另末),乾薑,香白芷,巴豆(去油。各半兩),大黃(另末),乾漆(各半兩),木香,青皮,胡椒(各一分),檳榔,肉豆蔻(各一個)

白話文:

心痛可以用小胃丹,一次服用十五丸。上漸除熱宿食積法。世醫用木香丸治食積心痛,藥方為:木香、丁香、三稜、蓬朮、青皮、陳皮各二錢半,檳榔二錢,白豆蔻一錢,巴豆肉十五粒(用醋煮至無白心)。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丸子,麻子大小。本草書中記載,治一切積聚有飲,心痛,用硇砂丸。藥方為:硇砂、三稜(另研磨成粉末)、乾薑、香白芷、巴豆(去油,各半兩)、大黃(另研磨成粉末)、乾漆(各半兩)、木香、青皮、胡椒各一分,檳榔、肉豆蔻各一個。

上為細末,釅醋二升,煎五七沸,後下三稜、大黃末,同煎五七沸,入硇砂同煎成膏,稀稠得所,入諸藥和勻,杵丸如綠豆大,年深成塊,生薑湯下四五丸。食積,熟水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痢,甘草湯。白痢,當歸湯,蔥酒亦得。

〔潔〕厚朴丸、紫菀丸,治積聚心痛。(厚朴丸方見翻胃,紫菀丸方見積塊。)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濃醋兩升煎煮五到七沸,之後加入三稜、大黃末,一起煎煮五到七沸,再加入硇砂繼續煎煮成膏狀,調整濃稠度至適宜,將所有藥材混合均勻,搗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放置時間長了就會結成塊,食用時用生薑湯送服四到五丸。治療食積,可以用溫水送服。治療白痢,可以用乾薑湯送服。治療赤痢,可以用甘草湯送服。白痢也可以用當歸湯或蔥酒送服。

厚朴丸和紫菀丸,用於治療積聚心痛。厚朴丸的方劑見於治療翻胃,紫菀丸的方劑見於治療積塊。

〔仲〕心傷者,其人勞役,即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煩,發熱臍跳,其脈弦,此為心臟所傷也。

〔丹〕心痛輕者散之,麻黃、桂枝,重者加石鹼,用川芎、蒼朮、炒山梔作丸服。

桂枝,麻黃,石鹼

上為末,薑汁浸,炊餅為丸,桐子大。熱薑湯下十五丸。如服丸數多,又治痰飲。

〔無〕,麻黃桂枝,治外因心痛,惡寒發熱,內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

麻黃(去節,湯浸焙),桂心,芍藥,細辛(去苗),乾薑,甘草(炙。各七錢半),半夏,香附(各五錢)

白話文:

心臟受傷的人,會感到勞累,頭面發紅而身體沉重,心中疼痛且煩躁,發熱、肚臍跳動,脈象弦緊,這就是心臟受傷的表現。

心痛程度輕微的,可以用麻黃、桂枝來散寒止痛;如果心痛嚴重,可以加入石鹼。可以用川芎、蒼朮、炒山梔子製成丸藥服用。

將麻黃、桂枝、石鹼磨成粉末,用薑汁浸泡,做成餅狀,再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用熱薑湯送服十五丸。如果服用的丸藥數量較多,還能治療痰飲。

麻黃、桂枝可以治療外因導致的心痛,伴隨惡寒發熱、內攻五臟、身體拘緊而難以翻身的症狀。

將麻黃(去節,用湯浸泡後烘乾)、桂心、芍藥、細辛(去苗)、乾薑、甘草(炙)、半夏、香附各取七錢半,半夏、香附各取五錢,製成藥方。

上銼,每五錢,水盞半,生薑五片,煎七分去渣,食前服,大便秘入大黃,量虛實加減。

〔世〕治心疼甚效。

檳榔,桂心,葛根,甘草,細辛,半夏,桔梗,枳殼,川芎,防風

上等分,惟甘草半之,水煎服。有人心疼,諸藥不效,服此愈。

〔丹〕青岩劉山長子,年三十六歲,得心疼十八年矣。因酒飲牛乳,病發時,飲食無礙。得病八年後,盛暑及沐浴飲食時,皆無汗,中間更醫不一,悉以丁附諸丹等熱藥治之。至是黃瘦食減,若不勝衣,痛作時須以一物拄之。診其脈,皆三至弦弱而澀。未風先寒,大便或閉或泄,最苦是胸膈吞酸。

白話文:

治療心痛的方子:將銼藥每五錢,加水半盞,生薑五片,煎煮七分後去渣,飯前服用。如果便秘,可加入大黃,根據虛實情況加減藥量。這個方子治療心痛很有效。

另一個方子:檳榔、桂心、葛根、甘草、細辛、半夏、桔梗、枳殼、川芎、防風各等份,甘草減半,水煎服。有些人心痛,服用其他藥物都不見效,服用這個方子就好了。

案例:青岩劉山長子,三十六歲,患心痛十八年。起因是飲酒後喝了牛乳。發病時,飲食無礙。八年後,即使在盛暑及沐浴飲食時,也無汗,期間求醫無數,都以附子、丁香等熱藥治療。如今面色黃瘦,食慾減退,體弱無力,痛發時需要扶著東西才能站立。脈象三至弦弱而澀,未風先寒,大便時而便秘時而腹瀉,最痛苦的是胸膈吞酸。

七月內,遂以二陳湯加白朮、黃連、黃芩、桃仁、郁李仁、澤瀉,每旦用此藥飲而出之,所吐皆苦黑水,雜以如浸木耳片者。此日卻再與兩帖,飲而不出,如此兩月,近二百餘帖,澀脈漸退,至數漸添。忽一日診其脈純弦,漸有充滿之狀,時正立冬後,頗暄暖,意其必欲作汗,又意其血氣未充,汗難以發。以人參、黃耆、芍藥、當歸、陳皮、半夏、甘草,調理二日,此時痛雖緩,每晝夜一二作。

至第三日,與麻黃、蒼朮、當歸、川芎、甘草等藥,才下咽,目上視口噤,面無神色。予呼之不應,見其四肢不收,急以左手抱其頭,就坐於床,以右手拇指捻其人中,須臾而愈,通體汗如雨。自此痛不復作,但人倦,食未增耳。續又大為咽酸所苦,每一晝夜六七作,其作時有一酸塊,自胸膈間直衝上咽喉,情狀極惡。

白話文:

七月裡,就用二陳湯加上白朮、黃連、黃芩、桃仁、郁李仁、澤瀉,每天早上服用這種藥,然後吐出來,吐出來的都是苦黑色的水,裡面還夾雜著像浸泡過木耳的碎屑。當天又再給病人服用兩帖藥,喝下去卻沒有吐出來。就這樣持續了兩個月,總共服用了將近兩百多帖藥,澀脈逐漸消退,脈象也逐漸變得有力。

有一天,診斷病人脈象變得完全弦緊,而且逐漸有充盈的感覺,當時正是立冬之後,天氣還蠻溫暖的,我預感病人可能要發汗,但又考慮到病人氣血尚未充盈,汗不容易發出來。於是用人參、黃耆、芍藥、當歸、陳皮、半夏、甘草,調理了兩天,這段時間病人雖然疼痛減緩,但還是每晝夜發作一兩次。

到了第三天,給病人服用麻黃、蒼朮、當歸、川芎、甘草等藥,藥剛下咽,病人就抬頭向上看,嘴巴緊閉,面色蒼白,沒有任何表情。我叫他,他沒有反應,看到他四肢僵硬,立刻用左手抱住他的頭,讓他坐在床邊,用右手拇指掐他的人中,一會兒之後,病人就恢復了意識,全身冒汗像下雨一樣。從此之後,病人就再也沒有發作過,只是體力虛弱,食慾也不好。

接著病人又開始飽受咽喉酸痛的折磨,每晝夜發作六七次,發作的時候感覺有一塊酸塊從胸膈之間直衝上咽喉,非常難受。

遂悉罷諸藥,以黃連濃煎取冷,俟酸塊欲上時,以冷黃連汁數滴與之即回。如此六七次,半日許,其塊亦除,於是罷藥,淡粥調養。又近三個月,時以立春節旬余。中脘處微有脹急,面帶青色,氣息喘促。時天氣尚寒,意謂脾土因久病衰弱,木氣行令,此肝凌脾,急以索矩三和湯與之,至四日而安。

一婦人年四十餘歲,因二十年憂患後心痛,或可按或不可按,食甚減,口渴而不能飲水,形瘦骨立,心痛止則頭痛作,其痛無常處。頭痛止則心痛作,夜間全不寐,大便七八日一行.堅小而黑,而出亦難。累與四物加陳皮、生甘草,前後約百餘帖,病雖不增,卻無退減。予曰:此肺久為火所郁,氣不得行,由是血亦蓄塞,遂成汙濁,氣壅則頭痛,血濁不行則心痛,通一病也,治肺當自愈。

白話文:

於是便停掉了所有的藥物,用黃連濃煎取冷,等到酸塊快要浮上來的時候,就用冷的黃連汁滴上幾滴,病人的症狀就恢復了。這樣反覆六七次,半天左右,酸塊就消失了,於是停藥,用清淡的粥來調養身體。又過了將近三個月,正好是立春節過後十多天,病人中脘處微微脹痛,臉色發青,呼吸急促。當時天氣還很寒冷,我認為脾土因為長期生病而虛弱,木氣行令,這是肝氣凌犯脾土,趕緊用索矩三和湯給她服用,服藥四天後就恢復正常。

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婦人,因為二十年的憂愁煩惱導致心痛,有時可以按壓,有時按壓無效,食慾很差,口渴卻不能喝水,身體消瘦骨骼突出,心痛停止後就頭痛發作,頭痛的地方不定。頭痛停止後就心痛發作,晚上完全無法入睡,大便七、八天才排一次,又硬又小而且黑,排便也很困難。她之前服用過很多次四物湯加陳皮、生甘草,前後加起來大約有一百多帖藥,病情雖然沒有加重,但是也沒有減輕。我說:「這是肺部長期受到火氣鬱結,氣血無法運行,因此血瘀積聚,變得污濁,氣機壅塞就會頭痛,血濁不通暢就會心痛,這是一個病症,治療肺部就能自愈。」

遂仿東垣方澀脈例,片芩細切酒炒透,令赤色,為細末,以熱白朮湯調下,頭上稍汗,如此十餘帖,漸漸汗至通身,及膝而止,諸病皆愈。因其膝下無汗,形瘦病久,小便數,大便澀,兩手皆見澀脈,當議補血,以防後患。問其又思水而不飲,遂與四物加陳皮、生甘草、桃仁、酒芩以補之,遂安。

裡實心痛,並見按之滿痛為實條。丹溪云:心痛脈堅實,不大便者下之。

〔羅〕,化蟲丸

鶴蝨,檳榔,胡粉(炒),苦楝根(去厚皮。各五十兩),白礬(飛,十二兩),

白話文:

於是仿效東垣醫學的澀脈治療方法,將黃芩切成薄片,用酒炒至赤紅色,研成細末,用熱的白朮湯調服。服用十幾帖後,患者頭上開始微微出汗,汗漸漸遍及全身,到膝蓋處止住,各種病症都痊癒了。因為患者膝蓋以下不出汗,身體消瘦,久病不愈,小便頻繁,大便乾燥,兩手都摸到澀脈,應當考慮補血,以防日後出現其他問題。詢問患者後得知他還想喝水卻又不敢喝,於是給他服用四物湯加陳皮、生甘草、桃仁、酒炒黃芩來補益身體,患者就恢復正常了。

內實心痛,並且按壓胸部時感到滿脹疼痛,這是實證的表現。丹溪先生說:「心痛脈搏堅實,不排便的人應該下瀉。」

服用化蟲丸。

將鶴蝨、檳榔、胡粉(炒)、苦楝根(去掉厚皮,各五十兩)、白礬(飛,十二兩)混合在一起。

上為末,麵糊為丸桐子大。小兒疾病,多有諸蟲,或因臟腑虛弱而動,或因食甘肥而動,動即腹中疼痛,往來上下攻心痛則哭不休,閤眼仰身撲手,心神悶亂,嘔噦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青色黃,飲食雖進,不生肌肉。或寒或熱,沉沉默默,不的知病處。一歲兒服五丸,溫漿下,入香油一兩點,打勻下之,米飲亦得,其蟲自下。

〔《保》〕,妙香丸,治男子婦人心痛,強中搐熱如癇狀。(方見燥門)

風癇者,羌活湯引下妙香丸。(羌活湯方見諸風條。)血癇者,當歸湯引下妙香丸。(當歸湯方見諸血條。)

白話文:

將麵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小兒疾病,大多是因為體內有蟲,可能是臟腑虛弱導致蟲子活動,也可能是吃太多油膩的食物導致蟲子活動。蟲子活動時,會造成腹痛,痛楚會上下蔓延,甚至痛到心口,孩子會哭個不停,眼睛緊閉,仰頭翻身,手腳亂揮,神智不清,嘔吐唾液,甚至吐出清水,四肢無力,面色蒼白發黃,即使進食,也無法長肉。孩子可能發冷或發熱,沉默不語,不知道哪裡不舒服。一歲的孩子服用五顆丸藥,用溫熱的米湯送服,再滴入香油一兩點,攪拌均勻後服用,也可以用米湯送服。服用後,蟲子就會從下體排出。

妙香丸可以治療男女心痛,以及強直抽搐、發熱,症狀像癲癇一樣。

如果是風癇,可以用羌活湯引導妙香丸服用。如果是血癇,則可以用當歸湯引導妙香丸服用。

〔丹〕蟲痛者,面上白斑,唇紅能食,治用楝根錫灰之類,脈堅實不大便者下之。

〔羅〕,補金散,治諸般蟲。

鶴蝨(生),雷丸,定粉,錫灰(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少油調下。又用豬肉一兩,燒熟摻藥在上,細嚼亦得,用翎毛掃甘遂末一錢,與前藥一處服之,其蟲自下。

〔《本》〕治寸白蟲方。黑鉛灰炒,四錢一服,先吃豬肉脯少許,一時來,卻用砂糖濃水半盞調灰,五更服,蟲盡下,白粥將息,一日良。

白話文:

患有蟲痛的人,臉上會有白色斑點,嘴唇紅潤能吃東西,可以用苦楝根和錫灰等藥物治療。脈象堅實,排便不順暢的人要服用瀉藥。

治療各種蟲病的藥方叫做補金散,方劑如下:

鶴蝨(生)、雷丸、定粉、錫灰,以上藥材各取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用少許油調服。也可以用一兩豬肉,燒熟後摻入藥粉,細嚼服用。另外,用翎毛掃取一錢甘遂末,與前藥一起服用,可以驅除體內的蟲。

治療寸白蟲的藥方如下:

將黑鉛灰炒至微黃,每次服用四錢。先吃少許豬肉脯,過一會兒後,用半盞濃糖水調和黑鉛灰,在五更時服用,就可以將蟲排出體外。之後要吃白粥,好好休息,一天即可恢復健康。

又療寸白蟲。用錫灰蕪荑檳榔者,極佳。

予宣和中,每覺心中多嘈雜,意欲作飲,又疑蟲,漫依此方所說,翌日下長蟲二條,一長二尺五寸,頭褊闊,尾尖銳,每寸作一節,斑如錦紋,一條皆寸斷矣。《千金》謂勞則生熱,熱則生蟲,心蟲曰蛔,脾蟲曰寸白,腎蟲如方截絲縷,肝蟲如爛杏,肺蟲如蠶,皆能殺人,惟肺蟲為急。肺蟲居肺葉內,蝕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聲嘶,藥所不到,治之為難。

道藏中載諸蟲頭皆向下行,唯自初一至初五以前頭上行,故服藥多取月胐以前,蓋為此也。

取寸白蟲方。

畫粉,密陀僧(各等分)

白話文:

治療寸白蟲,用錫灰、蕪荑、檳榔效果極佳。我宣和年間,常覺心中煩躁不安,想喝點什麼,又懷疑有蟲,便依此方所述服用,第二天就排出兩條長蟲,一條長二尺五寸,頭部寬闊,尾部尖銳,每寸有一節,斑紋如錦,一條都斷成寸段了。《千金要方》說勞則生熱,熱則生蟲,心蟲叫蛔蟲,脾蟲叫寸白蟲,腎蟲像方截的絲縷,肝蟲像爛杏,肺蟲像蠶,這些蟲都能致人死亡,其中肺蟲最危險。肺蟲住在肺葉內,侵蝕人的肺部,所以會造成瘵疾,咯血,聲音嘶啞,藥物難以到達,治療起來很困難。道藏中記載,所有蟲子頭部都朝下行,只有從月初一到初五以前頭部朝上行,所以服用藥物大多取在月胐之前,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治療寸白蟲的藥方:

畫粉、密陀僧(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麻油調服,空心下,頃刻成涎取下。

取寸白蟲。

錫灰(一兩),木鱉,蘆薈(二十文),黃丹(十文),輕粉(十文)

上為末,豬膏油丸如桐子大。先齋一日,晚莫吃飯,次早五更溫水調下,分作二服。

制蟲制勞,悅肌膚,去勞熱。

檳榔(一兩半),龍膽草(一兩),乾漆(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熟水吞下。

張仲文治寸白蟲,熬胡粉令燥,平旦作肉臛,以藥方寸匕,入臛中服之效。

白話文:

上方磨碎後,每次服用2錢,使用麻油調和後在空腹時服用,在短時間內就會產生唾液將藥物吐出。

取出寸白蟲。

錫灰、木鱉、蘆薈各一份兩,黃丹十分之一份,輕粉十分之一份。

以上藥材研磨爲粉末,並製成豬脂油藥丸大小的小球狀。前一天齋戒不吃晚飯,第二天早上溫開水送服,分爲兩次服用。

此方可治療寄生蟲病及疲勞症狀,使肌膚光滑並消除勞熱現象。

檳榔、龍膽草、乾漆各一份量。

以上藥材細磨成粉末,煉蜜製作成梧桐籽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0-15顆,用水沖服即可。

張仲景治療寸白蟲的方法是:把胡粉炒到乾燥狀態,早晨做肉類菜餚的時候加入適量的藥劑一起食用,效果顯著。

〔丹〕治諸蟲。楝皮細末,米飲調下二錢匕。(《斗門方》。)

〔《千》〕主脾胃有蟲,食即痛,面黃無色,疼痛無時,以石州蕪荑仁二兩,和麵炒令黃色為末,非時米飲,調二錢匕瘥。

〔《經》〕治蛔蟲吐水心痛。鶴蝨三兩為末,蜜丸,平旦漿水服二十丸愈。《千金方》為末,空心溫醋湯下,蟲當出。

〔《經》〕胸宿食冷,多寸白蟲,每朝空心熱酒調山豆根末三錢,服之其蟲自出。

〔《簡》〕治諸蟲,在臟腑久不瘥。檳榔半兩,炮,搗為末,每服一錢至二錢,蔥蜜煎湯,空心調下。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丹砂可以治療各種蟲病。可以用楝皮研成細末,用米湯調服,每次二錢匕。

《千金方》記載,可以用石州蕪荑仁二兩,和麵炒至黃色,研成粉末,用米湯調服,每次二錢匕,可以治療脾胃有蟲,食後腹痛,面色發黃,疼痛不止的症狀。

《經》記載,可以用鶴蝨三兩研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早上空腹用漿水送服,每次二十丸,可以治療蛔蟲引起的心痛、嘔吐。也可以用鶴蝨粉末,空腹用溫醋湯送服,可以驅蟲。

《經》記載,可以用山豆根末三錢,用熱酒調服,每天早上空腹服用,可以治療胸部有宿食積聚,並且出現白色蟲子的症狀,這些蟲子會自行排出。

《簡》記載,可以用檳榔半兩,炮製後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到二錢,用蔥蜜煎湯,空腹服用,可以治療各種久治不愈的蟲病。

〔《外》〕療蛔蟲心痛,噁心吐水。乾漆熬,搗蜜丸,服十五丸,日再服。

〔範汪〕治寸白蟲方,狼牙五兩搗末,蜜丸麻子大,隔宿不夜食,明旦以漿水下一合,服盡愈。

〔《大》〕治寸白蟲,以酸石榴東引根一握,淨洗細銼,用水三升,煎取半碗以下去渣,五更初溫服盡,至明日取下蟲一大團,永絕根本。一日吃粥補之。

〔《本》〕金櫻東行根,治寸白蟲,銼二兩,入大米三十粒,水二升,煎五合,空心服,須臾瀉下。

〔《千》〕治寸白蟲。茱萸根洗去土,四兩切,以水酒各一升,漬一宿,平旦分再服。凡茱萸皆用細根,東北陰者良,若梢大,如指以上者,皆不任用。

白話文:

治療蛔蟲引起的胸口痛、噁心、嘔吐,可以用乾漆熬製成蜜丸,每次服用十五粒,每天服用兩次。

治療寸白蟲,可以用狼牙五兩搗碎成粉末,製成麻子大小的蜜丸,隔夜不吃飯,第二天早上用漿水服用一合,服用完畢即可痊癒。

治療寸白蟲,可以用酸石榴根一握,洗淨切碎,用水三升煎煮至半碗以下,去渣,五更時溫服完畢,第二天就能排出大量蟲體,徹底根除。當天可以用粥來補充營養。

治療寸白蟲,可以用金櫻東行根二兩,切碎,加入大米三十粒,水二升,煎煮至五合,空腹服用,很快就會瀉下蟲體。

治療寸白蟲,可以用茱萸根洗淨泥土,切成四兩,加入水和酒各一升,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分兩次服用。茱萸要選用細根,生長在東北陰涼處的最好,如果枝幹粗大,如手指粗細以上就不適合使用。

〔《食》〕治蛔蟲,心痛面青,口中沫出。取臨水萹蓄葉一斤細切,以水三斗煮如餳,去渣,空心服一升,蟲即下。至重者再服。仍通宿不食,來日平明服之效。

〔《本》〕取寸白蟲。苦絲瓜不以多少,研為末,每服二錢,好酒二盞,空心調服。

〔《竹》〕,木香三稜散,治腹中有蟲,面色痿黃,一切積滯。

黑牽牛(半生半炒),大腹子(多),檳榔,雷丸,錫灰(醋炒),三稜(煨),蓬朮(煨),木香,大黃(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用蜜水調下,或砂糖水亦可。須先將燒肉一片,口中半嚼之,休嚥下,吐出口中肉汁,後服藥。

白話文:

治療蛔蟲,心痛面色蒼白,口吐白沫。取新鮮的萹蓄葉一斤,切碎,用水三斗煮成稠糊狀,去除渣滓,空腹喝一升,蟲就會排出來。病情嚴重的可以再喝一次。服藥後要禁食一晚,第二天清晨服用效果最好。

取寸白蟲,苦絲瓜不限多少,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好酒兩杯,空腹調服。

木香三稜散,治療腹中有蟲,面色萎黃,以及一切積滯。

黑牽牛(半生半炒)、大腹子(多)、檳榔、雷丸、錫灰(醋炒)、三稜(煨)、蓬朮(煨)、木香、大黃(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空腹用蜜水調服,或用砂糖水也行。服藥前要先將燒肉一片,含在口中半嚼,不要吞下,吐出口中肉汁,然後再服用藥物。

上方,有攻性而下蟲者。

〔《本》〕崔元亮海上方,治一切心痛,無問新久,以生地黃一味,隨人所食多少,搗取汁,搜面作餺飥,或冷淘食,良久當利出蟲,長一尺許,頭似筆管,後不復患。至元十年,通事舍人崔抗女,患心痛垂氣絕,遂作地黃冷淘食之,便吐一物,可方一寸,如蝦蟆狀,無目足等,微似有口,蓋為此物所苦,自此頓愈,面中忌用鹽。

〔丹〕治蛔蟲吐清水,氣口刺痛。取生艾汁,隔宿勿食,以肥香脯方寸片先吃,令蟲聞香,次即飲一升,必下蛔蟲,胸喉中覺有蟲上下,偏喜聞蔥豉油食之香者,兩三日不食,開口而臥,將油煎蔥豉令香放口邊,蟲當自出,引而去之,但隨所喜物用之亦可。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有些人患病時,會出現蟲從上往下攻擊的症狀。崔元亮的海上方可以治療各種心痛,無論新病舊病,都可用生地黃搗汁製成麵食食用,可以讓蟲從體內排出,長度約一尺,頭像筆管。元至元十年,通事舍人崔抗的女兒患心痛,危在旦夕,用生地黃製成麵食食用後,吐出一隻長約一寸,形狀像蛤蟆,沒有眼睛和腳,只有嘴巴的東西,之後便痊癒了,但要忌食鹽。

此外,如果出現蛔蟲吐清水,氣口刺痛的症狀,可以用生艾汁隔夜服用,並先吃肥香脯,讓蟲聞到香味,然後喝下一升艾汁,可以排出蛔蟲。如果感到胸喉中有蟲上下移動,並且喜歡聞蔥豉油的味道,可以先兩三天不吃東西,然後將油煎蔥豉放在嘴巴旁邊,蟲就會自己出來,就可以將它引導出去。其他喜歡的食物也可以用來引誘蟲出來。

〔世〕治心痛。豨薟草搗汁,醋和服之效。有人服此,吐蟲二條,終身不發。

〔子和〕酒官楊仲仁,病心氣痛。此人常好飲酒,初飲二三杯,必奔走三五十次,其酒稍散,方能復席,飲至前量,醉後至明旦,嘔清黃水數口,夜變魚腥臭,六七日始安。戴人曰:宜吐。乃吐蟲一條,青黃色,長六七寸,口目鼻俱全,二目膜瞞,狀如蛇類。楊醃干示人。

〔仲〕蛔蟲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甘草粉蜜湯,主之。

甘草(二兩),粉(一兩),蜜(四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渣,納粉蜜攪令和,煎如薄粥,溫服一升,瘥即止。

白話文:

治療心痛,可以用豨薟草搗汁,加入醋一起服用,效果很好。有人服用後,吐出兩條蟲,此後便終身不再發作。

酒官楊仲仁患有心氣痛,他嗜酒,每次喝兩三杯,就必須跑上跑下三五十次,酒勁稍退才能坐下來,等到喝到之前的量,醉酒後直到第二天早上,會嘔吐出幾口清黃色的水,晚上會散發魚腥臭味,六七天才會好。戴人醫生說他應該吐出蟲子,結果真的吐出一條青黃色的蟲,長六七寸,有口、眼、鼻,眼睛被膜遮住,像蛇一樣。楊仲仁把蟲子醃乾了給人看。

蛔蟲引起的病症,會讓人吐口水、心痛,發作時間不定,毒藥也無法止住。可以用甘草粉蜜湯治療。

準備甘草兩兩、粉一兩、蜜四兩。將三味藥材用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渣,再加入粉和蜜攪拌均勻,煎成稀粥狀,溫溫地喝下一升,病情就會好轉。

〔孫〕向大王宮中有一宮人,七太尉所寵也,忽患一疾,凡噁心則吐蟲數條,後乃頻作,七太尉甚愍之,累治不瘥。每用殺蟲藥,則吐蟲愈多,召孫診之。孫曰:六脈皆細,非蟲脈也,今雖吐蟲,乃臟寒而蟲不安,失居上膈,因而吐出。復用殺蟲藥,蟲為藥所苦,不能自安,所以吐蟲愈多也。

孫遂用藥,不三五服,皆一色丸子,蟲遂不吐。明日再召孫至,六脈漸大,進前藥其病不作。後求方,乃硫黃、附子各一兩,並末。粳米糊為丸,每三十丸,米飲下。

〔仲〕烏梅丸,治蛔。(方見傷寒厥陰病。)

〔河〕正氣天香散治心痛,但忍氣則發者。(方見虛實法。)

白話文:

孫思邈說:七太尉宮中有一位宮人,深受七太尉寵愛,突然得了一種怪病,經常噁心,就會吐出幾條蟲子,而且越來越頻繁。七太尉非常心疼她,找了很多醫生治療,但都沒有效果。每次服用殺蟲藥,反而吐出的蟲子更多。七太尉就請孫思邈來診治。

孫思邈診脈後說:她的脈象很細弱,不是蟲症的脈象,雖然吐出蟲子,但其實是臟腑寒氣過盛,蟲子在體內不安穩,跑到上膈處,才被吐出來。如果繼續服用殺蟲藥,蟲子會被藥物刺激,更不安穩,所以吐出的蟲子反而更多。

孫思邈於是用藥,不超過三五服,都是一色丸子,蟲子就停止吐出。第二天七太尉又請孫思邈來,發現她的脈象漸漸變粗,繼續服用藥物,病症就消失了。後來七太尉索要藥方,孫思邈說:用硫磺、附子各一兩,研成粉末,用粳米糊做成丸子,每次三十丸,米湯送服。

仲景說:烏梅丸可以治療蛔蟲病。(方劑見傷寒厥陰病篇。)

河間說:正氣天香散可以治療心痛,這種心痛是忍氣時才發作的。(方劑見虛實法篇。)

〔丹〕心痛脈澀者,有死血。又云:作時飲湯水下作吃者,有死血,桃仁承氣湯下之。(方見傷寒。)凡治證,必要先問起居何如。假如心痛,有因平日喜食熱物,以致死血留於胃口作痛,用桃仁承氣湯下之。切記,輕者用韭汁、桔梗,能開提其氣,血藥中兼用之。

〔《經》〕,失笑散,治婦人心痛,氣刺不可忍。

五靈脂淨好者、蒲黃等分為末,每二錢,用黃醋一杓,熬成膏,再入水一盞,煎至七分,熱服效。

白話文:

如果有人心痛、脈搏澀,就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瘀血。另外,如果有人在發病時喝水就馬上想吐,也可能是因為有瘀血,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在治療任何病症時,都需要先了解病人的日常生活習慣。例如,如果有人心痛,是平常喜歡吃辛辣的食物,導致瘀血停留在胃部引起的疼痛,就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要記住,如果病情較輕,可以使用韭汁和桔梗,它們能開提氣血,可以在用藥時搭配使用。

《經》書上記載,失笑散可以治療婦人心痛、氣血刺痛難忍的症狀。

取乾淨的五靈脂和蒲黃,按比例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黃醋一杓熬成膏狀,再加入一盞水煎至七分,趁熱服用,效果顯著。

〔世〕,手拈散,治心脾疼極驗。詩云:草果玄胡索,靈脂並沒藥,酒調三二錢,一似手拈卻。

又治心痛。劉寄奴末六錢,玄胡索末四錢,薑汁熱酒調服妙。

〔《簡》〕治九種心痛,腹脅積聚滯氣。筒子乾漆二兩,搗碎,炒出煙,細研醋煮,麵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熱酒下,醋湯亦得,服無時。

〔《外》〕治心痛。當歸為末,酒調服方寸匕。

〔丹〕治心痛,亦能治哮喘。半夏研碎香油炒,薑汁炊餅為丸,薑湯下二十丸。

五味鹹耎堅條海蛤丸,寒條栝蔞半夏薤白湯,表條桂麻石鹼丸,皆治痰飲心痛之妙劑也。

白話文:

「世」方,手拈散,治療心脾疼痛非常有效。詩中說:草果、玄胡索、靈脂和沒藥,用酒調和,每服三錢到兩錢,效果如同手拈散一樣。

還可以用來治療心痛。劉寄奴末六錢,玄胡索末四錢,用薑汁熱酒調服效果很好。

《簡》方治療九種心痛,腹脅積聚滯氣。筒子乾漆二兩,搗碎,炒出煙,細研後用醋煮,再用麵糊和成丸子,每個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熱酒或醋湯送服,沒有時間限制。

《外》方治療心痛。當歸研成末,用酒調服,每次服用方寸匕。

丹方治療心痛,也能治療哮喘。半夏研碎後用香油炒,再用薑汁做成餅,製成丸子,用薑湯送服,每次服用二十丸。

五味鹹耎堅條海蛤丸,寒條栝蔞半夏薤白湯,表條桂麻石鹼丸,這些都是治療痰飲心痛的良藥。

〔世〕治心痛累效。陳年白螄螺殼,洗淨為末,熱酒調下一錢半,即愈。

〔丹〕一味牡蠣粉,酒調下二錢,氣實者可用。

治痰飲心痛,,海蛤丸,。

海蛤(燒為灰,研極細,過數日火毒散用之),栝蔞仁(蒂穰同研)

上以海蛤入栝蔞內,乾溼得所為丸,每服五十丸。

又方,治脾疼。海蛤粉佐香附末,用川芎、山梔、生薑汁煎,辣湯調服為佳。

〔《鬥》〕治血氣攻心,痛不可忍,以蓼根銼,酒浸服之瘥。

〔世〕心痛。枯礬、辰砂少許,每半錢,人參湯調下。一方,用白礬、辰砂糊丸,好醋吞下神效。又方,辰砂一味研,好酷調服效。又方,用白礬為細末,每服一錢,茶調下。

白話文:

治療心痛,效果顯著。可以將陳年白螺殼洗淨研磨成粉,用熱酒調服一錢半,就能治癒。

治療心痛,可以用牡蠣粉,用酒調服二錢,氣虛者可以服用。

治療痰飲心痛,可以使用海蛤丸。

將海蛤燒成灰,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放置數日待火毒散去後使用。將栝蔞仁連同蒂穰一起研磨。

將海蛤粉放入栝蔞仁中,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

另一個方子,治療脾臟疼痛。將海蛤粉和香附末混合,用川芎、山梔和生薑汁煎煮,用辣湯調服效果最佳。

治療血氣攻心,疼痛難忍,可以用蓼根切碎,用酒浸泡服用,就能痊癒。

治療心痛,可以用枯礬和辰砂,各取少許,每次半錢,用人參湯調服。另一個方子,用白礬和辰砂製成丸劑,用好醋吞服,效果顯著。再一個方子,將辰砂研磨成粉,用好醋調服,效果也很好。又一個方子,將白礬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茶水調服。

〔《外》〕黃連湯《肘後》龍膽湯。(並見卒心痛熱條。)

〔仲〕粉蜜丸,脾受肝制而急,故蟲不安,用粉蜜之甘緩以安之。(方見蟲條。)

〔《素》〕少陽所謂心脅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脅痛也。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脈解篇)

〔《瑞》〕,蠶砂散,治男子婦人心氣痛不可忍者。晚蠶砂不拘多少,為細末,用滾湯泡過濾淨,取清水服之,立止。

又方,黃荊子炒焦為末,米飲調下,亦治白帶。治心痛,用洗淨玉簪花根,搗濃汁,雜和好酒一半熱服。

白話文:

黃連湯和龍膽湯都是治療心痛的方劑,可以參考「卒心痛熱條」了解更多。仲景認為,粉蜜丸可以安撫脾胃,因為脾受肝制,當肝氣過盛時,脾胃就會受到影響,導致蟲不安。粉蜜丸的甘緩性質可以安撫脾胃。這個方劑可以參考「蟲條」。

《素問》中提到,少陽心脅痛是指少陽氣盛,心氣外溢的表现,而九月陽氣衰竭,陰氣盛而导致心脅疼痛。所谓“不可反侧”,是因为阴气藏物,物藏则不动。这段内容来自《脉解篇》。

《瑞竹堂經驗方》中提到,蠶砂可以治療男子婦人心氣痛,用法是將蠶砂研末,用滾水沖泡,取清水服用,即可止痛。

另外,黃荊子炒焦研末,用米湯調服,可以治療白帶。玉簪花根洗淨捣汁,加溫酒服用,也可以治療心痛。

〔《千》〕治心腹俱痛,以布裹椒,薄注腹上火熨,令椒汗出良。

運氣,心痛凡熱風濕寒燥五氣之初,皆能幹心而痛,蓋心為五臟之主故也。

一曰熱邪干心。經云:少陰司天,熱淫所勝,病心痛肺䐜。又云:少陰之復,暴喑心痛。又少陽之勝,熱客於胃,煩心心痛。又云:陽明司天,燥氣下臨,暴熱至甚則心痛。此在泉之熱為痛,治皆以寒劑是也。

二曰寒邪干心。經云:太陽司天,寒氣下臨,甚則心痛。又云:陽明司天之政,四之氣,寒雨降,病心痛。又云:歲水太過,民病上下中寒,煩心,躁悸,心痛。又云:歲金不及,炎火乃行,復則寒雨暴至心痛。又云:水鬱之發,民病寒客心痛。又云:太陽司天,寒淫所勝,病厥心痛。

白話文:

治療心腹疼痛,可以用布包著花椒,薄薄地敷在腹部,用火熨燙,讓花椒的汗水滲出,效果很好。

心痛的病因很多,包括熱風濕寒燥五種邪氣,它們都能侵犯心臟而導致疼痛。這是因為心臟是五臟之主。

第一種情況,熱邪侵犯心臟。經書記載,少陰司天,熱氣過盛,會導致心痛肺脹。又說,少陰復位,會出現突然失聲、心痛。還有,少陽過盛,熱邪入侵胃部,會引起煩躁、心痛。另外,陽明司天,燥氣下降,燥熱嚴重也會造成心痛。這些情況都是由於熱邪導致的疼痛,治療都需要用寒性的藥物。

第二種情況,寒邪侵犯心臟。經書記載,太陽司天,寒氣下降,嚴重時會心痛。又說,陽明司天,四之氣,寒雨降臨,也會引起心痛。還有,水氣過盛,會導致民衆患上下中寒,煩躁、心悸、心痛。另外,金氣不足,火氣旺盛,突然遭遇寒雨也會心痛。再者,水氣鬱結,會導致寒邪入侵心臟,造成心痛。最後,太陽司天,寒氣過盛,會導致昏厥、心痛。

又云:太陽之復,心胃生寒,心痛痞滿。又云:少陽在泉,主勝則熱反上行,而客於心,心痛。蓋終之氣,寒勝其客也。又云:歲火不及,寒乃大行,病鬱冒矇昧,心痛。又云:太陽之勝,寒厥入胃,則內生心痛。皆治以熱劑是也。

三曰風邪干心傷胃。經云:少陽司天之政,終之氣風乃至,心痛。又云:少陽司天,風行於地,心痛,胃脘痛,鬲不通。又云:歲水不及,濕乃大行,復則暴風大發,鬲中痛於心腹。又云:木鬱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鬲咽不通。又云:厥陰在泉,風淫所勝,心痛支滿。又云:厥陰司天,風淫所勝,胃脘當心而痛。

又云:厥陰之復厥心痛。又厥陰之勝,胃脘當心而痛,治皆以涼劑是也。

白話文:

另外有人說,太陽經氣復行時,心胃容易生寒,導致心痛和胸悶。還有人說,少陽經氣在泉中運行時,如果陽氣過盛,就會熱氣上逆,侵入心臟,造成心痛。這是因為終之氣寒邪勝過客氣,導致心痛。還有人說,如果一年四季的陽氣不足,寒氣就會盛行,造成疾病鬱結,神智昏蒙,心痛。還有人說,太陽經氣過盛,寒邪就會侵入胃部,導致內生心痛。這些情況都需要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

第三種情況是風寒侵襲心臟,傷害脾胃。經書中說,少陽經氣主宰天地之間的氣運,終之氣的時候,風邪就會侵入心臟,引起心痛。還有人說,少陽經氣主宰天地,風邪流行於地,也會導致心痛,胃脘痛,以及咽喉阻塞。還有人說,如果一年四季的水氣不足,濕氣就會盛行,等到春天陽氣復蘇時,就會颳起大風,造成心腹疼痛,咽喉阻塞。還有人說,如果肝氣鬱結,就會引起胃脘疼痛,心口難受,咽喉阻塞。還有人說,厥陰經氣在泉中運行時,如果風邪入侵,就會導致心痛和胸悶。還有人說,厥陰經氣主宰天地,如果風邪入侵,就會引起胃脘疼痛。

還有人說,厥陰經氣復行時,會導致心痛。又有人說,厥陰經氣過盛,就會導致胃脘疼痛。這些情況都需要用涼性的藥物來治療。

四曰濕邪干心。經云:土鬱之發,心痛脅䐜。又云:太陰在泉,濕淫所勝,病飲積心痛。又云:太陰之勝,火氣內郁,心痛熱格,治皆以熱劑是也。

五曰燥邪干心。經云:陽明之復,善太息,心痛痞滿。治以溫劑是也。

六曰寒熱中於心。經云:少陰司天之政,寒熱凌犯而爭於中,寒厥入胃心痛。三之氣,大火行,寒氣時至,民病氣厥心痛。治分寒熱多少調之是也。

厥心痛者,他臟病干之而痛,皆有治也。真心痛者,心臟自病而痛,故夕發旦死,旦發夕死,無治也。然心臟之經絡,有病在標者,其心亦痛,而有治。經云:心手少陰之脈,是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又心主手少陰之脈所生病者,心痛掌中熱,皆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

白話文:

濕氣入侵心臟,經書說:「土氣鬱結,就會導致心痛、肋骨疼痛。」又說:「太陰之氣在足三陰經,濕氣過盛,就會導致飲積在心臟,引起心痛。」還說:「太陰之氣過勝,火氣鬱結於內,導致心痛發熱,治療都用溫熱藥物。」

燥邪入侵心臟,經書說:「陽明經氣復盛,容易嘆氣,心痛並伴隨胸悶,治療用溫藥。」

寒熱交戰入侵心臟,經書說:「少陰經主司天之氣,寒熱之氣交戰於心,寒氣入侵胃部,導致心痛。三之氣盛行,大火之氣發作,寒氣時常入侵,就會導致心痛氣厥。治療要根據寒熱的程度調節藥物。」

心痛有兩種:一種是其他臟器病變引起的,稱為厥心痛,是可以治療的。另一種是心臟本身疾病引起的,稱為真心痛,則無藥可治,患者往往會在夜晚發病,清晨死亡,或在清晨發病,傍晚死亡。

不過,心臟的經絡有病變,也會造成心痛,但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經書說:「心手少陰經脈活動,就會導致咽喉乾燥、心痛,口渴想喝水。」又說:「心臟主管的手少陰經脈生病,會導致心痛、手掌發熱,治療要根據虛實寒熱來選擇藥物,並採取下取之法。」

又經云:手心主之別,名曰內關,去腕二寸,出於兩筋之間,實則心痛,取之兩筋間也。又云: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時眩僕,視有餘不及,調其俞是也。

〔《靈》〕厥心痛,與背相控,善瘈,如從後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先取京骨、崑崙,髮針不已,取然谷。(厥病篇下同)

心痛引背,灸刺法有四:

其一,取足太陽經。刺節云:取京骨、崑崙者,是其穴也。蓋足太陽之正,循膂當心入散絡,故心痛引背取之也。

其二,取足少陰經。刺節云:取京骨、崑崙不已,取然谷者,是其穴也。又經云:腎足少陰經之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又經云:心痛引腰脊欲嘔,取足少陰者是也。蓋足少陰脈,貫脊絡心,故亦治心痛引背也。

白話文:

古人說,手掌中心有個穴位叫內關,距離手腕兩寸,位於兩條筋之間。如果這個穴位有問題,就會導致心痛,可以用針灸刺這個穴位治療。另外,如果心臟有問題,就會導致心痛、情緒波動、視力異常等症狀,需要調理心俞穴。

如果心痛牽連到背部,並且伴隨抽搐,感覺像是有人從背後觸碰心臟,同時還有駝背的症狀,這是腎臟與心臟相關的疼痛,應該先灸京骨穴和崑崙穴,直到有反應為止,最後再灸然谷穴。

心痛引發背痛,可以用四種方法灸刺:

第一種方法是取足太陽經,刺京骨穴和崑崙穴,因為足太陽經循行脊柱到達心臟,所以可以治療心痛引發背痛。

第二種方法是取足少陰經,刺京骨穴、崑崙穴和然谷穴,因為腎臟的足少陰經貫穿脊柱連接到心臟,所以也可以治療心痛引發背痛。

其三,取足少陽。經云: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陰不已,取少陽者是也。蓋手少陽之脈,散絡心脈。又三焦下俞曰委陽,是足太陽絡,足太陽循膂當心入散絡,故亦治心痛引背也。

其四,取督任脈。經云:背為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與十椎及上紀。上紀者,胃脘也。下紀者,關元也。又云:心痛,當九節刺之,按已次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者是也。蓋十椎與九節者,督脈也;胃脘與天突者,任脈也。

厥心痛,腹脹胸滿,心尤痛甚者,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

心痛兼脹灸刺法有二:

其一,取足太陰。經云:取大都、太白者,是其穴也。又經云:脾足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胃脘痛,腹脹。所生病者煩心,心下急痛者,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又云:心痛腹脹,嗇嗇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陰者是也。蓋足太陰脈從胃上膈,注心中,故心痛腹脹者,取之也。

白話文:

第三,可以取足少陽經。經書上說:心痛牽引到背部,無法緩解,就刺足少陰經,如果還沒有效果,就取少陽經。因為手少陽經的脈絡,會散佈到心脈。另外,三焦的下俞穴叫做委陽,它是足太陽經的絡脈,足太陽經循行脊柱,經過心臟,然後散佈到心脈,所以也可以治療心痛牽引到背部。

第四,可以取督任二脈。經書上說:背部是心臟相應而疼痛的地方,所以要治療天突穴和十椎穴以及上紀。上紀就是胃脘,下紀就是關元。又說:心痛,應該刺九節,按順序一個一個按,馬上就有效。如果沒有效果,就上下尋找,找到有效的地方,馬上就會有效。因為十椎穴和九節是督脈,胃脘和天突是任脈。

如果心臟疼痛,伴隨著腹脹胸悶,而且心痛尤其嚴重,這是胃心痛。要取大都穴和太白穴。

心痛伴隨脹滿的灸刺方法有兩種:

第一,取足太陰經。經書上說:取大都穴和太白穴,就是這些穴位。又說:脾經足太陰脈,如果活動就會導致胃脘痛,腹脹。如果出現煩心,心下急痛,就要根據氣血盛衰,寒熱虛實,選擇不同的取穴方法。又說:心痛腹脹,隱隱作痛,大便不通,就取足太陰經。因為足太陰脈從胃部向上,經過橫膈膜,到達心臟,所以心痛腹脹,就取它。

其二,取足陽明。經云: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飲食不下,取之三里者是也。蓋胃脘當心痛者,似心痛,實非心痛也。

厥心痛,如以錐針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谿。

脾心痛,而取然谷太谿者,故孫真人、張潔古謂之妄經也。

厥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間、太衝。

心痛色蒼如死狀者取肝,其兼小腸滿便溲難者亦取肝。經云:心痛引少腹滿,上下無常處,便溲難,刺足厥陰是也。

厥心痛,臥若徒居心痛間,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肺心痛也,取之魚際、太淵。

徒居,謂閒居。間,謂痛緩。心痛,臥與閒居則痛緩,動作則益甚者,取肺。其兼短氣者,亦取肺。經云:心痛但短氣不足以息,刺手太陰者是也。

白話文:

第二種情況,取足陽明經穴。經書上說:胃病的人肚子脹,胃脘部位在心口處疼痛,吃不下東西,取三里穴就是了。因為胃脘部位疼痛,像是心痛,但其實並不是心痛。

真正的心痛,就像用錐子針刺入心臟一樣,心痛得很厲害,這就是脾心痛,取然谷穴和太谿穴。

脾心痛,卻取然谷穴和太谿穴,所以孫真人、張潔古稱之為妄經。

如果心痛,面色蒼白如死人一般,整天都喘不過氣,這就是肝心痛,取行間穴和太衝穴。

心痛,面色蒼白如死人一般,如果還伴隨小腸脹滿、大小便困難,也取肝經穴位。經書上說:心痛引發少腹脹滿,上下沒有固定位置,大小便困難,刺足厥陰經穴位。

如果心痛,躺著的時候像是無所事事一般,心痛緩和,但一動就更加疼痛,面色沒有變化,這就是肺心痛,取魚際穴和太淵穴。

無所事事,指的是閒居。緩和,指的是疼痛減緩。心痛,躺著或者閒居時疼痛緩和,一動就更加疼痛,取肺經穴位。如果還伴隨呼吸短促,也取肺經穴位。經書上說:心痛,只是呼吸短促,呼吸不順暢,刺手太陰經穴位就是了。

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於腧。腸中有蟲瘕及蛟蛕,皆不可取以小針。心腸痛憹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出者,是蛟蛕也。以手聚按而堅持之,無令得移,以大針刺之,久持之蟲不動,乃出針也。

〔《集》〕九種心痛:間使,靈道,公孫,太衝,三里,陰陵泉

〔桑〕心氣痛:巨缺,鳩尾(各取一寸,),興隆(瀉之)

〔《撮》〕脾脊後心疼痛:中渚(瀉之,忌補)灸心痛背上穴:心俞,鬲俞

〔潔〕心痛脈弦,肝原穴。脈沉,腎原穴。脈澀,肺原穴。脈浮,心原穴。脈緩,脾原穴。

〔《摘》〕冷心痛:巨缺(燔針刺之。如五臟氣相干,而脅痛疝痛痃癖,皆能痛至心,宜審之。)

白話文:

心痛時不可針刺,因為心臟內有大量積聚物,不可從穴位取之。腸道內若有蟲積或蛟蛕,也不可使用小針取之。心腸疼痛發作時,伴隨腫脹,疼痛上下移動,時而疼痛時而停止,腹部發熱,口渴,流口水,這就是蛟蛕。可以用手用力按住患處,不要讓它移動,用大針刺入,長時間保持針刺,直到蟲子不動才拔針。

除了以上治療方法,書中還記載了九種心痛的穴位:間使、靈道、公孫、太衝、三里、陰陵泉。

心氣痛的穴位為巨缺、鳩尾,各取一寸,興隆穴瀉之。

脾脊後心疼痛的穴位為中渚,瀉之,忌補,灸心痛背上穴:心俞、鬲俞。

脈弦的心痛,取肝原穴;脈沉的心痛,取腎原穴;脈澀的心痛,取肺原穴;脈浮的心痛,取心原穴;脈緩的心痛,取脾原穴。

冷心痛的穴位為巨缺,用燔針刺之。若五臟氣相干,引起脅痛、疝痛、痃癖,皆能痛至心,需仔細辨別。

〔《玉》〕心脾疼:上脘(二寸半,瀉),中脘(二寸半,補多瀉少)

〔《甲》〕心痛不可按,煩心,巨缺主之。心痛有蟲,多涎,不得反側,上管主之。心痛上搶心,不欲食,支痛引鬲,建里主之。

〔《撮》〕心胸痛,並氣攻:勞宮,大陵(各三分,瀉之),內關,

〔《甲》〕心痛善悲,厥逆懸心,如飢之狀,心恆而驚,大陵及間使主之。心寒痛,難以俯仰,心疝氣衝胃,死不知人,中脘主之。心痛,衄噦嘔血,驚恐畏人,神氣不足,郄門主之。

〔《難》〕陰維為病,苦心痛。(內關穴,通陰維。)

〔《甲》〕脾逆氣寒,厥急煩心,善唾噦噫,胸滿噭呼,胃氣上逆,心痛,太淵主之。(針云:肺脹胃逆。)心膨痛,尺澤主之。(《千金》云:心煩悶亂,少氣不足以息。)心痛,卒咳逆,尺澤主之,出血立已。胸痹心痛,肩內麻木,天井主之。胸脅背相引而痛,嘔吐不食,幽門主之。胸痹心痛,不得息,痛無常處,臨泣主之。(《千金》云:不得反側。)

白話文:

心脾疼痛時,可在上脘穴(距中脘穴上二寸半)處瀉針,中脘穴(距臍上二寸半)處補多瀉少。

心痛不能按壓,心煩意亂,巨闕穴可以治療。心痛伴有蟲痛感,口涎多,無法翻身,上脘穴可以治療。心痛劇烈,伴隨食慾不振、胸痛蔓延到喉嚨,建里穴可以治療。

心胸疼痛,伴隨氣逆上衝,勞宮穴、大陵穴(各取穴三分,瀉針)以及內關穴可以治療。

心痛易感悲傷,心慌意亂,感覺像飢餓,心神不定,容易驚恐,大陵穴和間使穴可以治療。心寒痛,難以彎腰抬頭,心氣逆衝胃部,昏迷不醒,中脘穴可以治療。心痛伴隨鼻出血、嘔吐、驚恐害怕、神氣不足,郄門穴可以治療。

陰維脈受損,容易導致心痛,內關穴可以通陰維脈。

脾氣逆亂,寒氣上衝,心煩意亂,容易唾液增多、打嗝、胸悶喘不過氣,胃氣上逆,心痛,太淵穴可以治療,針刺時注意肺脹胃逆的狀況。心臟脹痛,尺澤穴可以治療,《千金方》記載可以治療心煩意亂、氣短呼吸困難。心痛伴隨咳嗽、氣喘、逆氣,尺澤穴可以治療,出血後能迅速止住。胸痺心痛,肩內側麻木,天井穴可以治療。胸脅背部疼痛,嘔吐不想吃東西,幽門穴可以治療。胸痺心痛,無法喘息,疼痛部位不定,臨泣穴可以治療,《千金方》記載可以治療無法翻身。

〔丹〕心痛雖日數多,不吃飯不死,若痛止便吃物還痛,必須三五服藥,方可吃物。心痛,左手脈數熱多,脈澀有死血。右手脈實是痰積,脈大必是久病。兩手脈堅實不大便者下之。痛甚者脈必伏,多用溫藥附子之類,不可用參朮。

心脈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全文見治虛實法。)

〔仲〕問曰:病腹痛有蟲,其脈何以別之?師曰:腹中痛,其脈當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蟲。

脾脈微滑,為蠱毒蝮蠍腹熱。(全文見治虛實法)

〔《脈》〕關上脈緊而滑者,蛔毒。脈沉而滑者,寸白。肘後粗,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全文見診。)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白話文:

心痛即使持續很多天,不吃饭也不会死,但如果疼痛停止后就吃饭,又会痛,就必须服用三到五剂药,才能吃饭。心痛时,左手脉搏跳动快而热,脉象涩滞,有瘀血。右手脉搏有力,则是痰积,脉象大则说明是久病。如果两手脉搏都坚实有力,而且大便不畅,就要泻下。疼痛严重时,脉搏必然沉伏,多用温性的药物,比如附子之类的,不能用人参和黄芪。

心脉微急,是心痛引起背痛,吃不下东西。

有人问:病人腹痛是因为有虫子,脉象有什么区别?老师说:腹痛,脉象应该沉,如果弦紧或洪大,就说明有蛔虫。

脾脉微滑,是蛊毒、蝮蛇、蝎子引起的腹热。

关上脉搏紧而滑,是蛔虫毒。脉搏沉而滑,是寸白脉。肘后粗大,往下三四寸热,是肠中有虫。真心痛,手脚发青,一直青到关节,心痛很厉害,早上发作晚上就死,晚上发作早上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