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四·陰陽臟腑部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陰陽臟腑部 (17)

1. 治上下法

〔丹〕吐食積痰,用蘿蔔子五合,油炒擂,入漿水攄汁,入桐油、白蜜少許,旋旋半溫,用帛緊束肚皮,然後用鵝毛攪喉中令吐。又法,用蝦帶殼半斤,入醬、薑、蔥等料物煮汁,先吃蝦,後飲汁,以鵝翎鉤引即吐,必須緊勒腹肚。吐肥人濕痰,用益元散齏汁調下,探引吐之。

〔世〕,豆參散,吐痰輕劑。

赤小豆,苦參

上為末。酸漿水調服,用鵝翎探之。

〔丹〕吐法單藥

桔梗蘆,人參蘆,艾葉,末茶,瓜蒂,藜蘆,附子尖,砒

此數味皆自吐,不用手法探引,但藥湯皆可吐,虛病症用人參蘆吐之。

〔子和〕,三聖散

防風(二兩,去蘆),瓜蒂(三兩,揀淨,炒微黃),藜蘆(《聖惠方》減用之或一兩,或半兩,或三錢)

上各為粗末。每服約半兩,以齏汁三茶盞,先用二盞煎三五沸,去齏汁,次入水一盞,煎至三沸,卻將先二盞同一處熬二沸,去渣澄清,放溫,徐徐服之。以吐為度,不必盡劑。

〔丹〕一方用

鬱金(半兩),藜蘆(一錢),苦參(一錢)

上為末。齏汁調吐,如吐不止,丁香一粒止之。又不止,蔥白湯呷之。

治風涎用天南星一枚,中開一竅如粟米大,好醋納於中,焙乾,如此三次,藜蘆二錢半,併為末。酒糊丸。每三五丸,空心溫酒下,一飯時自吐。如未吐,再三丸。如涎盡嘔不止,冷蔥白湯止之。

〔仲〕瓜蒂散(方見「傷寒腳氣上衝」。《活人》服瓜蒂法,附於後)

《衍義》云:凡用瓜蒂,良久涎未出者,含砂糖一塊,下咽即涎吐之。

〔子和〕,二仙散

瓜蒂,好茶各等分

為細末。每服二錢,齏汁調下,空心用之。

〔《衍義》〕瓜蒂,此即甜瓜蒂也,去瓜皮,用蒂,約半寸許,暴極干,不限多少,細末,量疾,每用一二錢,膩粉一錢匕,以水半合同調勻,灌之。治風涎暴作,氣塞倒臥,服之良久,涎自出。或覺有涎,用諸藥行化不下,但如此服,涎即出。

〔《和劑》〕,碧露丹

石綠(細研,九度飛過,十兩),附子尖,川烏尖,蠍梢(各七十個)

上為末。入石綠令勻,糊丸雞頭大。每服用薄荷汁半盞,化下一丸。更以酒半合溫服之,須臾吐出痰涎。

上吐痰熱劑。凡吐痰,用寒劑,累累吐不透者,必用熱劑吐之方透。丹溪用瓜蒂、梔子、苦參、藜蘆等劑,累吐許白雲先生不透,後以附子尖和漿水與之,始得大吐也。

〔子和〕,獨聖散

用砒不以多少,為細末。每服一字,以新水調下,斡開牙關灌之,尋常勿用。

〔世〕治痰喘。

砒一錢,面二兩,清水捏餅,香油煮黃色為末。每用末子一銅錢面,江茶三銅錢面,調勻,五更井水調下。如不吐,可添半銅錢面,次日再服。

〔子和〕,青黛散,搐鼻取涎,神妙(方見《頭痛》。氣實痿熱結,吐難出者,必先二三次用苦梗開之)。

白話文:

治上下法

吐出食積和痰的方法,可用蘿蔔子五合,用油炒後研磨,加入漿水取汁,再加入少量桐油和白蜜,稍微溫熱,用布緊緊綁住腹部,然後用鵝毛刺激喉嚨使其嘔吐。另一種方法是用半斤帶殼的蝦,加入醬油、薑、蔥等佐料煮汁,先吃蝦,再喝湯汁,用鵝毛刺激引導嘔吐,必須緊勒腹部。要吐出肥胖者體內的濕痰,可以用益元散的汁液調服,然後用工具探引使其嘔吐。

豆參散,是治療痰較輕的藥方。藥方成分是赤小豆和苦參,研磨成粉末,用酸漿水調服,用鵝毛探引。

單方嘔吐藥:桔梗蘆、人參蘆、艾葉、末茶、瓜蒂、藜蘆、附子尖、砒霜。這幾味藥都是單獨服用即可引起嘔吐,不需要手法探引,但藥湯都可以引起嘔吐,虛症可用人參蘆引吐。

三聖散:防風(二兩,去蘆頭)、瓜蒂(三兩,揀淨,炒微黃)、藜蘆(《聖惠方》中用量減少,可用一兩、半兩或三錢)。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約半兩,用齏汁三茶盞,先用兩盞煎煮三五沸,去渣取汁,再加一盞水煎至三沸,然後將前兩盞的藥汁與這盞藥汁一起再熬煮兩沸,去渣澄清,放溫後慢慢服用,以嘔吐為度,不必服用完畢。

一方:鬱金(半兩)、藜蘆(一錢)、苦參(一錢)。研磨成粉末,用齏汁調服,如果嘔吐不止,用丁香一粒止吐;如果仍然不止,用蔥白湯喝下。

治療風涎的方法:取天南星一個,在中間開一個像粟米大小的孔,放入好醋,烘乾,如此三次,再將藜蘆二錢半,與天南星一起研磨成粉,用酒糊做成丸藥。每次服用三五丸,空腹溫酒送服,約一頓飯的時間就會嘔吐。如果沒有嘔吐,再服用三五丸。如果涎液吐盡但嘔吐不止,用冷蔥白湯止吐。

瓜蒂散(方見「傷寒腳氣上衝」。《活人》中瓜蒂的服用方法附於後)

《衍義》說:凡是用瓜蒂,很久涎液未吐出的,含一塊砂糖,嚥下即可吐出涎液。

二仙散:瓜蒂、好茶等量。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齏汁調服,空腹服用。

《衍義》記載:瓜蒂,就是甜瓜的蒂,去掉瓜皮,只用蒂,約半寸長,曬乾,用量不限,研磨成細粉,根據病情,每次服用一到二錢,膩粉一錢,用半合水調勻灌服。治療風涎暴發,氣塞倒地,服用後很久,涎液就會自行排出。或者感覺有涎液,但服用其他藥物無法化解,只要服用此藥,涎液就會排出。

碧露丹:石綠(研磨細緻,九次升華,十兩)、附子尖、川烏尖、蠍梢(各七十個)。研磨成粉末,加入石綠拌勻,做成雞頭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用薄荷汁半盞化服一丸,再用溫酒半合送服,很快就會吐出痰涎。

以上是治療痰熱的藥方。凡是治療痰症,都用寒涼藥,如果多次服用寒涼藥仍然吐不出來,就必須用溫熱的藥方才能將痰吐出。丹溪用瓜蒂、梔子、苦參、藜蘆等藥治療痰症,但白雲先生服用後仍然沒有效果,後來用附子尖和漿水給他服用,才得以大量吐痰。

獨聖散:用砒霜,用量不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字(古代重量單位),用清水調服,掰開牙關灌服,平常不要服用。

治療痰喘:砒霜一錢,麵粉二兩,清水和成餅,用香油煎成黃色後研磨成粉。每次服用藥末一銅錢,江茶三銅錢,調勻,用五更時井水送服。如果沒有嘔吐,可以再加半銅錢藥末,次日再服用。

青黛散,用於搐鼻取涎,效果神奇(方見《頭痛》。氣實、痿熱、結實等導致難以嘔吐的,必須先用幾次苦梗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