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五·肝膽部 (9)
卷之十五·肝膽部 (9)
1. 項頸強痛
〔《靈》〕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當缺盆中央動脈是也。)一次任脈側之動脈,足陽明也,名曰人迎。(挾喉二旁之動脈是也。)二次脈手陽明也,名曰扶突。(挾喉動脈之後,曲頰之前一寸後是。)三次脈手太陽也,名曰天窗。(手陽明之後,當曲頰之下是也。)四次脈足少陽也,名曰天容。
(曲頰之後,當耳之下是也。)五次脈手少陽也,名曰天牖。(耳後當完骨上是也。)六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挾項大筋中是也。)七次脈頸中央之脈,督脈也,名曰風府。
足陽明,挾喉之動脈也,其腧在膺中。手陽明,次在其腧外,不至曲頰一寸。太陽當曲頰。足少陽在耳下,曲頰之後。手少陽出耳後,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陽挾項,大筋之中。(俱本輸篇)
白話文:
《靈樞》記載,缺盆中央的動脈屬於任脈,稱為天突;任脈側邊的動脈屬於足陽明,稱為人迎;人迎外側的動脈屬於手陽明,稱為扶突;扶突外側的動脈屬於手太陽,稱為天窗;天窗外側的動脈屬於足少陽,稱為天容;天容外側的動脈屬於手少陽,稱為天牖;天牖外側的動脈屬於足太陽,稱為天柱;頸部中央的動脈屬於督脈,稱為風府。
足陽明的動脈在胸部,手陽明在其外側,離曲頰一寸,太陽位於曲頰,足少陽在耳下,曲頰之後,手少陽從耳後向上延伸到完骨之上,足太陽位於頸部大筋之中。
〔《內經》〕刺灸項頸痛有二。
其一,取足手太陽,治項後痛。經云: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項如拔,視虛盛寒熱陷下取之。又云:項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陽;不可以顧,刺手太陽。又云:大風項頸痛,刺風府,風府在上椎。又云: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頭項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則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是也。
其二,取足手陽明,治頸前痛。經云:足陽明之脈,所生病者頸腫。又云:手陽明之脈,是動則病頸腫,皆視盛虛寒熱陷下取之也。
〔《玄》〕頸項痛:後谿。
〔《玉》〕項強:承漿,風府。
白話文:
《內經》刺灸項頸痛有二:
一、取足手太陽,治項後痛。
經書記載:足太陽經脈,若有病變,則會導致頸部疼痛,如同被拔起般。根據患者的虛實寒熱狀況,可選擇適當的穴位進行治療。
經書又說:若頸部疼痛,無法低頭抬頭,應刺足太陽經穴;若無法左右轉動,應刺手太陽經穴。
經書又說:若因大風而導致頸項疼痛,應刺風府穴,風府穴位於上椎骨。
經書又說:若邪氣侵犯足太陽經絡,導致頭項肩疼痛,應刺足小指爪甲上與肉交接處各一寸,立即見效。若未見效,則應刺外踝下三寸,左邊刺右側,右邊刺左側,如進食時間般即可。
二、取足手陽明,治頸前痛。
經書記載:足陽明經脈,若有病變,則會導致頸部腫脹。
經書又說:手陽明經脈,若有病變,則會導致頸部腫脹,根據患者的虛實寒熱狀況,可選擇適當的穴位進行治療。
《玄》頸項痛:後谿。
《玉》項強:承漿,風府。
〔《甲》〕頭項痛重,暫起僵仆,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通天主之。頂上痛風頭重,目如脫,不可左右顧,百會主之。頸痛項不得顧,目泣出,多眥,鼻鼽衄,目內眥赤痛,氣厥,耳目不用,咽喉僂引項筋攣不收,風池主之。項腫,不可俯仰,頰腫引耳,完骨主之。項強刺喑門。
頸項痛不可以俯仰,頭痛,振寒,瘛瘲,氣實則脅滿,俠脊有並氣,熱汗不出,腰背痛,大杼主之。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腧,在頸項。(全文見五臟。)
〔《本》〕治筋急,項不得轉側,,木瓜煎,。
木瓜(兩個,取蓋去穰),沒藥(研,二兩),乳香(研,二分),
白話文:
頭部和頸項疼痛沉重,突然站起來就跌倒,鼻子塞住,流鼻血,呼吸不順暢,這些症狀由通天穴主治。頭頂疼痛,頭部沉重,眼睛像要掉出來一樣,不能左右轉動,百會穴主治。頸部疼痛,不能轉動頭部,眼睛流淚,眼角多餘的肉突出,流鼻血,眼內角紅腫疼痛,氣厥,耳目失靈,咽喉疼痛,頸部筋攣縮不能伸直,風池穴主治。頸部腫脹,不能低頭抬頭,臉頰腫脹延伸到耳朵,完骨穴主治。頸部僵硬,喉嚨疼痛,這是針刺喑門穴的治法。
頸部和項部疼痛不能低頭抬頭,頭疼,發冷,抽搐,氣實則肋骨脹滿,脊柱兩側有並氣,發熱但不出汗,腰背疼痛,這些症狀由大杼穴主治。
東風在春天產生,病症出現在肝腧穴,位於頸項部位。
治療筋急,頸項不能轉動,可以用木瓜煎方。方劑包含木瓜兩個,去皮去籽;沒藥研末,二兩;乳香研末,二分。
上二味,納木瓜中用蓋子合了,竹籤簽定,飯上蒸三四次,研爛成膏子。每服三五匙,地黃酒化下,生地黃汁半盞,無灰酒二盞和之,用八分一盞,熱暖化服。
有人患此證,自午後發至黃昏時定。予曰:此患先必從足起,經言足十二經絡各有筋,惟足太陽之筋,自足至項,大抵筋者肝之合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又曰,陽中之陰肺也,自離至兌,陰旺陽弱之時。故《靈寶畢法》云:離至乾,腎氣絕而肝氣弱,肝腎二臟受陰氣,故發於是時。予授此方三服而愈。
白話文:
將上列兩種藥材,放入木瓜中,用蓋子蓋好,用竹籤固定,放到飯上蒸三次,然後研磨成膏狀。每次服用三到五匙,用地黃酒化開,加入生地黃汁半盞,無灰酒兩盞,混合後取八分之一盞,溫熱後服用。
曾經有人患有這種病症,每次從下午發病,到黃昏時就固定了。我說:這個病症一定先從腳開始,經書上說足部的十二條經絡各有筋,唯獨足太陽的筋,從腳延伸到頭頂,總的來說,筋是肝的合處。從中午到黃昏,是天的陽氣,陽氣中的陰氣。又說,陽氣中的陰氣是肺,從離卦到兌卦,是陰氣旺盛,陽氣衰弱的時候。所以《靈寶畢法》說:從離卦到乾卦,腎氣衰竭,肝氣虛弱,肝腎兩個臟器受到陰氣的影響,所以病症會在這個時候發作。我用這個方子給他吃了三服,就治好了。
〔丹〕男子項強不能回顧,動則微痛,診其脈弦而數實,右手為甚。予作痰熱客太陽經治之。用二陳湯加酒洗黃芩、羌活、紅花,服後二日愈。
〔垣〕,養神湯,治精神短少,不得睡,項筋腫急難伸,禁甘溫,宜苦寒。
黃耆(一錢),人參(三分),甘草(七分),蒼朮(五分),白朮(三分),柴胡(四錢),升麻(四錢),歸身(五分),麥芽(五分),木香(一分),川芎(三分),半夏(七分),橘皮(一錢),黃連(五分),黃芩(酒二分),黃柏(一分),
白話文:
一位男性患者,脖子僵硬無法回頭,活動時略微疼痛,脈象弦數,右手尤甚。診斷為痰熱客太陽經,以二陳湯加酒洗黃芩、羌活、紅花治療,服用兩天後痊癒。
另外,養神湯可用於治療精神萎靡、失眠、頸部筋脈腫脹緊繃難以伸展的症狀,忌食甘溫之物,宜食苦寒之物。
養神湯的組成藥材為:黃耆一錢、人參三分、甘草七分、蒼朮五分、白朮三分、柴胡四錢、升麻四錢、歸身五分、麥芽五分、木香一分、川芎三分、半夏七分、橘皮一錢、黃連五分、黃芩酒二分、黃柏一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去渣,稍熱服,不拘時。
〔《本》〕治腎氣上攻項背,不能轉移,,椒附散,。
大附子(一枚,六錢上者。炮去皮臍,末之)
上末,每二大錢,好川椒二十粒,用白麵填滿,水一盞半,生薑七片,通煎至七分,去椒入鹽,空心服。
予一親戚,患項筋痛連背髀,不可轉移,服諸風藥皆不效,予嘗憶《千金》髓有腎氣攻背強一證,予處此方與之,一服頓瘥。自爾與人,皆有驗。蓋腎氣自腰夾脊上至曹溪穴,然後入泥丸宮。曹溪一穴,非精於搬運者不能透,今逆行至此不得通,用椒以引歸經則安矣。氣上達,椒下達,故服之愈。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治療腎氣上攻導致頸背疼痛、難以轉動的方子:取上藥,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杯煎煮,去渣後稍熱服用,不限時間。
具體藥方為:附子一枚(重六錢以上,炮制去皮臍,研成粉末),將附子粉末與二十粒川椒混合,用白麵填滿,加水一杯半、生薑七片,煎煮至七分,去除川椒,加入鹽,空腹服用。
我曾用此方治癒一位親戚的項筋痛,他疼痛連及大腿,難以轉動,服用各種祛風藥物均無效。我回憶《千金方》中提到腎氣上攻導致背部疼痛的症狀,便開了這個方子給他,服用一次就立刻痊癒。之後我用此方治療其他人,也都有療效。
這是因為腎氣從腰部經脊柱上行至曹溪穴,再進入泥丸宮。曹溪穴非精通氣血運行的醫生無法透徹理解。如果腎氣逆行到此處無法通暢,用川椒引導腎氣歸經就能缓解疼痛。川椒下行,腎氣上行,所以服用此方便能治癒。
〔《千》〕治風項強,不得顧視。穿地作坑,燒令通赤,以水灑之令冷,納生桃葉鋪其席下臥之,令項在藥上,以衣著項邊,令氣上蒸,病人汗出,良久即瘥。
又方,治頭項強,不得顧視。蒸大豆一升令變色,納囊中枕之。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全文見診法,治法見傷寒項強條。)
白話文:
治疗风寒导致的脖子僵硬,无法转头的症状,可以在地上挖个坑,烧到通红,然后浇水使其冷却,在坑里铺上鲜桃叶,患者躺下,让脖子放在药叶上,用衣服包裹住脖子,让热气往上蒸,病人出汗后,就会慢慢好转。
另外一种方法是治疗头颈僵硬,无法转头的症状,可以用一升大豆蒸煮到变色,装进布袋里当枕头。
各种抽搐和脖子僵硬,都属于湿邪入侵。 (详细内容请参考诊法,治疗方法请参考伤寒项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