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八·腎膀胱部 (3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八·腎膀胱部 (31)

1. 腳氣衝心為厥逆

〔丹〕腳氣衝心。宜四物湯加炒柏。再宜湧泉穴用附子末津唾調敷上,以艾灸,泄引其熱下行。

〔仲〕八味丸治腳氣上攻入,少腹不仁。(方見治虛實法。)

〔《本草》〕載唐柳宗元腳氣方。(方論俱見前積塊條。)

腳氣衝心。用白檳榔一個,如雞心大者,為末,用童便、生薑汁、溫酒共半盞,調作一服。(《廣利方》不用薑汁、酒,但用童便五合調服,日再服,治衝心悶亂不知人。)

〔《外》〕若腳氣非冷非熱,老人、弱人脹滿者,檳榔為末,以檳榔殼汁,或茶飲,或豉汁,調服方寸匕,甚利。

上檳榔、童便例。

〔《活》〕,三脘敝,治腳氣衝心,腹氣飽悶,大便秘滯者最良。

獨活(一兩),白朮,木瓜(焙乾,一兩),甘草(炙,半兩),大腹皮(一兩,炙黃),紫蘇(一兩),陳皮(湯侵去白,三分),沉香,木香,川芎,檳榔(麵裹煨熟。各七錢半),

上同一處,杵為粗散,每服二錢半,水二盞,同煎至一盞,去渣,分三服,熱服。取便利為效。

大腹子散,治風毒腳氣,肢節煩疼,心神壅悶。

大腹子,紫蘇,木通,桑白皮,羌活,木瓜,荊芥,赤芍藥,青皮,獨活(各一兩),枳殼(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五片,蔥白七寸,去渣,空心溫服。

上檳榔、紫蘇例。

桑白皮散,治腳氣盛發,兩腳浮腫,小便赤澀,腹脅脹滿,氣急,坐臥不得。

桑白皮,郁李仁(各一兩),赤茯苓(二兩),木香,防己,大腹子(各一兩半),紫蘇子,木通,檳榔,青皮(各七錢半),

上㕮咀,每服三錢,姜三片,水煎

薏菽仁散,治腳氣弱痹腫滿,心下急,大便澀。

薏苡仁,防風,豬苓,川芎,防己,郁李仁,檳榔,大麻仁(各一兩),枳實(七錢),桑白皮(二兩),甘草(半兩),羚羊,角屑(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熟水調下。

〔韋宙〕療腳氣浮腫,心腹滿,大小便不通,氣急喘息者。以郁李仁十二分,搗碎,水研取汁,薏苡仁搗碎如粟米,取三合,以米作粥,空腹食之佳。

上檳榔、郁李仁、防己例。

〔仲〕,礬石湯,治腳氣衝心。

用礬石二兩,以漿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腳。

〔《食》〕理腳腫滿,轉上入腹殺人。赤小豆一升,水五升,煮令極熟,去豆,適寒溫,浸腳,冷重暖之。

〔《廣》〕治腳氣衝心,煩悶亂不識人。大豆一升,水三升,濃煎取汁,頓服半升。如未定,可更服。

〔孫〕主腳氣及上氣。取鯽魚一尺長者,作鱠食一兩頓服,瘥。

〔《素》〕帝曰:願聞六經之厥狀病能也。岐伯曰: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眴僕。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妄言。少腸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脅痛,胻不可以運。(《甲乙經》云:厥四逆喘氣滿,臨泣主之。)太陰之厥,則腹滿䐜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

白話文:

腳氣衝心為厥逆

腳氣病往上衝心,應該用四物湯加上炒過的黃柏。還可以取湧泉穴,用附子末用唾液調成糊狀敷在穴位上,再用艾草灸,引導熱氣往下走。

用八味丸治療腳氣往上攻,導致小腹麻木不仁的情況(藥方在治療虛實的方法裡)。

《本草》裡記載唐朝柳宗元的腳氣藥方(藥方和理論在之前的積塊條目裡)。

腳氣病往上衝心,可以用一個像雞心大小的白檳榔,磨成粉,用童子尿、生薑汁和溫酒各半盞調和服用。(《廣利方》不用薑汁和酒,只用五合童子尿調服,一天服用兩次,治療衝心導致的胸悶煩亂,意識不清)。

如果腳氣病不是因為寒冷或熱氣引起,而是因為老人或體弱的人導致的脹滿,可以用檳榔磨成粉,用檳榔殼汁或茶水或豆豉汁調服一小勺,效果很好。

上面提到檳榔、童子尿的使用例子。

《活法》裡提到,三脘散,對治療腳氣衝心、腹部脹滿、大便不暢效果最好。

獨活(一兩)、白朮、木瓜(烤乾,各一兩)、甘草(炙,半兩)、大腹皮(一兩,炙黃)、紫蘇(一兩)、陳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三分)、沉香、木香、川芎、檳榔(用麵包住烤熟,各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一起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二錢半,用水兩碗煎到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分三次溫服,以排便順暢為見效。

大腹子散,治療風毒引起的腳氣病,導致肢體關節疼痛、心神鬱悶。

大腹子、紫蘇、木通、桑白皮、羌活、木瓜、荊芥、赤芍藥、青皮、獨活(各一兩)、枳殼(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加生薑五片,蔥白七寸,煎煮後去渣,空腹溫服。

上面提到檳榔、紫蘇的使用例子。

桑白皮散,治療腳氣病發作嚴重,導致雙腳浮腫、小便發紅、腹部和胸部脹滿、呼吸急促、無法坐臥。

桑白皮、郁李仁(各一兩)、赤茯苓(二兩)、木香、防己、大腹子(各一兩半)、紫蘇子、木通、檳榔、青皮(各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搗碎,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三片,用水煎煮。

薏苡仁散,治療腳氣病導致的身體虛弱、麻木、腫脹、心下急迫、大便不暢。

薏苡仁、防風、豬苓、川芎、防己、郁李仁、檳榔、大麻仁(各一兩)、枳實(七錢)、桑白皮(二兩)、甘草(半兩)、羚羊角屑(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開水沖服。

韋宙說,治療腳氣病導致的浮腫、心腹脹滿、大小便不通、呼吸急促的症狀。用十二份的郁李仁搗碎,加水研磨取汁,然後將搗碎的薏苡仁像小米一樣,取三合,用米煮成粥,空腹食用最好。

上面提到檳榔、郁李仁、防己的使用例子。

張仲景提到,礬石湯,可以治療腳氣衝心。

用二兩礬石,加一斗五升漿水,煮沸三五次,用來浸泡雙腳。

《食療》裡提到,處理腳腫脹滿,導致病氣上行入腹危及生命的情況,用一升赤小豆,加五升水煮到非常爛,去掉豆子,等水溫合適後用來浸泡雙腳,水冷了要再加熱。

《廣利方》裡說,治療腳氣衝心,導致煩躁、意識不清。用一升大豆,加三升水濃煎取汁,一次喝半升,如果沒有好轉,可以再喝一次。

孫思邈說,治療腳氣病和呼吸急促,可以用一尺長的鯽魚做成魚膾,一次吃一兩,就會痊癒。

《素問》中,黃帝問:想知道六經(指中醫的六條經脈)的厥證(指四肢冰冷、氣血逆亂)的症狀和病症。岐伯回答說:巨陽經(膀胱經)的厥證,會導致頭部腫脹、頭重、腳無法行走、出現眼皮跳動和跌倒。陽明經(胃經)的厥證,會導致癲癇、想跑、大喊大叫、腹部脹滿無法躺臥、臉色發紅發熱、產生幻覺和胡言亂語。少陽經(膽經)的厥證,會導致突然耳聾、臉頰腫脹發熱、胸脅疼痛、腿部無法活動。(《甲乙經》說:厥證導致四肢冰冷、呼吸急促、胸悶,應該用臨泣穴來治療。)太陰經(脾經)的厥證,會導致腹部脹滿、排便不暢、不想吃飯、吃了就想吐、無法躺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