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八·腎膀胱部 (3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八·腎膀胱部 (32)

1. 腳氣衝心為厥逆

少陰之厥,則口乾溺赤,腹滿心痛。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腹脹,涇溲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腫,胻內熱,甚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太陰厥逆,胻急攣,心痛引腹,治主病者。(王注云:候其有過者,當發取之,故言治主病者。)少陰厥逆,虛滿嘔變,下泄清,治主病者。

厥陰厥逆,攣,腰痛,虛滿,前閉譫語,治主病者。三陰俱逆,不得前後,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太陽厥逆,僵仆,嘔血,善衄,治主病者。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發腸癰不可治,驚者死。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手太陰厥逆,虛滿而咳,善嘔沫,治主病者。

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死不可治。手太陽厥逆,耳聾,泣出,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痓,治主病者。(厥論)

〔《靈》〕厥逆腹脹滿,腸鳴,胸滿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脅。咳而動手者,與背俞,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癲狂篇)厥痹者,厥氣上及腹,取陰陽之絡,視主病者,瀉陽補陰經也。(寒熱篇)

白話文:

腳氣衝心為厥逆

少陰經的厥逆,會出現口乾、小便赤黃、腹部脹滿和心痛的症狀。厥陰經的厥逆,則會出現小腹腫痛、腹脹、小便不順暢、喜歡臥床並彎曲膝蓋、陰部收縮腫脹、小腿內側發熱,如果情況嚴重就應瀉法治療,如果是虛證就應補法治療,不虛不實的情況,就按照經絡取穴治療。太陰經厥逆,小腿會抽筋痙攣,心痛會牽引到腹部,治療應針對主要病症。(王註說:觀察它有過盛的表現,就應當疏泄,所以說治療要針對主要病症。)少陰經厥逆,會有虛弱脹滿、嘔吐、下痢清稀的症狀,治療也應針對主要病症。

厥陰經厥逆,會有痙攣、腰痛、虛弱脹滿、大小便不通暢、胡言亂語的症狀,治療應針對主要病症。三陰經都出現厥逆,會導致大小便不通,使人手腳冰冷,三天就會死亡。太陽經厥逆,會僵硬倒地、嘔吐出血、容易流鼻血,治療應針對主要病症。少陽經厥逆,會出現關節活動不靈活,關節不靈活是指腰不能轉動,脖子不能回頭,如果發生腸癰就無法醫治,如果發生驚厥就會死亡。陽明經厥逆,會出現喘咳、身體發熱、容易驚嚇、流鼻血和嘔吐出血。手太陰經厥逆,會有虛弱脹滿和咳嗽,容易嘔吐泡沫,治療應針對主要病症。

手少陰心包經的厥逆,會出現心痛牽引到喉嚨、身體發熱,這種情況無法醫治。手太陽經厥逆,會出現耳聾、流淚、脖子不能轉動、腰不能彎曲,治療應針對主要病症。手陽明經和手少陽經的厥逆,會出現喉痹、咽喉腫脹、抽搐,治療應針對主要病症。(以上出自《厥論》)

〔出自《靈樞經》〕厥逆造成腹部脹滿、腸鳴、胸悶氣喘的症狀,要選取下胸兩脅的穴位進行治療。如果咳嗽時會牽動手部,同時按壓背部俞穴後會立即感到舒適,這就是選穴的依據。(出自《癲狂篇》)厥痹,是指厥氣上衝到腹部,要選取陰陽經絡的穴位,觀察主要病症,瀉陽經而補陰經。(出自《寒熱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