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八·腎膀胱部 (2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八·腎膀胱部 (28)

1. 足痿軟不收為痿厥

痿厥有二:

一屬腎膀胱。經云:恐懼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是腎傷精脫也。又云: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腨㾓,是膀胱在下發病也。

二屬腎脾,濕傷腎。經云:凡治痿厥發逆,肥貴人則膏粱之疾。又云: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是也。

〔垣〕,補益腎肝丸,治目中溜火,視物昏花,耳聾耳鳴,困倦乏力,寢汗憎風,行步不正,兩腳欹側,臥而多驚,腳膝無力,腰以下消瘦。

柴胡,羌活,生地,苦參(炒),防己(炒。各五分),附子(炮),肉桂(各一錢),當歸(二錢),

上細末,熟水丸,如雞頭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此藥如在冬天中寒,或心肺表寒,目中溜火,嚏噴,鼻流清涕,咳嗽痰涎者,止可服一丸,須與姜附御汗湯等藥相兼服之,不可單服此表藥也。

健步丸,治膝中無力,伸不能屈,屈而不能伸,腰脊腿腳沉重,行步艱難。

羌活,柴胡(各五錢),防風(三錢),川烏(一錢),滑石(炒,半兩),澤瀉(三錢),防己(酒洗,一兩),苦參(酒洗,一錢),肉桂,甘草(炙),栝蔞根(酒製,各半兩),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煎愈風湯,空心送下。(愈風湯在中風門。)

腿腳沉重無力者,於羌活勝濕湯中加酒洗漢防己五分,輕則附子,重則川烏少許,以為引用而行經也。

上羌活、柴胡伸提氣升,防己、苦參去濕熱,桂、附反佐之也。

〔肅〕,神龜滋陰丸,治足痿。

用酒炙龜板四兩,炒黃柏、知母各二兩,枸杞五味、鎖陽各一兩,乾薑半兩,為丸,每服七十丸,相兼服。(方見舌縱涎下。)

〔丹〕痢後腳弱漸細。用

蒼朮(一兩),白芍,龜板(酒炙,二兩半),黃柏(酒,半兩),

上粥丸,以四物湯加陳皮、甘草煎湯吞之。

中書貼合公,年三十二歲,病腳膝痿弱,臍下尻陰皆冷,陰汗臊臭,精滑不固。請醫黃道寧,主以鹿茸丸,十旬不減,至戊申春,始求治於東垣。遂診其脈,沉數而有力。乃曰:公飲醇酒,食以膏粱,滋火於內,逼陰於外。醫見其症,蓋不知陽強不能密緻皮膚,冷而溢泄,以為內實有寒,投以熱劑,反瀉其陰而補陽,真所謂虛虛實實也。

其不增虛者,猶為幸也,復何望獲效耶?即處以滋腎大苦寒之劑,制之以急,寒因熱用,飲入下焦,適其病所,瀉命門相火之盛,再服而愈。公以厚禮送之,更求前藥方。師固辭不收。或問之曰:物不受,義也。藥既大驗,不復與方,何為也?曰:大寒大熱之藥,非常服者,藉以從權可也。

今公之病,相火熾盛,以乘陰位,故用此大寒之劑以瀉相火,而復真陰,陰既復其位,則皮里之寒自消矣。《內經》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如過用之,則故病未已,新病復起矣,此予之意也。

白話文:

足痿軟不收為痿厥

痿厥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屬於腎和膀胱的問題。古籍說:「恐懼沒有解除會傷害精氣,精氣受損就會骨頭痠軟、痿弱無力,精液不自主地流出,這是腎精虧損的表現。」又說:「三陽經絡發病,會出現發冷發熱,往下可能出現癰腫,以及導致腿腳痿軟無力、小腿腫脹等症狀,這是膀胱在下焦發病的表現。」

第二種是屬於腎和脾的問題,是濕邪傷害腎臟。古籍說:「凡是治療痿厥、氣逆的病症,對於肥胖富貴之人,多半是因吃太多肥甘厚味造成的。」又說:「秋天受濕邪侵襲,導致氣逆而咳嗽,也會發展成痿弱無力的病症。」

[李杲] 的補益腎肝丸,可以治療眼睛出現火星、視力模糊、耳聾耳鳴、疲倦乏力、睡覺盜汗怕風、走路不穩、兩腳歪斜、睡覺容易驚醒、腳膝無力、腰部以下消瘦等症狀。

藥方組成:柴胡、羌活、生地、苦參(炒過)、防己(炒過,各五分)、附子(炮製)、肉桂(各一錢)、當歸(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熟水做成藥丸,像雞頭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水送服。此藥如果是在冬天受寒,或是心肺表面受寒,眼睛出現火星、打噴嚏、流清鼻涕、咳嗽有痰等症狀時,只能服用一丸,並且需要與薑附御寒湯等藥物一起服用,不可單獨服用此藥。

健步丸,可以治療膝蓋無力,無法伸直或彎曲,彎曲了又不能伸直,腰背腿腳沉重,行走困難的症狀。

藥方組成:羌活、柴胡(各五錢)、防風(三錢)、川烏(一錢)、滑石(炒過,半兩)、澤瀉(三錢)、防己(用酒洗過,一兩)、苦參(用酒洗過,一錢)、肉桂、甘草(炙過)、栝蔞根(用酒製過,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糊做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丸,用煎好的愈風湯,空腹送服。(愈風湯的藥方在中風門裡。)

腿腳沉重無力的情況,可以在羌活勝濕湯的基礎上,加入用酒洗過的漢防己五分,如果症狀輕微就加入附子,如果症狀嚴重就加入少許川烏,作為引經藥。

這裡的羌活、柴胡的作用是伸展和提升氣機,防己、苦參的作用是去除濕熱,肉桂、附子則是反佐藥。

[張元素] 的神龜滋陰丸,可以治療足痿。

藥方組成:用酒炙過的龜板四兩,炒過的黃柏、知母各二兩,枸杞、五味子、鎖陽各一兩,乾薑半兩,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可以配合其他藥物服用。(藥方在舌頭伸出、流口水的章節中。)

[朱丹溪] 提到痢疾後腳部虛弱,肌肉逐漸萎縮的情況,可以用:

藥方組成:蒼朮(一兩),白芍、龜板(酒炙過,二兩半),黃柏(酒製過,半兩)。

以上藥材做成粥丸,用四物湯加上陳皮、甘草煎湯送服。

中書貼合公,年齡三十二歲,患有腳膝痿弱無力、肚臍以下到肛門都感覺寒冷、陰部潮濕有臊味、遺精等症狀。請醫生黃道寧診治,使用鹿茸丸治療了十個月都沒有效果。到了戊申年春天,才來求治於李杲。李杲診斷他的脈象,發現脈搏沉而快,且有力。就說:「你經常喝烈酒,吃肥甘厚味的食物,導致體內產生火熱,逼迫陰氣外泄。醫生看到他的症狀,卻不知道是因為陽氣太盛,無法使皮膚緻密,導致寒氣外泄,以為是體內虛寒,於是使用熱性藥物,反而加重了陰氣的虧損,助長了陽氣。這真是所謂的虛虛實實啊!

他沒有因此而更虛弱,已經算是幸運了,還怎麼能指望有效呢?於是李杲開出了滋養腎陰、大苦大寒的藥方,用藥迅速,寒涼的藥性因為熱邪的作用,能夠直達下焦,恰好對症,瀉掉命門的相火,服藥後病就好了。這位貼合公送了厚禮給李杲,還想要求他再開藥方,但李杲堅決辭謝不收。有人問他說:「不接受禮物是道義,但是藥方如此有效,為什麼不將藥方給他呢?」李杲說:「大寒大熱的藥,不是經常服用的藥,只是用來應急而已。

現在他的病,是因為相火過旺,侵犯了陰氣的位置,所以要用大寒的藥物來瀉掉相火,恢復真陰,陰氣恢復正常了,皮膚裡的寒氣自然就消退了。《黃帝內經》說:『陰陽平和協調,精神才能正常。』如果過度使用這些藥物,舊病沒有好,新病又會產生,這就是我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