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八·腎膀胱部 (23)
卷之二十八·腎膀胱部 (23)
1. 腳氣頑麻腫痛為痹厥
〔《集》〕治腎臟風壅積,腰膝沉重。威靈仙末,蜜和丸,如桐子大,初服酒下八十丸,平明微利惡物如青膿桃膠,即是風毒積滯也。如未動,夜再服一百丸,取下後,吃粥補之一月,仍當服溫補藥。
〔子和〕息帥腰股沉痛,行步坐馬皆不便。或作腳氣寒濕治之,或作虛損治之,烏、附、乳、沒,活血壯筋骨之藥,無不用之。至六十餘日,目赤上熱,大小便俱澀,腰股之病如故。戴人診其兩手脈皆沉遲,沉者在裡也,宜泄之。以舟車丸、浚川散各一服,去積水二十餘行。至早辰,服齏白粥一二頓,與之上馬,已能矍鑠矣。
棠溪李十八郎,病腰腳大不伸,偃僂跛躄而行,已數年矣,服藥無功,止藥卻愈。因秋暮涉水病復作,醫氏使服四斤丸,其父李仲安乃乞藥於戴人。戴人曰:近日服何藥?仲安曰:四斤丸。曰:目昏赤未?其父驚曰:目正暴發。戴人曰:宜速來,不來則喪明矣。始來策杖而行,目腫無所見。
戴人先令湧之,藥下忽走二十行,兩目頓明,策已棄去。比再湧泄,能讀宮歷日,調一月,令服當歸丸,健步而歸矣。
〔仲〕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泄。咸則傷骨,骨傷則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斷泄。榮氣不通,衛不得獨行,榮衛俱微,三焦無所稟,四續斷絕,身體羸瘦,獨足腫大,黃汗出,脛冷,假令發,便為歷節。(桂枝加黃耆湯之類治之。)
〔丹〕恂妳腳底如錐刺痛,或胕腫,手腕亦痛而腫,大便泄滑,裡急。此血少又下焦血分受濕氣為病,,健步丸主之。(手腕恐是足腕。)
生地(一兩半),蒼朮,芍藥,陳皮(各一兩),大腹子(三錢),牛膝(半兩),歸尾,茱萸,黃芩(各一兩),桂枝(三錢),
上為丸,每服百丸,白朮通草煎湯,食前下之。
〔《三因》〕,十全丹,治腳氣上攻,心腎相擊,足心隱痛,小腹不仁,煩渴,小便秘或利,關節攣,皮疼痛,神效不可具述。
肉蓯蓉(酒浸),石斛(酒浸),狗脊(去毛),萆薢,茯苓,牛膝(酒浸),地仙子,遠志(去心,炒。各一兩),熟地(三兩),杜仲(去皮,炒,三兩),
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本》〕治肝腎風虛氣弱,腳不可踐地,腰脊疼痛,風毒流注下經,行止艱難,小便餘瀝。此藥補五臟內傷,調中益氣,涼血,強筋骨,益智輕身耐老,,續斷丸,。
思仙木(五兩,即杜仲),五加皮,防風,薏苡仁,羌活,川續斷(各三兩),萆薢(四兩),生地(五兩),牛膝(酒浸,三兩),
上為末,好酒三升,化青鹽三兩,用木瓜半斤,去皮子,以鹽酒煮木瓜成膏,和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下。
白話文:
腳氣導致的麻木腫痛,屬於痹證和厥證的範疇。
案例一: 治療腎臟風邪壅積,導致腰膝沉重。使用威靈仙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子,像桐子大小。第一次用酒送服八十丸,第二天早上可能會排出像青膿桃膠一樣的穢物,這是風毒積滯。如果沒有反應,晚上再服一百丸。排出穢物後,吃粥調養一個月,之後再服用溫補藥物。
案例二: 某人腰部和大腿沉重疼痛,行走坐立都不方便。有人認為是腳氣寒濕,也有人認為是虛損,使用活血壯筋骨的藥物,如烏頭、附子、乳香、沒藥等,都沒有效果。經過六十多天,出現眼睛發紅發熱,大小便不暢,腰腿的病痛依然如故。醫生診斷發現兩手脈象都沉遲,認為是病在內部,應該洩掉。使用舟車丸和浚川散各一服,排出許多積水。第二天早晨,吃兩頓稀粥,病人就能騎馬上路,精神很好。
案例三: 一個叫李十八郎的人,腰腿無法伸直,彎腰駝背,跛腳行走,已經好幾年了,吃藥無效,停藥後反而好轉。秋天涉水後病情復發,醫生讓他服用四斤丸。他的父親李仲安向另一位醫生求藥。醫生問他最近吃什麼藥,李仲安說是四斤丸。醫生又問眼睛是否昏花發紅,他父親驚訝地說眼睛正發紅。醫生說要趕快來就醫,否則會失明。他剛來的時候拄著拐杖,眼睛腫脹看不見東西。
醫生先用藥讓他腹瀉,排泄二十多次後,眼睛立刻明亮,不再需要拐杖。再讓他腹瀉幾次,他就能讀宮廷曆書了。調養一個月,服用當歸丸,就健步如飛地回家了。
理論闡述: 酸味會損傷筋,筋受損就會鬆弛,這叫“泄”。鹹味會損傷骨,骨受損就會痿弱,這叫“枯”。枯和泄相互影響,就叫做“斷泄”。榮氣無法暢通,衛氣也無法獨自運行,導致榮衛都虛弱,三焦無法正常運作,身體四肢功能衰退,身體消瘦,只有腳腫大,出黃汗,小腿冰冷,如果病情發作,就會變成關節痛風。(可以用桂枝加黃耆湯之類的藥物治療。)
案例四: 某人腳底像被錐子刺一樣疼痛,或者腳踝腫脹,手腕也疼痛腫脹,大便稀溏,有腹部急迫感。這是因為血少,下焦血分又受濕邪所致,可以用健步丸治療。(手腕的疼痛可能和腳踝有關。)
健步丸配方: 生地黃(一兩半),蒼朮、芍藥、陳皮(各一兩),大腹子(三錢),牛膝(半兩),當歸尾、吳茱萸、黃芩(各一兩),桂枝(三錢)。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白朮和通草煎湯送服,在飯前服用。
案例五: 十全丹可以治療腳氣上衝,導致心腎不和,腳心隱痛,小腹麻木,口渴,小便不暢或多,關節攣縮,皮膚疼痛,效果很好。
十全丹配方: 肉蓯蓉(用酒浸泡)、石斛(用酒浸泡)、狗脊(去除毛刺)、萆薢、茯苓、牛膝(用酒浸泡)、地仙子、遠志(去除心,炒熟,各一兩),熟地黃(三兩),杜仲(去除樹皮,炒熟,三兩)。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像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酒或鹽水送服。
案例六: 治療肝腎風虛氣弱,導致腳不能著地,腰背疼痛,風毒侵入下半身,行走困難,小便淋漓不盡。此藥可以補五臟內傷,調理中氣,涼血,強筋骨,益智,輕身耐老,可以使用續斷丸。
續斷丸配方: 杜仲(五兩),五加皮、防風、薏苡仁、羌活、川續斷(各三兩),萆薢(四兩),生地黃(五兩),牛膝(用酒浸泡,三兩)。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好酒三升,化開青鹽三兩,再用木瓜半斤,去皮去籽,用鹽酒煮成膏狀,和藥粉一起搗成丸子,像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飯前,用溫酒或鹽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