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八·腎膀胱部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八·腎膀胱部 (8)

1. 腰痛

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䀮䀮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內筋為二痏,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王注云:交信穴也,在內踝上二寸。少陰前太陰筋骨間,陰蹺之郄也。)

刺腰痛目䀮䀮有三,此其一也。若痛引肩,遺溲者,刺解脈,在郄外廉筋肉分間委陽穴也;若痛引項脊,欲僵仆者,刺足太陽委中出血也。

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恐,刺解脈,在郄中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王注云:郄中即委中穴也。)

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乾令人慾飲,飲已欲走,刺直陽之脈上三痏,在蹺上郄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王注云:承筋穴也,禁不可刺,可灸三壯。今云剌者,謂剌其血絡之盛滿者也。)

肉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刺肉裡之脈為二痏,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王注云:分肉穴也,在足外踝直絕骨之端,如後同身寸之二分筋肉分間,陽維脈氣所發也。《甲乙經》作陽輔穴也。)

厥陰之脈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刺厥陰之脈,在腨踵魚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嘿嘿然不慧,刺之三痏。(王注云:蠡陽穴分也。)

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陽。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郄中出血。(《靈樞》云:膕中血絡。)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上熱,刺足太陰。

刺腰痛篇:取足太陽郄膕中間六法。郄膕者,膝後屈處兩筋之間,橫文膕內也。太陰正經二法,刺郄中央出血;解脈二法,刺郄中橫文出血;衡絡一法,刺郄上數寸出血;會陰一法,刺郄中下五寸出血也。

〔羅〕張仲文傳神仙灸法,療腰重痛不可轉側,起坐艱難,及冷痹腳筋攣急,不可屈伸,灸曲瞅兩文頭,左右腳四處各三壯,每灸一腳,二火齊下,艾炷才燒至肉,初覺疼,便用二人兩邊齊吹,至火滅。午時著灸,至人定已來,臟腑自動一二行,或轉動如雷聲,其疾立愈。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

〔《玉》〕腎虛腰痛:腎腧(取法以杖量與臍平去脊各一寸半,灸二七壯。),人中,委中

〔《撮》〕腰強痛:命門(灸二七壯,十四椎節下間,伏取之。)崑崙(瀉之,灸亦瀉。)

〔《摘》〕忽然氣滯腰疼,不可俯仰:志室(五分,得氣即瀉。)行間,腰脊內引痛,不可屈伸,近上痛:合谷近下痛:崑崙,復溜,腰脊俱痛不可忍:風池,合谷,崑崙

〔桑〕又法:風池,承山,合谷,呂細,三間

〔東〕腰脊如痓:湧泉(一分。),陰谷(一寸半。),京骨(一分。),行間(五分。)

〔《集》〕腰閃挫氣痛:尺澤(忌灸。)委中,人中,陽陵泉,束骨,崑崙,下窌

白話文:

腰痛的原因有很多種:

  1. **昌陽經脈引起的腰痛:**這種疼痛會牽引到胸部,眼睛會發花,嚴重時身體會向後彎折,舌頭僵硬說不出話。治療方法是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經脈後方兩寸處(也就是交信穴附近)的筋內刺兩針。

  2. 腰痛伴隨眼睛發花: 這種情況有三種,這只是其中一種。如果疼痛牽引到肩膀,並且小便失禁,那麼要刺解脈,也就是膕窩外側肌肉分界處的委陽穴。如果疼痛牽引到後頸和背脊,身體僵硬想倒下,那麼要刺足太陽經的委中穴,使之出血。

  3. **解脈引起的腰痛:**這種疼痛就像腰部被帶子勒住一樣,常常覺得要折斷,而且容易恐懼。治療方法是刺解脈,也就是膕窩中間像黍米一樣的結絡處,刺的時候可能會射出黑血,只要見到紅血就可以了。(這裡的解脈其實也是委中穴。)

  4. 會陰經脈引起的腰痛: 這種疼痛會伴隨腰部出汗,汗乾後會想喝水,喝完水又想走動。治療方法是在蹺上郄下五寸處,橫向選擇血管充盛的地方刺三針出血。(這裡說的其實是承筋穴,但古代醫家認為此處不適合直接刺,可以灸三壯。這裡說的刺,是指刺血管充盛的地方。)

  5. **肉裡經脈引起的腰痛:**這種疼痛會使人不敢咳嗽,一咳嗽就會覺得筋縮緊。治療方法是在足太陽經外側,少陽經絕骨後的肌肉分界處刺兩針。(這裡說的是分肉穴,也就是陽輔穴。)

  6. **厥陰經脈引起的腰痛:**這種疼痛會覺得腰部像弓弦一樣緊繃,治療方法是在小腿肚和腳跟魚腹外側,能摸到一條條脈絡的地方刺。這種病會讓人愛說話,但反應遲鈍。需要刺三針。

  7. 腰痛的寒熱性質: 如果腰痛是偏上身寒冷的,要刺足太陽經和陽明經。如果偏上身發熱,要刺足厥陰經。如果不能彎腰或後仰,要刺足少陽經。如果是中間發熱而且喘氣,要刺足少陰經,並且在委中穴出血。腰痛如果是上身寒冷不能回頭的,要刺足陽明經。如果是上身發熱的,要刺足太陰經。

  8. 腰痛的針刺方法: 取足太陽經的委中穴及其周圍的六種刺法。委中穴指的是膝蓋後方彎曲處兩條筋之間的橫紋。其中,太陰正經用兩種刺法,在膕窩中間出血;解脈用兩種刺法,在膕窩橫紋處出血;衡絡用一種刺法,在膕窩上方數寸處出血;會陰用一種刺法,在膕窩下方五寸處出血。

  9. 關於灸法: 有一種神仙灸法,可以治療腰部重痛,不能轉動身體,起坐困難,以及腿腳筋攣,不能屈伸等症狀。方法是在膝蓋後面彎曲處的兩個部位,左右腳各灸三壯。每次灸一隻腳的時候,兩處同時灸,艾炷燒到剛感覺到疼痛時,就讓兩個人同時吹滅火。中午灸,到晚上睡覺前,臟腑會自動活動一兩次,或者像雷聲一樣,病就好了。這個方法非常神奇,效果非常顯著。

  10. **腎虛腰痛:**可以灸腎俞穴、人中穴和委中穴。(腎俞穴的位置是與肚臍平行的背部,距離脊柱兩側各一寸半的地方。)

  11. **腰部僵硬疼痛:**可以灸命門穴(位於第十四椎節下方的凹陷處),也可以用瀉法針刺崑崙穴,或灸也可以瀉。

  12. **忽然氣滯導致腰痛,不能彎腰或後仰:**可以針刺志室穴(需得氣後瀉),行間穴。如果腰脊內引痛,不能屈伸,而且是偏上面的痛,可以針刺合谷穴;如果痛的位置偏下,可以針刺崑崙穴和復溜穴。如果腰脊疼痛難忍,可以針刺風池穴、合谷穴和崑崙穴。

  13. 其他腰痛的治療方法: 可以針刺風池穴,承山穴,合谷穴,呂細穴,三間穴。

  14. **腰脊像痙攣一樣的疼痛:**可以針刺湧泉穴、陰谷穴、京骨穴和行間穴。

  15. 腰部扭傷導致的氣痛: 可以針刺尺澤穴(忌灸)、委中穴、人中穴、陽陵泉穴、束骨穴、崑崙穴和下窌穴。